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積極維護人身權利課標要求: 1.了解各種人身權利的內容與法律保護。2.理解如何依法行使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學情分析:文科學生的現狀是基礎較差,法律知識欠缺,法治意識淡漠,一部分學生缺乏學習的自主性,班級學習氛圍不濃厚,但學習態度較端正,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調動學生積極性。教學內容分析:《積極維護人身權利》是第一課《在生活中學民法用民法》的第二框,這是第一框《認真對待民事權利與義務》中民事法律關系中民事主體權利的具體表現。主要闡述民法優先保護民事主體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即依法維護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人身權利。本框主要通過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法律常識,讓學生識.別我國公民的一些具體民事權利和民事責任,深入理解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進一步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尊重生命、自由和人格尊嚴,增強法治意識。教學目標:基礎性目標:1、了解各種人身權的內容與法律保護,理解如何依法行使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2、幫助學生明白我國尊重和保護人權,積極維護人身權利;理解人們既要依法維護自己的人身權利,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權利;侵犯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的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能夠在互聯網活動中依法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拓展性目標:通過具體案例學會如何依法行使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挑戰性目標:如何評析關于隱私權的一系列現實問題教學重難點:重點: 了解民法保護人身權利的表現。難點: 理解如何積極維護人身權利。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與教師點撥相結合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明確目標 情景導入:民法典是如何積極維護人身權利,從而成為“人身權的家園”的 知識點一 生命健康俱可貴 1.人身權: (1)重要性:民法優先保護民事主體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人身自由是自然人真正成為獨立的民事主體的前提,人格尊嚴是人之為人所必需的人身利益。 (2)內容及要求: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法人、非法人組織享有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等權利。人們在生活中既要維護自己的人身權益,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權益。(小試牛刀1、2) 2.生命權、身體權和健康權: (1)地位:是一個人最基礎的權利。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人身利益。身體是承載生命健康的物質載體。自然人的身心健康既關系到個人的生活質量,也關系到社會的發展。 (2)侵權責任:侵犯他人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民法典規定了侵犯這些權利的民事法律責任,其中包括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疾生活輔助具費、殘疾賠償金、喪葬費、死亡賠償金等。(小試牛刀3) 知識點二 姓名肖像受保護 1.姓名權: (1)含義:是自然人對其姓名享有的人身權利。 (2)享有的依據:姓名是我們用來表現自我、區別于他人的符號。姓名總是與特定個人相聯系的,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個人在人格上的基本特征。 (3)具體內容:自然人有權依法決定、使用、變更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干涉、盜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權。(探究與分享) 2.肖像權: (1)肖像是通過影像、雕塑、繪畫等方式在一定載體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識別的外部形象。 (2)自然人享有肖像權。自然人有權依法制作、使用、公開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 (3)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丑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 (探究與分享) 【易混易錯】電影明星作為公眾人物,其肖像權受到一定的限制,只要不用于商業目的,不刻意丑化他們,就不算侵權。例如:用電影明星的照片做QQ頭像,不算侵犯他們的肖像權。 知識點三 名譽隱私不可侵 1.名譽權: (1)含義: ①名譽是對民事主體的品德、聲望、才能、信用等的社會評價。 ②名譽權是法律規定公民、法人享有的保有和維護自身名譽的權利。 (2)名譽權的要求: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也不得非法剝奪他人的榮譽稱號,不得詆毀、貶損他人的榮譽。(探究與分享)(小試牛刀) 【特別提示】區別名譽權與榮譽權 ①公民、法人無一例外都享有名譽權,名譽是指社會對公民個人的品德、情操、才干、聲望、信譽和形象及法人信譽、形象等各方面形成的綜合評價。名譽權,是法律規定公民、法人享有的保有和維護自身名譽的權利。 ②榮譽權只能由對國家和社會作出突出貢獻或取得優異成績而被授予榮譽稱號的公民、法人享有。對榮譽權的侵害方式只有一種,即非法剝奪公民或法人的榮譽稱號。 ③榮譽稱號表明了國家和社會對榮譽獲得者的高度評價,因而與名譽有聯系。如果非法剝奪公民的榮譽稱號,使公民的名譽也受到損害的,同時構成侵害榮譽權和名譽權。 2.隱私權: (1)含義: ①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愿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 ②隱私權是法律規定自然人享有的保護自己隱私的權利。 (2)隱私權的要求: ①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 ②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并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以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等方式處理他人個人信息 (3)保護隱私權的意義: ①民法保護隱私權,是對憲法規定的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住宅不受侵犯等公民權利的落實。 ②尊重他人隱私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 ③法律明確保護個人信息,對于保護自然人的人身與財產權利、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探究2) 【特別提示】惡意“人肉搜索”行為侵害民事主體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小試牛刀) 學生展示預習成果 學生通過預習課本,掌握基本知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活動一 議題探究 探究1:閱讀材料《校園欺凌》P7 材料:楊某在參加高二新學期開學典禮時,突然腹部劇痛,暈倒在地,學校緊急將楊某送入醫院。醫生診斷其脾臟嚴重出血,于當晚進行了脾臟切除手術。手術后,楊某才向父母道出一個秘密:自入讀該校起,他就經常被某些同學無故毆打。兩天前,楊某又一次遭到同班同學夏某、林某和張某的圍毆,他忍痛兩日終致這危險的一幕。 案例中的夏某、林某和張某應當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楊某所在的學校應當承擔責任嗎 請說說你的理由。 3.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談談未成年人應當如何在生活中自我保護,全社會應當采取哪些措施來解決校園欺凌問題。 1.案例中的夏某、林某和張某應當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依據《民法典》規定,夏某、林某和張某侵害了楊某的生命健康權,造成楊某人身傷害和嚴重精神損害,應當承擔民事法律責任: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精神損害賠償。 楊某所在的學校應當承擔責任嗎 請說說你的理由。 依據《民法典》規定,楊某屬于限制行為能力人,在校期間受到人身傷害,是由于學校對楊某及其同班學生夏某、林某和張某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造成的,所以楊某所在學校,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談談未成年人應當如何在生活中自我保護,全社會應當采取哪些措施來解決校園欺凌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 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國家根據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給予特殊、優先保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①未成年人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遭遇侵害時要向老師、家長、學校等求助,要學習一些與違法犯罪分子作斗爭的技巧。解決校園欺凌問題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努力。 ②學校要切實肩負起教育管理的責任,經常對學生進行青少年保護相關法律知識教育,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校園暴力; ③家長要看管好孩子遠離暴力游戲、暴力性動畫片及電視劇,承擔起預防校園暴力的責任; ④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一起重視起校園暴力問題。 ⑤國家要加強對校園欺凌行為的打擊力度。 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會在具體案例中理解民事法律責任以及未成年人應如何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活動二 【聚焦挑戰性目標】探究2:某服裝店店主懷疑來店購物的小雨偷了店里的衣服,于是將視頻截圖發到網絡上求“人肉搜索”。眾多網民參 與人肉搜索”。小雨的個人信息被曝光,同學、朋友對其指指點點,網上也是一片辱罵之聲,小雨幾乎因此精神崩潰。 觀察生活中人們對“一米線”的實際遵守狀況,談談你對“一米線”的看法。 (2)未成年人是否有隱私?父母與子女、老師與學生之間如何正確處理相關的問題? (3)針對網絡上的“人肉搜索”現象,說說你的看法。 (1)“一米線”有助于提醒人們尊重個人隱私。 (2)未成年人同樣有隱私,法律同樣保護未成年人的隱私權。父母與子女、老師與學生之間同樣要互相尊重隱私。 (3)“人肉搜索”現象通常是涉嫌侵犯他人隱私權的行為。 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會如何評析關于隱私權的一系列現實問題活動三 1.某體育類培訓機構未經國家隊退役運動員甲同意,使用甲照片作為封面印制宣傳手冊。該市晚報以知名運動員甲加盟某培訓機構為題進行報道,并配有甲的封面照片。據此,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 ①培訓機構侵犯 1.A 【詳解】 ①:根據《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條規定: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因此,培訓機構侵犯甲的肖像權,①說法正確。 ②:根據《民法典》 通過練習,鞏固所學知識。甲的肖像權 ②晚報未侵犯甲的肖像權 ③培訓機構侵犯甲的姓名權 ④晚報侵犯了甲的姓名權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某醫院藥劑科藥劑師杜某與該科副主任胡某工作上發生矛盾,杜某蓄意報復,冒充患兒高某的家長寫實名舉報信投訴胡某錯發藥品導致患兒服藥后產生不良反應,后胡某遭到停職檢查,精神也受到損害。杜某的行為侵犯了( ) ①胡某的名譽權 ②胡某的姓名權 ③高某家長的姓名權 ④高某家長的名譽權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2021年6月,王某拿走李某扔在門口的快遞包裝盒,將盒上李某的姓名、家庭住址、聯系電話等信息在網上出售,并用李某的信息在網上辦理了網貸,導致其受到網貸公司的催討。本案中王某( ) ①侵犯了李某的名譽權 ②取得了快遞包裝盒的所有權 ③侵犯了李某的隱私權 ④要承擔賠償損失的侵權責任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小明用某AI換臉軟件將一段惡搞視頻里男主角的臉換成了自己同事小王的臉,并在社交媒體平臺上進行傳播,這對小王造成了許多苦惱。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①小明行為沒有以營利為目,因此沒有侵犯小王的肖像權 ②小明行為沒有經小王同意,因此侵犯了小王的肖像權 ③小王有權要求小明承擔賠禮道歉,停止侵害的侵權責任 ④小王有權要求小明承擔消除影響,賠償損失的侵權責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在某市農村文化禮堂巡回演出中,趙某拍攝到演員馬某的劇照并制成表情包,配上“黑不溜秋土包子”的侮辱性文字,發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上,導致他人對馬某的挖苦、嘲諷。趙某侵犯了馬某的( ) ①名譽權 ②身份權 ③隱私權 ④人格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1年5月22日,“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先生逝世。網民李某在微信朋友圈發表侮辱性言論并附上照片,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對此,公安機關已對其采取刑事強制措施。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①李某侵害了袁先生的榮譽權 ②李某侵害了袁先生的名譽權 ③袁老家屬可追究李某侵權責任 ④袁老家屬可追究李某違約責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第一千零二十條規定:為實施新聞報道,不可避免地制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可以不經肖像權人同意。故晚報未侵犯甲的肖像權,②說法正確。 ③:材料中未體現培訓機構侵犯甲的姓名權,③不符合題意。 ④:晚報的報道屬于對甲的姓名的合理使用,未侵犯甲的姓名權,④說法錯誤。 故本題選A。 2.C 【詳解】 ①③:藥劑師杜某冒充患兒高某的家長寫實名舉報信投訴,侵犯了患兒家長高某家長的姓名權;同時舉報后胡某遭到停職檢查,精神也受到損害,侵犯了胡某的名譽權,①③符合題意。 ②④:材料中杜某的行為分別侵犯了胡某的名譽權、高某家長的姓名權,②④不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C。 3.C 【詳解】 ②③:王某拿走李某扔在門口的快遞包裝盒,將盒上李某的姓名、家庭住址、聯系電話等信息在網上出售,并用李某的信息在網上辦理了網貸,導致其受到網貸公司的催討。本案中王某取得了快遞包裝盒的所有權,侵犯了李某的隱私權,②③符合題意。 ①:將李某的姓名、家庭住址、聯系電話等信息在網上出售侵犯了李某的隱私權,不是名譽權,排除①。 ④:侵權責任承擔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賠償損失,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等。賠償損失,是指違約方以支付金錢的方式彌補受害方因違約行為所造成的財產或者利益減少的一種責任形式。排除④。 故本題選C。 4.C 【詳解】 ①:侵犯肖像權通常應具備兩個要件,一是未經本人同意;二是以營利為目的,小明行為是未經本人同意,①錯誤。 ④:侵犯肖像權承擔責任方式中不適合采用消除影響,使用停止侵害,賠償損失具體也要有損失的事實,④錯誤。 ②③:小明將一段惡搞視頻里男主角的臉換成了自己同事小王的臉,并在社交媒體平臺上進行傳播,小明行為沒有經小王同意,因此侵犯了小王的肖像權,小王有權要求小明承擔賠禮道歉,停止侵害的侵權責任,②③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C。 5.B 【詳解】 ①④:趙某拍攝到演員馬某的劇照并制成表情包,配上“黑不溜秋土包子”的侮辱性文字,侵犯了馬某的人格權;又發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上,導致他人對馬某的挖苦、嘲諷,侵犯了馬某的名譽權。故①④符合題意。 ②③:題干中未涉及身份權、隱私權,故②③排除。 故本題選B。 6.B 【詳解】 ②③:李某侵害了袁老先生的名譽權和肖像權,袁老家屬可追究其侵權責任,故②③正確。 ①:李某侵害了袁先生的名譽權和肖像權,而不是榮譽權,故①不選。 ④:袁老家屬可追究李某侵權責任,而不是違約責任,故④不選。 故本題選B。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