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城市雕塑課時:2課時課型:手工制作年級:三年級教材:上教版美術教材 三年級第一學期--------------------------------------------------------------------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了解關于雕塑的起源,認識城市雕塑傳達的精神,啟發學生的創意,過程運用鉛筆畫創意稿。2.學會選用各種紙,采用紙工的基本方法進行接插組合制作有創意的城市雕塑模型。過程與方法:在欣賞與講解中,認識城市雕塑的特點,認識創意模型的制作過程,并用類似的創意方法來完成創意稿。學習利用紙材按照自己設計的創意稿制作模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欣賞著名城市雕塑作品,初步理解當代城市的文化特色,感受人類對于自身文明的認知,以及具象和抽象表現方法給人的不同感受,體會創意制作的樂趣。教學重點:嘗試創意的基本方法,設計創意稿制作雕塑模型。教學難點:創意的啟發和運用,城市雕塑模型的大小組合變化。教學準備:學具:鉛筆、彩色卡紙、雙面膠、刻刀、剪刀、尺、畫紙等教具:課件、大師作品圖例、學生優秀作品等作業要求:基礎層面:1.為紙質雕塑畫一幅概念圖,可以從日常元素或者自然元素例如風、火、水中尋找創意。2.以紙材為主,運用折、卷、插等技法。制作一件城市雕塑紙模型。拓展層面:能綜合運用多樣的材料,創意設計制作具有高低疏密組合變化的雕塑模型。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介紹雕塑的起源:1.從人類信仰宗教的歷史發展來揭示雕塑的起源。2.人類對于雕塑的情結使得雕塑一直以一種精神象征存在。3.揭示“城市雕塑”的意義。二、體驗與發現:1.出示第一組圖片,欣賞、交流感受。教師介紹:世界著名的城市雕塑,自由女神像、打結手槍。2.展示上海城市雕塑圖片,請學生欣賞與感受。教師介紹:上海的有名城市雕塑:陳毅市長像、日晷。3.思考:什么是具象,什么是抽象。小組討論、交流。4.師生共同小結:具象與抽象的概念。三、欣賞與練習:1.介紹創意的概念。舉例說明。2.展示圖片:從日常生活中的某一元素入手,繼而逐步完成創意稿。3.展示創意稿的最終效果。4.學習教材,從樂器“竽”入手,把圖形概念化并把概念具體化,從創意稿到最后完成模型。5.教師示范,提示要點:創意的原點 > 從原點展開想象 > 把想象具體化和形狀化 > 完成作品6.提出作業要求:為紙質雕塑畫一幅概念圖,可以從日常元素或者自然元素例如風、火、水中尋找創意。欣賞他人優秀作品。7.學生繪畫練習,教師巡回指導。四、展示與評價:1.分小組展示作業,挑選優秀作業全班展示2.教師簡評(1)創意的出發點。(2)形狀的運用。(3)能綜合運用想象力變現畫面。(4)創意稿的表現是否形象、生動。教學過程(第二課時)一、回顧交流1.點評優秀的的創意稿,分享同學們的創意成果。2.請小作者說說自己的設計想法,想要表現的內容。二、選材與表現1. 討論開始制作的第一步:選擇紙張。2.觀看課件了解基本的制作方法:剪、折、卷、貼、插、組裝。3.老師示范幾種組合各種形體最合適的接插方法。4.學生開始制作,教師巡視。三、體驗制作1.明確作業要求2.學生開始制作。老師巡視給予合理的建議,幫助學生完成作業。四、作品展示交流1.學生根據自己的作品主題進行分類展示。2.同學間互評。評價標準:作品制作的完整性、巧妙的創意構思、材料的合理運用。五、拓展小結1.各國的優秀的城市雕塑2.用綜合材料創意制作的城市雕塑模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