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恐龍回來了課型:新授課課時:1課時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運用造型元素表現恐龍的外形、色彩、花紋特征。2、過程與方法:在觀察中、了解遠古動物的故事;在比較中,找出恐龍的基本形;在想象中大膽描繪恐龍回到現實生活中的故事。3、情感、態度、值觀:培養愛科學、愛大自然的情感和環境保護意識。教學重點:觀察恐龍,畫出恐龍的形態特征。教學難點:啟發學生想象豐富而有趣的“我和恐龍的故事“。教學準備:課件、恐龍小模型或玩具、水彩筆說教學過程:(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1、教師先請聽同學聽一聽恐龍的聲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出課題《恐龍世界》。2、用這樣的導語:“同學們,現在請大家聽一段聲音,然后說說自己的感受,再猜猜是什么動物?”3、出示課題:《恐龍回來了》。(二)、分步講授,探究學習1、觀察感知,小組交流先請學生說說老師手中的恐龍叫什么名字?生活在什么時代?再說說它有什么特點?學生思考并進行小組交流。2、游戲入手,認識恐龍在學生們充分交流的基礎上,設計一個小游戲,叫做《猜猜看說說看》,這一步驟由課件演示,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恐龍的一些外形特點和相關知識。3、速畫比賽,表現外形組織學生進行一次速畫比賽,要求學生在兩分鐘內畫出一只恐龍,主要是畫恐龍的外形,可播放一段比較歡快的音樂,學生迅速的完成比賽,表現出恐龍的外形特點。4、課件輔助,概括外形總結比賽結果,利用課件講解恐龍身體各部分的特征,把恐龍的頭、身體、四肢、尾巴、腳等用幾何形進行概括。5、圖案色彩,生活環境請同學們觀察一下圖片里恐龍的圖案、顏色,提出相應問題請同學做答,并作以如下說明:科學家根據恐龍的骨骼化石復制出恐龍的外形,卻無法知道恐龍到底有著什么樣的圖案和顏色,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不同圖案和顏色的恐圖片,就是科學家們的大膽猜測,鼓勵學生大膽地去畫。再通過欣賞課件中的圖片,我將提出問題,學生在小組里討論并進行發言,從而了解恐龍所生活的環境。學生了解到它們大多生活在水源充足的叢林里,也有的出沒在美麗的荒原中。6、欣賞作品,布置作業欣賞不同畫法的作品后,提出作業要求:每人運用水彩筆完成一幅八開恐龍作品,最后組成一幅長卷作品——恐龍世界。教師出示多幅恐龍范畫,供學生借鑒。(三)、創作實踐活動學生伴著音樂,進行創作,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鼓勵孩子們大膽的展開想象,用多種方式、色彩來表現恐龍,并添加環境。(四)欣賞評述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自我肯定,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到相應的評價標準區去展示。然后是學生互相評價和老師的簡評,培養了學生的自信,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五)、課堂小結:由一兩位學生把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并把自己的作品編成一個有趣的故事,講給大家聽。最后,老師由恐龍滅絕的原因,引導學生說出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板書設計:采用畫字一體的板書,在教學中,將范畫、板書、多媒體課件相對應,和諧一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