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喜慶吉祥的民間美術》教學設計教材分析:《喜慶吉祥的民間美術》選自義務教育教科書《美術》(湘教版)七年級上冊。本課以民間美術為題材,設置了民間美術的學習內容,旨在幫助學生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理解民間美術的圖形與寓意,學習剪紙與中國結的基礎技法,喚起他們對傳統民間美術的關注和熱愛。其中剪紙需用2課時,中國結需用2-3課時,本節課為剪紙第1課時。中華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傳統喜慶的節日,其間穿插大量民俗民間活動,剪紙是我國民間美術的重要內容之一。教材選擇了陜北農民貼窗花、門神等剪紙圖片營造出熱烈氣氛。在特定的情景當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節課通過學習剪紙窗花的表現手法、技法、裝飾紋樣(語言符號)等技能方法了解民間美術的表現特點,引發學生對民間美術的興趣,表達喜慶心情。通過知識技能的學習、掌握和運用,使學生能夠進一步了解民間藝術中所蘊含的民族文化、社會生活以及時代氣息等內容、特點,體現美術課程所具有的人文性質。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對民間美術接觸較少,但對剪紙藝術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和興趣,并且處于這個時期的他們頭腦活躍,想象力豐富,自我探索意識強烈,創造欲強,但對于剪紙的系統知識比較缺乏。所以只要教師加以引導、啟發和鼓勵就能使學生輕松掌握本節課。教學目標:認知目標:了解傳統民間美術活動和民間美術的表現形式,感受剪紙藝術的魅力;能力目標: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運用民間剪紙的表現方法,完成剪紙作品一件。情感目標:進一步了解民間藝術中所蘊含的民族文化、社會生活以及時代氣息,喚起學生對剪紙藝術的熱愛,激勵學生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教學重、難點:剪紙的表現手法及符號語言教學方法:欣賞法、講授法、演示法、比較分析法、實踐法教學組織:課前準備好多媒體課件、剪紙作品若干以及作業用的材料工具。對活動紀律、衛生等事項等提出要求。教學流程課前教師把剪紙作品展板掛在教室的墻上,給學生欣賞,引發學習興趣。創設情境,激情導入打開課件,播放視頻《春節片段》,引出民間美術的范疇。民間美術是相對于專業美術而言的,是以農民為主的勞動者的美術。 民間美術自古迄今祖祖輩輩歷代傳承,集中了群眾的聰明才智,有濃郁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特色。師:春節是我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我們剛看到的這些民俗活動目的是什么?學生回答。納福迎祥、驅災辟邪等,總之均是對吉祥、幸福、美好的祝愿。(五毒、福祿壽喜財等)我國民間美術品類廣博而豐富,剪紙、年畫、刺繡、風箏、玩具、泥塑是最有代表性的美術式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給農家宅院襯托出紅火熱鬧、喜慶歡樂氣氛的——剪紙。設計意圖:將學生帶入輕松愉快的課堂,特別是利用多媒體課件,優勢在于視聽結合,聲圖并茂,當許多藝術形式展現在學生眼前時,讓學生初步感知藝術美,更能激起學生學習剪紙的熱情。講授新課剪紙的概述剪紙的定義剪紙主要是以紙為材料,經過剪、刻、染等多種手段創造鏤空圖案的藝術。俗稱“剪畫”、“刻畫”。剪紙的分類單色剪紙 用一種顏色的紙制作的作品,以紅色最為常見。套色剪紙 以陽刻為主稿,在需要套色的背面貼上色紙。點染剪紙 用宣紙多張疊在一起剪刻,再用染料點染。作品色彩鮮艷奪目,層次豐富。剪紙的流派由于各地的風俗習慣不同,剪紙風格也異彩紛呈,分為南北兩大流派。北方:粗獷豪放、造型簡練南方:構圖繁茂、精巧秀美設計意圖:這環節讓學生了解剪紙的基本知識,對剪紙有初步的認識。剪紙的表現手法民間剪紙采用諧音和象征寓意的手法將所剪刻的圖案或形象與意義有機結合在一起。諧音:連年有余寓意:壽星設計意圖:這環節為學習重點,讓學生了解剪紙的表現手法。思考練習:下面幾幅剪紙刻畫了哪幾個形象?采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象征著什么?包含了什么樣的祝愿?(多媒體展示)喜上眉梢 人逢喜事,神情洋溢魚躍龍門 舉業成功或地位高升四喜娃娃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設計意圖:這環節為辨別表現技法,通過比較學習鞏固本課知識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辨別、分析能力,增加學生知識面。(三)剪紙的表現技法1、陽刻 陽刻剪紙的特征是保留原稿的輪廓線,剪去輪廓線以外的空白部分。它的每一條線都是互相連接的,牽一發將動全身。2、陰刻 陰刻剪紙的特點與陽刻剪紙恰恰相反,就是刻去原稿的輪廓線,保留輪廓線以外的部分。所以陰刻剪紙的特征是它的線條不一定是互連的,而作品的整體是塊狀的。3、陰陽結合 陰陽結合就是根據畫稿里的虛實關系的需要采取陰刻和陽刻交叉的辦法。能使畫面效果更為豐富,主次更加分明。4、剪影 它通過物象外輪廓來表現形象,最注意外輪廓的美。(四)剪紙的基本裝飾紋樣(符號語言)要想使剪紙更美觀,我們得剪一些紋樣來裝飾。剪紙的裝飾紋樣很多,下面我們重點學習兩種常用的裝飾紋樣:月牙紋 常用來表現柔軟、彎曲的線條。如衣紋褶皺、人或動物的眼睛、嘴、眉等。(播放月牙紋剪刻視頻)鋸齒紋 常用以表現動物的羽毛鱗片、植物的花瓣花蕊、人物的發須手指、衣著圖案以及星光燈火、屋頂欄桿等,是剪紙中使用頻率最高的一種符號。鋸齒有大小、長短、粗細、疏密、剛柔、曲直、鈍銳、整齊和錯落的區別。此外還有:圓點紋、水滴紋、柳葉紋設計意圖:掌握了裝飾紋樣,創作起來才會得心應手。只有合理的運用剪紙語言才會使剪紙作品更漂亮。找一找:下面的剪紙中,運用了哪幾種紋?面對這方寸之間的神奇,我們驚嘆于民間藝人的心靈手巧時,同學們想不想動手親自體驗一下這種民間藝術的樂趣呢?三、體驗練習,實踐探究(5分鐘)·貼圖大比拼運用剪紙的基本紋樣,裝飾設計自己手中的剪紙形狀,完成一件喜慶吉祥的剪紙作品,看哪組同學裝飾得最漂亮!(播放音樂《剪花的女孩》)要求:注意要設計美觀,紋樣搭配適當。小組合作,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學生保持環境衛生。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及合理運用剪紙的符號語言。把學生分成幾組進行探究性創作作品,做到分工明確,這樣他們既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又增強了團隊合作能力。只有合理的運用剪紙語言才會使剪紙作品更漂亮。四、展示作品,匯報交流主要讓學生自評、互評作品,教師總評。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展示、評價學習成果,教師以適當鼓勵為主,在鼓勵的基礎上把作品中存在的問題指出來,給學生以正確指導。讓學生在感受剪紙帶來快樂的同時,懂得發現存在的問題,總結自己在創作過程中盡量避免發生的錯誤。拓展延伸:剪花娘子庫淑蘭的故事庫淑蘭是一位心靈手巧的民間剪紙藝術家,她能把自己的理想世界和現實世界的美好形象都展現在自己的作品中。一次她不幸嚴重摔傷,一個月后說自己遇神,自詡為“剪花娘子”。從此天天剪紙,其很多作品剪的就是她自己,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專從事剪紙的女神。她剪紙的特點是用多色紙拼貼成畫,色彩如珠寶般璀璨。曾在北京、臺灣等舉辦過展覽。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就是偉大。設計意圖:延伸剪紙的著名藝術家及用途。想一想: 民間美術作品只有融入現代社會才能在世界舞臺上傳承她的藝術魅力。請舉例說明民間剪紙是怎樣融入現代生活的?如今,剪紙早已走出了農民的小院,進入現代設計的廣闊天地,在產品包裝設計、商標廣告、室內裝潢、服裝設計、書籍裝幀、郵票設計、報刊題花、連環畫、舞臺美術、動畫、影視等各個方面都有她的倩影;她也走向了世界,名揚四海,成為全人類的文化財富與藝術瑰寶,使這棵古老的藝術之樹常綠常新。六、課堂小結:師生一起回顧本節課的知識點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剪紙藝術,欣賞美,感受美,體驗剪紙的魅力。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剪紙來自民間,表現民間,我們要從民間剪紙中汲取營養,多看,多想多動手,一定會創造出好的作品。設計意圖:結合板書回顧本節課主要內容,教師進行總結。七、課后反思:這節課集欣賞、工藝制作于一體,表現內容豐富,工藝制作韻味十足,具有特色。通過本節課的工藝制作,使學生了解民間美術的圖形及其寓意,嘗試學習制作剪紙的基本技法,喚起學生對傳統民間美術的關注和熱愛。既使學生感受到濃郁的民族氣息,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熱愛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如何在教學中更加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自我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以多種審美體驗刺激學生感官,以達到提高學生綜合學習的目的。如何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上好每節課,全面提高各方面的素質,達到新課改教學理念,是我在課堂上所面臨的新的教學挑戰。初一的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接近于成熟狀態,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增強,知識和社會素養不斷提高,且具有較強的判斷、辨別、分析問題和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對民間美術的種類接觸較少,對民間美術的藝術語言的特征的知識了解也相對匱乏,所以對民間美術與民間習俗關系的了解知之甚少,因此作為教學的實施者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民間美術不同種類的具有典型、代表、特色、優秀的作品進行鑒賞,領略民間美術的種類、領會民間美術的藝術語言的特征和相關的藝術表現手法,感受和體會民間藝術的美感、塑造健全的高水平的藝術修養、健康高雅的情趣和充實豐富的精神世界。為了更好地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在教學中采用創設情境引導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同時借助多媒體音、形、色、動的強大優勢,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他們學習的過程中,我主要采取讓學生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使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分析討論、操作實踐,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認識剪紙、觀察剪紙、對比剪紙的基礎上,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審美素養及創新能力。課的最后拓展延伸出剪紙在現代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總之,學生對手工制作課非常感興趣,通過對比、競賽、辨猜、發現、實踐的形式來體驗剪紙帶來的快樂。板書喜慶吉祥的民間美術一、剪紙的概述1、剪紙的定義2、剪紙的分類單色 套色 點染3、剪紙的流派北方:粗獷豪放、造型簡練南方:構圖繁茂、精巧秀美二、剪紙的表現手法諧音 寓意三、剪紙的表現技法陽刻陰刻陰陽結合剪影四、剪紙的基本裝飾紋樣(語言符號)月牙紋鋸齒紋圓點紋水滴紋柳葉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