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2秋(新課標)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美術全冊教案(教學設計)(附教學計劃及進度表)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2秋(新課標)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美術全冊教案(教學設計)(附教學計劃及進度表)

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美術全冊教案(教學設計)
附教學計劃及進度表
目錄
第一單元 美術的主要表現手段 第三單元 筆墨丹青
第1課 造型的表現力 第1課 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
第2課 色彩的感染力 第2課 借物寓意
第3課 構圖的作用 第3課 寄情山水
第二單元 讀書、愛書的情節
第1課 書林漫步 第四單元 自己辦展覽
第2課 手工書設計
第3課 方寸鈐記 藏書印 第五單元 展示設計作品欣賞
第4課 書間精靈 藏書票
全 冊 教 案
第一單元 美術的主要表現手段
造型的表現力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節欣賞評述課。教材從線條、明暗、體量和空間四方面介紹了古今中外的藝術作品,涵蓋建筑、雕塑、繪畫和工藝等藝術形式。旨在通過對作品的賞析,引導學生勒腳造型的基本要素及它在藝術創作中的作用,感受其豐富的表現力。
一、教學目標
1.了解造型的基本要素,感受線條豐富表現力。
2.通過欣賞、感受、比較分析等形式,理解不同美術作品中的線條表現。
3.激發探究新知的欲望,發現藝術作品的線條美,提高審美能力,激發創作熱情。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線條在作品中的表現力。
難點:深刻理解線條在造型表現中的獨特魅力,并獨立賞析作品。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圖片等。
四、教學過程
活動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播放音樂,引導學生聆聽,并提出問題:根據音樂的節奏和韻律,談談你們有怎樣的感受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柔美、靜謐、抒情、悲壯各具特色。音樂家們通過歌曲的旋律來表現音樂的藝術,那么畫家是怎樣表現節奏的呢 引出課題《造型的表現力》。
活動二:感受線條,引發思考
1.展示《朝元仙仗》圖卷,引導學生觀賞,并思考問題:作品運用了怎樣的造型手段
學生思考并回答,教師總結:《朝元仙仗圖卷》用單線白描來刻畫人物。
2.繼續賞析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朝元仙仗圖卷》是如何運用線條進行造型的
小組討論并回答,教師總結:畫家武宗元通過疏密有致、豐富而凝練的線條描繪眾神朝拜元始天尊的場面,畫面充滿了節奏與韻律之美。對人物體態結構的刻畫精確,凸顯了人物的活力和神采。
活動三:對比賞析,主動探究
通過PPT展示唐代《菩薩立像》,古希臘裝飾畫《宴罷》,提出問題:這兩幅作品與《朝元仙仗》相比,線條的運用又有何不同
學生思考交流回答,教師總結:《菩薩立像》線條流暢,通過縱橫線條的對比,加強了身體的形式美感。裝飾畫《宴罷》線條典雅精美,疏密有致,富有美感。
環節四:總結領悟,拓展延伸
教師展示一組圖片并總結:我們回顧人類藝術的發展,不難發現,線條作為重要的造型要素,貫穿了世界藝術的發展史。無論是原始繪畫,還是現代繪畫;無論是東方藝術,還是西方藝術,都將線條作為重要藝術語言,造型的重要手段。
環節五:學生練習,總結課堂
1.學生練習:教師展示唐代畫家吳道子,魏晉時期曹仲達的作品,并分小組進行賞析。引導學生賞析他們用線風格的不同,使學生對“吳帶當風”、“曹衣出水”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2.課堂總結:線條是美術創作基本的造型手段之一,它在繪畫、設計、建筑、雕塑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五、板書設計
造型的表現力
1線條表現
2線條魅力
色彩的感染力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第一課的基礎上,通過對古今中外大量不同風格繪畫作品的欣賞、評述以及對作品色彩特點的研究與討論,讓學生對不同風格繪畫作品中色彩的表現形式有一定認識,感受色彩的藝術感染力。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體驗不同的色彩及色調給人的感受。
2、讓學生嘗試運用色彩來表現不同的情感,抒發內心的感受。
3、讓學生學會多角度的欣賞美術作品,能夠分析美術作品中色彩的象征意義。
教學難點:
突破學科本位,建立美術、音樂、文學問的彼此聯系,實行跨學科研究性學習和綜合實踐活動。
教學重點:
發展學生有個性的表現能力,并把所學色彩知識大膽運用到實踐當中去。
教法選擇:
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啟發和誘導,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重視對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的培養;并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加深對藝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
教具準備:
多媒體電腦、實物投影儀、不同風格的音樂片段、描繪不同季節的文學作品片段、課本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通過多媒體展示同題材的傳統繪畫與現代繪畫,請學生欣賞并分析得出“現代繪畫的特點”,從而引入本課課題。
二、色彩知識回顧
既然我們今天是要探討色彩,那么我們先來快速回顧一下以前所學的色彩知識,看看你們還記得嗎?
1、三原色、間色、復色
2、對比色、鄰近色
3、冷、暖色
4、非色彩色
5、色彩的明度和純度。
三、欣賞分析,發現色彩搭配的規律:
(課件展示大師的作品)
(師):剛才我們一起欣賞了8幅不同的大師作品,有些大家很熟悉,有些可能是第一次欣賞。那么老師現在想問問同學們,你們在欣賞作品的同時,有沒有發現這些作品中的色彩搭配有沒有什么規律?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
色彩對比法:冷暖對比、補色對比、色彩調和法:同類色調和、鄰近色調和
四、欣賞分析,體會色彩的情感表達
1、色彩的心理聯想
請你嘗試用一些詞匯來描述以下幾種色彩給人的心理聯想:紅、橙、黃、綠、藍、紫。
2、現代繪畫中色彩的情感表現
我們知道色彩不但具有這些象征性,而且不同的色彩會對我們產生不同的心理影響,大師的作品中常常借助色彩的象征及色彩對人產生的心理影響來表達自己的內在情感,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師是如何通過色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教師引導學生欣賞分析《乞討者》、《吶喊》、《大堤上的缺口》、《夜間的咖啡館》、《南方花園》等作品。
學生分組討論回答。教師總結。
四、色彩實踐
1、用色彩聯想表現出音樂所表達的情感。
2、能否利用所學的色彩搭配知識進行創作,并利用色彩表達自己的情感?
3、能否用較準確的美術語言評價自己和同學的作品?
五、小結
這一節課我們通過欣賞學習,了解了現代繪畫中大師對色彩的搭配除了使用顏色的對比、顏色的調和外,還利用色彩的象征性來表達個人的情感。生活因為有了色彩,所以才顯得更精彩。愿同學們的生活多姿多彩。
構圖的作用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美術作品中構圖的基本形式,感受構圖的形式美,領悟構圖在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美術作品中所起到的組織畫面、輔助主題表達的重要作用。
2、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欣賞感受、思考探究、交流評述等學習活動,分析鑒賞古今中外美術作品的構圖形式,了解構圖的基本方法,領悟其重要作用,提高鑒賞能力和美術創作能力,逐步提高美術素養。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習過程中激發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充分感受不同形式的美術手段帶來的美感,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主動的審美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作品構圖形式的分析;
2、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分析構圖形式及創作意圖。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
教師播放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自由引導人民》(油畫 德拉克洛瓦 法國)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
畫面中的主要人物是誰?她在干什么?畫面中的人物還有誰?他們在干什么?
講解:此畫是三角形構圖的典范 誰能發現畫面中這個重要的三角形,并把它畫在黑板上的方框內?!蹲杂梢龑嗣瘛肥侨切螛媹D的典范。畫中象征自由、平等、博愛的三色旗位于等腰三角形的頂點,引導人民的自由女神處在橫向黃金分割線處,巷戰人群的頭部位于縱向黃金分割線的位置。如果人物眾多、宏偉而動蕩的戰斗場面,被畫家組織在了一個井然有序的畫面構圖之中 。
(二)新課講授
1、構圖的感念:
構圖:在美術創作中,一般指在平面的物質空間上,安排和處理審美客體的位置和關系,把個別或局部的形象組織成整體的藝術作品,以表現構思中預想的形象與審美效果。構圖是藝術傳達的第一步,也是對構思的檢驗和修正。一般來說,構圖涉及多種形式法則,是繪畫藝術的基礎。中國傳統繪畫中,稱之為“章法”或“布局”,被認為是“畫之總要”,極受重視。
2、構圖的形式:
分析作品:看看藝術家們在繪畫中是如何進行布局的。小組分析作品的主題是什么,怎么通過構圖表現的,用了哪些方法?你能不能試著歸納出來?
教師歸納總結:
《初踏黃金路》(版畫 現代 李煥民)
畫面中的人物、動物形象形成了視覺上一連串的連續的點,“S”形的構圖使畫面結構豐滿,具有一種獨特的節奏美、韻律美。
《舞蹈》(油畫 馬蒂斯 法國)
以圓形構圖來安排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使畫面看上去更加活潑和富有動感。
《露氣》(中國畫 現代 潘天壽)
如果我們用橫、豎黃金分割線來分割畫面,就會發現,其左下部是密,右上部是疏;這兩部分如果是實,右下和左上兩部分則是虛。
《陽關三疊》(油畫 現代 王宏劍)
畫家基本上在一條水平的直線上安排眾多人物形象,這種形式的構圖最適合表現穩定、安靜、沉寂的地面。
《吉祥蒙古》(油畫 現代 韋爾申)
畫家采用垂直構圖的形式,將畫面中的人物形象分割開來,表現了寧靜、安詳、自然的氣氛。
構圖形式:構圖形式指的就是畫面的結構形式。
(1)幾何形
它取決于畫面主體物所組成的基本形及其占有的位置和面積?;拘蔚慕M成和變化,使得繪畫的構圖形式各不相同。基本形現狀的大小,也使得繪畫的構圖形式給人以不同的視覺感受。
如《自由引導人民》采用了三角形構圖,水平的底邊給人一種穩定感,向上沖引的邊線又給人一種崇高的力量感。
(2)線條
《初踏黃金路》(版畫 現代 李煥民)
《吉祥蒙古》(油畫 現代 韋爾申)
(3)利用黃金分割率
《露氣》(中國畫 現代 潘天壽)
《陽關三疊》(油畫 現代 王宏劍)
提問:畫家為什么要采用這樣的構圖?構圖的依據是什么?如果不這樣構圖會是怎樣的效果?
教師利用繪畫軟件將原作進行更改,請學生進行討論分析。
3、 構圖原則
(1) 突出主題:為了形象地表現作品的主題思想,使形象獲得突出而完美的藝術效果。
請學生根據手中的資料進行分析,找出突出主體的范例,并討論畫家是使用哪種構圖形式突出主題的。
(2)追求形式美:為了增強作品的藝術魅力,繪畫的構圖應符合造型藝術中的均衡、和諧等形式美法則。請學生根據手中的資料進行分析,討論畫家是怎樣利用構圖傳達形式美提高作品的感染力的。
4、小結
繪畫構圖是一種比較復雜而且難度比較大的知識和技巧,但是,它又是繪畫實踐不可回避的問題,即使是繪畫習作,也要遇到程度不等的構圖問題需要解決。因此,掌握最簡單的構圖要領(形式和原則),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欣賞繪畫作品,并在繪畫實踐中去應用。
第二單元 讀書、愛書的情節
書林漫步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書籍的結構和書籍設計的概念與不同形式,學會欣賞書籍設計的作品。
2、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對各種裝幀設計獨特的書籍圖片或實物進行分析,按照書籍設計形式和方法進行分類。通過查閱資料和欣賞,發現“世界最美的書”美在哪里。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學習欣賞和資料的收集,學生產生對書籍設計的興趣,逐漸形成愛賞書的藝術情感、愛讀書的學習態度和愛藏書的文化價值觀。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展示介紹古今中外的書籍設計。
2、教學難點:了解書的設計概念,發展,種類,結構。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
當你逛書店時,什么書是你多看一眼甚至想買下的沖動?
學生回答
出版界抓住了人們的普遍心理,讀者買書,一看名字二看封面三看內容看來書籍價值不管體現在內容上還體現在裝幀設計上,那么什么是書籍的裝幀設計呢?我們今天使用的書籍是通過專門的歷史變遷成為這個樣子呢?那么先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中國的古跡設計。
(二)新課講授
1、書籍設計概念:舊稱“書籍裝幀設計”,廣義的書籍設計是指從書的外觀到內芯的一系列設計,以創造出書籍的整體視覺形象。狹義的是指書籍的開本、封面、護封和裝訂形式等屬于書籍外觀形象的設計,有時僅指封面設計。
2、中國古籍設計:
造紙術與印刷術的發明是紙質書籍的出現成為了可能,極大地推動了人類文明的傳播。中國古代的勞動者施展智慧與技藝,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書籍設計形態。
簡冊裝:
在竹片或是木片上書寫文字,并用皮條或繩索連綴起來,稱作“簡冊”,可向左向右卷起存放。早在3000年前的商代就已有了簡冊了。
葉子:
將一張張紙摞疊起來,上下夾以木板或厚紙,再以繩子捆扎,稱為“葉子”,后演變成冊頁的形式。
樊夾裝:
隋唐時期,受一種狹長的印度梵文貝葉經中間打孔穿繩的形式影響,古人發明了“梵夾裝”。卷軸裝:
亦稱“卷子裝”。通行于東漢至唐代。它是紙本書最早的形制,直接承襲了帛書的形制,單面書寫。優點:克服了縑貴而簡重的不便。缺點:紙缺乏帛的堅韌,來回卷舒不便檢索文字,且易斷裂。
經折裝:
卷軸制度演變到冊頁制度的過渡方式之一。凡經折裝的書本,也稱“折本”。因奏折也用這種方式,后又稱“折子本”。
旋風裝:
旋風裝與經折裝是同一時代同在卷軸裝的基礎上,由于不同的文化需求產生的不同的裝幀形式。
蝴蝶裝:
簡稱“蝶裝”。宋代雕版印書盛行以后形成的一種裝幀形式,風靡于宋元,流行大約400年 包背裝:
把印好的書頁白面朝里,圖文朝外對折,然后配頁后,將書頁折亦稱“裹背裝”、“裹后背”。大約起自南宋,盛行于明,尤其是政府官書。
線裝:
明代中葉線裝流行,清代最為盛行,沿用至今。
2、國外的書籍設計
國外的文字記錄,經歷了使用紙莎草紙、羊皮紙等初始階段。13世紀左右,中國造紙傳入歐洲,以及后來金屬活字版印刷術的發明,成為書籍發展史上的里程碑。19世紀末,威廉 莫里斯的設計理念影響深遠,使歐洲迎來了20世紀書籍設計的新高潮。
四、課堂小結:
書籍是信息和文化的載體之一,是人類智慧的產物。一本書的價值不但體現在書籍的內容上,而且還體現在書籍的設計上面。今天我們對書籍設計有了了解,但是更重要的是實踐。下節課就讓我們來學習手工書的制作。
五、課后拓展:
書籍是信息和文化的載體之一,是人類智慧的產物。一本書的價值不但體現在書籍的內容上,而且還體現在書籍的設計上面。今天我們對書籍設計有了了解,但是更重要的是實踐。下節課就讓我們來學習手工書的制作
手工書設計
教材分析:
本課是本單元的第二節課,是對學生上節課所學知識的實踐運用和動手能力提升的課程,教材12頁是形式多樣的手工書欣賞有卡片書、盒子書、立體造型書等,教材13頁展示了手工書制作過程圖片。手工書的設計制作設計的內容比較多,如封面設計、內頁設計、版式設計、插圖設計等,在手工制作的基礎上加以裝飾、美化,與機器制作的書籍有一定的差別,能更多非體現學生個人的思考與創意。本課的設置價值在于可以讓學生對書籍裝幀設計有一個全面的學習和設計體驗。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說出手工書的相關知識,能運用手工書制作的方法設計制作手工書(美術表現、創意實踐),能對同學的手工書作品表達自己的看法(圖像識讀、審美判斷)
2.過程與方法:以情景模擬的方法和任務驅動的方法,學習手工書的設計制作方法,并自主或合作的方法設計制作一本個性化的手工書(美術表現、創意實踐)。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驗書籍設計過程并形成初步設計意識,形成細致、認真、耐心的學習態度,激發熱愛書籍的情感(文化理解)。
教學重點:手工書設計制作方法。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根據個人的構思創意制作出美觀的手工作品。
教 具:多媒體課件、造型多樣的自制手工書。
學具準備:卡紙、剪刀、繪畫工具、膠水、裝訂線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導入一段手工書制作的視頻
師:視頻中這本書與我們現在用的書在制作方法上有什么區別?
生:視頻中的書是手工制作的,我們現在用的書是機器制作的
師:對,那同學們想不想親自動手制作一本手工書呢?如果讓同學們親手制作一本手工書首先就需要了解它們都有哪些特點。
二、新課講授
1.手工書的特點
師:(展示圖片) 手工書有哪些特點?
學生回答
師總結:手工書的特點有:造型獨特、色彩豐富、材質不單一、趣味性強。
2.書籍的誕生(給出書籍的結構示意圖)
師:制作一本書要對那些方面進行設計
生:封面、封底、書脊等
師總結:書籍設計包括書籍造型設計、封面設計、扉頁設計、插圖設計、開本設計、版式設計以及紙張材料的應用、印裝方法等,是一種創意設計的系統工程。
3.設計制作手工書的方法
手工書與印刷廠制作的書脊有很大的區別,我們能夠把個人愛好和興趣很好的融入到手工書的設計創意中去
了解如何設計制作手工書 我們可以嘗試用純手工的方式設計制作書籍,并加以裝飾、美化。有別于機器制作的手工書,手工書更多的體現著個人的思考與創意。我們可以體驗嘗試動手設計手工書,并用多種手法進行裝飾和美化。
(1)手工書的裝訂形式與外觀 欣賞教科書12頁,分析這些書籍運用了什么裝訂形式?什么外觀?
裝訂形式有平裝式、卡片式、盒子式、立體造型式等。書籍的外部形態設計包括封面、封底、書脊等,手工書的外觀設計形式多樣。
(2)手工書的內頁設計 欣賞多媒體圖片。
提問:這些手工書的內頁是如何設計的?
內頁設計設計:扉頁、插圖、版式
內頁設計手法包括:手繪、剪切、拼貼、鏤空等形式,也可以粘貼上一些實物,如羽毛、樹葉等。設計過程 欣賞課本第13頁。
4.手工書的設計過程
學生以《閩南古厝造型手工書》為例自主學習手工書的制作過程。
教師組織學生回答自主學習的成果。
師總結:閩南古厝造型手工書是如何進行設計的
①根據書籍的主題,決定書籍的外觀設計、開本與頁數。
②設計書的封面、封底的構圖與顏色,包括書名、作者姓名、封面圖形、顏色、構圖、內文簡介或宣傳語等內容。
③設計手工書的內文。設計應圖文并茂,加上一些其他設計手法,比如立體造型等。
④對書籍各部分進行裝訂組合。
教師展示課本案例手工書的制作方法。
三、實踐體驗
以“我的相冊”“我喜歡的文學作品”等為主題,嘗試運用彩色卡紙制作一本有創意手工書。
作業要求: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手工書制作,可繪制、剪貼、鏤空等方式,制作要細心,裝訂方式和外觀要符合作業要求。
四、展示評價總結:
作業展示、學生互評、教師點評。
小結:手工書不僅要用眼睛看,還要用手摸,更要用心去感受。要用創意的思維、發現的眼睛去完成一件手工書作品。
教學拓展:觀察生活中你喜歡的手工作品或者你喜歡的書籍,學習成功之處,積累經驗,尋找并收集一些圖片和文字,豐富你的手工書作品。
方寸鈐記 藏書印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藏書印藝術的起源和發展;了解藏書印所用材料和工具;了解藏書印的用途和分類;了解擦汗功能樹陰的布局章法。
2、過程與方法:學生在欣賞、分析的基礎上進行設計制作藏書印。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對唱樹蔭的欣賞、設計、制作,培養學生細心、沉穩的觀察生活及處事的態度。初步認識中國藏書印獨特的藝術魅力,提高藝術修養,陶冶情操,增強民族自豪感,培養愛書、藏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介紹篆刻的發展史及創作的基本方法、工具材料;
2、教學難點:藏書票的制作。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有誰刻過印章?誰家里有親人或朋友從事過篆刻藝術?
2、篆刻是一門怎樣的藝術?
展示2008年奧運會會徽——中國印導入課題。
同學們,還記得它嗎?提問:同學們還記得它嗎?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會徽,以篆刻印章的形式設計,傳達出厚重的東方文化底蘊。中國的篆刻是非常講究材質的,這枚印就是刻在上乘的新疆和田玉上面的。篆刻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那么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近篆刻藝術去領略它的奧妙吧!
(二)新課講授
1、藏書印的定義
藏書印又稱藏書章,是我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是藏書者專門將其鈐印于書本圖冊等的扉頁,借以表明圖書所有權和表達其人性情志趣的一種印記。
2、漢印欣賞 (展示多媒體圖片)
漢代是印章藝術發展成熟的鼎盛時期。
漢官印:官員用的印,由官府監督制造,風格比較凝重。
漢私?。菏侵杆饺说挠≌?,由私人作坊制作,比官印來的隨意、寬松許多,主要以銅質為主。
將軍印:又稱“急就章”。將軍印風格獨特,天趣橫生,對后來的藝術風格有很大的影響。
虎奮將軍印 廣漢大將軍章 肖形?。褐挥袌D像并沒有文字的印章。
2、篆刻表現形式
對比兩枚印章
問:你能對比出這兩枚印章的不同嗎?什么樣的印章是朱文?什么樣的是白文?
白文(陰刻)——刻字 朱文(陽文)——刻背景
4、篆刻章法
姓名章中的筆畫比較多,可取其中一個字刻在石章上。
一字印 二字印 三字印 四字印 形式上也可朱白相間。
5、篆刻刀法
教師講解,介紹工具,(砂紙、石章、印泥和篆刻刀)
解釋使用方法。視頻示范:五指執刀法 握拳執刀法
小結:沖繩法是刀刃向前,一路直沖過去。切刀法是用刀刃在石上,像積點成線一樣,一步一頓的方法刻成線條。
6、教師介紹藏書印的制作方法:
第一,設計印稿
第二,寫稿上石
第三,刻制修整
第四,醮泥鈐印
6、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回指導。解決學生操作過程中的問題。比如石頭沒有磨平怎么辦?刻完后如何修改?刻好之后應該怎樣將印章印在印譜上?
7、展示學生作品并進行評價。
書間精靈 藏書票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藏書票的定義、藏書票的內容、藏書票采用版畫形式的原因、藏書票的尺寸、藏書票的題材等藏書票的基本知識。
(2)、認識世界上最早的藏書票、中國最早使用的藏書票,感受藏書票的文化內涵。
(3)、通過學生自己創作漏板藏書票,培養學生創作藏書票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思考與討論的方式學習藏書票的基本知識,在教師示范的基礎上學習漏板藏書票的具體方法步驟。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感受藏書票豐富的題材內容,通過畫面中的形象表達作者的情趣、思想,發現藏書票“方寸之間可容大千世界”的文化內涵。
(2)體驗漏板藏書票的制作過程,體會創作的樂趣。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1)藏書票的構成、規格、款式、題材、畫面要求等基本知識。
(2)幾種基本藏書票的制作設計過程演示:單色木板藏書票的制作過程、吹塑紙板藏書票的制作過程、漏板藏書票的制作過程。
(3)學生作品的評價和觀摩。
2、教學難點:藏書票制作過程中對內容的確定和版面的控制。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
提問:請同學們看一本書,這本書是我家的一本藏書,在我的這本書的扉頁上貼了一張小畫,誰知道這是什么?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書間精靈——藏書票(板書)
(二)新課講授
1、藏書票的定義
師:藏書票貼在書籍的扉頁上
代表什么?
師:藏書票最初是歐洲人作為藏書的標志,而中國人以前大多是用藏書印的方式作為藏書的標志。
導入藏書票定義:讀書人在自己所藏書籍的扉頁上貼的一幅裝飾小畫,作為書籍收藏者的印記。
2、藏書票的內容
請同學們看看我的另外兩本書上也都貼著藏書票,請大家來看看這三張藏書票,這些藏書票上除了圖還有些什么?
拉丁文的縮寫EXLIBRIS(我的藏書的意思)
(板書:藏書票畫面構成包括圖案、票主名、拉丁文)
3、藏書票采用版畫的形式
請同學們幫忙出主意,我是個特別愛看書的人,在我家有很多書,這一書架的書都要貼上藏書票,我該選擇用哪個畫種呢?是中國畫、油畫還是版畫?為什么?
板書:采用版畫的形式
版畫包括很多的種類,主要有凸版、凹版、平版、漏版等。版畫在制版材料上較廣泛。不同材料效果不同,變化豐富。難道這么豐富的版畫種類都可以用來做藏書票嗎?當然!請大家看這幾幅藏書票,它們就采用了不同種類的版畫制作方法。出示教材圖片:現代李樺先生的木版藏書票(凸版)、現代劉碩海先生絲網版藏書票(漏版)、平版、凹版。
4、藏書票的尺寸
藏書票雖然采用版畫的方法,但它和普通的版畫不完全一樣,首先它除了圖案必須有規定的文字,另外它的規格尺寸是有要求限制的,國際藏書票大會對藏書票規格要求為邊長17cm以下,常用的規格是8-12cm。藏書票被譽為“版畫珍珠”“紙上寶石”,由此可見藏書票是一種小而精美的藝術品。藏書票的畫面要如何構思才能像“珍珠”“寶石”那樣精美、吸引人呢?
5、世界上最早的一枚藏書票。請同學們看看現藏于德國的1450年制作的“刺猬藏書票”。誰來說說畫面上畫了些什么?畫面上為什么選用刺猬的形象?
6、請同學們看看中國最早使用的一枚藏書票“關祖章藏書票”。請同學們看看這枚藏書票中畫了哪些內容?
7、藏書票的題材內容
除了以上題材,藏書票中還可以表現哪些內容?誰來說說你手中拿的藏書票畫面上的內容是什么?(課前發給同學們一些不同題材的藏書票作品) 同學們剛才拿的藏書票有人物的、動物的、植物的、風景的、還有和書籍相關的。藏書票表現題材非常廣泛,通過一定形象表達思想內涵,給人以“方寸之間可容大千世界”之感。
(三) 布置作業
內容以植物為主;
款式扇面形的小品圖案;
進行漏版藏書票的設計
(四) 教師示范
漏版藏書票作畫步驟:
1、構思畫稿;
2、拓稿(按照 色彩不同把稿拓在三張版上);
3、制版(用刻刀在透明卡片紙上將圖案刻掉);
4、印版(用海綿均勻施墨,先淺后深);
5、在畫面下方依次簽字。
(五) 學生實踐
學生創作完成一枚漏版藏書票作品
(六) 評價總結
教師從學生展示的藏書票作品中選取幾枚,請學生進行自評,然后教師點評。同學們經過這節課的學習,了解了藏書票的基本知識,并且自己創作了一枚藏書票。我希望同學們今后不僅熱愛讀書、藏書,更喜愛藏書票,希望能創作出更多、更豐富的藏書票作品,用知識和藝術讓你的人生更豐富、更精彩。
(七) 課后拓展
1、可以嘗試用電腦或其他方式設計藏書票;
2、把制作好的藏書票貼在自己喜歡的書籍扉頁上,看看效果如何;
3、在班里搞一次藏書票交換會,“以票會友”。換完后裝在一個夾子里留作紀念。
4、 利用課余時間,采訪一位藏書票藝術家,與他交流藏書票的設計體驗。
第三單元 筆墨丹青
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中國畫是通過筆墨、色彩、章法等外在形式語言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2)認識中國畫將繪畫、書法、詩詞、篆刻等進行有機結合,形成其獨特的形式美感。
(3)運用對中國畫的形式美進行分析,從而進一步加深對中國畫整體的認識和理解,豐富和提高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中國與西方繪畫技法比較,了解不同文化的審美追求。
(2)運用形式美法則探究中國畫的綜合性,初步體驗中國畫“詩書畫印”相結合的藝術形式。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感悟到中國畫具有的豐富文化內涵并內化為熱愛祖國的情懷。
(2)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激發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一、教學過程
(一)引入
提問:還記得2008年北京奧運會嗎?70米的巨幅畫卷徐徐拉開,一副中國水墨山水畫映入眼簾,這幅山水畫從開場到結尾,貫穿始終,它大氣與獨特的裝裱形式,成為開幕式一大亮點,從此,讓世界記住了中國,記住了中國畫。中國畫除了裝裱形式的獨特,還有什么地方與西方繪畫不同呢?下面,我們在兩組畫的對比中一起尋找答案吧。
比較中國畫和西方油畫,學生通過觀察、討論得出結論。
(1)材料不同
油畫:畫布、油畫顏料、油畫筆。
國畫:宣紙、國畫顏料、毛筆。
(2)技法不同
油畫:焦點透視法、寫實。
國畫:散點透視法、寫意、無背景。
(3)畫面不同
油畫:只有繪畫。
國畫:幾乎每幅畫面都有詩、書、畫、印四個元素。
(二)新課講授
詩書畫印的結合,是中國畫特有的表現形式。
1、圖片欣賞:
清代鄭燮的《竹石圖》
現代齊白石《不倒翁》。
學生思考:詩、書、畫、印在作品中起到什么作用呢?
詩文如下:
烏紗白扇儼然官,不倒原來泥半團。將汝忽然來打破,通身何處有心肝?
2、學生討論:
賞析:《荷花水鳥圖》(朱耷 清代)
學生嘗試從詩書畫印結合的角度進行作品評價。
生:畫家借花鳥題材表達自己對失去祖國山水的無奈和無聲的抗議。
3、學生游戲體驗體驗:
學生分為兩組(小組進行合作、討論、分別完成題詩與作畫兩份聯系)
一組題目:為畫題詩。(圖片)
二組題目:為詩作畫。
“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
4、題款知識:
欣賞元代趙孟頫的《二羊圖》據說《二羊圖》是開提款先河的作品。
中國畫的題款常見的有橫題、直題、多題、隨形題、穿插題、滿題等。
題款的形式多樣,如:長款、短款、窮款、雙款等。
5、印章知識:
印章本來和繪畫沒有關系,它只是一種信物。到了宋代,有人開始吧印蓋在畫上。
印章一般分三種:即姓名章、齋館章、閑章。
(三)小結
詩詞、繪畫、書法、篆刻的完美結合,是中國畫獨特的藝術表現,源于作者對自然和生命的感悟,對天地大美詩意的理解。
借物寓意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中國花鳥畫“借物寓意”的造型理念,學會用中國畫寫意的方法表現生活中花卉蔬果的情趣,在體驗寫意畫的筆墨情趣的同時抒發自己的情感。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作品的賞析和評述、觀察和比較,教師進行示范,學生實踐練習,并評價總結教學的過程和方法,完成本節課的知識與技能目標。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感受中國畫家“借物寓意”的思想感情,體會中國寫意花鳥畫的藝術魅力,使學生的審美能力隨之而得到提高,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中國花鳥畫“借物寓意”的造型理念,學會用中國畫寫意的方法表現生活中花卉蔬果的情趣;
2、教學難點:感受中國畫家“借物寓意”的思想感情,體會中國寫意花鳥畫的藝術魅力,使學生的審美能力隨之而得到提高。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
出示齊白石作品《祖國萬歲》
1955年國慶的時候,齊白石老人以真摯的情感畫了這幅《祖國萬歲》,筆墨簡略但高度形似,色彩奪目,水分飽滿,有強烈的感染力。
問:畫面上畫的這株植物同學們認識嗎?
問:畫面畫的是一株生機勃勃的萬年青,提款卻是“祖國萬歲”,這期中有什么聯系嗎?
畫面畫的是一株生機勃勃的萬年青象征著欣欣向榮的新中國,希望祖國能像這株植物一樣萬年長青。
“祖國萬歲”四個篆書大字點明主題,表達了老人強烈的愛國之心。
齊白石在這幅畫中運用了中國畫寫意花鳥常用的手法“借物寓意”來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三單元的第二課“借物寓意”。
(二)新課講授
中國畫的“借物寓意”是指畫家借助表現值物本身的屬性,來寓意自己的精神追求和氣節。它并不是硬加到作品上,而是要善于抓住動植物與人的某種思想情感的聯系,加以藝術的夸張,在表現自然、歌頌生命的同時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給人以豐富的啟迪與聯想。
1、 出示《蔬果圖》(吳讓之 清代)
我們看畫面畫的是什么?
上方題:“士大夫不可一日無此味”。柿子和白菜是生活中很常見的蔬果,畫家就是借它們來表達自己的精神追求和氣節的。
活動一:賞析與評述
問:你認為畫家是怎樣運用蔬果的形象和筆墨表現情感和寓意的?
柿子寓意“事事”,白菜寓意“清白”,題款可了解作者通過蔬果來表達一種士大夫應具有的“安貧樂道”的清廉品質和精神。作品中運用勾勒和沒骨技法,設色輕松淡雅,行筆靈巧,體現了一種清新雅致的君子情懷。
2、出示王冕的《墨梅圖》
活動二:觀察與比較
將畫家作品與實物照片比較,說說在造型上有什么區別,其特點是什么?
學生討論
教師總結:全畫雖只用淡墨,卻能將梅花的姿態表現的清新悅目,畫家并沒有畫出整個梅樹和所有的花朵 。而是只將最能表達意境的一枝梅花進行特寫式描繪,使枝干和花朵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當。也就是說作者再畫梅花時候,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情感,把生活中的形象進行了提煉,得出了畫中藝術形象。正所謂“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畫面體現了中國畫的一種特殊的構圖形式,空白的運用,給人一無限的想象空間。
3、 出示齊白石的《家雀》《茶具梅花圖》。
根據所學知識,來嘗試分析一下這兩幅畫的寓意。
(三)教師示范
中國畫還追求筆墨情趣,正所謂“有筆有墨謂之畫”。中國畫的繪畫技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比如老師喜歡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品質,被歷代文人墨客譽為“花君子”。
出示師的兩幅寫意荷花作品。教師示范寫意荷花的基本畫法,邊示范邊講解。
“法無定法”同樣是畫荷花,不同的人會表現出不同的意境和情感。如朱耷的《荷花水鳥圖》、齊白石的《荷花》、潘天壽的《荷花》。
想必同學們用描繪生活中的花卉蔬果來表達情感,一定也是各有千秋。那下面讓我們一起來體會一下花鳥畫的“借物寓意”吧!
活動三:體驗與練習
(1)任選書中一副作品進行臨摹,體會用筆用墨的方法。
(2)運用所學內容,畫一幅花卉或蔬果寫意畫,注意表達出情趣。
(四)評價總結
請同學展示自己的作品,談談再作畫實踐中的收獲和體會,并對自己的作品作出評價。
請同學們發表見解后,教師點評。
小結:通過同學們的體驗可以看出,大家對中國花鳥畫“借物寓意”的繪畫理念已經有了理解和掌握,而在造型上,中國畫重視神思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似與不似之間”,以便更好的抒情、言志,同時體現畫家自己的藝術個性。希望同學們以后除了能用文字抒發自己的情感外,也能用畫筆表達胸中逸氣。
(五)課后拓展
請課下查閱清代畫家朱耷的資料,以便更深層次的理解中國花鳥畫的“借物寓意”!
寄情山水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山水畫的意境和處理空間關系的“三遠法”。
(2)學習山石、樹木、云、水等的基本畫法。
(3)嘗試創作一幅山水畫小品,概括地表達出山水畫的意境,并配以幾句詩文表達對山川自然的審美情感。
2、過程與方法:通過“比較與感悟”“總結與練習”這兩個活動,讓學生加深對中國山水畫的藝術追求和表現方法的理解和運用。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中國山水畫的藝術魅力,學會觀察自然,用筆墨書法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初步了解山水畫的內容、形式,并掌握山水畫的四個步驟。
2、教學難點:能用筆墨表現山水,理解詩境與畫境的統一。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
畫家筆下的樹和山:
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中國優秀山水畫作品,重點展示畫家對樹與山、云與水的描繪??串嫾胰绾斡霉P墨塑造形象;如何用線與墨色的變化表現筆墨趣味;如何表現景物的神韻,如松樹的傲岸挺拔、柳樹的俊秀輕盈、南方山石的秀麗與北方山石的厚重等,并從中體會畫家如何抒發自己的情感。
今天,我們也來學畫中國山水畫。
(二)新課講授
欣賞研討:
欣賞課本上的樹木、山石和云水范圖,引導學生思考一下問題:
1、畫中的山石、樹木與云水和生活中的有哪些不同?
引出:對形體進行概括提煉,抓住最能體現物體的本質部分進行表現。
2、畫家如何用毛筆表現樹石的結構和肌理的?
引出:以筆墨造型,輔以顏色。不同的筆法和墨法產生的多種變化和效果。總結:中國山水畫是以線條為基礎,筆墨變化為根本。不應簡單地描摹對象,而是用生動的筆墨“寫”出畫面,從而取得作品的筆墨情趣。
一、教師演示山水畫基本技法,并講解形體結構和用筆方法,指導學生練習。
1、處理空間關系的“三遠法”
山水畫的構圖離不開“三遠法”。三遠法分高遠、深遠和平遠。可根據畫中意境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構圖形式。
平遠:以平視的角度構圖,使畫面表現出開闊感。這種構圖,往往離不開江、河、溪流。
深遠:以俯視的角度表現畫面,有縱深感。其特點是山水多變化,幽邃曲折,深而且遠。
高遠:以樣式的角度構圖,表現山峰高聳、壁立千仞的感覺。畫面往往是巨石飛瀑,重巒疊峰,山外有山,峰上有峰。
2、山石的畫法。
畫石是畫山的第一步,所謂“石分三面”就是要表現石塊的凹凸陰陽,畫出石塊的立體感。中國畫畫石主要通過線條的輕重轉折和皴法來表現。
畫石的步驟:
(1)、勾。用中鋒或稍側的筆鋒畫石塊的輪廓,用墨可以稍淡。
(2)、皴。依輪廓加皴,增加石塊的質感和立體感。皴筆中鋒、側鋒兼用,開始勾皴的墨色也要淡,以后可以逐次加深。
(3)、染。用淡墨渲染暗部,渲染時筆中水分要多,即所謂“干皴濕染”,才顯得有筆有墨。渲染要用側鋒大筆觸,開始用淡墨,逐漸加重墨、濃墨。
(4)、點。用焦墨畫苔點,表現石上的苔草。
2、樹木的畫法。
(1)勾勒枝干,取勢定位。古人說:“樹分四枝”,就是指樹枝前后左右生長而形成的立體形象
(2)、畫出其他樹干,皴出樹皮的肌理。注意樹與樹之間要有前后、遠近及疏密關系。用墨要有濃淡,用筆要有虛實。
(3)、畫出樹葉,注意用不同的筆法畫出樹葉的不同形狀。
(4)、用淡墨補畫近處及遠處的樹葉,整理補充畫面。
3、云、水的畫法。
云、水是山水畫不可或缺的部分,一般有留白發或勾線法兩種表現方式。
二、學生練習。
學生練習以臨摹為主,需注意幾點:
1、作畫時強調用筆的變化,用線不宜僵死,不宜用鉛筆起稿,讓學生大膽地進行用筆的嘗試,體驗筆墨的情趣,即使不像所臨摹的對象,但只要能表現出樹木及云水的基本特征,就應鼓勵。
2、教師發給學生一些自制的小課稿,讓學生自由選擇臨摹,給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如改變樹石的形狀,再組合等。
展示學生作品,點評技法運用。
小結
觀察優秀作品中山石樹木的繪畫技法,分析嘗試臨摹,提高自己水平,傳承中國畫的精髓。
第四單元 自己辦展覽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畫展的基本設施、特色、效果。
(2)籌辦班級美術作品展,首先應對展覽的目的、主題內容、展出的特點、方式、規模、時間等進行細致、周到地設計安排。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選擇展出地點、時間,周全地籌劃整體工作。展覽的題目可以以畫種、班級或表達某種理想等起名,如“裝飾畫展”“x年級x班書畫展”“金秋書畫展”等。
1、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使學生對于畫展的基本特色有一個簡單的了解,并且嘗試策劃一次學生畫展。
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了解一次畫展的策劃過程,并親身實踐,參與設計,培養做事的條理性。
一、教學過程
(一)引入
提問:同學們,你們都看過哪些讓你們印象深刻的畫展呢?它在哪些方面給你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生回答:
(二)新課講授
1、展覽策劃
籌辦班級美術作品展,首先應對展覽的目的、主題內容、展出的特點、方式、規模、時間等進行細致、周到地設計安排。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選擇展出地點、時間,周全地籌劃整體工作。展覽的題目可以以畫種、班級或表達某種理想等起名,如“裝飾畫展”“x年級x班書畫展”“金秋書畫展”等。
下面我們來看一些畫展的現場圖片,展示主題鮮明、特色明顯的畫展。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學生書畫展覽策劃書案例》,了解書畫展覽的基本內容,對具體策劃內容做詳細地解釋。
運用自己的理解,以組為單位,每組設計一份詳細的畫展策劃書。
2、前言、標志、招貼、請柬的設計制作
“前言”是針對舉辦展覽的主旨、目的或預備性說明等書寫的文字,類似序言或導言的一種短文,一般布置在整個畫展的前面。
標志、招貼、請柬要圍繞畫展的主題進行設計制作。
3、裝裱作品
裝裱是中國畫特有的一種保護和美化的技術。
書畫裝裱是指美術作品為便于人們觀看賞析,從作品保護、裝潢美化、便于張掛等方面進行的加工處理。其方法是以紙托裱在書畫作品的背部,再以綾絹鑲邊,然后上覆背,加裝軸桿。
其形式有長卷、立軸、冊頁、橫披、鏡片等。
托表方法:
書畫裝裱的材料:生宣紙、高麗紙、綾、絹、面粉、明膠、天桿、地桿、軸頭等。
書畫裝裱的工具:案臺、掙板、排筆、棕刷、馬蹄刀、界尺、切板、啟子,其它如剪刀、毛巾、噴水壺等。
書畫裝裱的步驟有:
(1)托畫芯 (2)上托紙 (3)上漿 (4)上板 (5)剪切
4、其它繪畫的裝裱配框
西式油畫選擇花紋較豐富和厚實的泥金框,畫框四周要留空邊。
水彩畫、版畫一般采用四周配卡紙框進行美化。
4、展覽的布置:
(1)根據選定的空間和展出作品的數量,進行空間設計、區域劃分,計算出展現的長度。
(2)作品張掛應符合高度要求并設置或利用光線。
(3)注意觀摩的路線、方向、進出口等的合理設計。
(4)充分利用展示空間,用懸吊、擺放等方式進行展示。
5、設計好開幕程序,畫展開幕。
(三)小結
第五單元 展示設計作品欣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初步了解海報的創意設計方法,了解請柬的設計特色以及文字格式,了解作品標簽的設計格式,手提袋的設計格式與文字格式的設計方法,還有前言的文字書寫格式等。
2、過程與方法:通過大量的圖片讓學生了解各個領域的設計特點及設計思路。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讓學生以一種服務者的心態去努力表達畫展的主題,要在設計中提現出主辦者真誠、體貼的情感,把自己的情感通過形象、色調、裝飾風格、文本設計等體現出來。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教師首先拿出幾件十分精美的道具(其中包括畫展的請柬、宣傳小冊子、畫展的手提袋、畫冊等)讓學生欣賞,引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關注畫展的宣傳品。
(二)新課講授
1、介紹海報的創意設計方法:突出特征發、對比襯托法、合理夸張法、以小見大法、運用聯想法、富于幽默法、借用比喻法、以情托物法、懸念安排法、選擇偶像法、諧趣模仿法、神奇迷幻法、連續系列法等。
2、請柬的設計方法:請柬的寫作要求、請柬寫作應注意事項、請柬設計的概念、請柬的格式要求。
3、介紹前言的書寫格式,作品標簽的制作要點,以及手提袋的樣式設計等相關知識,讓學生對設計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數。
(三)學生實踐
通過競標的方式,讓學生認領自己感興趣的設計對象。
(四)課堂評價
教師根據課堂上學生的設計進度做適當的總結,鼓勵學生發揮各自的能力,把符合主題思想的創意體現在設計之中。

第五單元 展示設計作品欣賞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了解展覽設計的基本概念、展示設計的基本法則、展示設計手法、展示分類,并且能夠運用展示設計的方法,為學校的某一活動設計展示方案。
2、過程與方法:通過分析、對比展示設計的作品,來理解展示設計的基本概念、基本法則、設計手法及展示設計的類別。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留心觀察生活中的展示設計,感受展示設計的美。
二、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首先了解學生對展示設計的認識。
出示兩幅商業展示圖片。
教師:當你看到這兩張商業展示的圖片,你會有什么樣的感受?
引出課題:展示設計作品欣賞。
(二)發展階段
一、展示設計的基本概念。
二、展示設計的基本法則。
1、視覺元素的運用:
(1)直線的運用。
(2)曲線的運用。
(3)圓形的運用。
(4)三角形的運用。
(5)舉行的運用。
2、形式法則的形影:
(1)比例與尺度。
(2)對比與統一。
(3)節奏與韻律。
三、展示設計手法
1、擬人手法
(1)聯想手法:采用聯想展示手法,進行陳列布置。
(2)夸張手法:采用符合生活邏輯和哲理的夸張手法,揭示展覽內容、事物的本質,以引起人們的重視。
(3)幽默詼諧手法:運用富有趣味和引人發笑的展示手法。
(4)場景展示手法:采用具有典型生活情景的場景,配上人形模特兒和使用的物品,會創造出真實的氣氛。
2、抽象手法
(1)對比手法:采用各種形式的對比,如色彩冷暖的對比、圖像圓方的對比、線條曲直的對比、空間大小的對比、質感肌理的對比、光線強弱的對比等,來突出主體展品或主要內容,
(2)重復手法:將某種實物展品或某張照片重復幾次展出,令人印象深刻,容易牢記。
(3)蒙太奇手法:借用電影藝術手法,打破時空界限,在有限的空間或版面上,可以展示更多的內容,使觀眾了解更多、更全面的情況??梢圆捎蒙Ⅻc式構圖陳列展品,還可以配合圖表來說明問題。
(4)象征手法:運用一些具有象征意義的圖形、色彩、動植物形象等,作為背景或點題的處理,容易取得很好的展示效果。
(5)并列手法:在內容較多而且地位又同等重要的時候,往往采用并列展示的手法,以表示不分主次、地位平等。
(6)錯視手法:利用透視擴展本來狹小的空間,利用錯視對空間形態、圖形、線段進行矯正,或引起觀眾視覺和心理上的新感受。
四、展示設計的分類
1、博物館設計。
2、大型博覽會設計。
3、商業展覽設計。
4、商業環境設計。
5、慶典禮儀環境設計。
五、學生思考并討論設計方案
1、如果讓你為學校的校慶活動設計展示方案,大家應該如何運用所學知識來設計?
2、學生討論設計方案。
3、學生表述自己的展示設計方案。
六、與學生共同進行知識評價
1、請同學們談一談本節課中你印象最深刻的展示設計。
2、請你評論一下自己的展示設計方案。
3、你喜歡哪一位同學的設計方案?
課堂小結
鞏固知識,肯定學生的學習收獲,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積極地參與校園里的展示設計。
本節知識點回顧:
1、展示設計的基本概念。
2、展示設計的基本法則。
3、展示設計手法。
4、展示設計分類。
教學計劃及進度表
一、指導思想 以《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xx年版)為依據,努力體現課標要求,立足于面向全體學生和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發展的需要、學生學習的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美術素養,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者。
教學內容分析
、課本分析
本學期擬定七課時的課程,分為五個單元教學:第一單元美術的主要表現手段;第二單元讀書、愛書的情結;第三單元筆墨丹青;第四單元自己辦展覽;第五單元展示設計作品欣賞。
2)、單元分析
第一單元主要圍繞美術作品中的造型、色彩和構圖三種主要藝術表現手段展開教學。
第二單元教學內容都和讀書、愛書有關,涉及欣賞,評述設計,應用造型,表現三個學習領域。
第三單元涉及中國傳統繪畫與詩詞、書法、篆刻之間的關聯,花卉、蔬果寫意畫的學習和對意境、處理空間關系的三遠法:和山石、樹木、云水等畫法的學習。
第四單元是綜合探索課程,主要是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第五單元以欣賞展示設計作品為內容,使學生了解展示設計是以信息傳達為目的,集多種技術手段為一題的綜合性空間視覺傳達設計。
三、工作目標和措施
1、全面發展學生的自主能力。適應社會對美的基本要求,使學生在步入社會前增強對社會的了解和認識。通過美術的各項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們的水平有所的提高。
2、在教學過程中適當滲入德育,美譽方面的理念。使學生在德育的基礎上加強對美育各方面的認識,并逐步培養學生的美育方面的素質,在同一時期平衡發展,相互促進。
3、根據學生所學知識的基礎上,開始新知識的學習。學生在接納新知識的同時能于所學知識連接起來,并能融會貫通。在新舊知識的支持下對所學知識做到更深層的理解和頓悟。
4、提高學生對生活、自然以及美術作品的觀察能力、審美能力、鑒賞能力。學生們在實踐中,在生活中學習,逐步培養學生的動眼、動腦、動手的能力,逐步提高學生對美的認知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素質。
5、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激發學習積極性;
6、弘揚民族民間美術,提高民族自信心;
7、改變學習方式,促進思考與探究;
8、提供各種美術信息,拓寬學習視野;
9、采用多重評價方式,促進主動學習
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單元美術的主要表現手段
第1課 造型的表現力2課時
第2課 色彩的感染力2課時
第3課 構圖的作用2課時
第二單元 讀書、愛書的情結
第1課 書林漫步1課時
第2課 手工書設計1課時
第3課 方寸鈐記藏書印1課時
第4課 書間精靈藏書票1課時
第三單元 筆墨丹青
第1課 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1課時
第2課 借物寓意2課時
第3課 寄情山水1課時
第四單元 自己辦展覽2課時
第五單元 展示設計作品欣賞1課時 復習與測試2課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定县| 肃北| 光泽县| 鸡东县| 秦安县| 玉溪市| 乌鲁木齐县| 彰化市| 临汾市| 利川市| 马龙县| 玉溪市| 铜梁县| 定日县| 若尔盖县| 剑阁县| 南陵县| 湟中县| 东宁县| 龙川县| 南宫市| 宁陵县| 潞西市| 静宁县| 望江县| 上高县| 高唐县| 襄城县| 玉树县| 白朗县| 禄丰县| 宁陵县| 合作市| 牙克石市| 桃源县| 桦甸市| 临桂县| 松江区| 淮滨县| 富蕴县| 北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