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美版八年級美術上冊第五課《中國山水畫》教學設計教材分析: 中國山水畫作為中國獨特的傳統繪畫表現形式,其筆墨表達意境,已經在人們心目中形成固有美感。本課的設置,旨在引導學生一是認識山水畫所表現的意境美,二是感受山水畫獨特的藝術手法。從而了解畫家是怎樣通過筆墨的運用、構圖的安排處理來實現對意境的營造的。讓學生對中國畫的精神與特點有一整體的了解,從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筆墨大膽、自由地表現意境。要求學生通過課本示圖練習能初步掌握山石、樹木的畫法 步驟,大膽的進行造型表現。三維目標:1、知識與技能: 欣賞中國山水畫作品,感受歷代畫家是如何用山川之景抒畫家之情的,初步掌握山石、樹木的畫法,學習山水畫的方法步驟。學生能用學過的筆墨技法,畫一幅有意境的山水畫。2、過程與方法: 在教學中,運用提問法、講授法、比較法、合作探究法、多媒體展示法,讓學生在觀察思考、比較、欣賞中的得到美的體驗,領悟山水畫的藝術美。通過示范教學法,讓學生近距離觀看山水畫的基礎知識樹石的繪畫步驟和山水畫的表現方法。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引導學生感受中國傳統繪畫的魅力,注重培養學生對中國山水畫的分析、理解,了解山水畫的繪畫特色。 教學重點: 1、通過對山水畫構圖、空白、墨色的分析感受,學習山水畫勾、皴、擦、染、點的表現技法。2、山水畫的樹石繪畫步驟與方法。教學難點: 在中國山水畫中體會筆情墨趣。表現新疆自然地域特色。學習材料: 教具:多媒體設備,山水畫所需用具。 學具:紙、墨、筆、硯等中國畫的必需用品。 板書設計:(課題:)第五課:中國山水畫(投影) (1、基本畫法步驟:勾、皴、擦、染、點)(2、山石畫法:石分三面(教師筆墨示范)) (3、樹木畫法:樹分四肢(教師筆墨示范))(教師示范山水畫創作)教學過程導入:展示圖片:《富春山居圖》元 黃公望、《搜盡奇峰打草稿》清石濤、《張大千青綠山水畫》《張大千淺絳山水》《萬山紅遍》現代 李可染等。豐富多彩的大自然畫家以創作靈感。可以用哪些形式表現?學生討論,感受不同的畫法形式,如速寫、國畫、水彩、油畫等。(畫種展示:)現在我們來學習中國畫的表現方法——出示課題:中國山水畫。二、進行新課:欣賞山水畫1、對比欣賞展示西方風景畫《干草車》與中國畫《萬山紅遍》。分析中國畫《萬山紅遍》,作品用全景構圖描繪自然景色,表現了深秋季節大山寧靜祥和,兩山之間,一股清泉順流而下,濃重筆墨用色,夸張浪漫地描寫了秋山紅葉,恰當表現毛澤東詩意。2、學生分組賞析,討論課本其他山水畫,宋代馬遠《寒江獨釣圖》、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白雪石《山色空蒙雨亦奇》等。討論:畫家的生活背景和時代,我們在作品中看到了什么景色,傳達了什么樣的感情,中國畫技法有什么感受。3、觀賞美術老師作品:美術老師(郭德勛)長期堅持山水畫創作,撲捉西部風韻山水畫藝術特色,探索形成自己的表現風格。《山巒俊秀》(180x96cm)郭德勛 作品表現西部山水風物的博大與蒼勁。《大漠長風》(136x68cm)郭德勛 作品表現西部大漠的浩瀚蒼茫。二、深入體驗:感受畫法步驟:(教師示范在16分鐘內)教師出示黃山照片、張家界照片,觀察自然界的山石的不同特征。出示西部天山景象,觀察特征。教師示范表現:山石畫法、樹木畫法。基本畫法是“勾、皴、擦、染、點”。下面的示范進行展示講解。山石畫法:所謂石分三面,教師畫石,勾形狀,皴前后感覺,敢比擦質感,濕潤的墨色施加,再點苔。樹木畫法:樹分四肢,有鹿角樹、雞爪樹。分別示范。先畫干、枝,再點葉畫樹冠。學生此時練習畫山石和樹木,老師巡視指導。(小練習在8分鐘)教師在繪畫演示過程中,講述基本的畫法步驟:勾:用稍干的墨筆勾出石頭形狀,了解畫山如畫石。皴;稍干的筆皴出前后凹凸結構和向光背光的感覺。擦;干筆擦出粗糙的質感,山石有了厚重感。染;用濕潤淡墨或顏色——赭石、花青渲染,逐漸豐富完整畫面。點:用濕潤的淡墨或色畫遠山,恰當的墨色點苔。最后,題字-畫名,蓋章。也稱題款用印。放在畫面合適位置。三、學生練習:同學們學著用介紹的畫法步驟,畫一幅山水畫小品。教師巡視給以輔導。 (學生創作小品在15分鐘。)輔導要領:適當運用水墨。墨不可沾多,掌握好水分的運用。學生可臨摹參考的山水小品:董源(南唐)筆墨嚴謹,構圖工整細致。老師的畫老師的畫學生的畫學生的畫四、小結與評價:1、展示學生小品作業,學生自評、互評。與老師點評相結合。2、闡述山水畫即是中國傳統筆墨表現的精華所在,一幅優秀山水畫也可以讓我們感受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我們還需要在實踐中練習體會,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山水畫創作,表現所見所感的自然生活,表現新疆自然地域特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