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畫畫我的鞋子課時:1課時課型:繪畫表達年級:三年級教材:上教版美術教材 三年級第二學期--------------------------------------------------------------------教材分析:本課為三年級第二學期第一單元“寫生的快樂”第2課教學內容,之前一課主要教學內容是引導學生用疏密關系的點和線,寫生表現物體的結構和紋理細節。本課教學主要在學生嘗試用線條寫生物體的結構和紋理細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用疏密、粗細的線條寫生鞋子。學情分析:三年級的學生對鞋子都比較熟悉,對不同種類的鞋子的不同材質、功能也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從沒仔細觀察過它的結構和細節特點,在寫生過程中,容易出現構圖偏小、鞋面和鞋口比例不協調、鞋帶穿插無序等問題。本課主要選擇對鞋子造型與結構的理解與表現,學習運用生動的線條來寫生,培養學生細致觀察的能力和習慣,并提高造型表現能力。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鞋子的結構與造型特點,學會運用粗細、疏密變化的線條寫生鞋子。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觀察與比較鞋子的結構和造型特點,學習仔細觀察細節同時又把握整體,并嘗試用富有變化的線條來表現物體。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鞋子不同的造型美,體驗用線條寫生的快樂。培養細心觀察與善于比較的習慣。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鞋子造型與結構的表現難點:鞋子比例的準確把握教學設計思路: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交流與感受—自學與討論—示范與表現—展示與點評—課堂拓展”等五個教學環節。整節課讓學生自己觀察對比,在比較中了解鞋子的造型與結構特點,然后教師在進行示范講解的過程中,使學生更直觀地學習如何把看到的事物運用有變化的線條表現在畫面上的寫生方式。教學過程:一、交流與感受(一)猜猜謎語。(稀奇古怪兩只船,沒有槳來沒有帆,白天載人四處走,晚上橫臥在床前-鞋子)(二)欣賞圖片,交流經驗。(不同鞋子的功能,以及設計理由)1.欣賞生活中常見的鞋,并交流自己喜歡的鞋子。2.討論鞋子的基本結構。3.小結:我們生活中的鞋,從材料、用途、功能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分類,式樣更是多種多樣。但基本都是由鞋底、鞋面、鞋跟、鞋帶幾個部分組成的。(三)導出課題:《畫畫我的鞋子》二、自學與討論(一)嘗試繪畫:請學生嘗試繪畫一只自己的鞋(二)欣賞教師作品,與自己的嘗試作業進行比較,看有何不同?(三)自學教材,了解繪畫步驟和欣賞不同角度的學生寫生作品。(四)討論:結合自學與寫生經驗,交流心得。(五)總結:繪畫步驟和寫生要點。1.先畫鞋底,確定鞋子在畫面中的大體位置和大小2.再畫鞋面,注意比例3.畫鞋帶,注意穿插關系4.刻畫細節,注意線條的疏密變化三、示范與表現(一)教師示范引領(二)學生作品賞析(三)學生二度創作1.作業內容:用線條寫生一只鞋子2.作業要求:(1)造型準確 (2)細節豐富 (3)線條有粗細、疏密變化四、展示與點評(一)展示二度創作的寫生作業。(二)自評互評要求:1.造型準確 2.細節豐富 3.線條有粗細、疏密變化(三)教師點評五、課堂拓展展示以鞋子為主的創意想象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