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多樣的民居教學類別:泥工 課時:2課時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中國不同地域的民居造型特點和基本結構,學會運用泥板組合成型的方法,制作高低錯落的民居。過程與方法:在欣賞和制作民居的過程中,學習運用泥塑塑造富有質感與肌理的效果的民居制作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不同地域的民居的造型美以及風土人情,激發運用泥工形式表現建筑的熱情。教學重點:高低錯落組合的民居造型。教學難點:泥塑質感與肌理效果的處理。作業內容:用陶泥制作民居。要注意的問題:表現磚瓦的細節與質感。教學準備:學具:陶土、泥工工具、事先收集的各種民居圖片等。教具:陶泥或彩泥、泥工工具、課件(各地民居圖片及介紹)、示范作品等。教學過程: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欣賞與 導入 出示祖國各地富有特色的民居圖片及相關文字資料欣賞,幫助學生了解他們的不同地域風格 教師小結,揭示課題: 多樣的民居 分組交流事先收集的資料,談談自己所了解或喜歡的地方民居的造型特點 (1)民居的名稱 (2)民居所在地 (3)民居造型特點 小游戲:猜一猜連一連, 出示民居及中國地圖,引導學生猜一猜連一連,觀察交流不同民居的造型特點和功能 欣賞: (1)認真看老師事先收集的圖片和資料,從中你知道了什么? (2)印象最深的是哪幢民居,有什么特點? 2、分組交流: 帶著問題,一起分享收集 3、小游戲 激發學習和制作熱情,滲透愛國主義精神的教育自學與 討論 利用課本資源,欣賞優秀學生作品,引導自學如何根據資料仿制民居模型 板書: 捏塑部件——組合場景——塑造細節 出示一個有代表性民居的照片,引導學生分析其結構特點 引導學生討論這一民居各部分所需使用的泥工手法 教師小結: 仿制民居,首先要了解制作對象的造型特點和基本結構。制作時根據需要綜合運用所學過的泥工技法。 4、自學交流: (1)看這些學生仿制的民居模型,你發現了他們仿制的分別是哪個地方的民居? (2)自學書本,說說如何根據資料仿制民居模型的步驟 5、分析討論: (1)仔細觀察這張民居照片,看看它的結構以及外形特點如何? (2)四人小組討論一下,這個民居的各部分分別可以采用哪種泥工手法? 初步了解仿制民居的步驟、方法和要求制作與 輔導 引導學生分組嘗試制作一間民居的外形,交流反饋所遇到的問題 10、利用半成品,師生互動演示,并講解制作要點 板書:整體捏塑法 分步組合法 11、鼓勵大膽變化,分層提出作業要求,學生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6、學生嘗試制作一個局部,并交流反饋 7、學生作業: ★能夠綜合運用壓、接、刻、挖等泥工技法,小組合作,仿制喜歡的民居。 ★★所制作的民居場景組織合理,能表現出磚瓦的質感。 ★★在前面的基礎上,綜合運用多種技法,有創意的表現富有特色的民居 大膽嘗試,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習泥工表現民居的制作方法展示與交流 12、展示學生作品,引導學生自評與互評,教師點評 評價要求: (1)是否能基本體現地方民居的造型特點? (2)建筑場景的比例是否基本恰當? (3)是否能靈活運用泥工技法表現磚瓦等細節質感? 12、課后拓展: 欣賞各種用泥工方法制作的建筑 8、自評與互評: (1)自評: 介紹自己制作的民居特點和創意。 (2)互評: 找找有特色的作品,發表看法。 理解、欣賞同伴的作品,并能正確評價作業要求:基本要求:能夠綜合運用壓、接、刻、挖等泥工技法,仿制高低錯落的民居。提高要求:小組合作,將作品組合,制作的民居村落的情境,能表現出磚瓦的質感及肌理效果。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