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雄偉的塔》說課稿各位領導專家大家好:今天我說的內容是人民美術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美術第三冊第二課《雄偉的塔》一課。下面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效果預測四個方面來說課。一、說教材本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通過欣賞不同背景下的塔,使學生對塔這一建筑形式有進一步的了解,引導學生去關注家鄉的塔,進而去了解塔的歷史、文化,從而產生保護古跡的意識。而塔的基本型組合、不同線條的運用以及疏密等關系的學習是本課的技能要點,前一課《會變的線條》目的是了解線條的名稱,感受畫家非凡的創造力,能用不同種線條組織一幅《會變的線條》畫面,表現出一定的美感。本課是前一課的延伸。也是對一年級《圓的世界》、《漂亮的建筑》、《我們身邊的線條》、《童話城堡》的一個延續,為以后學習《自行車局部寫生》、《精細的描寫》、《線描畫中的黑白對比》等打下基礎,本課在整個小學美術手繪線條的學習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一)學情分析小學二年級學生天真、好動、活潑可愛,思維獨特、個性鮮明。他們已經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有一定的造型和色彩基礎,對美術也有著濃厚的興趣,但還缺乏想象力和創造精神。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所以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應主要采用不同體驗的形式,讓學生在玩中體驗,玩中創造。在感受體驗中讓學生理解教材中比較抽象的內容,建立學生的表象。針對這一特點,我采用多媒體教學來解決學生學習中的難點、疑點,激活學生的內在潛力,讓他們在寬松自由的氣氛中用自己的繪畫語言表現美,運用多種活動增強學生參與的廣度和深度,使他們在親身體驗中進行有效的學習,保持他們學習的欲望和興趣,從而達到本課的學習目標。(二)教學目標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以及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把目標制定為以下三點:1、知識和技能:初步了解不同地區塔的特點,能運用繪畫的方式將自己喜歡的或想象的雄偉的塔表現出來。2、過程與方法:通過記憶、比較、分析,描述塔的特征,發現塔的雄偉、外形、材質、裝飾、功能等特點,學習用基本型組合以及線條疏密、粗細、長短、曲直的變化表現塔。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雄偉的氣勢,產生保護古跡的意識。依據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三)教學重點:初步了解不同地區塔的塔外形、材質、裝飾、功能等特點,學習運用基本型組合以及線條疏密、粗細、長短、曲直的變化表現塔。(四)教學難點:塔雄偉又獨特二、說教法學法在本課的教授過程中,我主要運用的教法多媒體教學法、講授法等。學法主要有自主探究法、小組討論法、觀察對比法等等。這些方法是如何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我會在教學過程環節中贅述。三、教學過程結合課程改革的新教學理念和教學經驗,在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我把課堂教學模式分成以下六個環節進行教學,即“感知體驗、研究分析、作品賞析、創作實踐、展示評價、拓展延伸,現在我說一說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一)、感知體驗( 用時2分鐘)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美術課程是以對視覺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創造為特征”,而感知覺是思維的前提,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兩個小環節。1、了解塔的組成部分。新課標指出:“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因為二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所以開課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出示大連廣播電視塔的圖片,讓學生猜這是什么,利用家鄉的塔聯系學生的生活一下子就把學生的好奇心調動起來。進而了解塔由塔剎、塔身、塔基組成,對塔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激發學生的強烈的學習動機,營造輕松活潑的學習氛圍,為下一步教學環節的展開做好了鋪墊。2、認識生活中的塔。新課標理念強調:“美術課程注重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利用談話法讓學生小組討論大連還有哪些塔,國內外有哪些塔。從而開闊思維,借此產生愛護文明古跡的意識。因為剛才欣賞了很多塔,對塔也有了一定的感受,所以我趁熱打鐵讓學生說一說對塔的感受,學生一下子就感受到塔的雄偉。順勢引出了本節課的主題——《雄偉的塔》。板書——《雄偉的塔》。(二)、研究分析(用時12分鐘)1、塔的外形新課標理念中指出:“美術課程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采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學會運用美術的方法,將創意轉化為具體成果。”所以本環節,我運用對比賞析法,通過觀察、對比、分析、概括,學生自主探究總結塔的外形是對稱的、是由各種基本圖形組合而成的。目的是讓學生初步認識到塔的造型各異,學會用各種基本圖形概括塔的外形并且融入自己的創意,避免學生在創作中造型單一,為下面表現奠定基礎。2、塔的材質運用對比觀察法,讓學生觀察不同材質的塔,自主探究并總結塔的材質的多樣,孩子們總結出有磚塔、石塔、泥塔等等。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塔。3、塔的用途運用對比觀察法、講授法讓學生觀察并且自己總結塔的用途有藏經書的、觀光的、發射廣播信號的等。目的是讓學生更全面的了解塔。 以上三個小環節解決了本課教學重點。4、塔的裝飾①線的運用借助多媒體教學法出示塔的細節圖片,讓學生找一找塔中都藏著哪些線條,鞏固已學的知識。觀察線的變化,因為有前一節課《會變的線條》作為基礎,所以學生能輕易的總結出線條有粗細、長短、曲直、疏密的變化。目的是讓學生學會運用這些線的變化來表現塔。②疏密關系新課標中教學建議中指出“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所以此環節我運用自己的作品促使學生自主觀察比較、討論探究的方式,發現疏密線條的變化之處,歸納疏密關系的要點。首先,展示教師三幅塔的范畫,第一幅是單線勾勒塔的輪廓、第二幅是用很多密集線條表現的塔,第三幅是用疏密關系得當的方式表現的塔。通過這三幅范畫的對比,學生們通過比對、研究,明確要按塔的結構去裝飾,塔檐的部分線條密集墻面上的線條疏松,不僅理解了疏密得當帶給人的美感,也解決了教學重點,為下面的的創作打好基礎。③圖案樣式利用多媒體展示了幾組塔上的圖案,通過教師講解,讓學生明白圖案在塔造型中的作用及意義,目的是開闊學生的思維,創作時不要拘泥于只表現幾何圖案。(三)作品賞析(用時1分鐘)新課標中指出:“要多給學生感悟美術作品的機會。”所以我運用多媒體展示幾幅優秀的學生作品,讓學生通過欣賞學會用獨特的外形、線條疏密、粗細等的變化來表現塔。利用比較法,展示了兩個同樣的塔,其中一幅在塔周圍添加了樹木和白云,讓學生感受哪一座塔更雄偉,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可以通過添加事物和塔形成鮮明的對比,使塔顯得更加雄偉的方法。(四)、創作實踐(用時20分鐘)新課標理念強調“美術課程具有實踐性。”造型表現領域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習領域,所以我留給學生20分鐘時間大膽的、自由的進行創作。首先提出作業要求——選用勾線筆畫出自己喜歡的或者想象中的雄偉的塔,然后出示了評價標準:1塔要雄偉而獨特 ;2線條要有疏密、粗細、長短、曲直的變化3、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最后學生創作,教師巡回輔導。(五)、展示評價(用時4分鐘) 新課標對評價的建議是:“采用多種評價方式評價美術作品。”所以我利用了自評、互評和師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首先利用自評和互評按照評價標準,自己評價和小組內學生互相評價作品。每組推選一個最好的作品,派代表給大家介紹他的作品。最后教師評價,展示獲得較高評價的優秀作品,讓學生在欣賞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并相互學習,相互促進,提示學生課下進行有目的的修改,最終使自己的作品更完美。(六)、拓展延伸(用時1分鐘)新課標中指出:“有效利用美術課程資源,向學生提供感悟美術作品的機會。”所以我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其他表現形式的塔,開拓學生的思維,感受不同表現形式的美感。四、效果預設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基本達成。學生能獨立表現塔,造型也能大膽的進行創新,大多數學生線條疏密關系表現較得當,但是因為學生年齡較小、認知能力較低,個別學生的線條會出現變化單一的問題,教師要及時給與指導,必要時要進行示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