資源簡介 君主立憲制的英國【教學設計】一、課程標準通過 1640 年革命和其后的“光榮革命”,初步理解英國君主立憲制的意義。二、教學目標(一)通過講述英國議會與王權的較量過程,了解關于英國經過反復斗爭,最終資產階級建立了自己的統治的歷史;(二)通過研讀《權利法案》的具體內容,知道以《權利法案》為基礎,英國開始逐漸形成了君主立憲制,確立了英國式的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相關知識;(三)知道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過程。知道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為資本主義發展和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開辟了道路,認識其歷史發展的必然性和進步性。三、教材分析《君主立憲制的英國》本課內容按照時間發展順序,用三個子目講述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及過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以及其歷史意義,通過講述《大憲章》《權利請愿書》《權利法案》三部文件出臺,說明君主立憲制確立是一個歷史的進程和歷史的進步,既有對歷史的傳承,也有適應時代的發展。四、學情分析本課的教學對象為九年級學生,九年級學生思維活躍、表現力強,以邏輯思維為主,已經具備一定的歷史學習方法,但是歷史學科思維尚未完全形成,特別是對于世界史的了解比較片面,對于教材資料的充分解讀能力有待提高。五、教學重難點重點:理解君主立憲制在英國的確立過程。難點:理解君主立憲制確立的歷史意義。六、主要教學方法講授法、史料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七、教學過程設計(一)導入:教師講述:假如你是生活在 17 世紀英國的一位手工工場主,你有著大片的牧場和農場,雇傭了成百上千的工人,并借助國家獨特的地理位置(島國),開拓了廣闊的海外市場,通過海外貿易、殖民掠奪,迅速獲得了大量的財富,但國王卻收取繁重的稅收,還常說“君權神授,我就是上帝”,并讓你把你的商品交給國王專賣。在這種情況下,你會怎么辦呢?學生活動:思考并回答問題。設計意圖:導入新課,理解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后需要政策的支持。(二)新授1.議會與王權的斗爭教師活動 1:君主立憲制的源頭:英國的政治傳統16 世紀伊麗莎白儀式主持議會教師講述:英國議會是世界上最早的議會,有“議會之母”之稱。英國議會制度可以追溯到 13 世紀,迄今已有近 700 多年的歷史。14世紀,議會的組織形式、會議程序、議事規則大致形成。1343 年,英國議會又分成上下兩院,從此,英國議會便形成兩院制。上院又稱貴族院;下院又稱平民院。15 世紀以后,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議會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大,機構也日趨健全,對王權的制約也不斷加強。在政治上,通過向國王提交請愿書,議會成為立法角色;經濟上,國王更是受到議會的制約,平時王室開支全靠國王領地,沒有議會的批準,國王要提高稅收的企圖大都無法實現。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到議會成為制約王權的重要力量;為后面分析王權與議會之間的斗爭埋下伏筆。教師活動 2:材料:“國王在沒有征得貴族同意時,不可隨意收取賦稅,也不能任意向臣民勒索財款。”“不經同等身份的人的合法裁決和本國法律的審判,國王不得將任何人逮捕囚禁,不得剝奪其財產,不得施加任何刑罰折磨。”“國王如違背之,貴族會議有權對國王使用武力。”——摘編自《大憲章》提問:貴族迫使國王簽署這份契約的目的是什么?《大憲章》中確立的基本原則是什么?學生活動:分析材料,理解限制國王權力,保障臣屬權利概念。設計意圖:展現歷史細節,提升課堂趣味性的同時,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認識到《大憲章》的獨特價值。從法律條文中,我們可以看到國王征稅、司法審判都需要經過貴族會議的同意或裁決,說明了法律高于國王之上,國王應當要遵守法律。教師活動 3:講述 1603 年 3 月 24 日,都鐸朝末代君主伊麗莎白一世在泰晤士河畔皇家官邸里奇蒙宮溘然長逝。在國務大臣羅伯特·塞西爾爵士的精心安排下,來自蘇格蘭的詹姆士六世登臨英格蘭王位,稱詹姆士一世,此舉開創了英國史上的斯圖亞特王朝。詹姆士一世的言行與英國的法律和政治嚴重不符,他推崇“君權神授”理論不得人心,而繼詹姆士一世后,查理一世繼續推行君主專斷政策,無視議會權力。設計意圖:學生了解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統治時期與議會的糾葛。教師活動 4:解釋議會和王權矛盾激化的原因,以及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2.革命的發生教師活動 1:出示材料:從 14 世紀至 15 世紀末,貴族院和平民院的議員很少達到 1:2。可在伊麗莎白女王晚年的議會中,能出席上院會議的成年貴族通常不到80 名,而同時下院議會(多為騎士和平民代表)卻高達 460 余名。兩院議員比例超過 1:5。——閻照祥《英國政治制度史》提問:英國下院議會人數激增的原因?學生活動:閱讀材料,思考問題。教師:新航路開辟后,歐洲的主要商道和貿易中心從地中海地區轉到大西洋沿岸。英國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面向海洋發展經濟,促進周一經濟的興起,使得國內出現了一股新興的力量。但是,斯圖亞特王朝的專制統治嚴重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這股新興力量的出現,打破了原來社會力量的平衡,推動了革命的到來。教師活動 2:資產階級革命發生的過程教師講述:設計意圖:深度挖掘課本,使學生了解這場革命的特點。3.《權利法案》教師活動 1:展示材料:光榮革命是英國歷史的轉折點,從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沒有變化,只是換了國王,但實質上新國王是議會創造出來的,沒有議會就沒有國王的王位,……既然創造了國王,主權當然在議會了。——錢乘旦、許潔明《英國通史》“第一條: 國王未經議會同意,不得頒布或廢止法律;第四條:不得征收和支配稅收;第六條:不得在和平時期維持常備軍;第八條:議會之選舉應是自由的;第九條:議會內之演說自由、辯論或議事之自由……第 十三 條 : 為申 雪 一切 訴 冤, 并 為 修正 、 加強 與 維護法律起見,議會應時常集會。”——《權利法案》提問:①根據材料,歸納國王哪些方面的權力受到了限制?②從材料中判斷誰擁有國家的最高權力,國王還是議會?學生活動:閱讀材料,思考并回答問題。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認識到《權利法案》的歷史意義,在討論的基礎上,逐步認識到傳統與現代之間的關聯,進一步加深對君主立憲制的理解。(三)課堂小結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構建本節課的知識框架,教師總結引導。(四)課堂演練1.(2020 營口)1640 年,英國議會重新召開,議員們不斷抨擊國王專權。國王惱羞成怒,派軍隊闖入議會,挑起內戰。該國王是( )A.查理一世 B.詹姆士二世 C.克倫威爾 D.威廉2.(2019 ft東濟寧)《權利法案》載:“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對上述條文最準確的理解是( )A.國王與議會商討國家大事成為一種制度B.法律的權威高于國王的權威C.議會的權力超過國王的權力,國王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D.國王的權力受到議會的制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