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3課 遠古的傳說 教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3課 遠古的傳說 教案

資源簡介

第 3 課 遠古的傳說
一、教學理念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培養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可以
將生活化的教學理念融入課堂教學中,使歷史知識和學生生活結合起來,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他們的學科素養,打造和構建高效的初中歷史課堂。
二、教科書教學內容分析
(一)課程標準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 年版)要求:知道炎帝、黃帝的傳說故事,了解傳說與神話中的歷史信息。
(二)教科書分析
部編版 7 年級(上冊)歷史教科書第一單元為《史前時期:中國
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起源》,敘述的是從距今約 170 萬年元謀人到距
今約 6000—4000 年堯舜禹時期的歷史。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中華文明的起源及發展具有多元一體的特征。《遠古的傳說》為本單元的第 3 課,是在前面兩課的基礎上對中華遠古文明的內容進一步的補充,對于學生理解距今約五六千年的部落聯盟,炎黃帝的發明和堯舜禹的禪讓制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教學內容分析
《遠古的傳說》,包含三個子目:炎黃聯盟、傳說中炎帝和黃帝的發明、堯舜禹的禪讓。三者是以歷史發展的時間為序的先后關系。這三部分內容圍繞歷史傳說主線,向我們展現了華夏始祖創造華夏文明的歷史場景;大量歷史傳說又進一步揭示了主題——炎黃二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堯舜禹的禪讓又體現了選賢舉能的民主推選制度。
三、學情分析
1.本課授課的對象是七年級的學生,他們思維活躍,有豐富的想象力,渴求探索歷史知識,善于表達自己的看法,對人類起源的傳說
(
1
)
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教學中,應設計一些有趣的歷史探究活動,充分地讓學生參與其中。
2.七年級的學生還未掌握科學學習歷史的方法,歷史思維能力有待培養。在教學中,需要創設問題情境,激活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分析,探究歷史的真相,涵養實證精神,掌握論從史出的歷史研究方法。
四、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識讀《歷史傳說時期地域示意圖》,指出黃河流域炎帝、黃帝、蚩尤三大部落的地理位置;
2.學生通過觀察教科書中的圖片和閱讀教師提供的歷史材料,列舉傳說中炎帝和黃帝的發明;簡述傳說與真實歷史之間的關系;
3.學生通過閱讀分析史料對堯舜禹的故事記載,說出他們身上的精神品質;
4.學生通過學習堯舜禹成為部落聯盟首領的過程,總結禪讓制的特征。
五、教學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傳說中炎帝和黃帝的發明、禪讓制。
教學難點:1.炎帝和黃帝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的原因;
2.“禪讓制”的含義。六、教學設計思路
學生對中國古代的神話和傳說有一定的了解,教師要善于挖掘和
把握教學中學生的興趣點,通過圖文資料縮小教材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以情境創設,問題導學、圖史互證等方式,引導學生在感性認知的基礎上,進一步自主動腦思歷史、動手畫歷史、動口論歷史,提升理性思辨能力,樹立正確的史觀,以實現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目標的達成。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我們先來看四幅大家熟悉的圖片,你知道它們分別講的是什么故事嗎?
出示四幅圖片:盤古開天、后羿射日、女媧造人、愚公移山(引自歷史春秋網)
學生:思考說出他們所知道的神話故事;觀看圖片并指出圖片所反映的神話傳說內容。
教師:這些都是我國的遠古神話傳說,它反映了有關人類起源和古代先民的事跡。
【設計意圖】以學生已有認知導入,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圖片可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究問題的欲望。
過渡:我們中國人自稱“炎黃子孫”,這一稱呼就從炎帝和黃帝的傳說而來,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一部分的內容:
(二)探究新知
1.炎黃聯盟
(1)出示圖片:《傳說中的主要部落及部族分布》(引自人教版七年級上冊《中國歷史地圖冊》2020 版)五六千年前,中國進入部落聯盟時期。
1.那么什么是部落呢?
部落一般是指指由若干血緣相近的宗族、氏族結合而成的集體。
2.當時黃河流域活動著幾個較大的部落,請同學們在地圖上找一找有哪些部落呢?
有炎帝、黃帝、蚩尤(chīyóu)等部落。
3.部落聯盟又是怎樣形成的呢?
部落聯盟這些部落之間為了爭奪適宜放牧和淺耕的中原地帶,互相攻伐,又不斷合并,逐漸形成了部落聯盟。
(2)出示材料:(軒轅)與炎帝戰于阪泉之野。三戰,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于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引自司馬遷《史記 五帝本紀》)
設問:讀課本第一目第 3 段“炎黃聯盟”的內容,結合材料找出有哪些部落戰爭?
學生:學生分析材料,結合教材,說出當時三大部落之間的戰爭。
(3)出示材料:華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來,諸族錯居,接觸交通,各去小異而大同,漸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謂諸夏是也。(引自梁啟超《飲冰室合集》)
設問:從材料中可以看出華夏民族形成有什么特點?
學生:學生分析材料,結合教材,說出華夏民族形成的特點。
教師:華夏民族,并不是由一個民族演化而來。自遠古時代,各族雜居融合,相互往來,去除了各自差異,留存了共同之處,逐漸演化形成一個民族,也就是后人所謂的華夏。可見,華夏族是漢族的前身,是眾多民族在不斷交往、交流過程中逐漸融合形成,是中華民族的主干部分。因此我們后人尊崇炎帝和黃帝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內外華人也以“炎黃子孫”自稱。
【設計意圖】1.從現實生活入手,縮小歷史與學生的距離,激起學生的求知欲。2.培養學生識讀歷史地圖和閱讀能力,從課本材料中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過渡:傳說中關于炎帝和黃帝的描述除了打仗征伐,還有一系列關于他們創造發明的傳說。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二部分的內容:
2.傳說中炎帝和黃帝的發明
(1)出示圖片和文字:炎帝頭像(引自歷史春秋網)和炎帝的主要發明(引自人教版七年級上冊《中國歷史地圖冊》2020 版)。
學生:學生觀看圖片結合書本說出炎帝的主要發明。
教師:傳說中的炎帝部落主要生活在陜西渭河流域,他教民開墾種植、制作生產工具,種植五谷和蔬菜;另外還制作陶器、發明紡織,會煮鹽,教人們交換物品。傳說中的炎帝不僅身強力壯,勤于勞作,還非常聰明。傳說中的炎帝還制作樂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歷法知識。
(2)出示圖片和文字:黃帝頭像(引自歷史春秋網)和黃帝的主要發明(引自人教版七年級上冊《中國歷史地圖冊》2020 版)。
學生:學生觀看圖片結合書本說出黃帝的主要發明。
教師:傳說中的黃帝教民建造宮室、馴養家畜、挖掘水井、制造船只、制造指南車。
(3)出示圖片:倉頡、伶倫、隸首、嫘祖的發明(引自人教版七年級上冊《中國歷史地圖冊》2020 版)
教師:黃帝部下還有一批能人巧匠,相傳,倉頡創造文字,伶倫制作音律,隸首發明算盤,嫘祖繅絲紡織。
教師:傳說中炎帝和黃帝有很多發明創造,這些發明創造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你認為有關先民的傳說是否有科學根據?
學生:思考回答問題。
教師:考古學者在遼寧、河南、陜西、山西等地發掘出距今 8000
—6000 年的彩陶罐、彩陶盆、骨笛等。這些發現,反映了我國原始社會晚期的社會發展水平。在沒有可考文字的時代,考古發現是我們了解史前社會歷史的重要依據。
(4)出示圖片:遼寧出土的彩陶罐、河南出土的彩陶盆、河南出土的骨笛、重慶出土的筒形瓶。(引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七年級上冊
《中國歷史》2016 版)
教師:考古學者在遼寧、河南、陜西等地發掘出距今 8000—6000年的獨木舟、骨笛和絲織品等。這些發現,反映了我國原始社會晚期的社會發展水平。在沒有可考文字的時代,考古發現是我們了解史前社會歷史的重要依據。
【設計意圖】1.認識黃帝和炎帝的功績。華夏之祖當之無愧。應懷有對祖先的傳頌、尊崇和懷念之情。2.科學的區分傳說與史實。
過渡:相傳在黃帝之后,黃河流域有許多部族。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三部分的內容:
3.堯舜禹的禪讓
教師:陶唐氏、有虞氏和夏后氏部族為了增強實力結成聯盟。堯、舜、禹依次成為了聯盟的首領。在堯之前,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是通過長期的殺伐戰爭爭奪而來的。但從堯開始,取得首領之位的方式開始變得溫和。堯為什么能成為部落聯盟首領?我們來看一則材料,你覺得堯是一個怎樣的部落首領呢?
(1)出示堯的圖片(引自歷史春秋網)及史料:堯住的是用沒有修剪過的茅草蘆葦、沒有刨光過的椽子蓋起來的簡陋房子,吃的是粗糧,喝的是野菜湯,穿的是粗麻衣。(引自《韓非子》)
教師:但他對百姓卻很關心,部落里有人挨餓受凍,他都主動承擔責任。
學生:閱讀材料思考回答。
教師:可見,堯是一位生活儉樸,克己愛民的部落首領。他還鼓勵人們開墾農田,適時耕種。
教師:接替堯擔任部落首領的是舜。他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穩定局勢。舜是一個怎樣的部落首領呢?
(2)出示舜的圖片(引自歷史春秋網)及史料:相傳,舜的父親及繼母、異母,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父親與弟弟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引
自《史記》)
學生:閱讀材料思考回答。
教師:我們可以看出舜具有寬厚待人、以身作則的高尚品質。教師:接替舜擔任部落首領的是禹。舜為什么要傳位于禹?禹有
又何過人之處呢?
(3)出示鯀(引自歷史春秋網)、禹的圖片(引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七年級上冊《中國歷史》2016 版)及史料:“達「三仞」的高度,而不疏導河道,水無歸宿。”(引自《淮南子·原道訓》)
教師:堯在位時,天降大雨,黃河發生了嚴重水患。禹的父親鯀主持治理黃河水患。他用堵塞的方法治理水患,花了 9 年時間都沒有成功。禹接受治水任務后,采用疏導的方法,引導人們按地勢高低開路挖渠,疏導洪水入海。禹曾三過家門而不入,經過 10 多年的努力,終于消除了水患,被尊稱為“大禹”。
(4)出示堯舜禹的頭像(引自歷史春秋網)
教師:堯舜禹身上都有著可貴的品質,我們把這種推舉品行高尚、賢德之人做部落聯盟首領的方法,就叫禪讓制。
“禪讓制”實質:從材料中不僅看到堯舜禹的優秀品質,而且看到他們的生活、勞動與普通民眾沒什么區別。所以禪讓制的實質是史前時代的一種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被推舉的部落聯盟首領沒有任何特權。
【設計意圖】1.對學生進行情感滲透。2.讓學生理解“禪讓制”的實質。
(三)課堂小結
本課講述了五六千年前的遠古傳說,黃河流域活動著幾個較大的部落,部落之間為了爭奪資源互相攻伐,不斷合并,炎黃部落聯盟就是在這時候形成的。部落各族雜居融合,相互交往、交流,去小異而存大同,逐漸演化為華夏族,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主干部分。傳說中炎帝和黃帝有很多發明創造,對人類文明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發展水平。而在黃帝之后相繼出現了三位部落聯盟首領——堯、舜、禹,他們都是通過禪讓制民主推舉成為首領的,沒有任何的特權。他們身上的創新和奉獻精神值得我們繼續學習。
八、板書設計
九、課堂練習
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曾為“首屆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贈書法作品:“華夏千秋,同尊始祖;炎黃一脈,共拜神農”。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是( )
堯和舜 B. 舜和禹
黃帝和炎帝 D. 周文王和周武王答案:C
解析: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是黃帝和炎帝。
2.歷史學家錢穆曾說過:各民族最先歷史斷難脫離“傳說”與帶有“神話”之部分。若嚴格排斥傳說,則 古史即無從說起,……欲排斥某項傳說,應提出與此傳說相反之確據。此主張適合研究( )
A.北京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炎帝和黃帝答案:D
解析:與神話傳說有關的歷史是炎帝和黃帝。
3.華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來,諸族錯居,接觸交通,各去小異而大同,漸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謂諸夏是也。材料表明華夏族( )
A.通過不斷交融而形成 B.構成中華民族的主體
C.居住分散,交通發達 D.有統一的文化和信仰答案:A
解析:諸族錯居,接觸交通,各去小異而大同,漸化合以成一族之形,表明華夏族是通過不斷交融而形成。
4.傳說神農氏發明醫藥,不是憑神性知曉醫藥的奧秘,而是通過
“嘗百草”得出來的知識;發明農業,亦是“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教民農耕”。這表明( )
A.遠古時期農業已經成熟 B.實踐推動早期文明的發展
C.醫藥與農業有密切聯系 D.遠古傳說符合歷史事實答案:B
解析:神農氏發明醫藥是通過“嘗百草”得出來的知識,順應天時地利發明了農業,可見是實踐推動早期文明的發展 。
5.他為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治理洪水,發展生產,使人民安居樂業,結束了中國原始社會的部落聯盟狀態,創造了奴隸制國家,他還劃定中國版圖為九州,這里的“他”是指( )
黃帝 B. 舜 C. 啟 D. 禹答案:D
解析:從治理洪水這個關鍵詞,我們可以得出答案是禹。
十、教學反思
本課的內容其實比較簡單,重點是炎黃二帝的發明和禪讓制。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展示大量的圖片和故事來幫助學生理解,拉近歷史與學生的距離。本課運用的史料都是簡短易明的,學生叫容易分析理解,培養學生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素養。學生的思維會比較發散,因此要注意課堂的調節和把控。其次,在黃帝和炎帝的講述中,對人文始祖的解釋不足,應該加入一些更具史實的資料,使學生做到史料結合。
(
10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乡县| 甘泉县| 合山市| 玉林市| 黄大仙区| 嘉黎县| 高雄县| 和硕县| 法库县| 治县。| 邢台市| 和平县| 元江| 竹山县| 通榆县| 临洮县| 镇巴县| 承德县| 湖南省| 浦北县| 香格里拉县| 孟连| 任丘市| 海宁市| 张掖市| 楚雄市| 信阳市| 靖江市| 漯河市| 广安市| 泰安市| 定陶县| 景谷| 徐闻县| 苏州市| 博白县| 龙陵县| 额敏县| 根河市| 兰西县| 额济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