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3 公正司法 教學設計課題 必修三第九課第三框《公正司法》年級 高一年級 主備人 課時 1課時課標要求 理解公正司法的內涵和內容;掌握我國如何確保司法公正。教材分析 第三框“公正司法”,講述公正司法的內涵、意義以及推進公正司法的具體要求。 第三框“公正司法”,以一個“探究與分享”導人,包括兩目。 “探究與分享”引導學生通過查找資料或參觀當地人民法院,了解公民參與庭審的途徑,知道獲取庭審信息的渠道和旁聽庭審需要辦理的手續,明確人民法院的職權和作用。 第一目“公正司法的內涵”,闡述公正司法的含義和意義,分析公正司法的表現,即司法的過程和結果都要做到公正; 第二目“推進公正司法”,闡述要推進公正司法,必須確保審判權和檢察權依法獨立行使,必須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必須堅持人民司法為人民,必須加強人權司法保障。學情分析 本課題的教學對象是高一的同學。首先,從知識儲備上看,學生已經初步理解有關立法的含義和執法必要性等相關立法知識;但整體儲備較少,對司法的理解也還有所欠缺。其次,從學習能力上看,該階段的學生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和探究能力,但缺乏法律應用的實際能力;最后,從情感角度看,學生對法律已經有了一定了認同感和崇敬感,但對司法的認同感仍然處于感性階段,還有待教師從理性認識的角度,增強學生對公正司法的深層次認同。設計思想 體現目標導航、問題導學、路徑導引。本節課設計體現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性質——立德樹人的價值取向,充分顯示新課標的亮點,如議題式設計。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學情,通過創設議題情景,引導學生通過對視頻的分析、對真實情景材料的問題探究,在思考、展示、交流中達成了解公正司法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 基礎性目標:解讀公正司法的內涵,明確公正司法是維護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懂得審判過程和審判結果都要公正,增強對司法公正的信心。 拓展性目標:深刻理解公正司法的內涵,結合具體事例的審判過程,感受公正司法,樹立法治意識和法治思維。 挑戰性目標:形成公正司法觀念,堅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信念。教學 重難點 重點 公正司法的內涵;公正司法的內容;推進公正司法的要求(措施)。難點 推進公正司法的要求(措施)。教學方法 教法:議題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 學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法、體驗、展示、反思教學用具 多媒體、傳統教具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視頻《2021最高法工作報告》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公平正義是司法的靈魂和生命,強調要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加強司法制約監督,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刻論斷,成為法治中國建設的鮮明導向。 二、講授新課 1、公正司法的內涵 議題一:觀看視頻《法治中國-公正司法》 思考:為什么說公正司法是社會公正的最后防線?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交流、展示 教師總結:公平正義,國之基址。全面依法治國,必須緊緊圍繞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來進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要求“必須牢牢把握社會公平正義這一法治價值追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強調“不論處在什么發展水平上,制度都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保證”,習近平總書記點明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目標,也明確了向社會公平正義奮進的路徑。 議題二:周春梅:用生命捍衛司法公平正義 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追授周春梅“全國模范法官”稱號。周春梅,生前是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審判監督第一庭副庭長,今年1月12日,她因堅守司法公正、不徇私情被人殺害,生命定格在了45歲。打開周春梅的辦公電腦,映入眼簾的是桌面壁紙上“說實話,干實事,脊梁不彎”幾個大字。作為從湘西大山里走出的省高院法官,周春梅是鄉親們的驕傲。行兇者向某是周春梅的老鄉也是校友。因為一起勞動糾紛案件,向某多次找周春梅讓她向下級法院及所在高院說情“打招呼”,周春梅拒絕了。后來向某的再審申請被駁回后,對周春梅未能幫忙心生怨恨。1月12日早上,周春梅在小區地下車庫被向某殺害。法不徇情,在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防線上周春梅堅守公正司法的初心。 周春梅在一篇觀影筆記中寫到“在我們眼里是百分之一的事情,在老百姓那里就是百分之百”。從事審判工作的10多年里,周春梅所辦案件經評查無一超審限、無一因過錯被發回或改判。 思考:結合以上鏡頭材料,思考什么是公正司法?包括哪些內容?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交流、展示 教師總結: 1、公正司法的內涵 公正司法,就要在司法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中堅持和體現公平正義。具體就法院的審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法院的審判過程做到平等和正當,也要求法院的審判結果體現公平和正義。 2.公正司法的內容。 (1)司法的程序要公正 ①要求: 當事人訴訟地位平等、司法過程嚴格依據訴訟法進行。 ②意義: 通過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實現結果公正,有效保護公民的程序權利,從而使得審判結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們的認可和尊重。 (2)司法的結果要公正 ①要求: 結果的公正意味著法律適用準確、案件事實清楚、裁判結果合法合理。 ②意義: 只有結果公正,才能有效解決案件糾紛,懲罰違法者,救濟受害者。法律的公平正義正是通過一個又一個公正的判決而得以實現的。 2、推進科學立法 議題三:觀看視頻《法治中國-公正司法2》 思考:我國如何推進公正司法? 材料展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第一百三十一條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一百三十六條 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規定:第一條 為了全面推進高素質檢察官隊伍建設,加強對檢察官的管理和監督,維護檢察官合法權益,保障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保障檢察官依法履行職責,保障司法公正,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六條 檢察官依法履行職責,受法律保護,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規定:第四條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交流、展示 教師總結: 1、必須確保審判權和檢察權依法獨立行使 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支持法院、檢察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任何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都不得讓司法機關做違反法定職責、有礙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機關都不得執行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違法干預司法活動的要求。 展示材料:《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聽證工作規定》內容選摘: 第三條 人民檢察院以聽證方式審查案件,應當秉持客觀公正立場,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做到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與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相結合。 第四條 人民檢察院辦理羈押必要性審查案件、擬不起訴案件、刑事申訴案件、民事訴訟監督案件、行政訴訟監督案件、公益訴訟案件等,在事實認定、法律適用、案件處理等方面存在較大爭議,或者有重大社會影響,需要當面聽取當事人和其他相關人員意見的,經檢察長批準,可以召開聽證會。 人民檢察院辦理審查逮捕案件,需要核實評估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社會危險性、是否具有社會幫教條件的,可以召開聽證會。 第五條 擬不起訴案件、刑事申訴案件、民事訴訟監督案件、行政訴訟監督案件、公益訴訟案件的聽證會一般公開舉行。 教師總結: 2、必須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做到事實認定符合客觀真相、辦案結果公正、辦案程序公正。 展示材料:如何理解人民司法為人民? 2020年,人民法院審結教育、就業、醫療、住房、社會保障等民生案件134.7萬件,審結婚姻家庭案件164.9萬件。 “人民法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踐行司法為民宗旨,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待,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樂業。”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法院副院長李迎新委員說,建設法治中國,必須把保障群眾合法權益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以良法善治促進社會建設,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0年,人民法院簽發人身安全保護令2169份,探索將家暴防治延伸到婚前、離婚后及精神暴力等情形。 “法院反家暴的舉措,筑牢了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免遭家庭暴力侵害的‘隔離墻’。”陜西省律協副會長方燕代表建議,進一步發揮司法職能作用,促進和諧家庭建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吉林省敦化市大石頭鎮三道河子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谷鳳杰代表說,期待司法機關繼續依法嚴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對挑戰法律和社會倫理底線、針對兒童犯下的各種罪行絕不姑息。 3.必須堅持人民司法為人民,依靠人民推進公正司法,通過公正司法維護人民權益。 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推進審判公開、檢務公開,依法及時公開司法依據、程序、流程、結果和生效法律文書,杜絕暗箱操作。 展示材料:1993年10月24日,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凰嶺鄉張家村,年僅6歲的張磊和4歲的張翔忽然失蹤。次日,二人被發現死在附近的下馬塘水庫內。幾天后,時年26歲的同村人張玉環被警方鎖定為嫌兇。 2001年11月28日,經過長達8年的司法程序后,張玉環終審被判死緩。 2018年6月20日,江西高院已對張玉環案立案復查,并已通知律師閱卷。 2020年8月4日下午4點,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再審宣判張玉環故意殺人 法院最終以“原審判決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宣告張玉環無罪。律師表示,將幫助申請約700萬國家賠償。9月2日,張玉環向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提交了國家賠償申請,申請賠償金額22,343,129元。9月4日,江西高院予以受理張玉環的國家賠償申請。 2020年10月30日,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向賠償請求人張玉環送達了國家賠償決定書,依法決定向賠償請求人張玉環支付賠償金4960521.5元。 思考:這對我國推進公正司法帶來了什么啟示? 4、必須加強人權司法保障 強化訴訟過程中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知情權、陳述權、辯護辯論權等的制度保障。健全落實罪刑法定、疑罪從無、非法證據排除等法律原則的法律制度。 三、課堂小結 守護公平正義永遠在路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了我國未來發展藍圖,明確提出“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彰顯”的歷史任務。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義之劍,人民法院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要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以實際行動守護好法治生命線,凝心聚力投身全面依法治國偉大實踐,奮力推進新時代人民法院工作實現新發展。 四、課后作業:完成練習冊公正司法相關習題。 設計意圖 明確公平正義是司法的靈魂和生命。 了解公正司法的內涵,明確公正司法為人民。 闡釋公正司法的措施 感受公正司法對于促進社會公平的巨大作用。板書設計 9.3公正司法 (一)公正司法的內涵 1、內涵 2、內容 (二)推進公正司法 1.確保審判權和檢察權依法獨立行使 2.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 3.堅持人民司法為人民 4.加強人權保障課后反思 第一,政治源于生活。讓政治課因生活、因現實而生動,是本人追求的一個目標。因為只有體現生活,反映生活,政治課才有活力,才有魅力,師生才有動力。所以,本課用了生活中的一個現實案例,上課很有說服力。 第二,問題設置要巧妙。從教學實踐來看,一堂課的好與否,與問題的設置有很大的關系,問題設置不好,學生沒話可說,或者不知老師想問什么,更不知該怎樣回答,影響了課堂效果。所以課上的問題應當讓學生想說、敢說、愿說。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