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8課 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 教學設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8課 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 教學設計

資源簡介

《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九一八事變經過、結果,了解中國局部抗戰的開始;知道華北危急、一二·九運動以及西安事變,理解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看九一八事變的圖片,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通過多種史料的呈現培養學生史料實證和歷史理解意識,全面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九一八事變的歷史史實,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責任感;通過西安事變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張學良、楊虎城的愛國精神,認識共產黨人以民族利益為重的博大胸襟。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九一八事變和西安事變
教學難點:理解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意義
三、教學方法:講授法 合作探究 問題教學法
四、教學用具:教學PPT、 音頻歌曲《松花江上》、圖片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圖片展示:
同時播放歌曲《松花江上》:“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還有那衰老的爹娘……”。
教師:每當人們唱起這首如泣如訴、悲憤激越的歌曲時,仿佛看到當年在日軍鐵蹄蹂躪下的東北父老鄉親,看到背井離鄉、有家難歸的婦孺學子。那么,是什么事件讓東北人民背井離鄉、有家難歸?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18課《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
<新課探究>:
一、九一八事變
活動探究:展示材料一:日本制定的大陸政策:“惟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如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
材料二:“今天之滿蒙地位......不僅在我國國防上,就在經濟上,也可以說是我國的生命線。” ——摘自《田中奏折》
材料三: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波及日本,使其國內矛盾尖銳,日本統治者急于利用侵略中國東北的對外戰爭來轉嫁危機,擺脫其國內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
材料四:1930年—1931年,國民政府集中重兵三次“圍剿”紅軍,無心北顧。
問題思考1:根據材料仔細閱讀教材P86頁以及相關史事,找出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的原因。
學生活動:小組互動討論
學生回答:日本中國侵略蓄謀已久;……
教師歸納:日本大陸政策對中國侵略蓄謀已久;
日本將中國東北視為生命線;
日本為擺脫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加緊侵略中國;
蔣介石積極內戰,日本有可乘之機。
活動二:閱讀教材歸納九一八事變的歷史史實,完成表格:
事件名稱 九一八事變 備注
事件時間 1931年9月18日
事件地點 南滿鐵路柳條湖段
事件經過 P86頁:炮轟沈陽城,占領沈陽,占領東北三省
事件結果 東北三省全部淪與敵手
問題思考1:日本侵略軍侵略中國,為何要制造柳條湖事件呢?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為發動侵略戰爭制造借口;其次柳條湖距離東北軍駐地北大營和沈陽較近,便于日軍攻打。(圖片展示:戰后的東北)
問題思考2:閱讀教材P87頁,找出偽滿洲國成立的時間、地點和人物以及面臨日軍的侵略中國人表現?
學生回答:時間:1932年
地點:長春
人物:清朝末代皇帝溥儀
教師補充資料:溥儀之所以會選擇投靠日本成為傀儡皇帝,是因為1928年,軍閥孫殿英為了籌集軍餉,率軍盜挖了盜挖清東陵的慈禧、乾隆兩座陵墓。此事傳出以后,一時全國轟動。溥儀得知此事以后大受打擊。他趕忙一邊派人前往東陵處理后事,一邊向國民政府提出要求嚴懲肇事者。然而孫殿英卻以盜墓所得的金銀珠寶對國民政府各要員進行行賄,而且他手中有數萬人馬,是各方都需要拉攏的一個實力派。因此國民政府也不愿意得罪孫殿英,把他逼到其他陣營去。所以東陵盜案盡管轟動全國,但是處理結果卻是不痛不癢,只處理了孫殿英的幾個部下,其他的就不了了之。這種結果溥儀當然不能接受,但是他也沒有能力去改變這個結果。大受刺激的溥儀從此在復辟一事上更加不擇手段。日本有意借助溥儀搶奪中國東北,對他進行拉攏。溥儀又沒有其他選擇,最后決定和日本合作,去東北當了傀儡。
表現:義勇軍(東北民眾)抵抗日軍侵略; 中國共產黨組織游擊隊(楊靖宇)開展抗日游擊戰爭。
(說明:教師根據時間可適當講授楊靖宇的抗日故事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問題思考3:閱讀教材P86—P87頁歸納九一八事變的影響?
學生回答:中國人民局部抗戰開始;
教師補充: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1931.9.18—1937.7.7局部抗戰)(讀2背1)
過渡:曾經面臨中國外交失敗時,我們青年學生挺身而出演繹了五四運動,而現如今日軍占領東北三省之后又將魔爪伸向華北,中國出現亡國的危險,更激起青年學生投身救國浪潮之中,接下來我們一起走進這段歷史。
二、華北危急與一二·九運動
教師提問1:閱讀教材P88頁,回答日本策動“華北自治運動”的目的以及國民政府對日的政策?
學生回答:目的—使華北五省脫離中國版圖。 政策—不抵抗的妥協政策。
教師提問2:1935年,北平學生發出“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的痛感,回答面臨亡國危險當時青年學生是如何做的?
學生回答:......
(要求學生在教材中勾畫出事件的時間、人物、地點、口號、結果。)
教師總結:一二·九運動是一場愛國救亡運動,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圖吞并華北的陰謀,打擊了國民政府對日妥協政策,促進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
三、西安事變
教師提問1:學生的愛國熱情傳承至今,中共“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也得到了國內各階層的認可,同時也深深的感召了國民黨的高級將領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領與紅軍停戰,要求蔣介石聯共抗日,而他們的蔣委員長又是如何做的呢?閱讀教材找出做法。
學生回答:蔣介石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親赴西安威逼張、楊繼續進攻紅軍。
學生活動:觀看視頻《西安事變》,然后分組完成下列表格。
事件名稱 西安事變 備注
時間 1936年12月12日 雙十二
地點 西安 華清池
人物 張學良 楊虎城
目的 逼蔣抗日
經過 對蔣介石實行“兵諫”,并通電全國,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西安事變震驚了全世界,引發了國內外各種政治勢力的強烈反響,如何解決西安事變,當時許多不同觀點。
材料:日本侵略者:希望中國打內戰
美英兩國:主張和平解決,南京政府向張、楊妥協。
國民黨內部:親英美派(主張和平解決) 親日派(討伐張、楊)
問題思考:閱讀教材P89頁,找出中共對西安事變的態度如何?
學生回答: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聯將抗日,派周恩來到西安參加談判,與各方面進行協商。(讀2背1)
問題思考: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有何歷史意義?
學生回答: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十年內戰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讀2背1)
<課堂總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的過程。清楚的了解了九一八事變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成為抗日戰爭的起點。日本占領東北三省后,繼續侵略華北,全國抗日救亡運動高漲,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發生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同學們曾經的歷史至今仍歷歷在目,更激勵我們青年學生要銘記歷史,勿忘國恥,珍愛和平、共創未來!
<板書設計>:
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
日本侵略 中國抗爭
九一八事變 抗日義勇軍 東北抗日聯軍(局部抗戰)
華北危急(亡國威脅) 一二·九運動(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
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2日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課后作業>:
1、基礎鞏固習題
2、閱讀《張學良傳》(周末閑暇時)
<教學反思>:
本課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視頻的觀看和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歸納總結,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本課的重點知識,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責任感。在教學過程中我比較注重本課三個知識點間聯系,讓學生明白事件發生的因果關系,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能力,直觀呈現九一八事變等事件的圖片,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通過歷史史料的研讀,培養學生史料實證和歷史理解意識,全面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將更加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課堂掌握的考查,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民市| 东城区| 金坛市| 东明县| 河北省| 集安市| 安平县| 威宁| 白河县| 江川县| 临沂市| 安溪县| 同心县| 夏津县| 竹溪县| 甘德县| 台山市| 台中市| 扎赉特旗| 琼中| 鲜城| 大宁县| 湖口县| 讷河市| 临沭县| 巨鹿县| 莱西市| 延寿县| 奇台县| 揭西县| 鹰潭市| SHOW| 柘荣县| 丹寨县| 响水县| 漳州市| 五莲县| 和平县| 平顶山市| 丰顺县| 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