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泥板塑人物課時:1課時課型:制作課型年級:四年級教材: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義務教育《美術》--------------------------------------------------------------------教材分析:本課位于上教版四年級第一學期第五單元第二課時,教學重點是泥板制作及泥板人物動態的處理,上節課主要了解泥板造型設計的特點,初步掌握畫像磚簡潔概括的造型設計方法,運用劃、切、刻、貼等泥工技法,仿制畫像磚。這節課主要了解人物關節點與泥板人物動態之間的聯系,學會運用泥板塑造人物動態特征。學情分析:四年級的孩子,通過前三年的學習,孩子對美術課有著濃厚的興趣,動手能力、創造力也有了一定的水平,教學中已介紹了彩泥制作和陶土制作的方法,設計了如“捏、壓、團、窩、接”等造型制作的泥工基本技法。但是由于學生素質的限制,在課堂上最大限度地創造機會,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人體的主要關節與人物動態的轉折之間的聯系,提高造型表現能力。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與討論,了解人物的主要關節及人體的運動規律,知道泥板人物的造型特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傳統技法泥工造型的美和泥板人物簡潔、概括、動感之美,在構思塑造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體驗泥工制作帶來的樂趣。教學重點和難點:泥板制作及泥板人物動態的處理和對泥板人物環境的創設。教學設計思路:對泥板進行塑造是學生較為熟悉的題材。本課主要是讓學生在以前做陶的基礎上,學會用泥板剪切的方法進行制作。為了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制泥板和塑造型的方法,在教學實施上通過四個環節展開,第一環節用藝術作品為介入點,欣賞藝術品感受泥板造型的美,回憶以前學過的做過的泥塑作品,導入新課;第二環節發現與討論通過觀察、討論與交流,引導學生了解人體的主要關節及人體的運動規律;第三環節為示范與作業,教師示范泥板塑人物的過程,學生仔細觀察,發現老師在制作的過程中所運用到的泥工技法有哪些。第四環節為展示與評價,引導學生展開作品欣賞與評價,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豐富學生的審美經驗,激發創作熱情,開發學生的美術實踐能力。教學過程:新課導入1.用藝術作品為介入點,欣賞藝術品感受泥板造型的美。(欣賞泥板造型作品出示課題)師:程老師這里有幾件泥板式藝術品,上節課的畫像磚是用泥塊制作的,今天老師將和同學們用泥板塑人物。2.揭示課題:泥板塑人物發現與討論1.欣賞泥塑作品,比較泥板人物和陶泥人物的異同,并讓學生總結泥板人物造型特點。教師提問1:在動手制作之前我們先去了解一下它,請同學仔細看一看這兩幅作品,有誰能說出這兩幅作品相同或者不同之處尼?啟發學生創作思維,比比找找并歸納造型特點:教師提問2:誰能來總結一下泥板人物造型有哪些特點?(方正扁平、概括、簡潔)引導學生觀看動態圖片并用人體結構模型來擺一擺。注重觀察頸、腰、四肢活動時的形態。教師提問3:考考你們對人體關節的了解?(學生小組觀察討論:人體結構模型,了解人物的主要關節及人體的運動規律。)師生共同總結規律:泥板人物的動態變化與人體關節密切相關。三、示范與作業1.觀看教師視頻示范泥板人物的制作過程:① 壓制泥板② 刻畫人形③ 折出動態教師提問4:老師在剛才示范過程中,運用了哪些泥工技法?(引導學生仔細觀看教學視頻)2.欣賞“幸福一家人”照片,啟發學生創作思維,制作作品。3.提出學生作業要求: ① 小組合作制作有一定動感的泥板人物造型,適當添加背景及道具。 ② 以“幸福一家人”為主題,做工細致,有創意。四、展示與評價1.學生展示作品,鼓勵學生向同學們介紹自己小組的作品。2.學生互評:每個小組有三張選票權,把票投給你最喜歡的那個小組并交流一下感受。3.星級作業評價內容① 具有一定動感的泥板人物。② 泥片厚度適中,做工精致牢固。③ 主題環境突出有創意,添加適合的背景及道具。評選出“最美一家人”4.教師點評與總結。5.拓展:欣賞陶泥還可以制作出其他很多的藝術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