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3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一學科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認同并理解我國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堅定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2.科學精神:了解村委會和居委會的內容,能夠區分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3.公共參與: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積極、主動、有序參與基層群眾自治。4.法治意識:能夠依法參與基層群眾自治,自覺履行憲法規定的義務、行使憲法規定的權利。二學習重難點重點: 民主決策的原因和要求,民主管理的要求和原因,民主監督的原因和要求。難點:理解基層群眾自治的含義、組織形式和內容,闡釋民主協商的原因和展開三知識梳理1.我國基層群眾自治的組織形式。(1)含義:我國的基層群眾自治指的是人民群眾在城鄉基層黨組織領導下,在居住地范圍內,依托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2)村民自治:性質:村民委員會是農村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主要職能:是辦理本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等。內容:村民委員會成員由村民選舉產生,向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負責并報告工作。在農村基層治理實踐中,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規民約,是村民規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為,運用民主的辦法來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務,實現自己的事情自己辦、自己的難題自己解的有效途徑。(3)居民自治:性質:居民委員會是城市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任務:是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辦理本居住地區居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等。內容:居民委員會成員由居民選舉產生,向居民會議負責并報告工作。居民會成員居民選,社區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務居民管。意義:這大大調動了廣大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也有效提高了居民參與政治生活的素質和能力。2.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生動實踐。在我國農村和城市,廣大人民群眾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基層民主實踐。(1)民主選舉:作為基層群眾自治組織,農村的村民委員會和城市的居民委員會,按照法律規定均由本居住地的村民或居民選舉產生;在農村,村委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的產生采取村民直接選舉的辦法,實行無記名投票、公開計票,選舉結果當場公布;在城市,社區居委會正從過去的居民代表選舉,向更高比例的居民直接選舉發展,選舉程序更加規范,給城市基層治理帶來顯著變化。(2)民主協商:原因:城鄉基層的公共事務千頭萬緒,應該也必須由眾人商量著辦。只有本著有序參與的原則,讓居民或村民合理表達意見和建議,求同存異,才能找出解決問題的好方案,促成基層社會的和諧。范圍:我國城鄉的基層民主協商,在街道或鄉鎮、社區或行政村以及企事業單位等不同的層次展開,也貫穿基層治理的全過程。(3)民主決策:在農村,凡關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項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間接參與的方式集體作出決定;在城市,社區公共事務的民主決策通過召開居民會議進行。(4)民主管理:在法律上,基層公共事務的管理屬于本村的全體村民或本區的全體居民;在現實運作中,一般要通過一定的程序,授權給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來進行。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議事規則,推進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層民主管理工作的關鍵。(5)民主監督:負責城鄉基層公共事務管理的居委會和村委會,事實上都掌握一定的權力。要防止以權謀私,盡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誤,必須實行民主監督。凡是與基層群眾利益密切相關和需要讓基層群眾知曉的事項都應公開,讓每個居民或村民了解,還應對基層自治組織的實際管理工作進行評議。(6)發展基層民主的原因:發展基層民主,保障人民群眾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鶎尤罕娮灾沃贫仁俏覈囊豁椈菊沃贫?。擴大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廣泛而深刻的實踐,應該將其作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基礎性工作加以推進。四自我提升1.近年來,湖南某縣大力推進“屋場懇談”(屋場是村組的公共空間),當地黨委政府組織各級干部“零距離”聽意見、講政策,推動政策在群眾家門口宣講、民意在群眾家門口聽取、難題在群眾家門口解決,有效化解了基層矛盾。推進“屋場懇談”( )①是掌握并解決群眾需求的重要前提②是提高基層政府對村委會領導水平的需要③有利于發揮村民在基層治理中的主體作用④有利于提升基層社會治理的水平和效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浦城地處閩浙贛三省七縣交界,是人口流動大縣。為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浦城探索疫情防控網格化管理,通過在19個鄉鎮(街道)、304個村(社區),設置434個一級網格長、23353個子網格,并選聘本地居民作為網格員,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切實履行疫情防控"采集員、宣傳員、排查員、監督員、服務員"的職責。疫情防控網格化管理( )①實現政府治理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②為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提供了新思路③通過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高社會治理效能④使公民真正成為管理基層公共事務的主體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自2019年以來,湖南省株洲市茶陵縣完成了15個村的村民議事堂試點建設,并計劃通過3-4年的努力,力爭到2022年底全縣100%的村都建立村民議事堂和村民議事制度,形成程序規范、機制健全、形式多樣、群眾滿意的村民議事工作格局。該做法( )①有利于村民更好的直接行使民主權利②推進基層協商,創新基層自治組織形式③保障了村民決策權,增強管理民主化④增強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4.為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某市在一批邊遠且經濟相對落后的村、社區設立人大代表工作室。以此為依托,人大代表聯系相關職能部門,及時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充分發揮人大代表工作室功能有利于( )①協助所在地方黨委改進和推進工作 ②人大代表在村、社區行使國家權力③加強群眾、政府、人大之間的聯系 ④人大代表在人大閉會期間依法履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老齡化社會對養老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針對養老助餐服務狀況,某中學生調研小組收集的資料如下: J市政府引入擁有中央廚房且連鎖經營的企業,在其直營店設立了“長者助餐”窗口。 F省某政協委員通過調研協商,推動建立了“政府搭臺、村居承辦、居民互助、個人自愿、梯度收費、社會參與”的“互助孝老食堂”模式。該小組擬向相關部門提交調研報告,報告的主題可以歸納為( )①轉變治理理念,構建共治共享格局②聚焦民生切口,釋放多元主體能量③賦能基層組織,提高自我服務能力④發揮協商優勢,提升群眾的幸福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近年來,某地積極打造“微平臺、微行動、微實事、微心愿、微星光”為主題的“五微共享社區”社會治理新模式。利用“互聯網+”,居民只需掌上點一點,社區、政府和基層黨組織都能通過“微行動”“微實事”點亮“微心愿”,展現“微星光”,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這些措施( )①創新了基層社會治理模式,擴大了居民管理社區的權利②能夠通過創新社區工作模式,提高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③建設了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共同體,更好地服務了社區群眾④充分發揮了居民委員會在社區治理中的引領作用,發展了基層政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岐山村48號的小花園是居民散步、健身的好去處,但也曾深受大聲喧嘩、寵物隨地大小便等不文明現象的困擾。岐山村黨支部成立了“弄堂議事會”,搭建起民主協商平臺,居民共同制定了小花園使用公約,很快化解了矛盾,大家的心情也舒暢了。岐山村社區治理的成功做法( )A.完善了基層群眾自治的方式,創新基層自治組織體系B.有利于發展基層民主,打造良好的社會治理格局C.創新了社區工作模式,提高基層政府的行政效率D.發揮了村委會的作用,調動村民依法直接行使國家權力8.G省F市某社區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多方參與,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多渠道多方式組織群眾共同參與社區活動、議事協商,聽取各方意見和建議,發揮群眾在社區治理中的主體作用,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區治理新格局。該社區在基層治理中的探索( )①便于居民直接行使民主權利②創新了社區居民政治參與的方式③利于居民參與管理國家事務④發揮了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9.貴南縣拓寬鄉村治理思路,把所有自治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寺規僧約、居民公約、積分制管理制度的“三約一制度”村民自治體系和能力建設“-攬子”方案,實現了從單維度平安建設到全方位的鄉村治理。村(社區)采取“四上四下修改、左右聯動會審、群眾贊同、村民大會通過”的修改方式,確?!叭s一制度”真正做到務實管用,推進村級事務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這鄉村治理思路( )①使村(社區)工作做到了公開透明、聚民智、合民意②使村(居)民在基層群眾自治中真正體驗到公正公平③使基層政權組織形式進--步完善,村民自治效率提高④完善了基層自治組織體系,拓寬了村民民主協商渠道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針對社區治理難題,北京某社區黨委啟動了“社區合伙人”機制。由社區黨委召集,居委會、物業、業委會、相關職能部門、共建合作單位等六方坐在一起,針對問題捋出思路、定出規矩,各就各位共補“短板”。這一做法( )①優化了社區組織結構,提高基層政權的治理效能②創新了服務體制機制,保障居民充分行使決策權③有利于統整社會資源,形成社區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④實現了黨建引領基層自治,政治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D2.A3.C4.D5.A6.C7.B8.C9.A10.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