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美術》教材(冀版)第2冊第15課 一張大紙 教材版本: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美術》教材(冀版)第2冊第15課教學背景簡介:我任教的學校是一所市區邊緣的農村小學,有11個教學班。學校生源主要是農村的學生。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比較濃,但受地區文化及年齡特點的影響,大部分學生對美術知識的了解和掌握較少,對外界物象觀察,體驗的機會也很少,頭腦中并未形成太多固有具體形象。學生情況:我教授的班級是一年級的新生,學生人數61人。在教學本課前學生已初步認識了美術工具和材料,并對其有一定的掌握。針對本課特點,我在課堂教學中并沒有分組,讓學生自由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隨意創作出自己喜歡的作品。教學設計思路:美術新課標按學習活動方式分為了四個學習領域,“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一張大紙》屬于設計應用課,它是小學階段一節最基礎、最簡單的紙工練習課,是讓學生運用自己的方式隨意“玩紙”的課,教學的重點在于讓兒童在“玩紙”的過程中激發對紙材的興趣,全方位的感受紙材的特性,并練習簡單的紙工技法。本課的創作屬于無主題創作,學生可以根據自已的想法,運用剪、撕、折、卷等方法不斷改變紙的形態,把一張普普通通的紙變成各不相同的形象。我設計本課時,無論從外部模式和內部結構都力求體現嶄新的教學思想,每個環節的設計都注重激發學生情趣,激活學習興趣。本課主要設計了五個環節:激趣導入、初步感知“舉起紙來給老師看一看!”,學生爭先恐后。課堂一下子活躍了起來。再讓學生抖一抖聽聽聲音,摸一摸紙,使學生充分感知紙的光滑、粗糙、薄厚等特性。同時通過此活動激發起學生興趣。玩中得趣,舉一反三良好的啟發往往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激發自然流露。在這里,師生間的雙向互動,既常見又新鮮。教師在讓紙發出聲音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對紙材的興趣,又通過教師直觀示范學生猜的方法使學生更清晰的了解簡單的紙工技法,舉一反三,把知識技能融入到有趣的教學活動中。三、師生活動,探索創新師生間的雙向互動,學生間的相互交流,孩子們被吸引的躍躍欲試。學生自評、互評,快樂交流展示作品、欣賞作品,再次激發學生對紙材的興趣,學會自評、互評可使學生在享受評價的樂趣的同時體驗成功的喜悅,感受藝術的美妙,參與文化的交流,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想法,達到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目的。五、拓展思維,教師小結通過課件和教師作品的展示,使學生進一步獲取新經驗,拓展思維,便孩子們感悟:藝術家是偉大的,他們用自己的智慧與雙手將一張張普普通通的紙變成了一件件非常漂亮的藝術品。為今后展開系列性的紙造型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學目標1.通過玩紙的游戲活動感受紙材的特性。2.能利用折、撕、剪、卷等基本方法做出自己喜歡的作品。重難點3.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感受美術學習的樂趣。教具、學具 :1.教師制作各種紙工作品2.實物攝影、多媒體 、美術課件。3.學生搜集各種紙,如:報紙、掛歷紙、包裝紙、電光紙等課堂教學實錄:《一張大紙》教學實錄(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美術》教材(冀版)第1冊第5課)一、激趣導入、初步感知師:同學們,課下讓你們準備紙,準備的怎么樣?舉起來讓大家瞧一瞧!(生興奮的紛紛舉起紙來相互欣賞、觀看。)師:看看其他同學帶來的紙和你的一樣嗎?生:不一樣。師:你和紙玩過游戲嗎?師:來吧!給大家幾分鐘的時間,把自己帶來的紙放在一起,抖一抖聽聽聲音,摸摸、撕撕、卷卷、折折,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學生們三三兩兩不停的擺弄著手中的紙,不斷有新的發現。他們嬉笑著,興奮的討論)師:你愿意把你的發現告訴全班的同學嗎?(聲音提高)生:愿意(異口同聲)師:誰先來?(快速的說)生1:我發現我們的紙發出的聲音不一樣。生2:我的紙很光,很薄,他的紙很厚。生3:我的紙能卷起來。生4:我的紙太厚了,不好折。二、玩中得趣,舉一反三師:同學們有這么多的發現,現在我要讓這張紙發出聲音,猜猜老師有哪些辦法?生:拍…搓…撕…折……(學生熱情高漲,積極踴躍搶答,教師示范使紙發出聲音。)師:一張紙可以用這么多的辦法讓它發出聲音,我也會讓它變成許多造型,猜一猜老師能變成什么?(學生滿臉疑惑)(教師示范,學生竟猜。)1.教師拿報紙揉成團,問學生:“老師現在在干什么?”(生興高采烈:揉)師:老師把這張紙揉成了一個球,我們可以拿來玩,誰能接住?生:我!我!老師傳給我!(學生興奮的大喊)(教師把球傳給同學們,學生熱情高漲搶球。)師:給老師傳回來好嗎?生:好!(教師此時穩定一下學生的情緒。)2.師:你們瞧這個球還像什么?生:蘋果、球、太陽。(學生興趣正濃踴躍搶答)3.教師卷圓筒,追問學生:“這個像什么?”學生:望遠鏡、喇叭、漏斗。(生激動、興奮)4.教師剪大的團花。師:“漂亮嗎?”生:漂亮!(異口同聲)5.師:鋪到桌面上,可以做什么?系到腰里?系到小朋友的脖子里?它還可以做什么?師(神秘的):“猜一猜,下面老師會變什么?”(教師用紙撕小烏龜,孩子們睜大好奇的眼睛)學生熱情高漲:花、小鳥、梨、是飛機,不是,不是,是熊貓。師:想法真好,接著猜。(不斷鼓勵學生)生:啊,是烏龜,是烏龜。(驚喜,興奮的回答)師:同學們有這么多的想法5.教師在實物投影上用折的方法做只小船,鼓勵學生猜猜是什么?師:這張紙變成了什么?(小船)師:現在讓我們把它放到水里去遠航吧!(生高興的鼓起了掌)師:你們瞧,老師剛做了這么多東西,都用了哪些方法?帶領學生回憶,課件依次出示:揉、卷、撕,剪、折。師:你還能用哪些方法讓紙變個樣,拿出自己的紙快速的把你的紙變個樣吧!(生活動有的用手撕、用剪刀剪、用刀刻、用手揉…)給學生很短的時間師:挑選幾個不同方法的讓學生猜一猜是用什么方法做的?三、師生活動,探索創新師:今天我們就用這么多方法來玩紙,你想把手中的紙變成什么作品?生:小扇子、房子、書包、船、人、垃圾袋。(學生積極踴躍交流)師:同學們的想法真多,現在就讓我們拿出紙趕快行動吧!(老師做出迫不及待的樣子)師生活動:學生進行創作,教師走到學生中間,共享部分學生的創意,擴展學生的思路,對學生的造型、色彩等方面給予輔導。對能力差的學生采取-對一的直觀示范和指導。(學生創作出形狀各異的紙工作品:船、人物、撕、剪的小動物、窗花、折疊的照相機、彩球、小衣服)四、學生自評、互評,快樂交流(學生活動:創作完作品后教師組織學生拿自己的作品和小伙伴一起賞析和玩耍。學生對自已的作品或自己喜歡的作品進行評價)師:你們真了不起,用紙做出了這么多的作品,老師都迫不及待想看了,誰先來介紹自已的作品?(提高聲音)生:我做的是照相機,可以幫同學們照像。師:那好,你給同學們照一張“金家福”。(生高興地扮出各種造型)師:我們一起喊‘茄子’,好不好。生:茄子(異口同聲的喊)師:這張照片將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教師激動的說)師:誰還想說一說?生:我做的是大船。師:咦,你的大船上為什么還有一個小船?(用疑惑的口氣問)生:因為在海上經常遇到危險,大船要是破了的時候,我們還可以坐小船。師:原來這個小船是救生艇,想法可真好。真棒!(老師恍然大悟的樣子,并豎起了大拇指)你們還喜歡誰的作品?(學生積極踴躍的介紹自己喜歡的作品,并進行簡單的評價)五、拓展思維,教師小結。師生活動:出示課件“紙工藝品”,學生欣賞。(學生被紙藝作品深深吸引)師:老師也非常喜歡紙工。我也做了許多紙工作品,我們一起來欣賞。教師展示紙工作品:孔雀頭飾、紙花、剪紙作品、燈籠……(學生們猶如發現新大陸似的一一指認,課堂氣氛活躍)教師小結:同學們,你們喜歡這些紙工作品嗎?在今后的學習中我會和你們一起繼續去探索紙藝,把一張張普普通通的紙變成漂亮的作品。教學反思:創造并不是大科學家的專利,我們的身邊,創造無處不在,普通的一張張紙經過孩子們藝術的點化,原來可以如此絢爛。孩子們在“玩紙”的過程中體驗了成功的喜悅,參與了文化的交流,運用剪、撕、折、卷等方法把一張普普通通的紙變成各不相同的形象,雖略顯稚拙但不失童趣。他們通過作品大膽的表達了自己的想法,體驗了創造性活動給他們帶來的無窮樂趣,為今后展開系列性的紙造型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