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集云實驗學校等五校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12月月考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集云實驗學校等五校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12月月考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集云實驗學校等五校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12月月考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我中國欲獨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國欲與世界列強并雄,不可不革命……”。鄒容《革命軍》中的“革命”對象主要指(  )
A.腐朽的清政府 B.獨裁的國民黨
C.貪婪的外國列強 D.愚昧的封建文人
【答案】A
【知識點】辛亥革命;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鄒容在《革命軍》鐘號召人民起來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國。故正確答案為A項。
綜上,BCD項錯誤,正確答案為A項。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于重要人物及其著作的認識,需要學生仔細作答。
溥儀在《我的前半身》中曾記載,“……這時前門外有些鋪子也大為興隆。成衣鋪趕制龍旗發賣,清朝袍褂成了剛封了官的遺老們爭購的暢銷貨。紛紛有人去央求用馬尾給做假發辮”。據此,回答問題。
2.《我的前半身》這段文字描繪的歷史時期是(  )
A.清朝政府統治末期 B.辛亥革命時期
C.北洋軍閥統治時期 D.國共兩黨對峙期間
3.從這段文字描繪中可以推導出的歷史認識有(  )
①封建舊文化的毒害根深蒂固
②外國列強與封建勢力相互勾結
③君主制度符合當時社會發展需求
④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挽救中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2.C
3.B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
【解析】【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根據題意可知,本體抓住關鍵詞破解。
A.清政府統治末期并沒有剪發辮,所以也不需要做“假發辮”。故A項錯誤;
B.辛亥革命時期提倡“剪辮易服”,不會有大規模做假發辮的現象出現。故B項錯誤;
C.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多次出現過復辟帝制的逆流,此時一些清朝遺老才會被重新封官,做假發辮。
D.國共兩黨對峙時期,國民政府已經名義上統一了全國,不會提倡清朝舊俗。故D項錯誤。
3.本題考查的是北洋軍閥統治下的相關知識。根據關鍵詞可知,文字中所涉及的事件應為1917年張勛復辟帝制。故①④正確,答案為B項。
4.下側油畫記錄了中國革命史上一激動人心的時刻,這一歷史事件是(  )
A.井岡山會師 B.發起南昌起義
C.勝利完成長征 D.第一次國共合作
【答案】A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工農武裝割據的相關知識。結合所學可知,該油畫描述的歷史事件是井岡山會師。綜上,BCD項錯誤,正確答案為A項。
【點評】本題需要學生對于課本知識的識記,把握圖片和對應的歷史事件的關系。
5.“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這一論斷精準無誤地詮釋了中國革命歷程中的挫折與成功,符合該論斷的史實是( ?。?br/>①“左”傾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利
②南京國民政府屠殺共產黨人與革命群眾
③創建根據地并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
④張學良和楊虎城多次要求蔣介石聯共抗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知識點】西安事變;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紅軍長征,知道符合題干論斷的史實是“左”傾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創建根據地并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故③④不符合題意,正確答案為A項。
【點評】本題考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紅軍長征,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6.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后,日本侵略者大搞所謂鐵壁合圍、反復掃蕩,制造一個個“無人區”。這些“無人區”主要位于(  )
A.東北地區 B.占領區的抗日根據地
C.上海、南京 D.國民黨的后方城市
【答案】B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主要是抗日戰爭。
A.根據材料可知,材料講述的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日本反復掃蕩,制造了一個個“無人區”,而這時候日本早已在東北地區建立了一個偽滿洲國的殖民統治,故A項錯誤;
B.根據材料可知,材料講述的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日本反復掃蕩,制造了一個個“無人區”,而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之后,日本改變了侵華政策,對國民黨主要實施政治誘降為主,主要進攻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故B項正確;
C.根據材料可知,材料講述的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日本反復掃蕩,制造了一個個“無人區”,而這時候上海、南京早已被日本占領,但是所謂的掃蕩不是在上海和南京這樣的大城市里進行,故C項錯誤;
D.根據材料可知,材料講述的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日本反復掃蕩,制造了一個個“無人區”,而這時候國民黨的后方城市在國民黨的統治之下,日本不可能實行掃蕩,故D項錯誤。
綜上,ACD項錯誤,正確答案為B項。
【點評】本題考查的知識點主要是抗日戰爭,學生需要理解其相關內容進行解答。
讀“第二次世界大戰”(部分)年代尺。據此,回問題。
7.對照年代尺,“A事件”應是( ?。?br/>A.諾曼底登陸 B.開羅會議
C.簽署《聯合國家宣言》 D.珍珠港事件
8.史論結合是歷史學習基本要求,以下史實與論點對應正確的是( ?。?br/>A.不列顛之戰——聯軍掌握太平洋戰場的戰略主動權
B.莫斯科保衛戰——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規模達到頂峰
C.斯大林格勒戰役——這是蘇德戰爭的根本轉折點
D.柏林戰役——戰役促使軸心國集團開始瓦解
【答案】7.A
8.C
【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德國突襲波蘭);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大戰的轉折
【解析】【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根據所學可知,1944年6月6日,美英盟軍在法國北部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使得德國法西斯陷于東西兩線作戰的局面,加速了德國的戰敗。綜上,BCD項錯誤,正確答案為A項。
8.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2年,德軍開始集中力量進攻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會戰開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會戰以蘇軍的勝利宣告結束。從此,蘇軍開始了全線反攻。這次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關鍵性戰役,極大地消耗了德軍的有生力量,斯大林格勒戰役不僅是蘇德戰場根本轉折的開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綜上,正確答案為C項。
9.某校九年級學生在學習“兩種命運的決戰”一課后,開展以“人心向背的較量”為主題的小論文撰寫活動,其中不適合引用的材料是(  )
A.親赴重慶談判 B.解放區的土地改革
C.千里躍進大別山 D.群眾支援淮海戰役
【答案】C
【知識點】內戰的爆發;土地改革;三大戰役
【解析】【分析】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強渡黃河,千里挺進大別山,直接威脅南京、武漢,解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千里躍進大別山不適合“人心向背的較量”的主題。選項ABD符合“人心向背的較量”為主題,故C符合題意。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掌握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相關知識。
10.“蔣介石曾自命為孫中山事業的繼承人,然而真正繼承并完成了孫中山事業的恰恰是中國共產黨人”。史學家陳旭麓這句話中的“完成”是指(  )
A.抗日戰爭勝利 B.第一次國共合作
C.北伐勝利進軍 D.新中國成立
【答案】D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抗日戰爭的勝利;新中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中國共產黨最終取得解放戰爭的勝利,于1949年建立新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最終實現了孫中山的革命事業。綜上,正確答案為D項。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孫中山主要事跡知識的掌握,以及中國共產黨于孫中山革命事業之間的關系。
二、非選擇題
1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昨日的吶喊】
要擁護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孔教、禮法、貞節、舊倫理、舊政治;要擁護那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舊藝術、舊宗教。要擁護德先生又要擁護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國粹和舊文學。……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為擁護這兩先生,一切政府的壓迫,社會的攻擊笑罵,就是斷頭流血,都不推辭。
——摘自陳獨秀《本志罪案之答辯書》(1918年1月15日)
【今日的號召】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保?017年,十九大報告)
習近平致信祝賀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20周年時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促進文明交流互鑒”。(2019年)
(1)依據材料,指出相關的歷史事件,并說明該事件開始的標志。
(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提煉出該歷史事件體現出的民族精神內涵。
(3)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角度談談你對“今日的號召”的理解。
(4)【明日的目標】2019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又一年,即將迎來 ▲ 的奮斗目標
【答案】(1)新文化運動;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了《青年雜志》(后改名為《新青年》)
(2)“反對舊禮教”“救治中國”等彰顯了民族精神中的愛國主義內涵;“斷頭流血,不推辭”等彰顯了勇敢、自強不息等民族精神的內涵。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是中國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價值共識,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導向,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價值引領。
(4)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就業和社會保障
【解析】【分析】(1)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創辦《青年雜志》為主要陣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即新文化運動。
(2)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體現 “反對舊禮教”“救治中國”等彰顯了民族精神中的愛國主義內涵;“斷頭流血,不推辭”等彰顯了勇敢、自強不息等民族精神的內涵。
(3)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是中國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價值共識,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導向,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價值引領。
(4) 2019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又一年,即將迎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2.偉大歷史人物在歷史前進的道路上熠熠生輝。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孫中山主要得到了來自海外的中國商人的支持,在夏威夷創辦小團體。在國內,只有少數學生和商人都到他的思想的影響,而廣大民眾仍無知、冷漠。在廣東,小規模的革命黨人起義雖遭鎮壓,但在1911年10月10日,漢口一家炸彈制造廠的意外爆炸,導致了附近帝國軍隊的兵變。盡管缺乏配合,革命運動仍迅速席卷全國?!碓诿绹膶O中山立刻回國,建立了新的政權組織并被選舉為臨時大總統。
——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19年2月,李大釗在寫了《庶民的勝利》和《Bolshevism的勝利》后,曾大聲呼吁青年到農村去,改造農村。……“五四”前后搬入中國的種種社會主義學理雖曾一度匯成涌流之潮,極其明顯地影響過那個時候的社會思想和學術思想,但在短短幾年之后就波平浪靜,了無痕跡了。只有馬克思主義在風雨之中扎根于中國社會,掀開了新陳代謝的另一頁。
——摘編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材料三:
“如果戰爭爆發,我們絕不可能按兵不動。我們將不得不參戰,但我們必須是最后一個參戰。我們參戰的目的是為了在天平上放上一個決定性的砝碼,這個砝碼將使天平傾斜?!?br/>——斯大林于1939年的講話
(1)閱讀材料,指出孫中山參與的兩件重要歷史事件。
(2)結合具體歷史背景,談談你對“新陳代謝的另一頁”的理解。
(3)你是否認同斯大林當時的講話?請做出判斷并闡釋理由。
【答案】(1)創辦革命團體興中會;領導辛亥革命;創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并被選為臨時大總統。
(2)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并在五四運動的推動下,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開始用心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中國的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并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創造了條件。中國開始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因此說掀開了“新陳代謝的另一頁”。
(3)①認同。斯大林認同蘇聯在戰爭爆發后將卷入其中,但為了避免德國率先進攻,保存自身實力,期望帝國主義列強之間兩敗俱傷,最終自身得利,因此同意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也是戰略上的選擇。
②不認同。在德國人完成對歐洲大陸其他國家的進攻后,集中優勢兵力進攻蘇聯,斯大林的做法使蘇聯坐以待斃,在蘇德戰爭前期損失慘重,助長了法西斯德國的囂張氣焰。
③部分認同。①②中提法相結合。
【知識點】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五族共和”
【解析】【分析】(1)根據題意可知,“ 孫中山主要得到了來自海外的中國商人的支持,在夏威夷創辦小團體。 ”以及“ 但在1911年10月10日,漢口一家炸彈制造廠的意外爆炸,導致了附近帝國軍隊的兵變。盡管缺乏配合,革命運動仍迅速席卷全國?!碓诿绹膶O中山立刻回國,建立了新的政權組織并被選舉為臨時大總統。 ”可知孫中山創辦革命團體興中會;領導辛亥革命;創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并被選為臨時大總統。
(2)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并在五四運動的推動下,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開始用心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中國的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并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創造了條件。中國開始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因此說掀開了“新陳代謝的另一頁”。
(3)本題自圓其說即可。示例: 認同。斯大林認同蘇聯在戰爭爆發后將卷入其中,但為了避免德國率先進攻,保存自身實力,期望帝國主義列強之間兩敗俱傷,最終自身得利,因此同意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也是戰略上的選擇。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3.九年級某小組同學為撰寫歷史與社會小論文,編制提綱、搜集資料并開展探究活動。
【提綱】
研究方式:查閱文獻、小組研討、文本撰寫等
主題: ▲
范圍:20世紀第二個十年至1949年的中國歷史
關鍵事件:中共一大召開、遵義會議、七屆二中全會……
【資料】同學們通過知識小卡片的方式整理撰寫素材
【探究】
盡管局勢發展中還有跌宕起伏,但國內政治問題的中心一環——停止內戰——已經實現,國共重新合作的大局已定,歷史的潮流已不可逆轉地向著實行團結抗日的階段過渡了。
——摘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第二卷)
【提煉】
中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歷經了資產階級及其政黨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和無產階級及其政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這樣兩個階段。近代中國的歷史經驗表明,沒有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是不可能的。
——《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圖8 “五四運動”畫作
(1)根據上述提綱,為該同學準備撰寫的小論文擬一個主題。
(2)除給定史料外,仿造卡片再提供一則符合撰寫要求的史料并陳述理由。
(3)上述評述是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提出的?
(4)綜合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提煉觀點并加以論證。(要求觀點明晰,史論結合,論證嚴密)
【答案】(1)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的中共或中國共產黨的成長。
(2)史實: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理由:中國共產黨帶來人民取得革命勝利,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其他答案符合要求亦可,但必須與“中國共產黨”的成長歷史有直接關聯)
(3)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4)提出觀點:中國共產黨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必然選擇。
中國共產黨誕生后,便確立了黨綱及奮斗目標,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為革命指明方向。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長征途中,認清國情,糾正錯誤,挽救了紅軍與革命;在中國共產黨的努力下,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促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初步形成,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在解放戰爭時期,明確了黨的工作重心,為取得全國勝利和新中國成立做好準備;新中國成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終勝利。
綜上所述,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屹立前頭,成為中國革命的中流砥柱。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西安事變;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新中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主要知識點是:新民主主義革命。
(1)通過材料上的時間“20世紀第二個十年至1949年”及關鍵事件可知主要涉及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史,可以得出其主題應該以中國共產黨為主,如: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的中國共產黨的成長。
(2)根據材料和主題,所選擇的史實與理由必須與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中國共產黨發展史由直接關聯。史實闡述要具有基本要件:關鍵事件的描述詞語及其主要內容??商睿?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理由:中國共產黨帶來人民取得革命勝利,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3)根據材料可知,“ 盡管局勢發展中還有跌宕起伏,但國內政治問題的中心一環——停止內戰——已經實現,國共重新合作的大局已定,歷史的潮流已不可逆轉地向著實行團結抗日的階段過渡了。 ”是在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的背景下提出的。
(4)要求觀點明晰,史論結合,論證嚴密。提出觀點:中國共產黨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必然選擇。中國共產黨誕生后,便確立了黨綱及奮斗目標,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為革命指明方向。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長征途中,認清國情,糾正錯誤,挽救了紅軍與革命;在中國共產黨的努力下,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促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初步形成,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在解放戰爭時期,明確了黨的工作重心,為取得全國勝利和新中國成立做好準備;新中國成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終勝利。綜上所述,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屹立前頭,成為中國革命的中流砥柱。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認識。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集云實驗學校等五校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12月月考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我中國欲獨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國欲與世界列強并雄,不可不革命……”。鄒容《革命軍》中的“革命”對象主要指(  )
A.腐朽的清政府 B.獨裁的國民黨
C.貪婪的外國列強 D.愚昧的封建文人
溥儀在《我的前半身》中曾記載,“……這時前門外有些鋪子也大為興隆。成衣鋪趕制龍旗發賣,清朝袍褂成了剛封了官的遺老們爭購的暢銷貨。紛紛有人去央求用馬尾給做假發辮”。據此,回答問題。
2.《我的前半身》這段文字描繪的歷史時期是( ?。?br/>A.清朝政府統治末期 B.辛亥革命時期
C.北洋軍閥統治時期 D.國共兩黨對峙期間
3.從這段文字描繪中可以推導出的歷史認識有(  )
①封建舊文化的毒害根深蒂固
②外國列強與封建勢力相互勾結
③君主制度符合當時社會發展需求
④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挽救中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下側油畫記錄了中國革命史上一激動人心的時刻,這一歷史事件是( ?。?br/>A.井岡山會師 B.發起南昌起義
C.勝利完成長征 D.第一次國共合作
5.“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這一論斷精準無誤地詮釋了中國革命歷程中的挫折與成功,符合該論斷的史實是(  )
①“左”傾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利
②南京國民政府屠殺共產黨人與革命群眾
③創建根據地并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
④張學良和楊虎城多次要求蔣介石聯共抗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后,日本侵略者大搞所謂鐵壁合圍、反復掃蕩,制造一個個“無人區”。這些“無人區”主要位于( ?。?br/>A.東北地區 B.占領區的抗日根據地
C.上海、南京 D.國民黨的后方城市
讀“第二次世界大戰”(部分)年代尺。據此,回問題。
7.對照年代尺,“A事件”應是( ?。?br/>A.諾曼底登陸 B.開羅會議
C.簽署《聯合國家宣言》 D.珍珠港事件
8.史論結合是歷史學習基本要求,以下史實與論點對應正確的是( ?。?br/>A.不列顛之戰——聯軍掌握太平洋戰場的戰略主動權
B.莫斯科保衛戰——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規模達到頂峰
C.斯大林格勒戰役——這是蘇德戰爭的根本轉折點
D.柏林戰役——戰役促使軸心國集團開始瓦解
9.某校九年級學生在學習“兩種命運的決戰”一課后,開展以“人心向背的較量”為主題的小論文撰寫活動,其中不適合引用的材料是(  )
A.親赴重慶談判 B.解放區的土地改革
C.千里躍進大別山 D.群眾支援淮海戰役
10.“蔣介石曾自命為孫中山事業的繼承人,然而真正繼承并完成了孫中山事業的恰恰是中國共產黨人”。史學家陳旭麓這句話中的“完成”是指( ?。?br/>A.抗日戰爭勝利 B.第一次國共合作
C.北伐勝利進軍 D.新中國成立
二、非選擇題
1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昨日的吶喊】
要擁護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孔教、禮法、貞節、舊倫理、舊政治;要擁護那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舊藝術、舊宗教。要擁護德先生又要擁護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國粹和舊文學。……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為擁護這兩先生,一切政府的壓迫,社會的攻擊笑罵,就是斷頭流血,都不推辭。
——摘自陳獨秀《本志罪案之答辯書》(1918年1月15日)
【今日的號召】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017年,十九大報告)
習近平致信祝賀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20周年時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促進文明交流互鑒”。(2019年)
(1)依據材料,指出相關的歷史事件,并說明該事件開始的標志。
(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提煉出該歷史事件體現出的民族精神內涵。
(3)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角度談談你對“今日的號召”的理解。
(4)【明日的目標】2019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又一年,即將迎來 ▲ 的奮斗目標
12.偉大歷史人物在歷史前進的道路上熠熠生輝。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孫中山主要得到了來自海外的中國商人的支持,在夏威夷創辦小團體。在國內,只有少數學生和商人都到他的思想的影響,而廣大民眾仍無知、冷漠。在廣東,小規模的革命黨人起義雖遭鎮壓,但在1911年10月10日,漢口一家炸彈制造廠的意外爆炸,導致了附近帝國軍隊的兵變。盡管缺乏配合,革命運動仍迅速席卷全國?!碓诿绹膶O中山立刻回國,建立了新的政權組織并被選舉為臨時大總統。
——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19年2月,李大釗在寫了《庶民的勝利》和《Bolshevism的勝利》后,曾大聲呼吁青年到農村去,改造農村。……“五四”前后搬入中國的種種社會主義學理雖曾一度匯成涌流之潮,極其明顯地影響過那個時候的社會思想和學術思想,但在短短幾年之后就波平浪靜,了無痕跡了。只有馬克思主義在風雨之中扎根于中國社會,掀開了新陳代謝的另一頁。
——摘編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材料三:
“如果戰爭爆發,我們絕不可能按兵不動。我們將不得不參戰,但我們必須是最后一個參戰。我們參戰的目的是為了在天平上放上一個決定性的砝碼,這個砝碼將使天平傾斜。”
——斯大林于1939年的講話
(1)閱讀材料,指出孫中山參與的兩件重要歷史事件。
(2)結合具體歷史背景,談談你對“新陳代謝的另一頁”的理解。
(3)你是否認同斯大林當時的講話?請做出判斷并闡釋理由。
13.九年級某小組同學為撰寫歷史與社會小論文,編制提綱、搜集資料并開展探究活動。
【提綱】
研究方式:查閱文獻、小組研討、文本撰寫等
主題: ▲
范圍:20世紀第二個十年至1949年的中國歷史
關鍵事件:中共一大召開、遵義會議、七屆二中全會……
【資料】同學們通過知識小卡片的方式整理撰寫素材
【探究】
盡管局勢發展中還有跌宕起伏,但國內政治問題的中心一環——停止內戰——已經實現,國共重新合作的大局已定,歷史的潮流已不可逆轉地向著實行團結抗日的階段過渡了。
——摘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第二卷)
【提煉】
中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歷經了資產階級及其政黨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和無產階級及其政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這樣兩個階段。近代中國的歷史經驗表明,沒有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是不可能的。
——《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圖8 “五四運動”畫作
(1)根據上述提綱,為該同學準備撰寫的小論文擬一個主題。
(2)除給定史料外,仿造卡片再提供一則符合撰寫要求的史料并陳述理由。
(3)上述評述是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提出的?
(4)綜合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提煉觀點并加以論證。(要求觀點明晰,史論結合,論證嚴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辛亥革命;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鄒容在《革命軍》鐘號召人民起來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國。故正確答案為A項。
綜上,BCD項錯誤,正確答案為A項。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于重要人物及其著作的認識,需要學生仔細作答。
【答案】2.C
3.B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
【解析】【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根據題意可知,本體抓住關鍵詞破解。
A.清政府統治末期并沒有剪發辮,所以也不需要做“假發辮”。故A項錯誤;
B.辛亥革命時期提倡“剪辮易服”,不會有大規模做假發辮的現象出現。故B項錯誤;
C.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多次出現過復辟帝制的逆流,此時一些清朝遺老才會被重新封官,做假發辮。
D.國共兩黨對峙時期,國民政府已經名義上統一了全國,不會提倡清朝舊俗。故D項錯誤。
3.本題考查的是北洋軍閥統治下的相關知識。根據關鍵詞可知,文字中所涉及的事件應為1917年張勛復辟帝制。故①④正確,答案為B項。
4.【答案】A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工農武裝割據的相關知識。結合所學可知,該油畫描述的歷史事件是井岡山會師。綜上,BCD項錯誤,正確答案為A項。
【點評】本題需要學生對于課本知識的識記,把握圖片和對應的歷史事件的關系。
5.【答案】A
【知識點】西安事變;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紅軍長征,知道符合題干論斷的史實是“左”傾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創建根據地并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故③④不符合題意,正確答案為A項。
【點評】本題考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紅軍長征,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6.【答案】B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主要是抗日戰爭。
A.根據材料可知,材料講述的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日本反復掃蕩,制造了一個個“無人區”,而這時候日本早已在東北地區建立了一個偽滿洲國的殖民統治,故A項錯誤;
B.根據材料可知,材料講述的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日本反復掃蕩,制造了一個個“無人區”,而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之后,日本改變了侵華政策,對國民黨主要實施政治誘降為主,主要進攻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故B項正確;
C.根據材料可知,材料講述的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日本反復掃蕩,制造了一個個“無人區”,而這時候上海、南京早已被日本占領,但是所謂的掃蕩不是在上海和南京這樣的大城市里進行,故C項錯誤;
D.根據材料可知,材料講述的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日本反復掃蕩,制造了一個個“無人區”,而這時候國民黨的后方城市在國民黨的統治之下,日本不可能實行掃蕩,故D項錯誤。
綜上,ACD項錯誤,正確答案為B項。
【點評】本題考查的知識點主要是抗日戰爭,學生需要理解其相關內容進行解答。
【答案】7.A
8.C
【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德國突襲波蘭);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大戰的轉折
【解析】【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根據所學可知,1944年6月6日,美英盟軍在法國北部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使得德國法西斯陷于東西兩線作戰的局面,加速了德國的戰敗。綜上,BCD項錯誤,正確答案為A項。
8.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2年,德軍開始集中力量進攻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會戰開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會戰以蘇軍的勝利宣告結束。從此,蘇軍開始了全線反攻。這次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關鍵性戰役,極大地消耗了德軍的有生力量,斯大林格勒戰役不僅是蘇德戰場根本轉折的開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綜上,正確答案為C項。
9.【答案】C
【知識點】內戰的爆發;土地改革;三大戰役
【解析】【分析】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強渡黃河,千里挺進大別山,直接威脅南京、武漢,解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千里躍進大別山不適合“人心向背的較量”的主題。選項ABD符合“人心向背的較量”為主題,故C符合題意。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掌握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相關知識。
10.【答案】D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抗日戰爭的勝利;新中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中國共產黨最終取得解放戰爭的勝利,于1949年建立新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最終實現了孫中山的革命事業。綜上,正確答案為D項。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孫中山主要事跡知識的掌握,以及中國共產黨于孫中山革命事業之間的關系。
11.【答案】(1)新文化運動;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了《青年雜志》(后改名為《新青年》)
(2)“反對舊禮教”“救治中國”等彰顯了民族精神中的愛國主義內涵;“斷頭流血,不推辭”等彰顯了勇敢、自強不息等民族精神的內涵。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是中國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價值共識,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導向,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價值引領。
(4)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就業和社會保障
【解析】【分析】(1)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創辦《青年雜志》為主要陣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即新文化運動。
(2)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體現 “反對舊禮教”“救治中國”等彰顯了民族精神中的愛國主義內涵;“斷頭流血,不推辭”等彰顯了勇敢、自強不息等民族精神的內涵。
(3)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是中國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價值共識,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導向,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價值引領。
(4) 2019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又一年,即將迎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2.【答案】(1)創辦革命團體興中會;領導辛亥革命;創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并被選為臨時大總統。
(2)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并在五四運動的推動下,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開始用心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中國的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并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創造了條件。中國開始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因此說掀開了“新陳代謝的另一頁”。
(3)①認同。斯大林認同蘇聯在戰爭爆發后將卷入其中,但為了避免德國率先進攻,保存自身實力,期望帝國主義列強之間兩敗俱傷,最終自身得利,因此同意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也是戰略上的選擇。
②不認同。在德國人完成對歐洲大陸其他國家的進攻后,集中優勢兵力進攻蘇聯,斯大林的做法使蘇聯坐以待斃,在蘇德戰爭前期損失慘重,助長了法西斯德國的囂張氣焰。
③部分認同。①②中提法相結合。
【知識點】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五族共和”
【解析】【分析】(1)根據題意可知,“ 孫中山主要得到了來自海外的中國商人的支持,在夏威夷創辦小團體。 ”以及“ 但在1911年10月10日,漢口一家炸彈制造廠的意外爆炸,導致了附近帝國軍隊的兵變。盡管缺乏配合,革命運動仍迅速席卷全國?!碓诿绹膶O中山立刻回國,建立了新的政權組織并被選舉為臨時大總統。 ”可知孫中山創辦革命團體興中會;領導辛亥革命;創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并被選為臨時大總統。
(2)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并在五四運動的推動下,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開始用心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中國的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并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創造了條件。中國開始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因此說掀開了“新陳代謝的另一頁”。
(3)本題自圓其說即可。示例: 認同。斯大林認同蘇聯在戰爭爆發后將卷入其中,但為了避免德國率先進攻,保存自身實力,期望帝國主義列強之間兩敗俱傷,最終自身得利,因此同意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也是戰略上的選擇。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3.【答案】(1)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的中共或中國共產黨的成長。
(2)史實: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理由:中國共產黨帶來人民取得革命勝利,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其他答案符合要求亦可,但必須與“中國共產黨”的成長歷史有直接關聯)
(3)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4)提出觀點:中國共產黨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必然選擇。
中國共產黨誕生后,便確立了黨綱及奮斗目標,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為革命指明方向。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長征途中,認清國情,糾正錯誤,挽救了紅軍與革命;在中國共產黨的努力下,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促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初步形成,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在解放戰爭時期,明確了黨的工作重心,為取得全國勝利和新中國成立做好準備;新中國成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終勝利。
綜上所述,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屹立前頭,成為中國革命的中流砥柱。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西安事變;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新中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主要知識點是:新民主主義革命。
(1)通過材料上的時間“20世紀第二個十年至1949年”及關鍵事件可知主要涉及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史,可以得出其主題應該以中國共產黨為主,如: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的中國共產黨的成長。
(2)根據材料和主題,所選擇的史實與理由必須與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中國共產黨發展史由直接關聯。史實闡述要具有基本要件:關鍵事件的描述詞語及其主要內容??商睿?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理由:中國共產黨帶來人民取得革命勝利,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3)根據材料可知,“ 盡管局勢發展中還有跌宕起伏,但國內政治問題的中心一環——停止內戰——已經實現,國共重新合作的大局已定,歷史的潮流已不可逆轉地向著實行團結抗日的階段過渡了。 ”是在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的背景下提出的。
(4)要求觀點明晰,史論結合,論證嚴密。提出觀點:中國共產黨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必然選擇。中國共產黨誕生后,便確立了黨綱及奮斗目標,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為革命指明方向。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長征途中,認清國情,糾正錯誤,挽救了紅軍與革命;在中國共產黨的努力下,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促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初步形成,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在解放戰爭時期,明確了黨的工作重心,為取得全國勝利和新中國成立做好準備;新中國成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終勝利。綜上所述,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屹立前頭,成為中國革命的中流砥柱。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認識。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东| 乌鲁木齐市| 朝阳市| 广河县| 南靖县| 固镇县| 阳西县| 阳谷县| 土默特左旗| 渝中区| 清水河县| 广宗县| 诸城市| 通州市| 岳西县| 康保县| 深州市| 阿城市| 凤阳县| 新竹县| 贡山| 天柱县| 邵东县| 宁化县| 台北市| 青岛市| 庆阳市| 青岛市| 琼结县| 舒兰市| 民勤县| 舒兰市| 金湖县| 鄱阳县| 永康市| 武山县| 东丰县| 石首市| 岗巴县| 长春市| 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