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封建時代的歐洲第 10 課 拜占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一、教學理念1、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采用豐富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2、 倡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勇于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改變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3、教學評價以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采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法,注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全程評價,充分發揮歷史教學評價的教育功能。二、教科書教學內容分析公元 395 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是古代希臘移民城市拜占庭的舊址,因而又被稱為拜占庭帝國。西羅馬滅亡后,拜占庭帝國又延續了近千年。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執政時期,查士丁尼一世以畢生精力企圖重建羅馬帝國昔日的輝煌,他在位期間不僅擴張了帝國疆域,還編制了《羅馬民法大全》,使得拜占庭帝國進入了“黃金時期”。而后拜占庭帝國內憂外患不斷,領土不斷被蠶食,最終于 1453 年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滅亡,千年帝國的歷史宣告終結。然而帝國雖亡,文明永存,拜占庭帝國對中世紀歐洲和亞洲各國各民族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與宗教等產生了重要影響,特別是拜占庭文明,源遠流長,燦爛輝煌,它不僅是連接古典希臘羅馬時代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代之間的橋梁,而且更重要的是推動了近現代西方文明的形成和發展,其影響一直延續至今。三、學情分析初三學生由于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對歷史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學生對歷史的認識仍處于感性認識階段,所以學生運用歷史知識的綜合能力不是很強。教師需要在教學中要增強直觀性和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認識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形成較全面的歷史觀點。四、教學目標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國的歷史地位。五、教學重難點分析重點:《查士丁尼法典》的內容和作用難點:探討拜占庭帝國強盛、衰亡的原因六、教學設計思路導入——了解與本課相關的課程標準——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拜占庭帝國的滅亡——拜占庭帝國的歷史地位——小結——習題答疑(環節教學設計設計意圖導入新課1.圖片展示伊斯坦布爾風光情景導入激發興趣一、查士丁尼法典及《查士丁尼法典》1.圖片展示:《查士丁尼一世統治時期的拜占庭帝國》,教師介紹拜占庭帝國的由來。2.教師提問:西羅馬帝國滅亡后,拜占庭帝國為何延續一千多年?通過地圖3.教師引導學生從圖中找出君士坦丁堡的位置,進行串講通過帝國疆域和地理位置分析,引導學生認識使學生迅到:拜占庭帝國疆域遼闊,經濟比較活躍,社會速理解拜講授比較穩定。占庭帝國新課4.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除了得天獨厚的的發展脈地理優勢,還有什么因素是維持一個統一而強盛絡,培養學的大帝國必不可少的因素呢?”由此引出查士丁生的時空尼一世的統治。觀念。5.圖片展示:《查士丁尼一世》,教師簡要介紹查士丁尼一世的生平,并結合簡歷內容“查士丁尼執政帝國38年,而其中36年都在組織編撰《羅馬民法大全》”提出問題:什么是《羅馬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為何如此重視法律的編撰?)七、教學過程,6.材料展示:“皇帝的威嚴、光榮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須用法律來鞏固。這樣,無論在戰時或平時總是可以將國家治理得很好。”通過分析材料使學生認識到查士丁尼重視法律的編撰,是為了穩固帝國的社會秩序,保證皇帝的專制權力。 7.指導學生閱讀教材,說說《羅馬民法大全》的概況。教師展示表格歸納《羅馬民法大全》進行知識梳理。 8.問題思考:通過有關《羅馬民法大全》內容材料的展示,引導學生一分為二,以辯證的觀點來評價《羅馬民法大全》,并得出以下結論:①仍然承認奴隸制,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隸的地位。②對財產、買賣、債務、契約關系等作出明確規定。③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 二、拜占庭帝國的滅亡 1.通過時間軸展示拜占庭帝國興衰的過程,并指出:公元 1453 年時,奧斯曼帝國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布爾,拜占庭帝國最終滅亡。三、拜占庭帝國的歷史地位 1.材料展示: “拜占庭以其昌盛的文化和所處的優越地理位置,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發揮了特殊的橋梁作 , , 通過閱讀材料,培養學生分析材料和提煉信息的能力。用。6 世紀時中國養蠶繅絲技藝的西傳,就是經由拜占庭完成的。而拜占庭的幻術也曾傳入中國,并同中國的民間傳統結合,發展成為中國后來的雜技藝術。” “戰亂迫使大批拜占庭學者和工匠逃離家園,移居到相對安定的西歐,推動了意大利崇尚古典文化的熱潮……拜占庭古代手稿、書籍、文物帶到意大利,激發了文藝復興作家熱潮……” 2.通過對圖片和材料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拜占庭帝國是一個地跨三洲的大帝國,這一地理位置的特點,使得拜占庭帝國一方面吸收、繼承了基督教、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傳統,另一方面又對西亞、北非等地的東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創造了出獨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產生過重大影響,體現了拜占庭文化兼容并蓄的特點。同時拜占庭帝國保存了大量的希臘、羅馬古籍,為后來西歐的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體 現了拜占庭文化承前啟后的特點。課堂小結 一座城——拜占庭 一個人物——查士丁尼 一部法典——《羅馬民法大全》一種文化——拜占庭文化八、板書設計九、教學反思本節課主要講述了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和拜占庭帝國的滅亡兩大問題。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圍繞這兩大問題分別探討了《查士丁尼法典》編纂的目的和內容、《羅馬民法大全》的內容和評價、分析了拜占庭帝國滅亡的原因以及拜占庭帝國對文化的影響。學生在以前的學時的見聞中,對羅馬帝國都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較少涉及羅馬法這一方面及對法律認識較為缺乏,因而需要從學生所熟悉的知識中引發其對羅馬法的興趣。另外,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已積累了不少近代資產階級法律的相關知識,因而可以從已知推向未知,使學生更為清晰的了解古代羅馬法對后世的影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