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疏密的花紋課時:1課時課型:繪畫年級:三年級教材:上教版美術教材 三年級第一學期--------------------------------------------------------------------教材分析:在“用線條裝飾的畫”這單元,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用多樣的線條組合排列成有疏密變化的花紋,在線條的裝飾效果上又進一步提出了要求。把線條的疏密效果進行了更細致地介紹和學習,并通過把線條元素進行排列組合產生不同的深淺效果,讓學生知道線條疏密變化的方法。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將鞏固并加深對用疏密線條表現的各種圖案的裝飾美感,激發對少數民族服裝探究的興趣。學情分析:學生在以往的繪畫作業中,有時會對人物的服裝進行線條的裝飾。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對裝飾線條的選擇、排列組合以及裝飾效果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在本課學習中,學生對少數民族服裝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應該能綜合運用多種方法,注重各種關系的處理,表現用線條裝飾有疏密變化效果的人物。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初步了解少數民族服飾的特點,學會用長短、曲直等各種線條,表現有疏密變化的人物形象。過程與方法:在欣賞、交流與描繪過程中,學習用疏密線條排列組合進行人物裝飾表現的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欣賞民族服裝,感受用疏密線條表現的各種圖案的裝飾美感,激發對少數民族服裝探究的興趣。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長短、曲直的線條組合排列形成裝飾性教學難點:用疏密線條表現人物形象、服裝造型等教學設計思路:運用欣賞視頻的導入方法,學生觀看少數民族服裝秀,對少數民族人物服裝造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運用圖片欣賞的方法,讓學生知道少數民族的服裝圖案大多數由長短、曲直的線條組成。通過讓學生觀察比較兩幅作品,引導學生發現人物服飾花紋疏與密的變化。通過觀看教師示范,直觀地引導學生學習用疏密線條排列組合進行人物裝飾表現的方法。通過欣賞同齡人作品,進一步拓展思維,啟發想象。本課教學設計綜合運用了觀察比較法、自主探究法、直觀教學法、嘗試練習法、師生演示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發現、了解知識點和學習創作方法及步驟。教學過程:一、回憶與交流(一)觀看民族時裝秀表演視頻,說一說少數民族服裝造型有什么特點?與日常服裝有什么不同?(二)教師小結:少數民族有艷麗的色彩、豐富的圖案,還有飾品的裝飾。(三)揭示課題《疏密的花紋》二、欣賞與發散(一)仔細觀察少數民族服裝花紋,由哪些線條組成?(二)教師小結:由點、直線、曲線等線條組成,通過組合排列形成疏密的花紋(三)觀察比較兩幅作品,怎樣讓疏的線條變密?(四)教師學生合作示范1.畫人物外形,注意動態變化2.分割塊面(按結構分割或者自由分割)3.添加疏密的花紋(提示:要有疏密變化、適當留白)三、創作與指導:(一)作業布置基本要求:能用長短、曲直、有變化的疏密線條表現生活中的人物提高要求:線條的組合豐富多樣,有創意。(二)同齡人作品欣賞(三)教師巡視指導1.構圖飽滿、人物動態要夸張2.線條要有疏密變化五、欣賞與評價(一)展示欣賞作業,自評、互評、師評(二)評價內容:1.構圖飽滿、人物造型是否夸張生動2.是否有線條的疏密關系處理3.畫面中的裝飾花紋是否豐富(三)交流學習感受(六)教學拓展欣賞疏密的花紋在其他事物上的運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