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湘美版小學美術一年級上冊《田野的色彩》說課稿一、說教材: 《田野的色彩》是湘美版小學美術一年級上冊第3課課文,本課的活動設置是在帶領學生領略田野之美后,汲取表現美的靈感,把畫紙當做耕地,用線條“走出”田埂小路,自然形成一塊塊的田地,再用帶有物象象征的色彩開墾每一塊田地,成就一片迷人的田野。讓剛剛進入小學階段的學生使用常見的繪畫工具體驗線和色的造型樂趣:水筆畫線的流暢,油畫棒涂色的厚重;或彎或直的線條、錯落有致的形狀布局,充滿生氣的色彩。通過本課的學習觀察、認識與理解美術語言中最基本的造型元素線條和色彩,發展學生敏銳的藝術感知能力和創作表現能力,培養學生親近自然、觀察美術現象、表現自然的審美情趣,提升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果實的價值觀。二、說教學目標:1、讓學生認識幾種常用的繪畫、作色工具,掌握正確的握筆方法,在老師的指導下大膽畫畫。2、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通過大家一起畫的畫線、涂色練習,訓練手指、手腕的靈活性和力度。教學重難點:在畫線和涂色中了解各種工具的特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準備:整張白紙4張,每組課桌組合排成方形教學過程:一、線線交織,構成田野。1. 畫線帶入情境:把畫紙想象成一片肥沃的土地,想象著在這畫紙上散步,慢慢地用線畫出一條彎彎曲曲的田間小路。2. 分割布局:再從另一個方向走一走?三條路,把這片土地分成了好多塊田地了,近處的看起來大一點,遠處的小一點。請一位學生添畫條小路再分出幾塊田地。3. 工業化的田野分割:在更廣闊平整的土地上,開著農用小車,快速地直直地開墾農田,老師快速示范用直線劃分出田地。還要怎樣分割?請一位學生嘗試。二、色彩認知,參觀田野。1. 有了這么多田地,種點啥呢?先向農民伯伯學習學習。農民伯伯說要先要考考大家——知識搶答。認識它嗎?是什么顏色的?(1)、這塊田是什么顏色的?是什么田?——天藍,剛剛插秧的水田。(2)、這是什么顏色?生長的是什么?——草綠,沒有成熟的水稻(3)、這一片呢?——橘黃,成熟的水稻(4)、這個呢?——油菜花、紅高粱、紫云英。2. 現在農民伯伯請我們坐飛機,去參觀他們耕耘的田野,出發吧!交流:你覺得田野怎么樣?說說你最喜歡哪塊田野?為什么?三、啟發想象,涂畫田野。看完了農民伯伯的田野,農民伯伯也想看看小朋友心中的田野,那我們的田野里種些什么呢,是什么顏色的?我們一起來試試。1. 請個別學生將試驗田的嘗試作業涂色方法,在分割好的田塊中展示,師生共同學習如何大片涂色(安排哪里也種這個就繼續這樣涂)、用線條排列涂色(新翻的土壤也可以用波浪線)、點點播種般的快速點涂(可表現苗、花、果實等)、顏色疊加(色彩更豐富)等方法畫出幾片田野。2. 這幾片中間還留了一塊,用什么顏色好呢?提示:相鄰的顏色要有變化,田埂才分明。3. 如果你想還可以在一個田里加一個點綴(池塘、大樹、拖拉機、稻草人、谷倉等)。四、欣賞范作,自主表現。1.出示最后效果圖,再欣賞學生作業。2.作業要求:線線交織,塊塊涂色,畫出一片迷人的田野。五、展評作業,在歌聲中結束本課。1. 互評作業,說一說,你最喜歡哪塊田野?為什么?2. 看到這么美麗充滿希望的田野,農民伯伯忍不住要唱一首田間小調歌頌美麗的田野,我們也辛苦了一起來放松一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