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偉大的改革開放》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教學目的(核心素養要求)1、政治認同了解改革開放后中國的發展成就,理解改革開放的意義,相信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2、科學精神理解“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3、公共參與學生自行查詢、感悟改革開放后中國的偉大成就、巨大變化,感悟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過程。二、學情分析高一年級學生思維較活躍,善于思考,學習積極性高,探索欲強。在初中階段,學生已經接觸過改革開放方面相關的知識,并且通過前一段時間對本課程的學習,其對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和趨勢有了一定的把握,并深刻理解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但是,他們對于耳熟能詳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概念可能缺乏更加深入的理性認識,相關理論知識具有碎片化,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因此本節課將充分運用音樂、視頻、圖片等手段,增強學生對改革開放的情感體驗以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解。三、教學方法教法:講授法,情境教學法,合作探究,分組討論法。 學法:自主探究法、分析歸納法。 四、教學流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新課導入 改革開放是一個巨變,使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我們的身邊開始。展示圖片《臨汾的滄桑巨變》。 學生觀看圖片《臨汾的滄桑巨變》,感受改革開放的變化。 教師引導回答:改革開放改變了臨汾,也改變了中國。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改革開放40多年來臨汾社會生活各方面發生的巨大變化,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講授新課 環節一:看變遷 嘆改革開放 臨汾的發展成就只是國家改革開放進程中輝煌成就的一個縮影。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碩果累累,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我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體育,外交,人民群眾生活有了極大提高,正如習主席所說,今日之中國,不僅是中國之中國,更是亞洲之中國,世界之中國。 探究1:分享預習成果,說出我國改革開放以后取得的具體成就。 一、改革開放后我國取得的巨大成就 學生通過課前查閱資料,回答我國改革開放以后取得的具體成就。 學生提前查閱資料,有利于增強學生借助課外工具的能力,同時也能擴展課外知識,提高團隊協作能力。環節二:尋原因 思改革開放 探究2:觀看《1918年-2017年以來GDP變化》視頻,說一說你看到的變化,并說明發生變化的原因。 擴展(GDP的含義: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簡稱GDP)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常被公認為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它不但可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表現,還可以反映一國的國力與財富。) 二、改革開放后我國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1、主要原因 2、根本原因 學生觀看《1918年-2017年以來GDP變化》視頻,并小組合作討論,并排代表闡述看到的變化,并說明發生變化的原因。 通過播放《1918年-2017年以來GDP變化》視頻,學生能更直觀的看到我國改革開放前后GDP的變化,同時視頻中還展示了一些典型歷史事件,結合GDP數據的變化,學生能更真切的感受到變化。 明確“四個自信的作用。環節三:觀今朝 悟改革開放 三、改革開放的意義\作用\影響(重點) 牛刀小試: 1、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這一論述,高度概括了改革開放的巨大作用,深刻闡述了堅持改革開放對決定中國命運的重大意義。下列對改革開放認識正確的是( C )。 ①改革開放能夠消除我國存在的社會矛盾 ②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 ③改革開放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的經濟政治體制和社會基本制度 ④改革開放進一步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學生閱讀課本,從課本中找出講述改革開放意義的相關知識點,并對其進行歸納和理解。 學生積極思考,并回答。通過讓學生自行查找改革開放的意義并理解和簡述,有利于鍛煉學生的閱讀、理解、歸納總結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更加了解改革開放的意義。 及時鞏固,再次理解、牢記知識點。環節四:展未來 該何去何從 我國的改革開放就此完成了嗎? 探究3:中國改革開放走向何方 近年來,一些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愈演愈烈,逆全球化的思潮卷土重來,華為“孟晚舟事件”、抖音微信面臨被禁等等一系列的事情都表明了中國對外開放的路上坎坷不斷。加之全球疫情的影響,對外貿易面臨巨大挑戰,新時期,中國的改革開放將走向何方? 將改革進行到底 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四、改革開放的偉大精神 探究4:選擇以下你最感興趣的改革先鋒,與同學分享他的事跡。 以改革先鋒自勉: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開拓創新、勇于擔當,開放包容、兼容并蓄的精神。 過渡:改革開放的推進和成就正是基于這樣的精神追求和務實奮進所取得的。這些改革先鋒,為推動改革開放做出了杰出貢獻,發揮了突出的示范引領作用,是人民群眾的優秀代表。因此習近平主席說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那作為人民群眾一員的我們廣大青年,應該怎么做呢?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我們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 學生積極思考,并回答問題。 學生積極發言,講述他們喜歡的改革先鋒,分享他們的事跡。 學生大聲朗讀梁啟超《少年中國說》,堅定理想信念。通過設問的形式,使學生再一次思考“我國的改革開放是否就此完成”,結合近年來我國面臨的一些挑戰,明確改革的決心。 通過了解改革先鋒的事跡,以改革先鋒自勉,激勵學生奮發向上。 通過了解改革先鋒的先進事例,學生認識到改革先鋒也是我們人民群眾中平凡的一員。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因此作為人民群眾一員的我們廣大青年,更應該腳踏實地,好好學習,堅定理想信念。環節五:課堂小結 回顧知識框架,加深記憶。 通過列知識框架,有利于加深對本課所學知識的掌握。環節六:趁熱打鐵 學生積極思考,完成習題。 學以致用,鞏固知識點。五、作業設計以小組為單位設計一份以臨汾隰縣改革開放為主題的手抄報并在班內展覽。六、板書設計九、教學反思 現在高一的學生出生成長于新世紀,對于改革開放前后,尤其是改革開放后八九十年代到新世紀的巨大變化不是很了解,對改革開放后我國取得的巨大成就,并沒有很深的感受。因此,需要在課上通過圖片和視頻讓同學們直觀的感受我們身邊改革開放后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方面的巨大變化,從而理解改革開放的意義,以及為什么說“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上學生暢所欲言,真正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注意教學設計方面體現教改精神,明確教師的職責和學生的任務,實現師生良性互動,教學相長。教學中采用通俗易懂的教學方式傳授抽象的理論知識,特別是對國情、國策等內容的了解,使學生深入理解改革開放的意義和“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的正確性。 備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