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城區片六校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12月份教學質量檢測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城區片六校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12月份教學質量檢測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城區片六校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12月份教學質量檢測試卷(歷社部分)
一、單項選擇題
人類迄今共發生過兩次世界大戰。請回答問題。
1.帕麥斯頓指出,國家間“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一戰期間,其行為與此最吻合的國家是 (  )
A.英國 B.法國 C.德國 D.意大利
2.二戰最終以同盟國的勝利而結束,其勝利的根本原因是 (  )
A.率先發明并使用原子彈
B.建立反法西斯同盟
C.諾曼底登陸成功,德國面臨兩線作戰
D.同盟國戰士英勇作戰
3.下面對于兩次世界大戰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
A.都是由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關系引發的
B.戰后都對國際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
C.都是由代表正義的一方取得勝利
D.都造成了重大的人員、財產損失
【答案】1.D
2.B
3.C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解析】【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重大事件以及影響。
1.根據所學可知,一戰前,德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組成了三國同盟集團,一戰爆發后,意大利為了自身利益,參加到協約國一方作戰。
綜上,ABC項錯誤,正確答案為D項。
2.根據所學可知,二戰最終以同盟國的勝利而結束,其勝利的根本原因是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1約,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正式形成。各國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相互支援,協同作戰,逐漸扭轉了戰爭的形式。
綜上,ACD項錯誤,正確答案為B項。
3.本題以20識記上半期發生的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文明帶來了空前的浩劫,深刻影響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為依托,考查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知識點。根據所學可知,ABD表述錯誤,正確答案為C項。
孫中山先生一直致力于民主革命思想的宣傳與實踐。某班歷史興趣小組開展有關孫中山先生研究性學習,同學們收集了下面四幅圖片,請回答WEN 題。
4.下列選項最有可能反映四幅圖片的主題是(  )
A.孫中山與中國近代化 B.孫中山與國共合作
C.孫中山與國民革命運動 D.袁世凱復辟之路
5.中國共產黨人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最忠誠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以下史實能證明這一觀點的有(  )
①領導五四運動,明確反對帝國主義
②協助創辦黃埔軍校,培養國民革命骨干
③推動北伐戰爭,取得國民革命勝利
④建立新中國,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4.A
5.D
【知識點】辛亥革命;五四運動;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新中國的誕生
【解析】【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孫中山主要事跡知識的掌握,并對孫中山進行正確的評價。
4.根據題意可知:圖一是孫中山;圖二是《民報》是宣傳辛亥革命的理論刊物;圖三是武昌起義的爆發;圖四是《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華民國成立后頒布的,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孫中山成立了中國同盟會,提出了三民主義,領導了辛亥革命,1912年,建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近代偉大的資產階級革命的開拓者,中國近代偉大的資產階級革命先行者。綜上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5.根據題意可知,需要選擇證明中國共產黨是孫中山革命事業的支持者、合作者、繼承者的歷史事件。結合所學可知,五四運動發生在1919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于1921年,故①項錯誤;黃埔軍校的建立體現了國共合作,培養國民革命軍,能夠體現中國共產黨人對孫中山革命事業的支持,故②項正確;中國共產黨人推動了北伐戰爭的勝利,但是國民革命隨著國共合作的破裂最終失敗,故③項錯誤;中國共產黨最終取得解放戰爭的勝利,于1949年建立新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故④項正確。
綜上,②④正確,答案為D項。
錢玄同,中國現代思想家、文學家,民國六年加入中華民國國語研究會。他提出“文學之文,用典(典故)已為下乘;若普通應用之文,尤須老老實實講話,務期老嫗能解。”請回答問題。
6.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以判斷出錢玄同加入中華民國國語研究會的時間是(  )
A.1911年 B.1917年 C.1919年 D.1921年
7.錢玄同提出的主張與當時社會正在興起的主張一致的是 (  )
A.提倡民主,反對專制 B.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C.提倡科學,反對愚昧 D.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答案】6.B
7.B
【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
【解析】【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事件的換算,又考查了學生對于新文化運動內容的理解,需要學生具備分析題干的能力。
6.依據所學可知,民國年份加上1911就是公元年份,因此民國六年即公元1911加6等于1917年,A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1917年錢玄同加入中華民國國語研究會,符合題意,故正確答案為B項。
7.依據題干“ 文學之文,用典(典故)已為下乘;若普通應用之文,尤須老老實實講話,務期老嫗能解。 ”說明錢玄同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ABC三項均未能體現,不符合題意;B項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與錢玄同提出的主張一致,符合題意,故正確答案為B項。
2019年10月1日,我國舉行了隆重的國慶閱兵儀式,人民軍隊成為北京長安街上一道靚麗的風景。請答問題。
8.此次國慶閱兵式新增了向三面旗幟行注目禮環節,如右圖所示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就是其中之一。“五角星”象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八一”二字是為了紀念 (  )
A.秋收起義 B.北伐戰爭 C.中共成立 D.南昌起義
9.“鍛煉成一只不可戰勝的力量。一旦強虜寇邊疆,慷慨悲歌奔戰場,首戰平型關,威名天下揚。”這段歌詞描述的是 (  )
A.井岡山斗爭時期紅軍的武裝斗爭
B.長征時期紅軍的艱苦斗爭
C.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的英勇抗戰
D.解放戰爭時期的淮海戰役
【答案】8.D
9.C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內戰的爆發
【解析】【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靈活掌握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的重大事件及意義。
8.根據所學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領兩萬多人在南昌舉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八一”是為了紀念南昌起義。故正確答案為D項。
9.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7年9月,八路軍一一五師在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下,在陜西省平型關東側伏擊,配合友軍作戰,阻擋日軍攻勢,殲滅日軍一千多人,繳獲大量軍用物資,史稱“平型關大捷”。綜上,正確答案為C項。
10.民政部曾公布首批300名抗日英烈與英雄群體名錄,下圖為該名錄構成示意圖,從中可得到的正確認識是(  )
A.八路軍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
B.中華民族在八年抗戰中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C.軍人英勇作戰是抗戰勝利的根本保證
D.中國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答案】A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可知,八路軍占32%,國民黨陸軍占29%,新四軍占9%,東北抗聯占7%,黨政工人員占10%,外籍人員占0.02%,其他群體占13%。這充分說明了全民族團結抗戰是抗戰勝利的根本保證,且八路軍占比重最大。
綜上,正確答案為A項。
【點評】本題考查抗日戰爭的有關知識,需要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解答。
年代尺是認識歷史的工具。下面是某同學整理的簡易年代尺。據此回答問題。
11.年代尺中①②③④所示時間節點發生的歷史事件與下列主題詞相對應的是 (  )
A.開天辟地 軍旗升起 星火燎原 翻身作主
B.軍旗升起 翻身作主 開天辟地 星火燎原
C.開天辟地 翻身作主 星火燎原 軍旗升起
D.軍旗升起 開天辟地 翻身作主 星火燎原
12.1949年4月,陳毅欣然寫道:“旌旗南指大江邊,不盡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萬方爭頌換人間。”該詩描寫的歷史事件是 (  )
A.淮海戰役 B.渡江戰役 C.解放北平 D.遼沈戰役
13.通過該年代尺有助于我們了解________主要歷程。 (  )
A.新民主主義革命 B.中華民族抗日戰爭
C.國民大革命時期 D.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答案】11.A
12.B
13.A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新中國的誕生
【解析】【點評】本題要理解題意,主要考查中國共產黨的歷程。
11.根據所學可知,開天辟地指的是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軍旗升起指的是1927年南昌起義;星火燎原指的是1927年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創建;翻身作主指的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綜上,BCD項錯誤,正確答案為A項。
12.根據題意可知: “旌旗南指大江邊,不盡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萬方爭頌換人間。”該詩描寫的歷史事件是渡江戰役。ACD項錯誤,正確答案為B項。
13.題干給出的年代尺中開始時間為1921年,這一年中共一大召開,中國共產黨成立,結束時間為1949年,新中國誕生,它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據此可知,這個年代尺反映的應該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綜上BCD項錯誤,正確答案為A項。
二、非選擇題
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過程
時間 事件 影響或意義
1931年9月8日 九一八事變 日本入侵東北
1937年7月7日 ① 日本全面侵華
1939年9月1日 德國突襲波蘭 二戰全面爆發
1941年12月7日 ② 太平洋戰爭爆發
1942年夏-1943年春 ③ 二戰的轉折點
1944年6月 諾曼底登陸 開辟歐洲第二戰場
1945年2月 ④ 二戰最重要一次會議
1945年5月8日 德國投降 歐洲戰事結束
1945年9月2日 日本投降 二戰結束
材料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大樓前的石碑上,用多種文字鐫刻著一句話:“戰爭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務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衛和平之屏障。”
材料三:中國的抗日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組成部分。1936年12月17日,周恩來作為中共代表會見張學良,從全民族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他指出:“如果能說服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起抗日,就會使中國免于被日滅亡,爭取一個好的前途。”
(1)把材料一表格中標序號的內容補充完整
(2)“戰爭起源于人之思想”。請指出二戰爆發在思想方面的原因。
(3)運用抗日戰爭的相關史實證明周恩來的觀點。
【答案】(1)①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②日本偷襲珍珠港(珍珠港事件);③斯大林格勒戰役;④ 雅爾塔會議。
(2)德意日法西斯主義盛行(納粹主義);英法對德采取綏靖主義;美國采取孤立主義;民眾中極端民族主義思想流行。
(3)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七七事變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寫出其中一點得2分)國民黨正面戰場,共產黨敵后戰場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抗日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1)1937年7月7日為七七事變即盧溝橋事變,標志著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即珍珠港事件,標志著太平洋戰爭爆發;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為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二戰的轉折點‘1945年2月4日到2月11日為雅爾塔會議期間,它是二戰最重要一次會議。
(2)第一次時間大戰后,德意日法西斯主義盛行,英法對德采取綏靖政策,助長了法西斯主義的火焰,而美國此時奉行孤立主義,以盡量避免對外國承擔政治和軍事義務的同盟關系的方式來維護和擴展美國的利益。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上,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3)周恩來認為,停止內戰,讓蔣介石統一國民黨參與到抗日戰爭中來,形成全民族統一戰線。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等人的努力下,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等六項注意,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奠定了基礎。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準備了必要的前提,成為由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戰爭的轉折點。
【點評】注意對材料的解讀,掌握二戰時期歷史事件的時間、名稱及其影響意義、第二次世界戰爭爆發的原因。
15.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回首歷史,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不懈的斗爭,為了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前赴后繼,執著求索,實現了人民解放,民族獨立。
材料一:
1919—1921年《每周評論》和《新青年》發表的各種主題文章的數量統計
圖1:發表的各種主題文章的數量統計 圖2:中共“一大”會址
材料二:毛澤東放棄了攻打長沙,在他看來這無異于以卵擊石,他的部隊在云遮霧罩的井岡山扎了營。軍閥相互爭奪地盤時,便不可能同時控制中國邊遠地區的區域性農業經濟。
材料三:
圖3:1927年黨員總人數為1萬多 圖4:1928年黨員總人數上升為12萬左右
(1)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圖1,圖2所反映的歷史信息,并分析圖1與圖2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
(2)根據材料二概括毛澤東選定井岡山作為革命根據地的理由。
(3)從圖3到圖4,黨員數量和主體成分發生了什么變化?并簡析其原因。
【答案】(1)圖1:宣傳馬克思主義文章成為主流;圖2:中國共產黨成立;
聯系: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
(2)崇山峻嶺,森林茂密,地理位置偏僻(地理環境角度,“云遮霧罩的井岡山”);國民黨統治薄弱地區
(3)從以工人為主轉變為以農名為主;原因:開始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黨的工作重心從城市轉移到農村(或形成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或開始進入土地革命時期。)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根據題意可得,材料一反映出馬克思主義逐漸吸引越來越多的進步青年,新文化運動在五四運動以后主要以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主;依據中共一大會址可知圖二反映了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依據所學可知,材料一中馬克思的廣泛傳播為圖二中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礎。
(2)根據題意可知,“ 毛澤東放棄了攻打長沙,在他看來這無異于以卵擊石,他的部隊在云遮霧罩的井岡山扎了營。軍閥相互爭奪地盤時,便不可能同時控制中國邊遠地區的區域性農業經濟。 ”毛澤東選定井岡山作為革命根據地是由于崇山峻嶺,森林茂密,地理位置偏僻;國民黨通知薄弱。
(3)根據題意可知,黨員數量大增,農民成為黨員的主體。結合所學可知,1028年秋始,中國共產黨建立起十多塊農村革命根據地、廣泛開展土地革命,大批翻身農民加入了革命隊伍和中共隊伍,開始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黨的工作重心從城市轉移到農村。
【點評】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與工農武裝割據思想,要求具備解答圖片信息與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城區片六校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12月份教學質量檢測試卷(歷社部分)
一、單項選擇題
人類迄今共發生過兩次世界大戰。請回答問題。
1.帕麥斯頓指出,國家間“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一戰期間,其行為與此最吻合的國家是 (  )
A.英國 B.法國 C.德國 D.意大利
2.二戰最終以同盟國的勝利而結束,其勝利的根本原因是 (  )
A.率先發明并使用原子彈
B.建立反法西斯同盟
C.諾曼底登陸成功,德國面臨兩線作戰
D.同盟國戰士英勇作戰
3.下面對于兩次世界大戰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
A.都是由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關系引發的
B.戰后都對國際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
C.都是由代表正義的一方取得勝利
D.都造成了重大的人員、財產損失
孫中山先生一直致力于民主革命思想的宣傳與實踐。某班歷史興趣小組開展有關孫中山先生研究性學習,同學們收集了下面四幅圖片,請回答WEN 題。
4.下列選項最有可能反映四幅圖片的主題是(  )
A.孫中山與中國近代化 B.孫中山與國共合作
C.孫中山與國民革命運動 D.袁世凱復辟之路
5.中國共產黨人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最忠誠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以下史實能證明這一觀點的有(  )
①領導五四運動,明確反對帝國主義
②協助創辦黃埔軍校,培養國民革命骨干
③推動北伐戰爭,取得國民革命勝利
④建立新中國,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錢玄同,中國現代思想家、文學家,民國六年加入中華民國國語研究會。他提出“文學之文,用典(典故)已為下乘;若普通應用之文,尤須老老實實講話,務期老嫗能解。”請回答問題。
6.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以判斷出錢玄同加入中華民國國語研究會的時間是(  )
A.1911年 B.1917年 C.1919年 D.1921年
7.錢玄同提出的主張與當時社會正在興起的主張一致的是 (  )
A.提倡民主,反對專制 B.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C.提倡科學,反對愚昧 D.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2019年10月1日,我國舉行了隆重的國慶閱兵儀式,人民軍隊成為北京長安街上一道靚麗的風景。請答問題。
8.此次國慶閱兵式新增了向三面旗幟行注目禮環節,如右圖所示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就是其中之一。“五角星”象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八一”二字是為了紀念 (  )
A.秋收起義 B.北伐戰爭 C.中共成立 D.南昌起義
9.“鍛煉成一只不可戰勝的力量。一旦強虜寇邊疆,慷慨悲歌奔戰場,首戰平型關,威名天下揚。”這段歌詞描述的是 (  )
A.井岡山斗爭時期紅軍的武裝斗爭
B.長征時期紅軍的艱苦斗爭
C.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的英勇抗戰
D.解放戰爭時期的淮海戰役
10.民政部曾公布首批300名抗日英烈與英雄群體名錄,下圖為該名錄構成示意圖,從中可得到的正確認識是(  )
A.八路軍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
B.中華民族在八年抗戰中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C.軍人英勇作戰是抗戰勝利的根本保證
D.中國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年代尺是認識歷史的工具。下面是某同學整理的簡易年代尺。據此回答問題。
11.年代尺中①②③④所示時間節點發生的歷史事件與下列主題詞相對應的是 (  )
A.開天辟地 軍旗升起 星火燎原 翻身作主
B.軍旗升起 翻身作主 開天辟地 星火燎原
C.開天辟地 翻身作主 星火燎原 軍旗升起
D.軍旗升起 開天辟地 翻身作主 星火燎原
12.1949年4月,陳毅欣然寫道:“旌旗南指大江邊,不盡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萬方爭頌換人間。”該詩描寫的歷史事件是 (  )
A.淮海戰役 B.渡江戰役 C.解放北平 D.遼沈戰役
13.通過該年代尺有助于我們了解________主要歷程。 (  )
A.新民主主義革命 B.中華民族抗日戰爭
C.國民大革命時期 D.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二、非選擇題
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過程
時間 事件 影響或意義
1931年9月8日 九一八事變 日本入侵東北
1937年7月7日 ① 日本全面侵華
1939年9月1日 德國突襲波蘭 二戰全面爆發
1941年12月7日 ② 太平洋戰爭爆發
1942年夏-1943年春 ③ 二戰的轉折點
1944年6月 諾曼底登陸 開辟歐洲第二戰場
1945年2月 ④ 二戰最重要一次會議
1945年5月8日 德國投降 歐洲戰事結束
1945年9月2日 日本投降 二戰結束
材料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大樓前的石碑上,用多種文字鐫刻著一句話:“戰爭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務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衛和平之屏障。”
材料三:中國的抗日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組成部分。1936年12月17日,周恩來作為中共代表會見張學良,從全民族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他指出:“如果能說服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起抗日,就會使中國免于被日滅亡,爭取一個好的前途。”
(1)把材料一表格中標序號的內容補充完整
(2)“戰爭起源于人之思想”。請指出二戰爆發在思想方面的原因。
(3)運用抗日戰爭的相關史實證明周恩來的觀點。
15.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回首歷史,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不懈的斗爭,為了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前赴后繼,執著求索,實現了人民解放,民族獨立。
材料一:
1919—1921年《每周評論》和《新青年》發表的各種主題文章的數量統計
圖1:發表的各種主題文章的數量統計 圖2:中共“一大”會址
材料二:毛澤東放棄了攻打長沙,在他看來這無異于以卵擊石,他的部隊在云遮霧罩的井岡山扎了營。軍閥相互爭奪地盤時,便不可能同時控制中國邊遠地區的區域性農業經濟。
材料三:
圖3:1927年黨員總人數為1萬多 圖4:1928年黨員總人數上升為12萬左右
(1)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圖1,圖2所反映的歷史信息,并分析圖1與圖2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
(2)根據材料二概括毛澤東選定井岡山作為革命根據地的理由。
(3)從圖3到圖4,黨員數量和主體成分發生了什么變化?并簡析其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B
3.C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解析】【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重大事件以及影響。
1.根據所學可知,一戰前,德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組成了三國同盟集團,一戰爆發后,意大利為了自身利益,參加到協約國一方作戰。
綜上,ABC項錯誤,正確答案為D項。
2.根據所學可知,二戰最終以同盟國的勝利而結束,其勝利的根本原因是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1約,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正式形成。各國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相互支援,協同作戰,逐漸扭轉了戰爭的形式。
綜上,ACD項錯誤,正確答案為B項。
3.本題以20識記上半期發生的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文明帶來了空前的浩劫,深刻影響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為依托,考查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知識點。根據所學可知,ABD表述錯誤,正確答案為C項。
【答案】4.A
5.D
【知識點】辛亥革命;五四運動;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新中國的誕生
【解析】【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孫中山主要事跡知識的掌握,并對孫中山進行正確的評價。
4.根據題意可知:圖一是孫中山;圖二是《民報》是宣傳辛亥革命的理論刊物;圖三是武昌起義的爆發;圖四是《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華民國成立后頒布的,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孫中山成立了中國同盟會,提出了三民主義,領導了辛亥革命,1912年,建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近代偉大的資產階級革命的開拓者,中國近代偉大的資產階級革命先行者。綜上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5.根據題意可知,需要選擇證明中國共產黨是孫中山革命事業的支持者、合作者、繼承者的歷史事件。結合所學可知,五四運動發生在1919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于1921年,故①項錯誤;黃埔軍校的建立體現了國共合作,培養國民革命軍,能夠體現中國共產黨人對孫中山革命事業的支持,故②項正確;中國共產黨人推動了北伐戰爭的勝利,但是國民革命隨著國共合作的破裂最終失敗,故③項錯誤;中國共產黨最終取得解放戰爭的勝利,于1949年建立新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故④項正確。
綜上,②④正確,答案為D項。
【答案】6.B
7.B
【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
【解析】【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事件的換算,又考查了學生對于新文化運動內容的理解,需要學生具備分析題干的能力。
6.依據所學可知,民國年份加上1911就是公元年份,因此民國六年即公元1911加6等于1917年,A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1917年錢玄同加入中華民國國語研究會,符合題意,故正確答案為B項。
7.依據題干“ 文學之文,用典(典故)已為下乘;若普通應用之文,尤須老老實實講話,務期老嫗能解。 ”說明錢玄同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ABC三項均未能體現,不符合題意;B項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與錢玄同提出的主張一致,符合題意,故正確答案為B項。
【答案】8.D
9.C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內戰的爆發
【解析】【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靈活掌握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的重大事件及意義。
8.根據所學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領兩萬多人在南昌舉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八一”是為了紀念南昌起義。故正確答案為D項。
9.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7年9月,八路軍一一五師在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下,在陜西省平型關東側伏擊,配合友軍作戰,阻擋日軍攻勢,殲滅日軍一千多人,繳獲大量軍用物資,史稱“平型關大捷”。綜上,正確答案為C項。
10.【答案】A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可知,八路軍占32%,國民黨陸軍占29%,新四軍占9%,東北抗聯占7%,黨政工人員占10%,外籍人員占0.02%,其他群體占13%。這充分說明了全民族團結抗戰是抗戰勝利的根本保證,且八路軍占比重最大。
綜上,正確答案為A項。
【點評】本題考查抗日戰爭的有關知識,需要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解答。
【答案】11.A
12.B
13.A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新中國的誕生
【解析】【點評】本題要理解題意,主要考查中國共產黨的歷程。
11.根據所學可知,開天辟地指的是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軍旗升起指的是1927年南昌起義;星火燎原指的是1927年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創建;翻身作主指的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綜上,BCD項錯誤,正確答案為A項。
12.根據題意可知: “旌旗南指大江邊,不盡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萬方爭頌換人間。”該詩描寫的歷史事件是渡江戰役。ACD項錯誤,正確答案為B項。
13.題干給出的年代尺中開始時間為1921年,這一年中共一大召開,中國共產黨成立,結束時間為1949年,新中國誕生,它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據此可知,這個年代尺反映的應該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綜上BCD項錯誤,正確答案為A項。
14.【答案】(1)①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②日本偷襲珍珠港(珍珠港事件);③斯大林格勒戰役;④ 雅爾塔會議。
(2)德意日法西斯主義盛行(納粹主義);英法對德采取綏靖主義;美國采取孤立主義;民眾中極端民族主義思想流行。
(3)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七七事變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寫出其中一點得2分)國民黨正面戰場,共產黨敵后戰場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抗日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1)1937年7月7日為七七事變即盧溝橋事變,標志著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即珍珠港事件,標志著太平洋戰爭爆發;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為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二戰的轉折點‘1945年2月4日到2月11日為雅爾塔會議期間,它是二戰最重要一次會議。
(2)第一次時間大戰后,德意日法西斯主義盛行,英法對德采取綏靖政策,助長了法西斯主義的火焰,而美國此時奉行孤立主義,以盡量避免對外國承擔政治和軍事義務的同盟關系的方式來維護和擴展美國的利益。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上,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3)周恩來認為,停止內戰,讓蔣介石統一國民黨參與到抗日戰爭中來,形成全民族統一戰線。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等人的努力下,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等六項注意,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奠定了基礎。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準備了必要的前提,成為由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戰爭的轉折點。
【點評】注意對材料的解讀,掌握二戰時期歷史事件的時間、名稱及其影響意義、第二次世界戰爭爆發的原因。
15.【答案】(1)圖1:宣傳馬克思主義文章成為主流;圖2:中國共產黨成立;
聯系: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
(2)崇山峻嶺,森林茂密,地理位置偏僻(地理環境角度,“云遮霧罩的井岡山”);國民黨統治薄弱地區
(3)從以工人為主轉變為以農名為主;原因:開始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黨的工作重心從城市轉移到農村(或形成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或開始進入土地革命時期。)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根據題意可得,材料一反映出馬克思主義逐漸吸引越來越多的進步青年,新文化運動在五四運動以后主要以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主;依據中共一大會址可知圖二反映了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依據所學可知,材料一中馬克思的廣泛傳播為圖二中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礎。
(2)根據題意可知,“ 毛澤東放棄了攻打長沙,在他看來這無異于以卵擊石,他的部隊在云遮霧罩的井岡山扎了營。軍閥相互爭奪地盤時,便不可能同時控制中國邊遠地區的區域性農業經濟。 ”毛澤東選定井岡山作為革命根據地是由于崇山峻嶺,森林茂密,地理位置偏僻;國民黨通知薄弱。
(3)根據題意可知,黨員數量大增,農民成為黨員的主體。結合所學可知,1028年秋始,中國共產黨建立起十多塊農村革命根據地、廣泛開展土地革命,大批翻身農民加入了革命隊伍和中共隊伍,開始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黨的工作重心從城市轉移到農村。
【點評】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與工農武裝割據思想,要求具備解答圖片信息與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托里县| 鸡西市| 阿拉善盟| 米泉市| 油尖旺区| 奉新县| 梁平县| 治多县| 叙永县| 晴隆县| 肇源县| 清镇市| 崇左市| 敦化市| 清徐县| 赤水市| 宝应县| 济宁市| 内乡县| 醴陵市| 宣汉县| 雷州市| 黄龙县| 曲松县| 连平县| 远安县| 灵川县| 宁波市| 大厂| 柳州市| 江阴市| 宜宾市| 灵石县| 梁山县| 南岸区| 金川县| 涪陵区| 韶关市| 桃源县| 娄底市| 江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