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人民代表大會:國家權力機關1.教學內容分析(分析本課時教學內容在單元中的位置,包括學習內容對發展學生核 心素養的功能價值,蘊含的正確價值觀念等) (1)本課時教學內容在單元中的位置。 本課時教學內容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五課的第一框。本框內容主要依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思想,講述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人民代表大會 下設兩目內容。第一目“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講述了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 體系,人民代表大會的地位、職權和常設機關。第二目“肩負人民重托的人大代表”分析了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過程中,人大代表的地位、產生、權利和義務。分析可見,第五課是對第四課《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一課內容的拓展和深化,在內容上對“人民民主專政”進行的進一步的闡釋和論證。通過介紹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相關知識,為第二框闡述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內容和優勢做鋪墊。 (2)學習內容對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功能價值。 通過學習本框內容,幫助學生理解我國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代表大會的權力來自人民,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人大代表肩負人民的重托,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自信,提升參與政治生活的能力和素養。(3)蘊含的正確價值觀念。 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人民當家作主。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堅定政治認同,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2.學情分析(分析學生與本課時學習相關的學習經驗、知識儲備、學科能力水平、學 生興趣與發展需求、發展路徑等) (1)學生已有知識分析 本框內容學生在初中已經涉及,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比如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人大代表的職權等,但是對于如何在實踐中行使職權存在困惑。 (2)學生心智分析 高一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認知能力,對于簡單問題可以自主思考和解答,但是由于多種因素缺乏理論聯系實踐的機會,對于具體知識的運用有待加強和提高。3. 目標確定(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指向學科核心內容、學科核心素養,描述 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后,應達成的具體學習目標) (1)通過學習人民代表大會的相關實例,明確人民代表大會的性質和地位,深刻理解人民代表大會的權力來自人民,堅定我國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的政治認同。 (2)通過聚焦人民代表大會的會議議程,運用實例說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職權的具體表現,達到理論與實踐的相統一的認知效果。 (3)通過具體實例,了解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權利和義務,明確人大代表肩 負著人民的重托,增強政治參與意識和政治認同感。 (4)通過三個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的學科核心素養,喚醒學生參與政治生活的意識,激發學生參與政治生活的熱情。4.學習重點難點(確定重點和難點的原因分析、突破策略) (1)教學重點: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性質、地位、職權。 突破策略:結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具體內容,通過介紹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時的會議內容,闡明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具體表現以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進而說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地位和職權,使學生能夠在國家發展的進程中體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發揮的切實作用。 (2)難點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常設機關是全國人大常委會。 突破策略:通過教師的背景資料補充和學生搜集資料弄清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性質、地位以及行使職權時的議事規則。(5.學習活動設計教師活動(教學環節中呈現的學習情境、提出驅動性問題、學習任務類型等)學生活動(學生在真實問題情境中開展學習活動,與教的環節對應)評價活動(從知識獲得、能力提升、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價值觀念培育等方面設計過程性評價的內容、程序與工具等;基于學生行為表現證據判斷學習目標的達成度)環節一:觀察圖片,理解人民是如何行使國家權力的。探究與分享:觀察圖片,理解人民是如何行使國家權力的。思考我國人民是如何行使國家權力的?教師總結:我國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1. 認真觀察五張照片,思考其政治內涵。學生是否能夠認真觀察和思考照片的細節,如所在場所、人物主體、與人民的關系鄧。學生了解了人民代表大會與人民的關系,深刻理解人民代表大會的權力來自人民,感悟我國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培養學生提取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設計意圖“探究與分享”通過一組反映人民代表大會活動的圖片及文字說明,拉近學生與人民代表大會這一國家機構的距離,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興趣,引導學生從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人大代表的職責等內容入手,深入思考人民代表大會與人民行使國家權力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當家作主之間的關系,由此初步了解“人民一人大代表一人民代表大會一人民當家作主。環節二:聚焦大會會議議程,探究全國人大職權。探究與分享2,展示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議程(部分)。歸納全國人大的地位、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機、職權,并分析四大職權的區別。2. 通過展示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走進會場的照片思考:(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組成人員有哪些呢?(2)在全國人大會議閉會期間其職權由誰來行使?看圖片、照片并思考,落實知識點,做好筆記。學生歸納全國人大的性質、地位、職權、組成、常設機關并利用所學知識對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議程進行分析。學生是否能夠認真思考會議議程、照片反映的政治內涵。學生是否認真落實知識點,并且能運用知識分析政治現象,區分全國人的四大職權。)、(-6-)((3)其是否行使全國人大的全部職權?3.闡述和歸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組成和常設機關。4.引導學生完成牛刀小試連線題設計意圖“探究與分享2”展示了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次會議議程(部分)),拉近學生與人民代表大會的距離,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興趣,引導學生學習有關人民代表大會的地位和職權的知識,進而把握人民代表大會的性質,激發學生對時事政治的關心,逐步培養學生根據材料感悟理解、概括的能力。通過連線題,一是考察學生是否理解了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二是能夠發現學生在某些問題上是否存在錯誤認識,同時通過連線,能夠讓學生自己找出剛才學生回答問題的錯誤之處,從而能夠更準確地掌握知識。環節三:通過具體實例,明確人大代表肩負著人民的重托。1.探究與分享3,播放視頻《全國人大代表是如何產生的》,引導學生結合視頻,說一說人大代表的產生和地位。2.歸納人大的產生和地位。3.展示文字材料人大代表的履職活動,引導學生思考人大代表的職權。4.歸納人代表的職權。5.播放視頻“我是人大代表,為民履職”,引導學生大人代表肩負人民重托。6.歸納人大代表的義務。結合視頻,說一說人大代表的產生和地位。結合人大代表的履職活動,說一說人大代表的職權。結合具體實例,說說“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是如何在全國人大代表身上體現的。4.落實知識點,做好筆記。5.聽老師補充講解,查缺補漏。學生是否認真觀看視頻,思考和對比相關材料。學生是否認真落實知識點。學生是否能夠感悟人大為民履職,為人民服務。設計意圖“探究與分享”通過展示人大代表的履職活動以及真實人物如何聯系群眾,為民履職,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人大代表的義務與責任,明確人大代表、人大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三者之間的密切關系,進而深刻領會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如何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6.板書設計(板書完整呈現教與學活動的過程,最好能呈現建構知識結構與思維發展的路徑與關鍵點))。7.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關注作業的針對性、預計完成時間,發揮作業對復習鞏固、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的作用;包括基礎達標、拓展提升、開放實踐等類別)1.全國人大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是①其他國家機關由全國人大產生 ②權力相互制衡的關系③其他國家機關要對全國人大負責,受它監督 ④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答案:C解析: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我國國家機關組織體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國家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所以選 C.2.2020 年 5 月 22 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會議聽取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全國人大聽取和審議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說明全國人大與國務院之間是A.上級與下級的關系 B.相互制衡的關系C.相互監督的關系 D.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答案:D解析:國務院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我國國家機關組織體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國家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國務院要接受全國人的監督,全國人大與國務院之間是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所以選 D.3.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從我國憲法的上述規定中我們可以看出①我國是人民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 ②人民把權力委托給人民代表大會來行使③我國人民直接行使國家權力 ④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是人民代表大會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答案:D解析: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①錯誤;我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通過民主選舉選出自己的代表,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代表人民統一行使國家權力,決定全國和各級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務。人民間(接行使國家權力,人大代表直接行使國家權力。③錯在“直接”,所以選D。4.連續三屆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郭新志,15年共提交了500多件有針對性的意見建議,部分建議還被納人相關法律。她說:“當選全國人大代表,我既深感榮幸,也知道這份責任的分量。我要積極發揮代表作用,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由此可見( )A.全國人大代表的提案權和立法權得到有效行使B.人大代表維護選民利益,對選舉單位和選民負責C.人大代表反映群眾意見和要求,堅持為民作主D.當選人大代表不僅是榮譽,更要對人民負責任答案:D解析:全國人大代表沒有立法權,立法權屬于全國人大,排除A。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呼聲,要對人民負責,不是“對選舉單位和選民負責”,排除 B。人大代表不是“為民作主”,“人民當家作主”的主體是人民,不是人大代表,排除 C。D項表述正確且符合題意。所以選D。5.2020年,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走過了66年的風雨歷程,從“豆選法”到城鄉選舉“同票同權”,從等額選舉到差額選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不斷完善。這一制度(①是由我國國家性質決定的,是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途徑②有強大的生命力,能彰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優勢③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有效地推進了國家權力相互制約和平衡:④堅持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保障了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力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A解析:我國國家權力之間不是“相互制約和平衡”的關系,排除③。我國人民是間接管理國家,排除④。所以選A。8.特色學習資源分析、技術手段應用說明(結合教學特色和實際撰寫)本課結合教材中的經典素材和學習強國、人民網時政素材進行設計,利用視頻、圖片、新聞資料、重大政治事件等形式落實知識點: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人民代表大會的地位、職權和常設機關,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權利和義務,明確人大代表肩負著人民的重托,增強政治參與意識和政治認同感。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的學科核心素養。9.教學反思(從學習、教學、評價和一致性四個基本問題的角度,進行教與學的經驗性總結,如基于學情分析和目標達成度的對比反思、教學自我評估等)(1)從學生學習角度看,本課落實核心素養培育,教學目標基本達成。本課通過三大環節的教學設置,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的學科核心素養,喚醒學生參與政治生活的意識,激發學生參與政治生活的熱情。(2)在教學上,本節課在講述的過程中采用視頻、圖片、新聞資料等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采取探究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理解我人民是如何行使國家權力以及人大、人大代表的產生和職權。能夠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標教學理念。))(10.使用與改進建議(給使用本課教學設計的同行們提出的建議, 包括本課教學評應該注意的問題,本課教學實施可以進一步優化教學設計、改進教學的設想等)(1)合理運用課本素材。本課中有多個探究與分享、專家點評和相關鏈接,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素材,在教授過程中宜去粗取精,運用課本的精選材料進行教學。(2)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本課要求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增強政治參與意識和政治認同感,達到理論與實踐的相統一的認知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