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第三單元 封建時代的歐洲——西歐主要國家的歷史源地尋跡之旅第七課基督教的興起和法蘭克王國封建社會通過封君封臣制、基督教的傳播,了解中世紀西歐封建社會的發展變化。第7課 課標要求封建時代的歐洲第7課 基督教的興起和法蘭克王國第8課 西歐莊園第9課 中世紀城市和大學的興起第10課 拜占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單元主線:歐洲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與文化。西安碑林博物館 文物: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國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唯一收錄發現身邊的文化交流史: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大秦景教:來自羅馬帝國的基督教一、基督教的興起時間:地點:教義:發展:巴勒斯坦地區1世紀忍受苦難,死后可以升入“天堂”4世紀末,羅馬皇帝將基督教確定為國教促進了基督教的傳播。統一的羅馬帝國的最后一位皇帝 狄奧多西一世二、法蘭克王國的建立375年,被稱為“蠻族”的日耳曼人大舉入侵羅馬帝國。4世紀末羅馬帝國分裂476年西羅馬滅亡,眾多蠻族王國先后建立481年克洛維建立法蘭克王國二、法蘭克王國的建立小組探究:基督教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后面臨了什么困境?法蘭克王國建立后克洛維又面臨了什么困境?材料1:蠻族之一的汪達爾國王對基督教展開了殘酷迫害。有一個原羅馬的貴族婦女,是虔誠的基督徒,國王逼迫她改教,這位婦女誓死不從,最后國王沒收了她的財產,將她綁在十字架上折磨致死,死后還砍下了她的頭。材料2:原羅馬大地主和教會為了保衛自己的土地,奮力抵抗“蠻族王國”的統治。材料3:文化上日耳曼人目不識丁,當時唯一有文化的人是教士。——三則材料改編自格里高利《法蘭克人史》二、法蘭克王國的建立——鞏固困境 措施 影響思想上:羅馬遺民與蠻族王國的信仰沖突。日耳曼人文化程度低。政治上:羅馬貴族、地主和教會抵制蠻族統治。思想上:克洛維皈依基督教,承認羅馬教會在歐洲的重要地位。政治上:保留原來羅馬大地主土地,把原屬羅馬國有的土地和無主的土地賜給教會和部下。(無償賞賜)整個法蘭克王國都信仰了基督教。得到了羅馬教會、信仰基督教的高盧羅馬人和部下的廣泛支持。*克洛維鞏固法蘭克王國統治的措施與影響對外擴張:克洛維統治時期,法蘭克王國不斷擴張。到他去世時,法蘭克王國的版圖已經延伸至高盧南部地區以及菜茵河以東至多瑙河之間的大部分地區,實力強大。基督教 克洛維有了統一思想和教會支持以加強統治有了王權支持以擴大影響二、法蘭克王國的建立——鞏固二、法蘭克王國的建立—鞏固—發展八世紀時,阿拉伯人進攻法蘭克王國。宮相查理馬特(著急):“氣勢洶洶的敵人正在威脅國家,我希望有人可以為法蘭克而出征!”各地領主(吃瓜):“我雖然受賜了土地,但沒有義務為你戰斗啊。”解決方案:改變無償賞賜,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須提供兵役服務查理馬特:“在國家危難之時,你們這些無償受封的人卻不愿派出一個騎兵。我要改變這種局面!想要土地必須為我( )!查理馬特小組探究:土地無償賞賜可能會給王國帶來什么困境?史稱:查理·馬特改革(采邑改革)無償——有償賜地的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封臣形成了封君與封臣關系滿滿儀式感:封臣脫帽、下跪,解下所佩帶武器,將雙手放在封君的手掌中,說:“閣下,我是您的人了。”接著,封臣起立,把手放在《圣經》上,宣誓:“從現在起,我將像一個封臣對封君那樣真誠無欺地效忠于您”。之后,封君將其拉起,親吻他的臉頰,宣誓保護封臣,并將信物交給封臣。二、法蘭克王國的建立—鞏固—發展封君封臣制特點:1.有契約意義;2.封君與封臣權利與義務交織封君封臣紐帶:土地的封賜不能侵害封臣的榮譽、人身和財產安全;必須提供保護要忠誠,在封君需要的時候,無償地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錢等二、法蘭克王國的建立—鞏固—發展思考:封君和封臣是不是固定的關系?封臣可不可以是封君呢?國王部下土地效忠(封建領主)土地效忠臣下封君封臣制特點34頁:①以土地為紐帶結成契約關系。②權利與義務交織。③逐層分封,形成嚴格的等級性。二、法蘭克王國的建立—鞏固—發展查理征募能干的武士,讓他們宣誓絕對效忠自己。他們變成了他的封臣,領主的封臣,他賜予每個人采邑——一大塊足夠養活他們的地產。……如此,查理解決了他的軍事難題。他建立了一支龐大的騎兵武裝,他們以效忠誓言與查理聯結在一起,且根據查理的意愿持有其土地。——布萊恩·蒂爾尼《西歐中世紀史》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鞏固王權;推動了西歐社會封建化進程。思考:根據材料分析封君封臣制的作用?從國王那里得到土地的人,將土地再賞賜給他的屬下,他也是其屬下的封君。封臣要直接承擔國家的賦稅、兵役義務。西歐國王與屬下的關系類似古代中國皇帝與臣僚的關系。√××課后活動(P36)二、法蘭克王國的建立—鞏固—發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戰國策》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查理·馬特改革》西歐封建等級制中國西周分封制紐帶:?紐帶:?小組探究:西歐封建等級制度和中國西周分封制有何異同?二、法蘭克王國的建立—鞏固—發展制度 共同點 不同點西周分封制西歐封建制等級森嚴權力和義務相交織周王是最高統治者,民眾都服從周王。各等級之間,不可越級統治。國王不能直接統治民眾。二、法蘭克王國的建立—鞏固—發展800年前后,擴張后的法蘭克王國成為當時西歐最大的王國二、法蘭克王國的建立—鞏固—發展——鼎盛以色列國王大衛古羅馬凱撒大帝法蘭克 查理曼大帝亞歷山大大帝二、法蘭克王國的建立—鞏固—發展——鼎盛閱讀材料結合所學思考:教皇為何給查理加冕?查理為何愿意接受教皇加冕?800年的圣誕節,教皇在羅馬為查理舉行加冕禮,稱查理為“羅馬人的皇帝”。查理被稱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大帝,他統治時期的法蘭克王國,史稱“查理曼帝國”。“羅馬人的皇帝”二、法蘭克王國的建立—鞏固—發展——鼎盛“羅馬人的皇帝”材料:6世紀,教會利用 《圣經》 中農牧產品的1/10“屬于上帝”的說法,開始向基督教信徒征收此稅。779年,法蘭克國王查理大帝規定:繳納什一稅是每個法蘭克王國居民對教會的義務……(所征實物)分為大什一稅 (糧食)、小什一稅 (蔬菜、水果)、血什一稅(牲畜) 等,納稅人收入的1/10要貢獻給教會,負擔主要落在農民身上。二、法蘭克王國的建立—鞏固—發展——鼎盛思考:教皇為何給查理加冕?查理為何愿意接受教皇加冕?對教皇而言:思路指引對查理大帝而言:查理劃分教區,征收“什一稅”,教會變富有,勢力變強大,促進基督教發展。得到教會的支持,君權神授,鞏固了統治秩序。西法蘭克王國814年,查理曼去世,帝國走向分裂。843年,締結條約,一分為三,互不統屬。二、法蘭克王國的建立—鞏固—發展—鼎盛——分裂中法蘭克王國東法蘭克王國法國、意大利、德國1.法蘭克王國的國王克洛維與查理對待基督教的態度是( )A.都反對 B.都不信仰 C.都鼓勵發展 D.截然相反2.馬克思曾說:“野蠻的征服者總是被那些他們所征服的民族的較高文明所征服,這是一條永恒的歷史規律。”下列史實能證明或反映這條規律的是( )A.雅利安人進人印度建立種姓制度B.亞歷山大東征建立希臘式城市C.法蘭克王國國王克洛維皈依基督教D.羅馬帝國擴張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CC課堂總結基督教1.時間2.地點3.教義4.發展法蘭克王國1.興起:481年,克洛維2.鞏固:政治、思想、對外3.發展:封君封臣制4.鼎盛:查理曼帝國5.分裂:一分為三,雛形形成神權與王權相互合作西歐主要國家歷史的開始思想政治中世紀西歐封建社會西歐主要國家的歷史源地尋跡之旅——部編版九上第7課《基督教的興起和法蘭克王國》教學設計教學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本課使用“情景—探究—感悟”教學模式和主題式教學策略,基本思路是教師在教學中以教材為基礎以課程標準為導向,把所講教材的內容整合或者重組知識信息,輔助多種手段,如文字史料、歷史漫畫、文物照片等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讓學生神入歷史,綜合自己已有的知識觀點、看法、認識和態度、情感,通過解釋問題鏈,最后得出結論,獲取歷史的啟迪。這樣能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背景分析教學內容與主題設計分析 本課內容分為基督教的興起、法蘭克王國、封君與封臣、查理曼帝國四個教學子目。本課位于第三單元《封建時代的歐洲》的第一課,為本單元要求掌握的學習目標起到鋪墊作用。從單元主線來看,本單元已從世界上古史過渡到中世紀史,4課的內容分別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角度展現中世紀的歐洲封建社會發展變化;從社會性質變化來看,本單元西歐社會從原始、奴隸制過渡到封建等級制。第7課最新課表要求從封君封臣制、基督教的傳播了解中世紀西歐封建社會的發展變化,而封君封臣制和基督教傳播與本課教授的法蘭克王國歷史發展歷程息息相關,因此本課的授課主題可圍繞法蘭克王國的歷史歷程這一段主線設計,于后世的西歐主要國家而言,法蘭克王國是它們歷史的開始,綜上所述,本課將以“西歐主要國家的歷史源地尋跡之旅”為主題,通過法蘭克王國的建立-鞏固-發展-鼎盛-分裂這一段主線,介紹基督教神權與法蘭克王權的相互合作,展現中世紀西歐封建社會思想、政治兩方面的發展變化。 學生情況分析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九年級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掌握了古代亞歐非文明的基本狀況,對古代歐洲歷史有一定的知識基礎,但相對于中國史,世界歷史學生接觸的比較少,本課可通過漫畫、文物、情境創設等學生興趣點開展課堂教學。學習目標知道基督教的興起,了解基督教的傳播對中世紀西歐社會發展的影響。(時空觀念、歷史解釋) 知道法蘭克王國的建立及克洛維的統治。(時空觀念、史料實證) 理解并掌握法蘭克王國土地分封形式改革的內容和影響。(歷史解釋) 知道法蘭克王國的擴張,查理曼帝國的建立及分裂情況。(時空觀念)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基督教的傳播與法蘭克王國鞏固政權的措施。 難點:西歐封建等級制度的特點。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一)教學資源 歷史圖片 歷史地圖 文字材料 多媒體 (二)教學方法 講授法、問題鏈、討論法、史料研習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教師展示羅馬帝國分裂后的時間軸,解釋“中世紀”概念,在中國南北朝到明朝期間,歐洲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也在變化發展,引出本單元主線。 介紹第七課課標,由課標“基督教”引出“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借助地圖和石碑,介紹基督教的產生。 讓學生先對單元內容有個基本認識,通過身邊的歷史見證來進行歷史解釋,激發學生的興趣。一、基督教 環節一 承接導入部分的景教碑,學生知曉了基督教來自于羅馬帝國,教師展示羅馬帝國時期的地圖,進行追問:具體是羅馬帝國的哪個地區?什么時候產生的?引導學生完善答案。 環節二 介紹狄奧多西一世這位羅馬帝國最后一位皇帝,提醒學生結合4世紀末這一時間,回顧第5課所學內容,引出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的同時,日耳曼人入侵,不久后西羅馬帝國分裂。 借助地圖和知識點的前后聯系,將羅馬帝國的基督教與日耳曼人建立的法蘭克王國兩件似乎不相關的時間建立時空聯系。法蘭克王國 環節一:王國的建立與鞏固 法蘭克王國建立的時間、人物、地理位置 小組探究:基督教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后面臨了什么困境?法蘭克王國建立后克洛維又面臨了什么困境? 從困境中感悟克洛維鞏固法蘭克王國統治的措施與影響。小結基督教與王權的關系。 過渡:克洛維從政治、思想、對外政策三個方面鞏固了法蘭克王國的統治,但是土地的無償賞賜也可能會為國家帶來哪些隱患?引出查理馬特改革。 環節二:王國的發展 小組探究:土地無償賞賜可能會給王國帶來什么困境? 查理馬特土地分封制度的改革有什么特點? 思考:封君和封臣是不是固定的關系?封臣可不可以是封君呢? 思考:根據材料分析封君封臣制的作用? 課堂練習:判斷對錯。通過“西歐國王與屬下的關系類似古代中國皇帝與臣僚的關系。”一題引出西歐封建等級制度和中國西周分封制有何異同? 過渡:教師小結法蘭克王國通過克洛維和錘子查理的采邑改革,實力強大,積極對外擴張。 環節三:法蘭克王國的鼎盛與分裂 1.展示鼎盛時期的帝國版圖,介紹在位君主。 2.教皇為何給查理加冕?查理為何愿意接受教皇加冕? 3.查理死后的法蘭克版圖變化——現代西歐主要國家的雛形展現。 環節四:課堂練習、本課總結 通過法蘭克王國的建立-鞏固-發展-鼎盛-分裂這一段主線,介紹基督教神權與法蘭克王權的相互合作,展現中世紀西歐封建社會思想、政治兩方面的發展變化。板書設計與教學反思第二年教授初中,也是第一次上初三,尚未深入系統地接觸過部編版初中歷史教材,因此在單元理解、教材內容歸納等存在問題和不足,今后還要多加熟悉新中考下的教學。 世界古代史的備課,邏輯線索還是會比較難理清楚,即使整合教材并進行了主題式設計,但學生在接受知識時教師的語言藝術還是很重要,但這一點對經驗尚淺的我來說算是比較大的挑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7課 三稿.pptx 第七課 教學設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