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美妙多變的線條課型:新授課時:1課時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各種直線、曲線及其作用;感知線是繪畫語言之一;培養學生線控與線性的感知與表達能力。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游戲中,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感受聽覺的“線”,激發記憶與發現的興趣;在比較中體驗線條的美感;在創作中訓練線的表現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知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及其美感,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能用審美的眼光觀察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提高審美能力。教學重點:感知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及其美感,體會線條表現出的情感。教學難點:學會用不同的線表達自己的情感。教學準備:課件、水彩筆、畫紙教學過程(《美術新課程標準》提出:“美術課程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采取多種方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并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將創新觀念轉化為具體成果的能力。”因此,教師必須精心設計一堂課的每一個環節,使全體學生都能夠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為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促進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中形成創新意識,培養個性。)(一)創設情境 觀察線條形態(1)游戲導入教學開始部分,“繞線”游戲導入,可以是一個人單獨操作,也可以是兩三個人共同操作。讓學生利用準備好的毛線,自由選擇游戲方式。在翻線的過程中注意提醒學生觀察線條變化的不同形態。再欣賞課件“運動的線條”,在欣賞的過程中提醒學生觀察表演者手中的彩線有哪些變化,并把這些變化畫在紙上。(2)引出課題: 線條(這樣的導入符合新課改中學習應注重情境性,知識存在于具體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動之中這一理念。)(二)走進生活 感知線條節奏探究活動一:尋找生活中和大自然中的線提出問題:想一想不管我們畫什么筆尖落到紙上畫一下,出來的都是什么呢?學生充分發言后演示課件“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學生欣賞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種各樣的線,并提醒學生注意觀察這些線是不是相同的?如果不同它們有什么區別?各自有什么特點?學生討論、發言后選出代表將不同節奏的線畫到黑板上,教師講解這些線條的疏密不同、粗細不同、起伏不同正體現了線條不同的節奏。探究活動二:聽音樂畫線出示課件“聽音樂畫線”,播放兩段音樂,請同學們在紙上將兩種節奏畫出來,并邀請幾位同學到講臺上選用一種教師準備的材料將聽到的不同節奏表現出來。(三)合作比較 探討線條美感探究活動三:我們的發現最多將五種“比較內容”(直線與曲線的比較 、曲線與折線的比較、粗線與細線的比較、線的疏與密的比較 、長線與短線的比較 )分別裝入不透明的袋子中,讓學生分小組選擇、探討各種線的不同美感,體會線的豐富多變和美妙,然后各小組匯報。(四)探究發現 體悟線條魅力探究活動四:畫家與小朋友的畫美在哪里?出示課件“畫家與小朋友的畫美在哪里?”讓學生欣賞一些線描畫,提醒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思考以下兩個問題:A、他主要運用什么線來表現的?B、猜測一下畫者在畫這幅畫時心情怎樣?學生討論后積極發言,得出結論:線條反映了畫者不同的心情:有平靜的、煩躁的、激動的、愉悅的等等。教師請出幾位同學在黑板上用線條畫出一種情緒,其他同學來猜猜他們表現的是什么樣的情緒。(五)自主創作 抒發內心情感探究活動五:聽音樂畫體會播放課件“樂曲:春天在哪里”,先欣賞并分析這段音樂的節奏怎么樣?表達的心情怎么樣 請同學們邊欣賞音樂邊畫一幅畫表現出來。要求水彩筆、八開大小。在學生創作的過程中教師巡回輔導,鼓勵學生大膽創作。(六)欣賞評價 提升審美能力投影儀展示學生作品,指導學生相互欣賞其作品,嘗試分析、評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促進審美能力提高。(七)小結設立開放性小結,鼓勵學生回到家中去尋找自己家中有哪些“線條”并與父母分享。(這體現了新課改中人的學習應該與情境化的社會實踐活動聯系在一起這一理念,最終將學習與生活相聯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