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書法教案(第7課)教學版塊(課題) 上下結構(三) 課時 40分鐘核心素養目標文化自信:了解書法的重要性,曉知并學習古代名人學有所成的精神,激發學生熱愛藝術之感情和奮發向上的信心,從小養成喜好、愛好藝術的良好習慣,既學本領,又學做人。 語言應用:學生了解行楷上下結構的特點,掌握上下結構的漢字寫法。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思維能力: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和臨摹范字,逐步學會規范地寫好范字,進而舉一反三,寫好上下結構的漢字。 審美創造:不同方式的教學,培養學生的書法審美能力,逐步提高學生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 教學 內容 講解上下結構漢字的間架結構特點。 讓學生練習例字。教學 重難點 例字的寫法學具 準備 筆、墨、紙、硯、書法作品教學 過程 利用點名冊點名,將未到的學生及時作記錄。 一、引入課題 祝允明《燕喜亭等四記》 祝允明(1460—1526),明代著名書法家、文學家。字希哲,自號枝山,世稱“祝京北”,長洲(今江蘇蘇州)人,與文徵明、王寵同為明中期書家代表。《燕喜亭等四記》是祝允明傳世作品中不可多得的行楷住作。書卷為紙本,含行楷書四篇,現藏于故宮博物院。書作技巧純熟,情感的躍動起伏不大,猶如溪水潺潺渡渡,連綿不絕,沒有牽強,每一個字都閃動著情感的光澤與飛 揚的神采。古人有言:“字之巧處,在用筆,猶在用墨。”此作品用墨以潤為主,通篇一氣呵成,幾乎看不出在何處重新蘸黑,一路瀟灑而去,毫無焦渴、滯澀之感,使線條富有彈性和張力。作品最后有四行半題記,蓋了兩個白文印;一枚是“祝氏枝山”印,另一枚是“祝氏允明”印。 二、課程新授 1、結構講解(毛筆楷書) 上短中下長 趙孟頫《三門記》 出示例字,要求學生邊看邊思考例字的特點。 老師示講解,并講述書寫這類字的書法要領:(教師示范) 書寫技法:上短中下長結構的字,上部宜短,要為中、下部留足位置。中、下部高度的分配要合理。三部分要互相照應,切忌分離。 中寬上下窄 趙孟頫《三門記》 老師示講解,并講述書寫這類字的書法要領:(教師示范) 書寫技法:中寬上下窄結構的字,中部應舒展,上、下部宜收斂,以突出中部的主筆。 中窄上下寬 趙孟頫《三門記》 老師示講解,并講述書寫這類字的書法要領:(教師示范) 書寫技法:中窄上下寬結構的字,中部收斂,上、下部舒展并力求同寬。 (學生練習例字,老師下位指導并糾正學生的錯誤寫法。) 2、結構講解(硬筆行楷) 楷書結體端莊嚴謹,在書寫時一定要注意行筆不可過快,不可輕飄,要做到筆筆運行有始有終,穩健挺拔,用力要輕重分明,提按有序,才能不失楷書的風范。行楷結體瀟灑飄逸,但用筆上卻不可一味盲目求快,關鍵是要做到輕重徐急,節奏分明,輕重不同,主次有別。行楷與楷書的一大區別在于其連筆,然而絕不可凡是連筆處便一連到底。要講究些筆斷意連,虛實相間,以免潦草雜亂,弄巧成拙。 上短中下長 老師示講解,并講述書寫這類字的書法要領:(教師示范) 書寫技法:上短中下長結構的宇,上部宜短,要為中、下部留足位置。中、下部高度的分配要合理,三部分要相互照應,切忌分離。 中寬上下窄 老師示講解,并講述書寫這類字的書法要領:(教師示范) 書寫技法:中寬上下窄結構的字,中部應舒展,上、下部要收斂。 中窄上下寬 老師示講解,并講述書寫這類字的書法要領:(教師示范) 書寫技法:中窄上下寬結構的字,中部收斂,占位約1/5。 (學生練習例字,老師下位指導并糾正學生的錯誤寫法。) 古代江南四大才子又稱“吳門四才子”,是明代時生活在江蘇蘇州的四位才華橫溢且性情灑脫的文化人。一般認為是指 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禎卿。 祝允明(1460—1526),明代著名書法家、文學家。字希哲,自號枝山,世稱“祝京北”,長洲(今江蘇蘇州)人,與文徵明、王寵同為明中期書家代表。 唐寅,生于明成化六年(1470-1523年),初字伯虎,后更字子畏,中年后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取其齋室為學圃堂、夢墨亭,吳縣人。 文征明(1470--1559)初名壁(也作璧),征明是他的字,后來又改字征仲,祖籍衡山,自號衡山居士,人稱文衡山,齋名停云館。 徐禎卿(1479-1511)字昌谷,一字昌國,漢族,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鎮,后遷居吳縣。明代文學家,被人稱為“吳中詩冠”,是“吳中四才子”之一。 三、歸整文房四寶作 業 練習“例字”內容,要求漂亮、工整。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