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14屆高三政治一輪復習學案:3[1].10創新意識與社會進步(新人教必修4)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14屆高三政治一輪復習學案:3[1].10創新意識與社會進步(新人教必修4)

資源簡介

第十課創新意識與社會進步
[備考方向要明了]
考綱下載 考情回顧 考向預測
1.辯證的否定觀(1)辯證否定(2)形而上學的否定觀2.唯物辯證法與創新意識(1)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2)創新的社會作用 本課考點在高考中的考查較少,多以選擇題為主,主要集中在辯證否定與創新意識等考點上。如2012年大綱全國卷30題、2011年福建卷36題考查了創新意識;2011年安徽卷10題、浙江卷29題則考查了辯證的否定觀 (1)結合當有科技、制度等方面的創新案例及我國在航天等領域的新成就考查辯證的否定觀及創新意識等知識(2)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及我國在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方面的創新活動,考查辯證的否定觀及創新的社會作用
辯證的否定觀與形而上學的否定觀
[識記層級]
1.辯證的否定觀
(1)內容。
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
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聯系的環節,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
(2)方法論要求。
辯證否定觀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創新意識,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
2.形而上學的否定觀
(1)形而上學的否定觀是與辯證的否定觀相對立的。它堅持把否定理解為外力作用的結果。
(2)形而上學的基本特征是“在絕對不相容的對立中思維”,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理解層級]
全面準確理解辯證否定觀
(1)事物的否定是自我否定。
事物內部存在著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它們既對立又統一。
(2)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和聯系的環節:
①否定是事物發展的環節。所謂發展,是指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而實現這一過程必須要對舊事物進行否定,否定實現了事物由舊質向新質的飛躍。
②否定是事物聯系的環節。新事物在否定舊事物時,并不是把舊事物全盤拋棄,一筆勾銷。新事物是在批判地繼承舊事物中一切積極的、有生命力的因素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樣,在新舊事物之間就存在著必然的聯系。
(3)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
“揚棄”,包含拋棄、保留、發揚和提高的意思。新事物代替舊事物不是簡單地拋棄,而是既克服、拋棄舊事物中消極的東西,又保留和繼承以往發展中對新事物有積極意義的東西,并把它發展到新的階段。
(4)辯證否定觀的方法論要求。
辯證否定觀的方法論要求:①要樹立創新意識,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②要立足實踐,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創新與發展,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取得成功。
[特別提醒]
掌握辯證否定觀與形而上學否定觀的對立
辯證否定觀 形而上學否定觀
否定的動力 事物自身的否定 外力的否定
否定同發展和聯系的關系 聯系和發展的環節 聯系和發展的中斷和停止
否定與肯定的關系 實質是“揚棄”,即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辯證否定觀
辯證的否定觀是新課標教材新增加的內容,必然成為歷年高考命題的重點。對于辯證的否定觀的考查以科技創新、理論的與時俱進等為背景設置問題。
(一)常見設問角度
(1)運用辯證否定觀的知識,分析說明科研人員怎樣才能夠成功研制開發某種產品。
(2)某某作品的創作過程如何體現了辯證的否定觀。
(3)運用辯證否定觀的知識,說明某項科研成果的成功給我們的啟示。
(二)常考知識點
辯證否定、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創新的社會作用。
(三)必背答題術語
(1)辯證否定的實質就是“揚棄”。辯證的否定觀要求:樹立創新意識,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尊重書本知識,尊重權威;立足實踐,解放思想。
(2)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創新的,這要求我們具有批判性思維和革命精神,關注變化發展著的實際,敢于突破與實際不相符合的成規陳說,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觀念;研究新情況,開拓新境界。
——————————————————————————————————————
[應用層級]
[例1] (2011·安徽高考)下面漫畫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
A.把握事物的聯系,利用客觀規律
B.堅持實踐的觀點,重視直接經驗
C.發揮主觀能動性,探究事物本質
D.堅持辯證否定觀,樹立創新意識
[解題規范]
第一步:審題干
定考點 考查辯證的否定觀及創新意識
抓關鍵 漫畫中的關鍵信息“勇敢的放棄”
第二步:析選項
選項 對應度 原因
A 不符合題意 漫畫并未體現利用規律
B 不符合題意 漫畫信息未體現實踐的觀點
C 不符合題意 不符合漫畫主旨
D 正確 圖注“某些成功,常常是因為一次勇敢的放棄”和圖中一條魚跳出魚缸進入大海這一景象,啟示我們要學會“放棄”,要樹立創新意識
1.老鷹活到40年時,為了再生,狠命地啄擊巖石,使老化的喙全部脫落;待新的尖喙長出后,用喙將麻木的爪子一根接一根地拔將出來;等到新的利爪生長齊全,又用利爪將全身陳舊的羽毛拔光,整個更新完成,從而贏得后30年的嶄新生活。這體現了辯證的否定觀(  )
①是外界作用的否定 ②是聯系的環節 ③是發展的環節
④實質是“揚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選D 本題考查對辯證否定觀的理解。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不是借助外力的否定,①錯誤,②③④均正確,故選D。
唯物辯證法與創新意識
[識記層級]
1.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
(1)基本內容。
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必然滅亡的理解;辯證法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是從不斷的運動中,因而也是從它的暫時性方面去理解;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創新的。
(2)二者的關系。
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創新意識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創新是對既有理論、實踐的突破,要創新就要有批判和發展。
(3)方法論要求:
①密切關注變化發展著的實際,敢于突破與實際不相符合的成規陳說,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觀念。
②注重研究新情況,善于提出新問題,敢于尋找新思路,確立新觀念,開拓新境界。
2.創新的社會作用
(1)創新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2)創新推動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的變革。
(3)創新推動人類思維和文化的發展。
[理解層級]
創新意識的哲學依據
(1)從唯物論的角度:堅持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統一,是堅持實事求是與解放思想的統一。
(2)從辯證法角度:①事物是不斷變化發展的,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只有創新,才能實現事物的發展;②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是實現發展的根本途徑,要求我們要樹立創新意識;③辯證法按其本質來說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創新的,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們要樹立創新意識。
(3)從認識論的角度:整個世界在空間和時間上都是無限的,人們應當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深化認識、擴展認識、把認識向前推移。
[特別提醒] 創新并不是要否定一切,創新要求否定,但不是否定一切,而是拋棄舊事物中消極的、過時的、腐朽的東西,吸收和發揚舊事物中積極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舊事物根本沒有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內容。
[應用層級]
[例2] (2012·大綱全國卷)某飯店老板請來許多一流的建筑師和工程師,探討如何擴建狹小老舊的電梯。他們一致認為:飯店必須停業半年才能擴建好電梯。飯店一位清潔工說:“要是我,就會直接在屋外裝上電梯。”根據清潔工的建議,新電梯很快就安裝好了。這是建筑史上第一次把電梯安裝在室外。這一案例表明(  )
①豐富的專業知識是創新思維的源泉
②豐富的實踐經驗必然促進思維創新
③正確發現和提出問題是創新的首要環節
④創新是對既有理論和實踐的突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題規范]
第一步:審題干
定考點 考查創新意識
抓關鍵 清潔工建議把電梯安裝在室外,解決了現實問題
第二步:析選項
選項 對應度 自主分析
① 說法錯誤 社會實踐是創新思維的源泉
② 說法錯誤 說法過于絕對
③ 正確 要實現創新必須先發現和提出問題
④ 正確 創新必須打破既有理論的束縛
2.一個老板一直賣假貨,但是他的生意一直很好。這是為什么呢?習慣地我們會想質檢局可能有問題?老板可能做了手腳?但新穎、合理的答案是,他賣的是“假發”。這個事例說明(  )
①慣性思維會造成陳舊的思想觀念 ②創造性思維有利于人們改造事物 ③換個角度思考有利于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④尋找新思路有利于思維方式的變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選C 本題考查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方法論要求。①不準確,題中體現的是慣性思維和陳舊的思想觀念不利于人們正確地認識事物。②與題意不符合,題中體現的是認識事物而不是改造事物。③④均符合題意。
[綜合遷移拓展]
全面理解創新
(1)創新的內容(是什么)。創新包括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及其他創新。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理論創新是指導,制度創新是保障,科技創新是動力,文化創新是智力支持。它們相互促進,密不可分。
(2)創新的哲學依據和現實意義(為什么)。
①哲學依據:從唯物論角度,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統一,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的統一。從辯證法的角度,事物是不斷發展的,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只有創新,才能推動事物的發展。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是實現發展的根本途徑。辯證法的本質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創新的,這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創新意識。從認識論角度,整個世界在時間上和空間上都是無限的,認識具有無限性。
②現實意義:創新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推動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的變革,推動人類思維和文化的發展。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
(3)創新的基本要求(怎么辦)。
①有科學理論的指導。
②從實際出發。
③提出新的創意,解決新問題。
[主干數字記憶]
[隨堂筆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熱點一 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新動力
十八大報告在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把社會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創新發展上來”,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據此回答1~2題。
1.黨和國家重視科技創新的哲學依據是(  )
①事物的發展需要辯證的否定 ②客觀事物是不斷發展的
③創新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④創新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選A 本題考查科技創新的哲學依據。創新要求我們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推動事物的前進上升,故選②。辯證的否定是聯系的環節,又是發展的環節,要求我們樹立創新意識,故選①。社會的基本矛盾運動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③錯誤。④是創新的意義,不是創新的哲學依據,故排除。
2.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樹立創新意識,要求人們(  )
①不要受客觀實際的限制 ②敢于否定一切現成的理論 ③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④敢于打破常規,開拓創新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選C 本題考查創新意識的有關知識。①是唯心主義做法。辯證的否定不是否定或肯定一切,其實質是“揚棄”,故②錯誤。③④是辯證否定觀的方法論。
熱點二 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的理論創新
3.黨的十八大報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強調 “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全社會產生了很大反響。這一重要論述是我們黨立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實踐作出的重大理論創新,反映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問題的最新認識,體現了我們黨高度的理論自覺和文化自覺。這說明(  )
①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 ②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 ③只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就能實現理論創新 ④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推動社會制度的發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解析:選A 本題考查創新的有關知識。黨的十八大報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提出的新部署新要求,是在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①②正確。③表述錯誤。④不符合題意。
4.黨的這一理論創新必將極大地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這表明(  )
A.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
B.創新推動生產關系的變革
C.創新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D.創新推動人類思維和文化的發展
解析:選D 本題考查創新的社會作用,D正確且符合題意。
熱點三 山寨不等于創新
5.如今,山寨產品層出不窮。如在飲食類,就有“康帥博”“脈勁”“王老古”“白事可樂”“豪牛酸酸乳”等;這些山寨產品的外包裝幾乎與原產品無異,但只是對品牌產品的簡單復制,而且質量也往往不能得到保證。從哲學上看,這啟示我們(  )
①要堅持與時俱進,培養創新精神,促進新事物的成長
②只有不斷創新,才能突破規律的制約,實現事物的發展
③創新是發展的必然要求,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 ④要樹立整體觀念,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選B 本題考查創新的意義。山寨產品缺乏自主創新,實質是復制和盜版。因此,這從反面啟示我們必須堅持與時俱進,培養創新精神,促進事物的發展,因此①③正確。創新也要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前提,離開規律的創新是不可能成功的,②說法錯誤。④與題意無關,應排除。
6.有人批評說,“山寨”精神在中國已是根深蒂固了,要想創新真是步履維艱。從哲學角度看,要突破“山寨”精神需要(  )
①創新思維,批判精神 ②解放思想,摒棄傳統 ③懷疑一切,否定權威 ④立足實踐,與時俱進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選C 本題考查創新意識的有關知識。①④符合題意,②③認識錯誤。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花朵開放時花蕾便消逝,人們會說花蕾是被花朵否定掉了;當結果的時候,人們又認為果實是作為植物的真實形式出現而代替了花朵。這些形式彼此不相同,互相排斥。但是,它們的流動性卻使它們成為有機統一體的環節,構成整體的生命。下列觀點對以上材料理解不正確的是(  )
A.辯證否定的實質就是“揚棄”
B.辯證否定是發展的環節,是聯系的環節
C.辯證否定觀要求我們學會在絕對不相容的對立中思維
D.辯證否定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
解析:選C 本題考查對辯證否定的理解。A、B、D都是對材料揭示的辯證否定觀的正確理解。C中“絕對不相容的對立”的說法錯誤,因而符合題干要求,當選。
2.列寧說:“辯證法的特征和本質的東西并不是單純的否定,并不是任意的否定,而是一個辯證否定的過程。”辯證的否定就是(  )
A.事物自身的否定     B.否定一切
C.外力作用的結果 D.蔑視權威,不相信書本
解析:選A 本題考查辯證的否定觀。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發展的環節、聯系的環節,實質是“揚棄”,故選A而排除B、C。辯證否定應尊重權威而不迷信權威,故D錯誤。
3.中國語言蘊含著豐富的辯證法思想,下列說法中能體現辯證的否定觀的是(  )
A.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B.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C.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D.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解析:選B 本題考查辯證否定觀等知識。辯證的否定是聯系的發展的環節,其實質是“揚棄”,B體現了這一點。A體現了量變與質變關系,C體現了聯系觀點,D體現了對立統一的觀點。
4.科學發展觀適應新的發展形勢和發展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是指引當代中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科學理論。科學發展觀提出近10年來,我國持續快速發展,是改革開放以來增長速度快、持續時間長、平穩程度高的重要發展時期,科學發展觀的科學性、創新性、指導性得到了充分彰顯。這證明(  )
A.科學理論決定了社會的發展進程
B.沒有理論創新就沒有人類社會
C.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
D.技術創新推動了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解析:選C 本題考查創新的作用。A說法錯誤,違背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觀點。B說法錯誤,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D不選,材料說的是理論創新。
5.鼓勵中學生不斷擴展知識面、增強創新意識和能力、多關注社會和天下大事、學會融入社會等,繼續成為2013年高校自主招生考核的方向。這啟示當代中學生應該(  )
①懷疑一切,與時俱進 ②堅持辯證否定觀,學會“揚棄”
③做到個人和社會的統一 ④敢于否定一切,善于打破舊觀念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選B 本題考查辯證否定觀、人生價值的實現。①④錯誤,不符合辯證的否定觀,②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故選B。
6.作為發展環節和聯系環節之統一的辯證否定,用黑格爾的話說,就是“揚棄”。所謂“揚棄”就是(  )
①肯定與否定、克服與保留的統一 ②對舊事物的一切全盤否定 ③克服舊事物中過時的消極的內容,保留舊事物中積極合理的因素 ④包含著肯定因素的否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選C 本題考查對辯證否定觀的實質的理解。②為形而上學的否定觀。①③④體現了辯證否定的實質即“揚棄”的內容。
7.月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特色美食。但專家指出,月餅高糖、高熱量,不僅不利于身體健康,有時還是“健康殺手”。月餅要想成為一種健康食品,關鍵要從工藝和配料方面進行改良,否則口味再好,也不符合現代人對營養方面的要求。這表明(  )
①辯證的否定觀要求我們樹立創新意識 ②創新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③推動復雜事物發展就必須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 ④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條件下會發生轉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選C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②說法錯誤。④的說法在題干中沒有體現。①③符合題意,選C。
8.從1992年在全球范圍內第一次提出家用電腦的概念到2012年,僅僅20年時間,聯想迅速成長為全球第二大PC廠商。目前,聯想擁有6 500項全球專利,其中有近5 000項是發明專利,僅在2011年,聯想集團就新增專利500余項,專利收入達到2 000萬美元。由此可以看出(  )
A.科技創新是企業不斷進步和發展的重要動力
B.實踐的發展推動了思維方式的變化
C.理論創新符合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要求
D.事物在相互聯系中向前發展
解析:選A 本題考查科技創新的作用。材料著重講聯想的發明專利,意在強調科技創新是其發展的重要原因,故選A。B、C、D不符合題意,都不選。
9.從前,有一家農戶種出了一只大葫蘆。這么大的葫蘆,做什么用呢?用來裝酒水,恐怕會綻裂;如果把它鋸成兩半,用來做舀水的瓢,又沒有這么大的缸。農戶左右為難。一位哲學家聽說這件事后,說了這樣一句話,把水放在葫蘆的外面,讓葫蘆放在水上當舟用,這不是很好嗎?這告訴我們(  )
A.哲學是對具體科學的概括和總結
B.要敢于打破常規,進行逆向思維
C.一定的行為方式決定思維方式
D.哲學能給人們提供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
解析:選B 本題考查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方法論要求。哲學家在解決問題上突破了一般的思維方式,體現了創新思維。A與題意不符,C表述錯誤。D錯誤,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它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但它并不為人們提供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
10.亞里士多德在西方被稱為“最博學的人”,也被奉為物理學的絕對權威,他認為“重物體比輕物體下落速度要快些”的觀點,統治了西方將近兩千年。1590年伽利略作了著名的比薩斜塔自由落體實驗,證明物體下落的速度與物體的重量無關,進而動搖了亞里士多德長期在物理學中的統治地位,引起了極大的震動。這告訴我們(  )
①堅持辯證的否定觀,要敢于懷疑權威,立足實踐,不斷創新 ②堅持辯證的否定觀,要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
③堅持辯證的否定觀,就要敢于顛覆前人的一切成果
④堅持辯證的否定觀,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選D 本題考查樹立創新意識。伽利略通過實驗證明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是錯誤的,這是懷疑權威的表現,也是創新的體現,更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體現,①②④正確。③說法錯誤。
11.2012年11月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一部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史,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設史,一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史,始終貫穿著一條紅線,這就是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這表明(  )
①創新是黨和國家事業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②創新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前途與命運 ③創新是社會主義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重要保證 ④創新是對真理的發展和實踐的推進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選D 本題借中國近現代發展史考查創新的作用,①②③④均正確且符合題意,故選D。
12.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這是因為(  )
①創新能夠憑主觀愿望創造出嶄新的事物 ②創新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③創新推動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的變革 ④創新推動人類思維和文化的發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選B 本題考查創新的作用。創新源于實踐的需要,并非純粹的主觀創造,故①錯誤。②③④正確切題,故選B。
二、非選擇題
13.改革開放以來,山東作為東部沿海大省,取得了建設“大而強、富而美”的社會主義新山東的巨大成就。回顧山東30多年的發展歷程,可以說,“解放思想的過程就是改革開放不斷發展的過程,也是不斷解決舊矛盾、產生新矛盾的過程,更是破解發展障礙和難題的過程。”
運用辯證的否定觀,分析說明為什么“解放思想的過程就是改革開放不斷發展的過程,也是不斷解決舊矛盾、產生新矛盾的過程,更是破解發展障礙和難題的過程”。
解析:解答本題首先要明確辯證否定觀的基本內容,其次要圍繞解放思想這一主題組織答案。
答案:(1)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其實質就是“揚棄”。辯證的否定是發展和聯系的環節。因此,解放思想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解決舊矛盾、產生新矛盾的過程”。
(2)辯證的否定觀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創新意識,必須立足實踐,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創新與發展,所以,解放思想的過程就是一個“改革開放不斷發展的過程”。
(3)辯證的否定要求我們必須把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創新意識緊密結合在一起,堅持批判性思維,敢于突破與實際不相符合的成規陳說,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觀念,善于提出新問題,敢于尋找新思路,確立新觀念,開拓新境界。所以,解放思想的過程更是一個“破解發展障礙和發展難題的過程”。
14.建國60多年來,特別是歷經了30多年的改革開放,當代中國同世界的關系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中國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繁榮穩定也離不開中國。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大膽吸收、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并同各國人民攜手,共同分享發展機遇,共同應對各種挑戰。
結合材料,運用唯物辯證法知識,說明正確處理中國同世界的關系必須遵循的方法論原則。
解析:本題要求運用唯物辯證法的知識,因此要熟練掌握該部分相關知識,用聯系的、發展的、矛盾的、辯證否定的觀點結合材料加以分析。
答案:(1)必須遵循聯系的方法論原則。中國的前途命運同世界的前途命運緊密相聯,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2)必須遵循發展的方法論原則。既要把握中國和世界前進的總趨勢,又要正視發展道路上的困難和挑戰。
(3)必須遵循矛盾分析的方法論原則。統籌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的對立統一關系,在參與國際競爭中實現互利共贏。
(4)必須遵循辯證否定的方法論原則。以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大膽吸取、借鑒人類一切文明成果。
知識點 知識點闡釋
唯物辯證法總論 聯系觀、發展觀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基本觀點),對立統一規律(矛盾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 哲學上的聯系 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
聯系的普遍性 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方法論: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聯系的客觀性 原理:聯系是事物本身固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方法論: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
注意 聯系的客觀性,并不意味著人對事物的聯系無能為力。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
聯系的多樣性 原理:事物千差萬別,事物的聯系也多種多樣。方法論:分析各種條件,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
聯系的條件性 聯系是絕對的、無條件的、客觀的,但具體聯系是相對的、有條件的
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堅持整體與部分的統一 原理 整體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也會影響到部分;部分服從和服務于整體,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
方法論 ①樹立全局觀念,立足于整體,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②同時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
注意 整體的性質和功能,并不是構成它的各個要素的性質和功能的簡單相加;整體功能不一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只有當部分以合理、有序、優化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 系統是由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系統的基本特征是整體性、有序性、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
要求: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性,注意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
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 發展的實質(什么是發展) 發展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發展具有普遍性(自然、社會、認識) 注意:事物都是運動變化著的,但并非任何運動變化都是發展。只有前進的、上升的運動變化才是發展
發展的前進性與曲折性 原理 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 事物前進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方法論 看到前途光明,對未來充滿信心,鼓勵、支持、保護新事物,促使其成長壯大。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驗
發展的量變與質變狀態(辯證關系) 原理 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變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事物的發展就是由量變到質變,又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如此循環往復,事物不斷發展
方法論 積極做好量的積累,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要果斷地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反對兩個極端:急于求成和優柔寡斷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對立統一規律) 矛盾基本屬性 矛盾是反映事物內部對立和統一關系的哲學范疇,即對立統一。矛盾的基本屬性是同一性和斗爭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 同一性內涵:①矛盾雙方相互依賴、互為存在前提。②矛盾雙方相互包含、相互滲透,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斗爭性內涵: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屬性
關系:同一性以斗爭性為前提;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為同一性所制約。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由此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 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
方法論:①要承認、分析、揭露、正確解決矛盾。②要堅持用一分為二的方法、全面的觀點看問題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
方法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特殊性,并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
辯證關系 原理:共性和個性、一般和個別的關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普寓于特,特離不開普)。②二者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注意:不能把它們理解為多數與少數或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方法論:一般號召與個別指導結合;群眾路線;特色理論
矛盾分析法 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 注意統一性的兩個表現(依存、轉化),理解俗語“福,禍之所伏;禍,福之所倚”等
一分為二看問題(兩點論、兩分法) 依據:矛盾的普遍性、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與形而上學片面觀相對應)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哲學依據;含義;地位(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重要性
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 哲學依據;關系(兩點論是有重點的兩點論,不是均衡論;重點論是看到兩點中的重點,而不是一點論)。我們要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結合的方法,反對形而上學的一點論和均衡論
創新意識與社會進步 辯證的否定觀 原理 肯定與否定、繼承與批判的統一。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和聯系的環節,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
方法論 必須樹立創新意識,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
唯物辯證法與創新意識 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原理 對現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否定(必然滅亡)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的理解;從不斷的運動中理解它的暫時性;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創新的
方法論 ①密切關注變化發展著的實際,敢于突破與實際不相符合的成規陳說,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觀念;②注重研究新情況,善于提出新問題,敢于尋找新思路,確立新觀念,開拓新境界
創新的作用 ①任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歸根到底都與創新密切相關。②創新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③創新推動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的變革。④創新推動人類思維和文化的發展。⑤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創新是時代的引擎,是社會發展的動力
綜合探究 堅持唯物辯證法 反對形而上學(對科學發展觀的全面理解)
   
長效熱點(三) 堅持科學的思想方法,促進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
[熱點緣由] 堅持科學的思想方法,促進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是近幾年高考政治生活中的一個長效熱點。年年高考中辯證法都是命題重點。從理論層面看,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重要組成部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分量最重。尤其是矛盾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矛盾分析方法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從實踐層面看,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發展方式轉變、建設五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科學的思想方法。因此高考復習一定要重視堅持科學的思想方法,促進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
常考命題角度 必背答題術語
聯系的觀點 聯系具有普遍性、客觀性和多樣性。正確處理好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堅持系統優化
發展的觀點 事物是不斷發展的,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事物的發展是質變和量變的統一
矛盾的觀點 矛盾就是對立統一,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辯證的否定觀 辯證的否定是聯系的環節,是發展的環節,實質是揚棄
[典例] (2012·安徽高考節選) 2011年,全國流動人口達到2.3億,未來20年還將有3億農村人口進入城鎮,中國正進入一個“流動時代”。
材料 流動人口是城市建設的重要力量,他們渴望與市民共享城市發展成果,強烈期盼改善工資待遇、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子女入學、住房等狀況。從社會管理的視角看,引導人口有序遷移,統籌規劃,優化配置公共服務資源,創新社會管理,是促進流動人口社會融合亟待解決的課題。
從唯物辯證法角度分析促進流動人口社會融合需要堅持的方法論原則。
第一步:準確審題,明確考查范圍
根據設問可知,試題的知識范圍是“辯證法”的有關知識。
第二步:回憶教材相關知識,初步列出知識提綱
第三步:深度分析試題,逐步形成答題要點
本題屬于分析說明類試題。解題可分為三步:第一,首先要明確知識范圍,即聯系的觀點、發展的觀點、矛盾的觀點和辯證的否定觀;其次,要閱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即“有序遷移,統籌規劃,優化配置公共服務資源,創新社會管理”;最后,逐一分析這些措施體現的辯證法觀點,按照方法論+措施(材料)的模式組織答案。
第四步:篩選有效信息,材料設問正確卡位
回答層次 材料(設問)中涉及的考點
首先要明確知識范圍 聯系的觀點、發展的觀點、矛盾的觀點和辯證的否定觀
要閱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根據材料可以看出,促進流動人口社會融合需要“有序遷移、統籌規劃、優化配置公共服務資源、創新社會管理
逐一分析這些措施體現的辯證法觀點 統籌規劃、優化資源配置——聯系的觀點,堅持系統優化要有序遷移——堅持矛盾分析方法,正視問題,找到正確解決問題的辦法。創新社會管理——辯證的否定觀,樹立創新意識,不斷創新
第五步:表述規范,清晰條理作答(術語+材料)
[答案] 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統籌規劃,優化配置公共服務資源。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分析矛盾,尋找正確方法解決“流動時代”的問題。辯證否定觀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創新意識。創新社會管理,促進流動人口社會融合。
材料一 表1  國家財政支出總額及部分支出項目占比情況   單位:億元、%
年份 財政支出總額 基本建設支出 基本建設支出占總支出比例 行政管理費 行政管理費占總支出比例 文教、科學、衛生支出 文教科衛占總支出比例
1993 4 642 591.93 12.75 535.77 11.54 957.77 20.63
1994 5 793 639.72 11.04 729.43 12.59 1 278.18 22.07
1995 6 824 789.22 11.57 872.68 12.79 1 467.06 21.50
1996 7 938 907.44 11.43 1 040.8 13.11 1 704.25 21.47
1997 9 234 1 019.5 11.04 1 137.2 12.32 1 903.59 20.62
1998 10 798 1 387.7 12.85 1 326.8 12.29 2 154.38 19.95
1999 13 188 2 116.6 16.05 1 525.7 11.57 2 408.06 18.26
2000 15 887 2 094.9 13.19 1 787.6 11.25 2 736.88 17.23
2001 18 903 2 510.6 13.28 2 197.5 11.63 3 361.02 17.78
2002 22 053 3 143 14.25 2 979.4 13.51 3 979.08 18.04
2003 24 650 3 429.3 13.91 3 437.7 13.95 4 505.51 18.28
2004 28 487 3 437.5 12.07 4 059.9 14.25 5 143.65 18.06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05》。  
(1)結合上述材料,運用對立統一觀點分析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答案] (1)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是對立統一的關系。
(2)經濟發展是前提,能夠為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
(3)社會發展是經濟發展的保障,讓廣大人民共享發展成果,讓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嚴,有利于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從而促進經濟增長,二者是統一的。
(4)片面發展經濟而忽視社會發展最終要影響到經濟發展。而忽視經濟發展去談社會發展,必將導致平均主義。
材料二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部屬,山東省要求各級、各部門要增強大局意識,進一步把節能減排作為加快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著力點和主攻方向。加快推進節能減排,落實科學發展觀,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2)結合材料,分析山東省上述要求體現的唯物辯證法道理。
[答案] (1)在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中,整體居于主導地位,統率著部分,要求我們立足整體,統籌全局,樹立全局觀念。各級、各部門要增強大局意識體現了這一點。
(2)主要矛盾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要求我們抓主要矛盾。把節能減排作為加快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著力點和主攻方向體現了這一點。
(3)事物是變化發展的,要求我們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加快推進節能減排,落實科學發展觀,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體現了這一點。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據專家預算,目前已知我國至少有380種入侵植物、40種入侵動物、23種入侵微生物。外來物種給農業生態系統、畜牧和魚類的棲息環境、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以及人類健康都帶來了很大的威脅。外來物種的危害問題給予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
A.必須杜絕外來物種的引進,保護本地生物物種
B.必須承認事物都有其產生、發展、滅亡的過程
C.必須注意事物聯系的條件性,創造有利于事物發展的條件,限制其不利條件
D.要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就應無條件地吸收外來物種
解析:選C 本題考查聯系的條件性。A、D均不是哲學啟示,而且觀點錯誤,排除。B不符合題意,排除。材料說明了在引進外來物種的時候,要注意發揮其積極有利的一面,盡量杜絕或減少它的危害,即限制其不利條件,故選C。
2.發菜是一種黑色藻類植物,其食用價值和一般青菜一樣,然而就是因為它諧音“發財”而身價百倍,導致大批人為了攫取經濟利益而瘋狂挖掘草地,大批草原植被和草場被毀。從哲學角度看,有人將“發菜”與“發財”相連,實質是(  )
A.導致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的對立
B.否定了聯系的客觀性
C.承認了聯系的普遍性和多樣性
D.一種錯誤的認識
解析:選B 本題主要考查聯系的客觀性。將發菜與“發財”相連,是主觀臆想的聯系,否定了聯系的客觀性。
3.心理學實驗表明,只靠耳朵聽的知識,3個小時后只能記住65%左右;只靠眼睛看的知識,3個小時后可保持70%左右,3天后能記住30%左右;如果視聽結合獲得的知識,3個小時后能保持85%左右,3天后能保持70%左右。從哲學上看,這個實驗告訴我們要提高記憶力需要(  )
A.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要著眼于事物的每一個要素
B.把握事物變化發展的趨勢
C.把握系統與要素之間的關系
D.把握實踐和認識的關系
解析:選C 本題考查系統與要素之間的關系。題中材料說明要提高記憶力需要視聽有機結合,在哲學上體現系統與要素之間的關系,故C正確。A觀點正確但不符合要求。B、D均與題意無關。
4.我國在確定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時,提出在21世紀實現三個“零增長”:2030年實現人口規模“零增長”;2040年實現能源資源消耗速率的“零增長”;2050年實現生態環境退化速率的“零增長”。這一目標的確立,從哲學上看(  )
A.堅持了發揮主觀能動性可以認識和改變規律的觀點
B.體現了我們國家的性質和發展
C.堅持了用聯系、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D.否認了事物的運動、變化與發展
解析:選C 本題考查堅持用聯系、發展觀點看問題等知識。國家在確定可持續發展戰略時,提出三個“零增長”,表明國家堅持用聯系、發展的觀點看問題。A中“改變規律”觀點錯誤。B為政治觀點。D與材料不符。
5.“節能”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由于人們觀念上的差異,人們對墻體和屋面的保溫性能長期以來并不關注,不少地方節能型房屋的推廣進展緩慢。這告訴我們(  )
A.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B.新事物的發展符合客觀規律
C.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D.沒有量變就沒有質變
解析:選C 本題考查事物發展道路的曲折性等知識。“節能”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但由于人們觀念上的差異,使節能型房屋的推廣進展緩慢,體現了事物發展的曲折性,故應選C。
6.在北京市西城區天橋街道的居民中,注冊志愿者超過1萬人,平均每5位居民中就有1名志愿者。他們用日復一日的不懈堅持,用每個人一點一滴的“小善”,積累起社會與時代的“厚德”。這蘊涵的辯證法道理是(  )
A.積極做好量的積累促進事物的質變
B.促進量變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C.要熱情支持和悉心推動新事物成長
D.在奉獻社會的實踐中創造幸福社區
解析:選A 本題考查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材料中“用日復一日的不懈堅持,用每個人一點一滴的‘小善’,積累起社會與時代的‘厚德’”,體現了A。B錯誤,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C在材料中未體現。D屬于價值觀的范疇,不符合題意。
7.有人說:“童年是一場夢,少年是一幅畫,青年是一首詩,壯年是一部小說,中年是一篇散文,老年是一部哲學。”從哲學上看,這句話表明(  )
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矛盾貫穿于一切事物之中
C.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D.同一事物在發展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特點
解析:選D 本題考查矛盾的特殊性。材料揭示了不同年齡在人生的旅途中呈現出不同的特點,體現了事物發展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矛盾,D入選。A、B材料未體現,C顛倒了矛盾的特殊性與普遍性的關系,不選。
8.在高三復習階段每天都有諸多的學習任務等待我們去完成,這常常讓我們手忙腳亂。如果善于按照下圖所示將我們的學習任務進行管理,并按一定的順序完成任務,就會大大提高學習的效率。這種做法主要體現了(  )
A.矛盾普遍性原理
B.主次矛盾關系原理
C.矛盾的主次方面關系原理
D.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關系原理
解析:選B 本題考查主次矛盾關系原理。圖示把事情按照重要性進行了分類,說明首先要抓重點,但也不能忽視其他,反映了主次矛盾的關系原理,B正確。A、C、D均不符合題意。
9.中國詩歌源遠流長,一脈相承。先秦詩辭—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文人詩—唐詩-宋詞—元曲,為我們呈現出多姿多彩的文學風韻。這體現的哲理是(  )
①矛盾普遍性是通過特殊性體現出來的 ②事物都是在曲折中發展前進的 ③量變和質變是事物發展的兩種狀態 ④同一矛盾在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的特點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解析:選D 本題考查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等知識。中國詩歌一脈相承而又多姿多彩體現了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離不開普遍性,①正確。詩歌的發展歷程體現了④,故選D。
10.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浙江農民發現,腳下的土地不僅能生產農產品,還能生產田園風光,生產農事文化,生產農家情趣。“種這種那,不如綜合開發”,觀念一更新,農民們在原有土地上創造出了更多的財富。這從一個側面表明(  )
①掌握系統優化方法有利于實現整體最優目標 ②辯證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完善與發展 ③生產關系的變革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④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選A 本題考查系統優化的方法及對辯證否定觀的理解。“種這種那,不如綜合開發”,是系統優化思想的具體表現,腳下的土地從生產農產品,到生產田園風光、農事文化、農家情趣,創造出更多的財富,體現了辯證的否定的實質,①②符合題意。
11.下圖《圓的自白》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
①任何真理都是有條件的 ②要樹立批判意識和創新意識 ③肯定就是否定,終點就是起點 ④辯證否定是事物發展的重要環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選C 本題考查考生對漫畫寓意的理解。材料的中心意思:圓從不知足,追求新起點,故答案為C。①說法正確,但與題意不符;③的觀點屬于詭辯論。
12.北京時間2012年10月25日23時33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第16顆北斗導航衛星發射升空并送入預定轉移軌道,導航衛星網絡構建完成,覆蓋中國以及大部分亞太地區。此系統已在測繪、電信、水利、交通運輸、漁業、勘測、森林防火和國家安全等領域逐步發揮重要作用。這反映出(  )
①創新更新了人們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②創新提高了勞動者的素質 ③只要敢于突破成規陳說,就能推動技術進步 ④科學的本質就是創新,科學技術的進步是通過創新來實現的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選A 本題考查創新及其作用,①④符合題意。②未在材料中體現。③說法過于絕對化。
二、非選擇題
13.2012年10月12日,在全國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總結表彰大會上,溫家寶總理說,3年來,在推進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試點工作中,我們堅持從國情出發,確定了“保基本、廣覆蓋、有彈性、可持續”的基本指導方針。這既考慮了我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現實需要,也考慮了各級財政和城鄉居民的實際承受能力。實踐證明,這個指導方針是兩項保險制度得以順利推進的基本保障。我們堅持試點先行,穩步推進。2009年下半年在全國部分縣市啟動新農保試點,2010年擴大試點面,2011年開展第3批試點,并部署了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通過積極穩妥的試點,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積累經驗。
根據上述材料,運用矛盾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我國是如何推進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的。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提取信息和調動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設問限定的知識范圍是矛盾的相關知識。根據材料,應從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原理這三個角度進行分析,注意分析的側重點,即我國是如何推進養老保險工作的。
答案:(1)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國從國情出發,確定了推進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的基本指導方針,堅持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們堅持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工作,既考慮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現實需要,也考慮了各級財政和城鄉居民的實際承受能力,堅持了全面的觀點,進行了統籌考慮。
(3)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相互聯結,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我國開展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堅持了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原理。
14. 2012年8月14日,電商巨頭京東點燃價格大戰,宣布京東大家電三年內零毛利,隨后延伸到全部商品。價格戰是每一個平臺發展所必經的“青春期”,能以最快速度博取知名度和培養客戶的消費習慣。但是零利潤是對社會最大的不負責任。低價意味著企業的收益減少,企業沒有多余資金搞研發和售后服務,最終導致消費者的利益受損。有遠見的企業會盡快進入“成熟期”,并回歸到合理的價格空間中,以產品研發與差異性功能穩定市場。
(1)作為企業負責人,面對價格競爭,你將如何應對?
(2)請你運用辯證法的相關知識談談對材料的認識。
解析:第(1)問,首先需要明確學科知識限定,即經濟生活角度;其次要明確設問的指向是“企業怎么做”。考生可從企業要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樹立良好信譽和形象、承擔社會責任等方面來思考。第(2)問,需要弄清設問的知識限定是辯證法的相關知識,然后結合材料進行分析說明即可。解答時,可從聯系、發展、矛盾、創新等方面思考。
答案:(1)①樹立正確的經營戰略。立足長遠發展,開展正當競爭,定價要遵循價值規律。
②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依靠科技進步和科學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③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樹立品牌意識,通過產品和服務形成企業的競爭優勢。
④承擔社會責任,遵循法律法規,維護市場秩序穩定。
(2)①聯系具有普遍性、客觀性。價格戰能以最快的速度博取知名度和培養客戶的消費習慣,這體現了聯系的觀點。
②人們可以根據固有的聯系建立新的具體的聯系。企業要自覺運用價值規律,根據價格、供求、競爭三者之間的關系,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形成企業自身的競爭優勢。
③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有遠見的企業會立足長遠發展,盡快進入“成熟期”,回歸到合理的價格空間中,并注重產品研發與差異性功能。
④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價格戰有利有弊,企業進行價格戰,要充分權衡其利弊,盡量避害趨利。
⑤辯證的否定是事物發展的環節,要求人們樹立創新意識。有遠見的企業會注重產品研發,依靠科技進步和科學管理,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積極開發新產品,引導市場消費。
1.如何理解“自在事物”的聯系與“人為事物”的聯系
事物的聯系就其與人類實踐的關系來說,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自在事物的聯系,一類是人為事物的聯系。在人類誕生之前或在人類認識與實踐活動尚未涉及的領域中,存在著純粹自在的客觀聯系,它們當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即使在人類實踐活動范圍內由人們按照一定目的、計劃或方案而形成或建立的聯系,如國家或地區之間的聯系、村莊或學校之間的聯系、兩個機械系統之間的聯系等,盡管這些聯系呈現“人化”的特點,滲透著人的目的性、能動性,但這并沒有改變或者取消聯系的客觀性,這些“人為聯系”只是人們依據客觀聯系創造條件,改變了聯系的具體形式。因此,人們頭腦中的聯系觀念并不是主觀自生的,而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只有符合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聯系觀念才具有真實性和現實性。
列寧在《辯證法的要素》中把堅持“觀察的客觀性(不是實例,不是枝節之論,而是自在之物本身)”作為辯證法的第一原則,就是把辯證法建立在堅實的唯物論基礎之上。聯系的客觀性要求我們,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
2.準確地理解量變和質變的關系
任何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會經過量變和質變兩種狀態和過程,不能認為只有質變重要,量變不重要,也不能認為質變后就沒有量變了。弄清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有助于我們正確地認識事物的發展。
(1)量變是事物在數量和程度上的微小的、不顯著的變化,質變是事物顯著的、根本性質的變化。
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沒有一定的量變,就不會發生質變。質變必須有一個量變的積累過程,質變本身是“漸進的中斷”,但它卻不是憑空發生的,而是以量變為基礎,由量變所準備好了的。同時,質變總是由量變規定其性質和方向,在量變過程中,實際上存在著兩種相反的量(增加的量與減少的量)的較量,它們都在為質變做準備。
(2)事物的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又必然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也就是說,單純的量變不會無限制地持續下去,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所以,事物質變的發生絕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質變是事物從一種質態進入到另一種質態,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的飛躍過程。質變打破了限制量變的舊框架,這就鞏固了量變的成果,使量變的成果得到充分的體現,同時,質變使量變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了高一層次的新的量變,使量變有了新的形式、新的廣度與深度。質變是事物從舊質向新質轉化的決定性環節,它發生在新舊交替的關節點上,這個關節點,如同事物發展鏈條中的紐結一樣,既是前階段量變的結束,又是新階段量變的開端;既把不同質的事物區別開來,又把它們聯結起來;它是質量互變的契機或樞紐。因此,把握這個關節點,是把握質量互變的關鍵。
(3)事物就是經過不斷的“量變——質變——新的量變——新的質變”這樣兩種狀態的循環往復,由低級到高級,簡單到復雜,永不停息地向前發展。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量變與質變的辯證統一。
3.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1)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和變化發展的內在動力。
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就是指事物自身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的矛盾雙方之間的聯系。辯證法承認矛盾,就必然承認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聯系,主張用聯系的觀點觀察和分析問題。
變化發展的內在動力,即事物變化發展的源泉、根據,就在于事物自身矛盾雙方的既對立又統一。辯證法承認矛盾,就必然承認事物的變化發展,主張用發展的觀點觀察和分析問題。
(2)對立統一規律是貫穿于辯證法其他內容的中心線索。
既然辯證法的全部內容都是從不同側面來說明事物的永恒發展的,那么揭示了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和變化發展的內在動力的矛盾觀點,自然貫穿于辯證法其他內容之中。
事物的存在和發展狀態,量變和質變都是由事物自身矛盾雙方的相互斗爭而引起的。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原因,即內因和外因揭示了事物內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共同起作用的情況。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趨勢,即前進性和曲折性是通過新舊事物這一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而展開的。
(3)矛盾分析方法是辯證法最根本的方法。
辯證法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辯證法作為世界觀,最根本的就是關于世界的矛盾觀;辯證法作為認識的規律,最根本的就是矛盾規律;辯證法作為認識方法,最根本的就是矛盾分析方法。
4.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1)“辯證法的本質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在辯證法看來,世界永遠處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任何東西都不是絕對的、永恒的,而是遲早要被否定的。辯證的否定是舊事物向新事物的轉變,是從舊質到新質的飛躍,是事物前進發展的杠桿,它最能體現出辯證法的批判性和革命性,因而列寧把它看作是辯證法中最重要的因素。
(2)懷疑和批判精神在人們的認識和創新中的作用。
創新作為一種革命性和批判性的活動,它需要懷疑與批判精神為其開道。懷疑與批判,就是以辯證否定的觀點來對待一切,要破舊立新,以新質代替舊質,這是創新的內在要求。
任何真理都是人們在一定條件下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認識,因而總是有限的、不完全的,是具體的、歷史的,有待于擴展與深化。在人類歷史上沒有什么“絕對”、“永恒”之類的東西。因此,對待一切事物都應該持懷疑與批判的態度,不要為成見和權威的觀點所束縛。創新是對已有認識的突破與超越,因此,創新一刻也離不開懷疑與批判的精神。
5.為什么說堅持辯證法和堅持唯物主義是統一的
(1)它們研究的對象是統一的,即客觀世界。只不過二者研究的角度不同,唯物論要說明世界的本質“是什么”,辯證法則要進一步回答世界的狀況“怎么樣”。二者相互滲透、不可分割。
(2)唯物論離不開辯證法。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唯物論是辯證法的唯物論,它全面、聯系、發展地解決了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同時充分肯定了人的主觀能動作用。
(3)辯證法也離不開唯物論。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是唯物論的辯證法,而不是唯心主義的辯證法。它認為辯證法總的觀點和規律應當是從客觀物質世界中抽象出來的,而不是在人的頭腦中臆想出來的。
(4)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統一,體現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每個原理之中,離開了辯證法的唯物主義和離開了唯物主義的辯證法,都不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要把二者有機地相結合。
6.為什么說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對立的焦點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矛盾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
(1)它揭示了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即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的矛盾雙方之間的聯系。辯證法承認矛盾,就必然承認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的聯系,主張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相反,形而上學否認矛盾,也就必然否認事物之間的聯系,主張用孤立的觀點看世界。
(2)它揭示了發展的源泉,即事物內部對立統一的關系。所以,唯物辯證法必然承認事物的發展,主張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而形而上學由于否認矛盾,也就否認了事物的變化和發展,只能用靜止的觀點看問題。
考查點一 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
1.(2012·重慶高考)有人依據瑪雅太陽歷提出“2012世界末日說”。科學界多年的觀測與研究表明:2012年可能大規模爆發太陽耀斑,會影響地球通訊系統,但不會導致地球文明毀滅。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世界末日說”對當代科學研究具有指導意義
B.“世界末日說”缺乏科學依據,不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
C.“世界末日說”與太陽耀斑爆發的內在關聯,體現了聯系的普遍性
D.科學界對太陽耀斑的爆發及其后果的預測,反映了聯系的客觀性
答案:D
2.(2012·大綱全國卷)物聯網通過信息傳感設備將各種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實現物品的自動識別、定位、跟蹤、控制和信息的互聯、共享。近年來,物聯網技術發展迅速,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經濟和社會生活。這進一步佐證了(  )
①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主觀愿望創造事物之間的聯系
②人們能夠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建立新的具體聯系
③人為事物的聯系因具有“人化”的特點而具有主觀性
④聯系具有普遍性,萬事萬物之間的聯系多種多樣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3.(2011·新課標全國卷)我國每年生成的8億多噸秸稈的綜合利用率不高,絕大部分被廢棄。某公司深入研究秸稈的材質特性,另辟蹊徑,利用秸稈制造生態環保、結實耐用的板材,產品在國內外廣受歡迎,取得巨大的經濟效益,該公司之所以能夠捕捉到他人通常視而不見的商機,是因為(  )
①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聯系,把握其本質的聯系 ②善于根據事物之間的固有聯系建立新的聯系 ③尊重聯系的多樣性,重視發揮偶然聯系的作用 ④尊重客觀聯系,發揮創新觀念改造世界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4.(2011·廣東高考)某研究機構發表報告說,他們將14種酶、1種輔酶、纖維素原料和加熱到32攝氏度左右的水“一鍋燴”,制造出純度足以驅動燃料電池的氫氣。據此,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
A.科技創新揭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質和最普遍的規律
B.研究過程表明沒有世界觀指導的科研活動是可能的
C.該實驗是一種無意識活動到有意識活動的辯證發展過程
D.實驗材料之間的聯系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答案:D
5.(2011·浙江高考)考古學好比望遠鏡,可以讓我們遠望人類的起點和整個歷史,考古遺物則如同顯微鏡,可以讓我們透視具體的歷史事件。這意味著(  )
①沒有對個體的透視整體就難以把握 ②沒有對整體的理解個體就無法認識 ③沒有實踐認識就沒有來源 ④沒有認識的指導實踐就不能深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6.(2010·新課標全國卷)生活在我國長江流域的中華鱘被譽為“活化石”,2009年10月4日,我國某研究所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實現了中華鱘全人工繁殖。這是人類在保護這一瀕危物種過程中取得的重大技術突破,具有里程碑意義。從聯系的觀點看,人工繁殖中華鱘的成功說明(  )
①離開了人為事物的聯系,自然事物的聯系就不能實現 ②認識事物的本質聯系,能引導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轉化 ③發揮主觀能動性,人可以創造有利于實踐的具體聯系 ④離開了事物的真實聯系,主觀能動性就不能發揮利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7.(2010·江蘇高考)2009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了《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這對于加快江蘇沿海地區的發展,促進長江三角洲地區產業優化升級和整體實力的提升,完善全國沿海地區的生產力布局具有重要意義。這表明(  )
①搞好局部有利于推動整體的發展
②政府運用行政手段對經濟實行調控
③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到部分
④政府努力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8.(2010·福建高考)北極熊變瘦了!科學家說,由于污染增多,污染物進入北極熊體內使其體型縮小;全球氣候變暖,海洋冰面減少,北極熊要花費更多的能量獵食,這樣就限制了它的生長。下列選項中與“北極熊減肥”現象所蘊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
①水集魚聚,木茂鳥集 ②對癥下藥,量體裁衣
③上律天時,下襲水土 ④物我一體,心物一體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A
9.(2011·安徽高考)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2011年初,隨著“中國國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國家的熱播,“中國形象”成為媒體熱議的話題。
話題  品牌是國家形象的名片
在現實生活中,提到奔馳轎車,人們會聯想到德國制造業的高品質;提到海爾電器,人們會聯想到中國商品的高性價比……知名品牌不僅能使企業盈利,而且有利于提升國家形象。這表明企業知名品牌在提升國家形象中具有獨特作用。
用整體與部分關系的知識說明打造企業知名品牌對提升國家形象的作用。
答案:整體與部分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整體由部分構成,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要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企業知名品牌是國家經濟實力和文化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打造企業知名品牌是提升國家形象的重要方式。
10.(2011·天津高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表 中國與世界部分經濟指標對比
三大產業結構比例*(2009年) 研發經費占GDP比重 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2008年)
中國 10.6∶46.8∶42.6 1.7%(2009年) ≈3.5
世界平均 3∶28∶69 2.21%(2007年)
*以各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計算。
材料二 1978年至2010年,我國GDP總量從3 645億元增長到397 983億元,年均增長9.87%。“十二五”規劃確定我國年均經濟增長率為7%,溫家寶總理對此曾指出,“7%的發展速度也不算低了”,“真正實現有質量和效益的7%的增長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實現有質量和效益的7%的經濟增長是一個系統工程,用系統優化的方法說明怎樣實現這一目標。”
答案:①系統優化的方法要求我們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②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性,立足整體,統籌考慮產業結構、環境等諸多要素;③要注意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精心組織、合理安排,形成良好的經濟運行秩序;④要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不斷優化組合影響經濟發展的各要素,以實現系統的更大功能。
11.(2010·北京高考)你熟悉互聯網,但你了解物聯網嗎?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和感受奇妙的物聯網世界吧。
如上圖所示,在互聯網基礎上誕生的物聯網,向我們展開了一幅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聯系的新圖景。與自在事物的聯系不同,物聯網實現的聯系是一種什么聯系?這種聯系是如何建立的?
答案:①人為事物的聯系。
②這種聯系是人們按照實踐的需要,在實踐中,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系,建立起來的。
考查點二 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
12.(2011·北京高考)抗生素的發明和使用,使病菌一度不再是人類的致命威脅。但是,在人類使用抗生素治療疾病的同時,病菌的耐藥性也在增強。由于濫用抗生素,出現了目前難以控制的“超級病菌”。上述事實表明(  )
①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會引起質變 ②發揮主觀能動性受客觀規律的制約 ③事物始終處于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中 ④事物經過辯證的否定實現了向自身的回歸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13.(2010·廣東高考節選)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 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發”等一些外來語已被漢語成功吸納。近些年來,“OK拜拜”、“雷人”、“粉絲”、“介素蝦米東東”等用語漸趨流行。對于外來語、網絡語、中英文混用語,有人認為這是使用者個人的自由,不會對社會造成危害,無須干涉;有人則認為這是語言使用的游戲化、粗鄙化,是對漢語規范性、純潔性的侵蝕和褻瀆,必須取締;也有人認為需要具體分析它們是否符合漢語發展的內在規律,再決定取舍。
結合材料,闡述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
答案:①發展具有普遍性。漢語也是不斷發展的。②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新陳代謝是漢語發展不可抗拒的客觀規律。③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符合漢語自身發展規律的新的語言要素,具有強大生命力。④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漢語在其發展中總要經歷一個由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的過程,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弱點和不完善的地方,人們的爭議也表明對新生事物也有一個認識過程。⑤做好量變準備,促進事物的質變。要積極積累、吸收符合語言發展內在規律的新元素,為促進漢語進一步的發展做好準備。
考查點三 唯物辯證法的矛盾觀
14.(2012·大綱全國卷)香港、澳門回歸祖國以來,“一國兩制”方針得到全面貫徹實施,經濟社會保持繁榮穩定。2011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就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關于特區行政長官產生辦法和立法會產生辦法的程序作出解釋。2012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審議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提出的有關報告基礎上,作出了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2013年立法會產生辦法和2014年行政長官產生辦法有關問題的決定。鄧小平根據香港、臺灣的歷史和實際情況提出的“一國兩制”之所以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是因為這一偉大構想(  )
①承認矛盾同一性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重要動力
②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一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原則
③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與客觀相符合
④承認矛盾對立雙方相互分離的傾向和趨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15.(2012·四川高考)觀察下圖。圖中蘊含的哲學寓意不包括(  )
A.順應發展趨勢,轉變思維方式
B.承認因果聯系,增強科學預見
C.分清主流支流,辨別事物性質
D.尊重客觀規律,堅持實事求是
答案:C
16.(2011·北京高考)基于右圖所示的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之間的關系,政府在當前宏觀調控中應當(  )
A.把握重點,保持二者的動態平衡
B.遵循規律,促進二者的協調增長
C.立足整體,防止二者的循環往復
D.創造條件,避免二者的相互制約
答案:A
17.(2011·廣東高考)觀察下圖(改編自陳耶門《沉默集》),請你從矛盾同一性的寓意出發選擇漫畫標題,最貼切的是(  )
A.目標:奮斗的方向 B.信念:勇者的利器
C.障礙:跨越的支點 D.天才:勤奮的結晶
答案:C
18.(2011·安徽高考)在我國燦爛的歷史文化寶庫中,有許多言簡意賅的成語,凝結著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對成語的哲學寓意理解正確的有(  )
①刻舟求劍——靜止是認識事物的基礎
②畫龍點睛——重視解決主要矛盾
③見仁見智——真理是相對的有條件的
④胸有成竹——意識具有能動作用
A.①② D.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19.(2011·新課標全國卷)民間俗語寓意深遠,代代相傳,凝聚著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飯,量體裁衣”這兩句話蘊涵的哲學道理是(  )
①矛盾中的兩個方面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
②具體分析矛盾特殊性是正確認識矛盾的重要前提
③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④離開對具體矛盾的具體分析就不能正確解決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20.(2011·江蘇高考)宋朝張先《木蘭花》中云:“人意共憐花月滿,花好月圓人又散。”下列詩句與題詩所含哲理相近的是(  )
A.月滿中秋夜,人人惜最明
B.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C.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D.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答案:D
21.(2011·江蘇高考)當今,各地城市建設除了追求“人文、生態、宜居”的目標,還注重展現個性魅力、地方特色和時代氣息。這種城建思路體現的哲理是(  )
A.思維與存在的關系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
D.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
答案:B
22.(2011·海南高考)發展核電是滿足人類能源需求、減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徑。據報道,目前全球共有核電站近500座,核能發電量已占全球發電總量的16%。但美國三里島、蘇聯切爾諾貝利、日本福島等核電站先后發生核泄漏等嚴重事故并引發災難,使核電的發展受到嚴峻挑戰。面對核電生產與安全的矛盾,人們應當(  )
①正視現實,認識到矛盾的斗爭性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②完善設施,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穩妥發展核電
③未雨綢繆,防止意外的因素導致矛盾同一性向斗爭性轉化 ④重樹信心,相信能夠通過不斷完善技術手段確保核安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23.(2010·天津高考)與漫畫《路向何方》哲學寓意相一致的是(  )
A.旁觀者清 當局者迷
B.失之東隅 收之桑榆
C.差之毫厘 謬以千里
D.禍兮福倚 福兮禍伏
答案:D
24.(2012·福建高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義利觀是中國傳統文化價值觀的核心。當前,弘揚具有社會進步意義的義利觀,對構建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具有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人們對義利觀的探索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經濟的發展而變化。孔子主張“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孫中山提倡“大義所在”,堅持革命和民族大義,反對“重私心而忘公義”;中國共產黨倡導“把國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個人自身的合法利益”的社會主義義利觀。
材料中義利觀的演變過程如何體現了矛盾的觀點?
答案:①對義利關系的探索,推動了人們對義利觀認識的不斷深化,體現了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②對義利關系的認識既看到二者的不同,又看到二者的統一,體現了矛盾的對立統一,全面地看問題。
③不同歷史時代的義利觀各有其特點,體現了矛盾具有特殊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5.(2012·江蘇高考節選)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統計,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國微博用戶達到2.5億,占網民總數的48.7%,政府部門通過認證的新浪微博覆蓋了全國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微博在多起公共事件和公共討論中,充分展現其及時傳播信息、快捷發布言論和反饋輿情的功能。對此有網民認為:微博是健康的現代溝通渠道。
請選擇一個最恰當的唯物辯證法原理,評析材料中網民的觀點。
答案: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辯證統一的。
②該網民的觀點指出了微博健康的一面,看到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但忽略了其不健康的一面,即事物矛盾的次要方面。
③對微博既要看到它的主流是積極的,又要看到它的消極影響;還應認識到雙方在一定條件下會相互轉化。
26.(2012·海南高考)辨析題
有人認為:“成功的關鍵在于發揮優點,而不是克服缺點。”
運用矛盾基本屬性的知識對此加以辨析。
答案:矛盾就是對立統一,斗爭性與同一性是矛盾固有的基本屬性。優點與缺點是對立統一的,二者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發揮優點有利于揚長避短,取得成功,從這個角度看,上述觀點具有合理性。不克服缺點,就不可能真正發揮優點并取得成功。從這個角度看,上述觀點具有片面性。
27.(2012·大綱全國卷)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各題。
20世紀80年代以來,考古工作者在廣州等地陸續發現了南越王墓等重要歷史遺跡。這些發現對研究嶺南歷史有重要的價值。
材料一 秦始皇兼并六國后,開鑿靈渠,攻打百越,設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秦漢之際,中原戰亂,秦南海郡龍川縣令趙佗舉兵兼并三郡,自稱南越武王,定都番禺(今廣州市),于通向內地的各關口屯兵,“絕道聚兵自守”。
劉邦稱帝之后,民生凋敝,無力南征,遂封趙佗為南越王,“與剖符通使”,命其“和集百越,毋為南邊患害”,開通關市。南越國乘機發展,廣泛使用鐵器工具,海內外貿易也相當活躍。呂后執政,漢朝“禁南越國關市鐵器”,趙佗遂自稱南越武帝,舉兵北犯,戰爭持續了一年多。呂后去世后,雙方罷兵休戰。趙佗又以財物收買附屬于漢朝的閩越等部族,勢力所及,“東西萬余里”,“以兵威邊”,趙佗以皇帝自居,“與中國侔(對等)”。漢文帝實行休養生息政策,遣使對趙佗“自立為帝”的行為予以譴責。趙佗迫于壓力,表示“去帝制”,繼續“為藩臣,奉貢職”,但在內部,“竊如故號名”。
漢武帝決心徹底解決南越國問題,要求南越王趙興入朝,“用漢法,比內諸侯”。南越國相呂嘉等殺漢朝使者及主張“內屬”的南越王、王太后,“發兵守要害處”。公元前111年,漢軍十萬分數路越嶺,平定南越并將其地分設為九郡,實行與內地統一的制度法令。
——據《史記》等
西漢王朝建立之后,立足現實,采取措施,鞏固政權,加強中央集權。運用主次矛盾辯證關系原理對此加以分析。
答案:西漢王朝建立之初,面臨經濟凋敝、南越割據等各種矛盾,它們的地位和作用并不平衡,其中經濟凋敝與王朝穩定的矛盾是主要矛盾。主次矛盾相互影響。統治者采取休養生息政策,著力發展經濟,而對南越采取安撫政策。主次矛盾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國力強盛后,消除地方割據、實現國家統一成為統治者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漢武帝平定內亂設置郡縣。
28.(2011·江蘇高考節選)2011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的主題是“包容性發展:共同議程與全新挑戰”。國家主席胡錦濤在開幕式上發表了題為“推動共同發展,共建和諧亞洲”的演講。他指出,亞洲社會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經濟結構性矛盾、發展不平衡等問題還存在,如何處理好發展問題依然擺在亞洲人民面前。
會議還探討了“包容性發展”的內涵和具體策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呼吁亞太地區的國家要加入到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巴西總統羅塞芙主張各國應創造條件實現經濟增長和包容性發展,南非總統祖馬提出發展中國家應加強合作、共迎機遇和挑戰等。
“包容性發展”體現了唯物辯證法的哪個道理?請結合材料加以分析。
答案:矛盾的斗爭性和同一性及其相互關系的原理。世界各國的發展既是不平衡的,有自身特色和歷史傳統,又是相互依賴、相互貫通的;世界各國在差異和包容的對立統一中向前發展。
29.(2011·廣東高考節選)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 我國在文化體制改革中,科學區分了公益性文化事業與經營性文化產業。當前,我國正著力加快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穩步推進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并把振興文化產業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國大多數經營性文化單位基本完成轉企改制,據此,有人認為,文化體制改革就是搞文化產業化。
結合材料,運用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認識方法,談談你對文化體制改革的理解。
答案:堅持兩點論就是要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文化體制改革中,既要看到加快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也要看到穩步推進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堅持重點論就是要著重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改革中,要著重把握加快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抓住振興文化產業這個主流;反對形而上學的一點論和均衡論,在堅持兩點論的同時,把握關鍵、抓住主流。
30.(2010·浙江高考節選)在我國,法律法規對行政裁量權規定了一定的范圍和幅度,但有的缺乏具體的實施細則和執法基準,這為行政機關濫用行政裁量權提供了可能。比如,道路交通法第99條規定,機動車行駛超速的罰款從200元到2 000元,執法人員應根據案件實際情況合理作出處罰。而在實踐中,出現了諸如本應罰款300元,執法人員卻因素質、心情等因素罰款1 000元的現象,群眾對此非常不滿。規范行政裁量權,為政府權力設限,增強政府的公信力是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在這一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主動出臺并實施了一系列規范行政裁量權的辦法。經過一段時間,這些地方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上了一個臺階。規范行政裁量權的做法得到了群眾的普遍認可,政府權威進一步提高。
用對立統一的觀點,說明地方政府對權力自我設限的做法不僅沒有削弱反而提高了政府權威的道理。
答案: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的兩個方面,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政府的權威和權力既對立又統一。行政機關裁量權過大易導致權力濫用,甚至滋生腐敗,損害其威望和公信力。行政機關對權力自我設限,雖然會縮小行政裁量權的自由度,但能夠使權力運行更加公開、透明、規范,工作效率更高,群眾更加認可政府。因此,地方政府對權力自我設限,不是削弱而是提高了政府的權威。
31.(2010·天津高考節選)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世博會自誕生以來,一直講述并預言著世界的改變,推動人類文明不斷走向成熟。世博會是展示臺:上海世博會吸引了24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世博會是大課堂:上海世博會拓展了人們的知識視野,激勵了全社會的創新熱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來。世博會是助推器:1933年芝加哥世博會使美國汽車業大放異彩;1993年大田世博會推動了韓國從出口加工型經濟向自主創新型經濟的轉變;2010年上海世博會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深化了人類對人與環境關系的思考和探索,成為人類文明發展的新驛站。
某中學組織開展“參與,讓世博更美好——志愿者服裝樣式設計”活動。在設計過程中,有些同學認為應突出美觀,有些同學則強調實用。如果由你設計,你會突出美觀還是強調實用?請說明理論依據。
答案:①突出美觀或強調實用,堅持重點論。
②主張美觀和實用的統一,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考查點四 辯證的否定觀與創新意識
32.(2010·福建高考)近年來,黨和政府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惠農政策,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在我國,抗蟲棉的推廣不僅使農民累計增收了760億元,而且節約了1億公斤農藥,減少了環境污染。抗蟲棉的推廣還完善了農業科技服務和農民技能教育培訓等體系。這表明農業科技創新(  )
A.開辟了更為廣闊的農業勞動對象
B.帶來了理論創新和生產實踐的深化
C.促進了人們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的轉變
D.推動了人類社會生產方式的進一步發展
答案:D
33.(2010·浙江高考)2004年以來,中國通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術創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高速鐵路技術體系。今天,中國已步入高鐵時代,并正在成為高鐵技術輸出國。中國高鐵的發展歷程表明(  )
①創新就是對既往的否定和對現實的肯定
②創新的過程必定是“揚棄”的過程
③創新推動科技進步和社會生產力發展
④創新推動生產關系和人類思維的變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34.(2011·浙江高考節選)動漫大片《田螺遺夢》是我國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作品取材于中國民間傳說,剔除了其中帶有迷信、頹廢、庸俗色彩的內容,突出了中國文化和而不同的價值理念。作品制作運用了目前國際最高水準的動畫電影技術,注入了國際動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從而使作品更具國際口味。作品多次參加國際國內動漫節和電影節,摘取了多個獎項,贏得了國內外的好評。
動漫大片《田螺遺夢》的創作過程如何體現辯證否定的實質?
答案:辯證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舊事物中消極的內容,保留其積極合理的因素。辯證否定的實質就是“揚棄”。
《田螺遺夢》的創作就是一個辯證的否定過程,它剔除了原有傳說中帶有迷信、頹廢、庸俗色彩的內容,保留了其中和而不同的價值理念,并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融入國際元素,使之發揚光大,是一次成功的“揚棄”。
35.(2011·海南高考節選)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1973年,某企業生產的玩具產品“芭比娃娃”由于式樣陳舊、價格昂貴等原因而嚴重滯銷,企業瀕臨破產。很多員工建議放棄生產“芭比娃娃”而轉產,但一位年輕人極力反對并建議為“失敗產品”創辦博物館。“這絕對不行,這不是自曝家丑嗎?”企業總裁立即明確表示反對。
但這個年輕人據理力爭并最終設法說服了總裁。不久,陳列200多件不受消費者歡迎的“失敗產品”的博物館,迎來了絡繹不絕的參觀者。
在此后的3個月里,年輕人全身心地“泡”在博物館里,聽取參觀者對“失敗產品”的意見。他收集的500多條意見反映了消費者的需求,令企業總裁驚喜不已。相關部門根據這些意見改進產品設計式樣,調整產品價格,提高產品質量,開拓新的市場,企業很快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此后的12年間,公司年業績從4 200萬美元飆升到10億美元。
今天,“芭比娃娃”已不僅是一種玩具產品的商標,而且是流行時尚、成功品牌的代名詞,那位“研究失敗的花朵而贏得成功的芬芳”的年輕人也被譽為“芭比之父”。
結合材料,概括辯證否定原理談談“芭比之父”獲得成功給我們的啟迪。
答案:辯證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辯證的否定觀要求必須樹立創新意識。“芭比之父”敢于提出與眾不同的建議,說明要具有批判性思維。“芭比之父”注重收集產品意見和市場需求信息,說明要注重研究新情況,尋找新思路。
36.(2010·北京高考節選)你熟悉互聯網,但你了解物聯網嗎?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和感受奇妙的物聯網世界吧。
材料一 搶占經濟科技制高點,關系到國家競爭力和民族的未來。物聯網有望成為我國搶占新一代信息技術前沿的橋頭堡,成為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新引擎。我國政府必須抓住這一歷史性機遇,及早謀劃,有所作為。
材料二 當前,物聯網發展在研發水平、行業標準、人才隊伍、相關政策、國家安全和個人隱私保護等方面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課題。
物聯網是創新的成果,物聯網的進一步發展仍然要以不斷的創新為動力。運用《生活與哲學》中有關創新作用的知識,說明如何促進物聯網的發展。
答案:相關主體應增強創新意識,進一步加強物聯網的核心和關鍵技術的創新;根據物聯網發展的客觀要求,適時調整與此不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的部分和環節;在實踐中變革思維方式,不斷發現和建立新的聯系并拓展物聯網的應用范圍。
考查點五 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
37.(2011·上海高考)毛澤東說:“沒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德國的杜林則認為“在事物中沒有任何矛盾”。這兩種觀點分歧的實質是(  )
A.唯物論和唯心論的根本對立
B.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根本對立
C.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根本對立
D.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的根本對立
答案:C
38.(2011·福建高考節選)材料一 福建是海洋大省,大陸海岸線長達3 051公里,約占全國的1/6,居全國第二。“十二五”期間,我省將堅持陸海統籌,建設海洋經濟強省,促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
福建省海洋經濟一、二、三次產業結構從2000年的31∶16.7∶52.3轉變為2010年的9.53∶41.15∶49.32,但與2010年我國海洋經濟三次產業結構5∶47∶48相比,第一產業的比重仍然偏大。
材料二
在分析材料一、二所反映的經濟信息的過程中,你運用了唯物辯證法的哪些知識?并說明你是如何運用的。
答案:①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堅持整體與部分的統一。既考慮福建海洋經濟自身的發展,又立足福建經濟建設的全局。
②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堅持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看到福建海洋經濟發展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遠大的前途,也看到它在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和曲折。
③用矛盾的觀點看問題,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分析福建省情,制定建設海洋強省的發展規劃。
39.(2010·江蘇高考節選)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的舉辦引起了校園世博熱,同學們紛紛上網“逛”世博。一個世博專題網頁引發了某同學的興趣和思考,他發帖提出了自己的問題。以下是該網頁的部分內容。
[世博之愿]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24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以其特有的方式生動地展現了該主題。中國江蘇館則以“園林+園區”=家園”的特色,構建了對世博主題的獨特詮釋。
本屆世博會倡導的理念有哪些?
綠色低碳環保理念。
請你再列舉兩個理念,并依據唯物辯證法原理,結合自身實際談談如何踐行。
答案:答案要求:列舉的理念要吻合所列材料中反映的信息,依據的唯物辯證法原理要貼切,踐行舉措要聯系自身實際、具體可行。
參考答案示例:
①創新理念。辯證的否定觀要求我們樹立創新意識。我們要不斷優化學習方式,積極參加研究性學習,提高創新能力。
②合作理念。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要求我們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我們要樹立合作意識,積極參加合作學習和社團活動,提高合作能力。
PAGE
4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权县| 信丰县| 福安市| 福泉市| 沂南县| 临漳县| 林芝县| 云霄县| 连州市| 灵武市| 台安县| 昆山市| 仪征市| 郸城县| 东乡县| 方城县| 巴林左旗| 余姚市| 高安市| 招远市| 昌黎县| 馆陶县| 琼海市| 福安市| 改则县| 苏尼特右旗| 阜阳市| 乌审旗| 安化县| 白银市| 天门市| 黄陵县| 深泽县| 德惠市| 靖江市| 临江市| 莫力| 纳雍县| 万载县| 专栏| 望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