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杭州高橋初中教育集團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中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杭州高橋初中教育集團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中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杭州高橋初中教育集團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 道德與法治期中試卷(歷社部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包含15小題,每題2分,共30分)
1.(2020八上·高橋期中) 7世紀,某國整個朝野掀起了“中國化運動”,全盤照搬中國的制度和文化,把處于蒙昧狀態(tài)的民族,憑空向前推進了幾個世紀。這個善于學習的國家是(  )
A.羅馬帝國 B.雅典 C.日本 D.印度
【答案】C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7世紀中期,日本改革派發(fā)動宮廷政變成功,孝德天皇仿效唐朝制度進行改革,因為孝德天皇的年號是大化,所以叫做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重要標志。可見這個善于學習的國家是日本。
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日本即是這個善于學習的國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結合所學知識準確分析理解題干是解題的關鍵。
2.(2020八上·高橋期中)追根溯源,今天的法國、意大利、德國、英國人的共同祖先是(  )
A.法蘭克人 B.日耳曼人 C.雅利安人 D.希伯來人
【答案】B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476年,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滅亡,西羅馬帝國滅亡是西歐奴隸社會歷史結束的標志。日耳曼人在西羅馬帝國的廢墟上建立了許多大小不同的王國,其中最為強大的法蘭克王國。后來,在法蘭克王國的基礎上,形成德意志、法蘭西、意大利三國的雛形;日耳曼人的盎格魯-撒克遜在英吉利建立了王國,成為英國人的祖先。
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日耳曼人是今天的法國、意大利、德國、英國人的共同祖先,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查理曼帝國,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2020八上·高橋期中)賈誼:“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回答問題。
3.“諸侯”與我國古代哪一項制度有關(  )
A.郡縣制 B.分封制 C.世襲制 D.禪讓制
4.下列舉措實踐了賈誼這一主張并取得成功的是(  )
A.秦始皇推行郡縣制 B.漢景帝制定削藩策略
C.漢武帝實行推恩令 D.忽必烈建立行省制度
【答案】3.B
4.C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分封制和漢代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措施。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
3.結合所學可知,分封制是中國古代分封諸侯的制度。西周滅商后,便大規(guī)模地以封地連同居民分賞王室子弟和功臣,諸侯在其封國內享有世襲統治權,也有服從天子命令、定期朝貢、提供軍賦和力役、維護周室安全的責任。
A項郡縣制之下是地方官員,不是諸侯,不符合題意;
B項分封制與“諸侯”有關,符合題意;
C項世襲制是權力傳承制度,不符合題意;
D項禪讓制是部落聯盟時期首領權力交接的制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4.從“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可知,題干中的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和后來的推恩令在特點上是一致的,都是主張一步一步的削弱王國的力量。漢武帝為加強中央集權,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議,頒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許諸侯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諸侯國。從此諸侯國越分越小,勢力越弱,諸侯國對中央的威脅逐漸消除,加強了中央集權,使西漢實現了政治上的大一統。
A項秦始皇推行郡縣制,廢除分封制,和題干不符合,不符合題意;
B項漢景帝制定削藩策略,但并未“眾建諸侯而少其力”,不符合題意;
C項漢武帝實行推恩令實踐了賈誼這一主張并取得成功,符合題意;
D項忽必烈建立行省制度與題干明顯不符合,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5.(2020八上·高橋期中)《三字經》中有云:“始春秋,終戰(zhàn)國,五霸強,七雄出。”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現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勝出的諸侯國分別是(  )
A.齊桓公 秦國 B.齊桓公 秦朝
C.晉文公 齊國 D.楚莊王 齊國
【答案】A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齊桓公是春秋時期稱霸的第一個霸主;在戰(zhàn)國時期,秦國最后滅掉了六國,統一了中國。
A項齊桓公 秦國分別是“五霸”中最早出現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勝出的諸侯國,符合題意;
B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爭霸、戰(zhàn)國紛爭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春秋首霸齊桓公與秦的統一。
6.(2020八上·高橋期中)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現諸侯爭霸與社會變革的根本原因是(  )
A.百家爭鳴的活躍讓思想不統一
B.出現了鐵農具和牛耕,促進了生產發(fā)展
C.周天子奢侈殘暴讓諸侯非常不滿
D.各諸侯國都進行了變法實現了富國強兵
【答案】B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春秋戰(zhàn)國時期,鐵犁牛耕的出現,推動了生產力發(fā)展,私田逐漸取代公田,井田制逐步瓦解,建立在此基礎上的宗法分封制度也隨之走向崩潰,從而推動春秋戰(zhàn)國社會大變革的到來。
A項百家爭鳴的活躍讓思想不統一是諸侯爭霸與社會變革帶來的影響,不符合題意;
B項出現了鐵農具和牛耕,促進了生產發(fā)展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現諸侯爭霸與社會變革的根本原因,符合題意;
C項周天子奢侈殘暴讓諸侯非常不滿不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現諸侯爭霸與社會變革的根本原因,諸侯實力越來越強大,相應王室衰微,導致諸侯爭霸,而非周天子奢侈殘暴,不符合題意;
D項各諸侯國都進行了變法實現了富國強兵中的“都進行了”表述絕對化,該項也是諸侯爭霸與社會變革帶來的影響,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時代特征,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7.(2020八上·高橋期中)關于文明成就,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A.阿拉伯人創(chuàng)作了《一天零一夜》,地圖繪制也達到很高水平
B.古埃及人在腓尼基字母文字基礎上創(chuàng)造了埃及文字
C.種姓制度激化了古印度的社會矛盾。在這種形勢下,喬達摩·悉達多創(chuàng)立了佛教
D.羅馬法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
【答案】B
【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古埃及文字是自己獨立創(chuàng)造出來的,后來影響了腓尼基字母文字。
A CD三項描述與史實相符,不符合題意;
B項古埃及人在腓尼基字母文字基礎上創(chuàng)造了埃及文字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文明成就,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8.(2020八上·高橋期中)不同地區(qū)文明的交往方式主要分為兩種:暴力沖突與和平交往。下列屬于通過征戰(zhàn)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是(  )
①阿拉伯帝國 ②亞歷山大帝國 ③查理曼帝國 ④羅馬帝國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A
【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領麥加,此后,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8世紀中期,阿拉伯建立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大帝國;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率領大軍開始東征,歷經10年征戰(zhàn),建立起西起希臘,東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亞,南達埃及,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公元前27年,羅馬帝國建立后,不斷對外侵略擴張,疆域不斷擴大,形成了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故①②④符合題意。
③查理曼帝國在歐洲大陸。故③錯誤。
A項①②④屬于通過征戰(zhàn)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古代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
9.(2020八上·高橋期中)在西歐城市重新興起和工商業(yè)迅速發(fā)展的過程中,形成的一個新的社會階級是(  )
A.市民階級 B.新興地主階級
C.奴隸主階級 D.貴族階級
【答案】A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10世紀以后,隨著西歐城市興起和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城市中手工業(yè)者和商人隊伍不斷壯大,特別是富有的手工業(yè)大作坊主、商人和銀行家逐漸發(fā)展成為早期資產階級,從而形成了新的市民階級。
A項市民階級是在西歐城市重新興起和工商業(yè)迅速發(fā)展的過程中,形成的一個新的社會階級,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中世紀西歐城市的興起,要求理解掌握重要史實。
10.(2020八上·高橋期中)“蓋有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人。”以下屬于漢武帝時期出現的“非常之人”是(  )
A.商鞅 B.管仲 C.董仲舒 D.李斯
【答案】C
【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漢武帝時期,為了加強思想控制,采納董仲舒的建議,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實現了思想上的統一,鞏固了大一統局面,由此確立了儒家學說在中國封建社會思想界的統治地位。
AB兩項涉及人物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不符合題意;
C項董仲舒屬于漢武帝時期出現的“非常之人”,符合題意;
D項李斯協助秦始皇統一天下,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11.(2020八上·高橋期中)假如你生活在公元前5世紀左右的雅典,你可能看到的現象有(  )
①婦女、兒童、奴隸和外邦人都在參加公民大會
②全國崇尚武力,社會如同軍營
③公民大會上,陶片得票最多的人正要被放逐國外去
④貿易發(fā)達,商船頻繁出入港口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
【解析】【分析】參加公民大會的是雅典成年男性公民,婦女、兒童、奴隸和外邦人無權參與;公元前5世紀左右的伯里克利時代,雅典奴隸主民主政治獲得高度發(fā)展,經濟和文化也呈現出了一派繁榮的景象,不可能出現全國崇尚武力,社會如同軍營的情況。故①②錯誤。克里斯提尼改革時期已制定陶片放逐法,公元前5世紀左右可能看到;古代雅典工商業(yè)繁榮,對外貿易發(fā)達,商船頻繁出入港口,該項也可能看到。故③④正確。
D項③④生活在公元前5世紀左右的雅典可能看到,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雅典社會特征,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12.(2020八上·高橋期中)以下關于統治階級為鞏固政權所采取的措施說法錯誤的是(  )
A.秦始皇為解決“言語異聲,文字異形”問題,統一文字為隸書
B.漢文帝體恤百姓,除減輕賦稅和徭役外,還減輕刑罰,廢除了肉刑
C.漢武帝“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主要負責監(jiān)察事務
D.哈里發(fā)通過大規(guī)模的對外戰(zhàn)爭,讓阿拉伯在8世紀中葉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
【答案】A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chuàng)大一統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秦始皇為解決“言語異聲,文字異形”問題,統一文字為小篆,把小篆作為全國統一的文字,后來出現了更為簡單的隸書。
A項秦始皇為解決“言語異聲,文字異形”問題,統一文字為隸書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BCD三項說法都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13.(2020八上·高橋期中)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在擴張過程中,羅馬的奴隸制迅速發(fā)展,奴隸處境悲慘,導致奴隸的激烈反抗,這動搖了羅馬共和國的統治。這里的“奴隸的激烈反抗”是指(  )
A.陳勝、吳廣起義 B.亞歷山大東征
C.斯巴達克起義 D.羅馬與迦太基爭霸
【答案】C
【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斯巴達克起義是在斯巴達克領導下,羅馬共和國爆發(fā)的一次最大的奴隸起義,這是古羅馬最大的一次起義,動搖了羅馬共和國的統治。
A項陳勝、吳廣起義是秦末農民起義,不符合題意;
B項亞歷山大東征是指公元前334~公元前32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對東方波斯等國進行的侵略戰(zhàn)爭。與題干信息無關,不符合題意;
C項斯巴達克起義是題干里的“奴隸的激烈反抗”所指起義,符合題意;
D項羅馬與迦太基爭霸題干信息體現不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斯巴達克起義,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14.(2020八上·高橋期中)下圖所示為“秦朝行政系統簡表”,它直觀地展示了秦朝中央和地方各級行政機構之間的關系,形象地說明了秦朝政治體制的本質。這一政治體制是(  )
A.皇帝制 B.郡縣制 C.三公九卿制 D.中央集權制
【答案】D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chuàng)大一統
【解析】【分析】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創(chuàng)建中央專制集權:規(guī)定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皇帝總攬一切大權;中央政府設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職。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的政事,御史大夫負責監(jiān)察百官,太尉管理軍事;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議,把全國劃分為36郡(后來增加到40郡),郡下設縣。郡縣長官均由中央任免。
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中央集權制是題干描述的政治體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朝鞏固統一措施及學生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注意準確識記秦朝行政系統的有關內容。
15.(2020八上·高橋期中)標志著騎馬用具的完備,騎兵的發(fā)展從此進入新時期的事件是(  )
A.成熟馬鐙的使用 B.武士力量的壯大
C.經濟的繁榮,國勢的強盛 D.基督教的盛行
【答案】A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成熟的馬鐙的使用,標志著騎乘用的馬具的完備,使得騎兵的發(fā)展進入一個新的時期。
A項成熟馬鐙的使用標志著騎馬用具的完備,騎兵的發(fā)展從此進入新時期,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鐙的相關史實。識記與靈活掌握馬鐙的相關史實。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包含3小題,按序為5分、7分、8分,共20分)
16.(2020八上·高橋期中)請將下列主張與學派用線連起來。
仁者愛人,民貴君輕 道家
萬物虛無,禍福相倚 儒家
兼愛非攻,節(jié)用尚儉 墨家
以法為教,今必勝昔 兵家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法家
【答案】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提出“仁”的學說,主張“仁者愛人”“為政以德”,要求統治者能體察民情,愛惜民力,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孟子提出“民貴君輕”。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主張萬物虛無,禍福相倚。墨家的創(chuàng)始人—墨子,主張“兼愛”“非攻”“節(jié)用尚儉”,反對不義戰(zhàn)爭,支持正義戰(zhàn)爭。法家的代表人物—韓非,他主張以法為教,今必勝昔,主張改革,反對儒家的仁政,提倡法治;認為歷史是進步的,后代總要勝過前代,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思想來源),著有《韓非子》。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軍事家—孫武。著有《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提出“知彼知己者,百戰(zhàn)不殆”。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百家爭鳴”,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17.(2020八上·高橋期中)穿越時空回到古代,這里正進行著最杰出人物的大選,通過競選詞,你知道他們分別是誰嗎?
(1)我是世界三大宗教創(chuàng)始人之一。我號召人們放棄多神崇拜,只信奉唯一的神安拉,后來我創(chuàng)立的教被阿拉伯人接受,半島也基本實現統一。(   )
(2)我從小就熱愛科學,勤于思考,我發(fā)現了杠桿定律和浮力定律。(   )
(3)我統一了兩河流域,我在位時制定了最古老的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法典還被刻在了一塊石柱上。(   )
(4)我當政期間,我們城邦民主制度達到全盛,政治民主,經濟繁榮,文化昌盛,被稱為當時的黃金時代。(   )
(5)我是共和國的元首,我使羅馬共和國時代進入到帝國時代。(   )
(6)我是著名的治水英雄,我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王朝。(   )
(7)我即位后的第二年開始仿照中國進行改革。改革后,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都發(fā)展很快,我們國家也從奴隸社會過渡成為一個天皇制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
【答案】(1)穆罕默德
(2)阿基米德
(3)漢謨拉比
(4)伯里克利
(5)屋大維
(6)禹
(7)孝德(或孝德天皇)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西方文明的搖籃;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大化改新;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穆罕默德,要求識記基礎史實。根據“信奉唯一的神安拉”“被阿拉伯人接受”可知,在汲取猶太教、基督教教義和沿襲貝杜因人原始信仰的基礎上,穆罕默德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宗教信仰體系——伊斯蘭教。其核心觀念是以麥加古萊西部落的主神安拉(真主)為宇宙天地問的唯一真神和造物主。
(2)本題考查阿基米德,要求識記基礎史實。古希臘阿基米德發(fā)現了杠桿定律和浮力定律,還發(fā)明了用于排水或灌溉的螺旋式水車。
(3)本題考查漢謨拉比,要求識記基礎史實。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的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為了維護奴隸主的利益,漢謨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稱《漢謨拉比法典》,《漢謨拉比法典》是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的代表,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
(4)本題考查伯里克利,要求識記基礎知識。公元前5世紀,伯里克利當政時期,雅典民主政治達到頂峰。
(5)本題考查屋大維,要求識記基礎史實。公元前27年,羅馬元老院授予屋大維“奧古斯都”和“大元帥”的尊號,從此他獨攬國家大權標志著羅馬從共和國轉變?yōu)榱_馬帝國。
(6)本題考查大禹,要求識記基礎史實。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我國漫長的原始社會到此結束,奴隸社會開始了。
(7)本題考查大化改新,要求識記基礎史實。據“仿照中國進行改革”可知,日本仿照隋唐政治政治,通過大化改新確立了天皇制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故答案為:(1)穆罕默德。
(2)阿基米德。
(3)漢謨拉比。
(4)伯里克利。
(5)屋大維。
(6)禹。
(7)孝德(或孝德天皇)。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要求學生識記基礎史實。
18.(2020八上·高橋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戰(zhàn)國七雄長期征戰(zhàn),給人民帶來極大的痛苦和災難,不利于經濟、文化的進一步發(fā)展和交流。渴望結束割據戰(zhàn)爭,實現國家統一安定已成為當時各族人民的強烈愿望。
材料二:秦地處中國西北部的渭河流域,這一地理位置有助于秦獲得勝利。因為渭河流域大部分地區(qū)易守難攻……
材料三:公元前318年,秦占領了四川的產糧大平原,這大大地擴大了秦的地盤,增強了秦的力量。
……
材料四:“天下既定……自天子不能具鈞駟(毛色統一的四匹馬),而將相或乘牛車。” ——《漢書·食貨志》
(1)根據材料一與所學知識分析,秦始皇最大的歷史功績是什么?
(2)除以上三則材料外,你認為秦統一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這么說?
(3)分析材料中出現的經濟狀況的歷史原因有哪些?面對這種現狀,統治者采取了怎樣的措施來恢復經濟?
【答案】(1)結束了諸侯國長期割據混戰(zhàn)的局面,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或滅六國統一全國,或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2)商鞅變法。
使秦國國力大增,成為戰(zhàn)國中后期實力最強的國家;為以后秦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3)秦朝的暴政,秦末農民起義,楚漢戰(zhàn)爭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秦始皇開創(chuàng)大一統;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秦統一的意義,要求運用所學解讀材料信息。依據材料一“戰(zhàn)國七雄長期征戰(zhàn),給人民帶來極大的痛苦和災難,不利于經濟、文化的進一步發(fā)展和交流。渴望結束割據戰(zhàn)爭,實現國家統一安定已成為當時各族人民的強烈愿望。”及所學知識可知,秦超統一結束了諸侯國長期割據混戰(zhàn)的局面,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2)本題考查商鞅變法,要求運用所學分析材料信息。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秦國通過商鞅變法,封建制度在秦國確立,促進封建經濟的發(fā)展,加強軍隊的戰(zhàn)斗力,使秦國很快成為戰(zhàn)國七雄中最富強的國家,為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3)本題考查秦末農民起義、楚漢戰(zhàn)爭、休養(yǎng)生息,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依據“天下既定……自天子不能具鈞駟(毛色統一的四匹馬),而將相或乘牛車。”及所學知識可知,秦朝的暴政,引發(fā)秦末農民起義;劉邦集團及項羽集團為了爭奪領導權進行楚漢戰(zhàn)爭,劉邦取得勝利,建立漢朝;休養(yǎng)生息政策指大動蕩或長期戰(zhàn)亂以后,統治者不搞勞民傷財、嚴刑酷法的統治,改以寬刑薄賦的政策,保養(yǎng)民力,增殖人口,以達到恢復和發(fā)展經濟、穩(wěn)定統治的目的,實行了“休養(yǎng)生息”政策。
故答案為:(1)結束了諸侯國長期割據混戰(zhàn)的局面,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或滅六國統一全國,或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2)商鞅變法。使秦國國力大增,成為戰(zhàn)國中后期實力最強的國家;為以后秦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3)秦朝的暴政,秦末農民起義,楚漢戰(zhàn)爭。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統一的意義,商鞅變法,秦末農民起義,楚漢戰(zhàn)爭,休養(yǎng)生息,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杭州高橋初中教育集團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 道德與法治期中試卷(歷社部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包含15小題,每題2分,共30分)
1.(2020八上·高橋期中) 7世紀,某國整個朝野掀起了“中國化運動”,全盤照搬中國的制度和文化,把處于蒙昧狀態(tài)的民族,憑空向前推進了幾個世紀。這個善于學習的國家是(  )
A.羅馬帝國 B.雅典 C.日本 D.印度
2.(2020八上·高橋期中)追根溯源,今天的法國、意大利、德國、英國人的共同祖先是(  )
A.法蘭克人 B.日耳曼人 C.雅利安人 D.希伯來人
(2020八上·高橋期中)賈誼:“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回答問題。
3.“諸侯”與我國古代哪一項制度有關(  )
A.郡縣制 B.分封制 C.世襲制 D.禪讓制
4.下列舉措實踐了賈誼這一主張并取得成功的是(  )
A.秦始皇推行郡縣制 B.漢景帝制定削藩策略
C.漢武帝實行推恩令 D.忽必烈建立行省制度
5.(2020八上·高橋期中)《三字經》中有云:“始春秋,終戰(zhàn)國,五霸強,七雄出。”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現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勝出的諸侯國分別是(  )
A.齊桓公 秦國 B.齊桓公 秦朝
C.晉文公 齊國 D.楚莊王 齊國
6.(2020八上·高橋期中)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現諸侯爭霸與社會變革的根本原因是(  )
A.百家爭鳴的活躍讓思想不統一
B.出現了鐵農具和牛耕,促進了生產發(fā)展
C.周天子奢侈殘暴讓諸侯非常不滿
D.各諸侯國都進行了變法實現了富國強兵
7.(2020八上·高橋期中)關于文明成就,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A.阿拉伯人創(chuàng)作了《一天零一夜》,地圖繪制也達到很高水平
B.古埃及人在腓尼基字母文字基礎上創(chuàng)造了埃及文字
C.種姓制度激化了古印度的社會矛盾。在這種形勢下,喬達摩·悉達多創(chuàng)立了佛教
D.羅馬法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
8.(2020八上·高橋期中)不同地區(qū)文明的交往方式主要分為兩種:暴力沖突與和平交往。下列屬于通過征戰(zhàn)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是(  )
①阿拉伯帝國 ②亞歷山大帝國 ③查理曼帝國 ④羅馬帝國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2020八上·高橋期中)在西歐城市重新興起和工商業(yè)迅速發(fā)展的過程中,形成的一個新的社會階級是(  )
A.市民階級 B.新興地主階級
C.奴隸主階級 D.貴族階級
10.(2020八上·高橋期中)“蓋有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人。”以下屬于漢武帝時期出現的“非常之人”是(  )
A.商鞅 B.管仲 C.董仲舒 D.李斯
11.(2020八上·高橋期中)假如你生活在公元前5世紀左右的雅典,你可能看到的現象有(  )
①婦女、兒童、奴隸和外邦人都在參加公民大會
②全國崇尚武力,社會如同軍營
③公民大會上,陶片得票最多的人正要被放逐國外去
④貿易發(fā)達,商船頻繁出入港口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2.(2020八上·高橋期中)以下關于統治階級為鞏固政權所采取的措施說法錯誤的是(  )
A.秦始皇為解決“言語異聲,文字異形”問題,統一文字為隸書
B.漢文帝體恤百姓,除減輕賦稅和徭役外,還減輕刑罰,廢除了肉刑
C.漢武帝“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主要負責監(jiān)察事務
D.哈里發(fā)通過大規(guī)模的對外戰(zhàn)爭,讓阿拉伯在8世紀中葉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
13.(2020八上·高橋期中)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在擴張過程中,羅馬的奴隸制迅速發(fā)展,奴隸處境悲慘,導致奴隸的激烈反抗,這動搖了羅馬共和國的統治。這里的“奴隸的激烈反抗”是指(  )
A.陳勝、吳廣起義 B.亞歷山大東征
C.斯巴達克起義 D.羅馬與迦太基爭霸
14.(2020八上·高橋期中)下圖所示為“秦朝行政系統簡表”,它直觀地展示了秦朝中央和地方各級行政機構之間的關系,形象地說明了秦朝政治體制的本質。這一政治體制是(  )
A.皇帝制 B.郡縣制 C.三公九卿制 D.中央集權制
15.(2020八上·高橋期中)標志著騎馬用具的完備,騎兵的發(fā)展從此進入新時期的事件是(  )
A.成熟馬鐙的使用 B.武士力量的壯大
C.經濟的繁榮,國勢的強盛 D.基督教的盛行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包含3小題,按序為5分、7分、8分,共20分)
16.(2020八上·高橋期中)請將下列主張與學派用線連起來。
仁者愛人,民貴君輕 道家
萬物虛無,禍福相倚 儒家
兼愛非攻,節(jié)用尚儉 墨家
以法為教,今必勝昔 兵家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法家
17.(2020八上·高橋期中)穿越時空回到古代,這里正進行著最杰出人物的大選,通過競選詞,你知道他們分別是誰嗎?
(1)我是世界三大宗教創(chuàng)始人之一。我號召人們放棄多神崇拜,只信奉唯一的神安拉,后來我創(chuàng)立的教被阿拉伯人接受,半島也基本實現統一。(   )
(2)我從小就熱愛科學,勤于思考,我發(fā)現了杠桿定律和浮力定律。(   )
(3)我統一了兩河流域,我在位時制定了最古老的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法典還被刻在了一塊石柱上。(   )
(4)我當政期間,我們城邦民主制度達到全盛,政治民主,經濟繁榮,文化昌盛,被稱為當時的黃金時代。(   )
(5)我是共和國的元首,我使羅馬共和國時代進入到帝國時代。(   )
(6)我是著名的治水英雄,我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王朝。(   )
(7)我即位后的第二年開始仿照中國進行改革。改革后,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都發(fā)展很快,我們國家也從奴隸社會過渡成為一個天皇制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
18.(2020八上·高橋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戰(zhàn)國七雄長期征戰(zhàn),給人民帶來極大的痛苦和災難,不利于經濟、文化的進一步發(fā)展和交流。渴望結束割據戰(zhàn)爭,實現國家統一安定已成為當時各族人民的強烈愿望。
材料二:秦地處中國西北部的渭河流域,這一地理位置有助于秦獲得勝利。因為渭河流域大部分地區(qū)易守難攻……
材料三:公元前318年,秦占領了四川的產糧大平原,這大大地擴大了秦的地盤,增強了秦的力量。
……
材料四:“天下既定……自天子不能具鈞駟(毛色統一的四匹馬),而將相或乘牛車。” ——《漢書·食貨志》
(1)根據材料一與所學知識分析,秦始皇最大的歷史功績是什么?
(2)除以上三則材料外,你認為秦統一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這么說?
(3)分析材料中出現的經濟狀況的歷史原因有哪些?面對這種現狀,統治者采取了怎樣的措施來恢復經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7世紀中期,日本改革派發(fā)動宮廷政變成功,孝德天皇仿效唐朝制度進行改革,因為孝德天皇的年號是大化,所以叫做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重要標志。可見這個善于學習的國家是日本。
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日本即是這個善于學習的國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結合所學知識準確分析理解題干是解題的關鍵。
2.【答案】B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476年,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滅亡,西羅馬帝國滅亡是西歐奴隸社會歷史結束的標志。日耳曼人在西羅馬帝國的廢墟上建立了許多大小不同的王國,其中最為強大的法蘭克王國。后來,在法蘭克王國的基礎上,形成德意志、法蘭西、意大利三國的雛形;日耳曼人的盎格魯-撒克遜在英吉利建立了王國,成為英國人的祖先。
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日耳曼人是今天的法國、意大利、德國、英國人的共同祖先,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查理曼帝國,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答案】3.B
4.C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分封制和漢代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措施。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
3.結合所學可知,分封制是中國古代分封諸侯的制度。西周滅商后,便大規(guī)模地以封地連同居民分賞王室子弟和功臣,諸侯在其封國內享有世襲統治權,也有服從天子命令、定期朝貢、提供軍賦和力役、維護周室安全的責任。
A項郡縣制之下是地方官員,不是諸侯,不符合題意;
B項分封制與“諸侯”有關,符合題意;
C項世襲制是權力傳承制度,不符合題意;
D項禪讓制是部落聯盟時期首領權力交接的制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4.從“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可知,題干中的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和后來的推恩令在特點上是一致的,都是主張一步一步的削弱王國的力量。漢武帝為加強中央集權,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議,頒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許諸侯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諸侯國。從此諸侯國越分越小,勢力越弱,諸侯國對中央的威脅逐漸消除,加強了中央集權,使西漢實現了政治上的大一統。
A項秦始皇推行郡縣制,廢除分封制,和題干不符合,不符合題意;
B項漢景帝制定削藩策略,但并未“眾建諸侯而少其力”,不符合題意;
C項漢武帝實行推恩令實踐了賈誼這一主張并取得成功,符合題意;
D項忽必烈建立行省制度與題干明顯不符合,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5.【答案】A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齊桓公是春秋時期稱霸的第一個霸主;在戰(zhàn)國時期,秦國最后滅掉了六國,統一了中國。
A項齊桓公 秦國分別是“五霸”中最早出現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勝出的諸侯國,符合題意;
B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爭霸、戰(zhàn)國紛爭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春秋首霸齊桓公與秦的統一。
6.【答案】B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春秋戰(zhàn)國時期,鐵犁牛耕的出現,推動了生產力發(fā)展,私田逐漸取代公田,井田制逐步瓦解,建立在此基礎上的宗法分封制度也隨之走向崩潰,從而推動春秋戰(zhàn)國社會大變革的到來。
A項百家爭鳴的活躍讓思想不統一是諸侯爭霸與社會變革帶來的影響,不符合題意;
B項出現了鐵農具和牛耕,促進了生產發(fā)展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現諸侯爭霸與社會變革的根本原因,符合題意;
C項周天子奢侈殘暴讓諸侯非常不滿不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現諸侯爭霸與社會變革的根本原因,諸侯實力越來越強大,相應王室衰微,導致諸侯爭霸,而非周天子奢侈殘暴,不符合題意;
D項各諸侯國都進行了變法實現了富國強兵中的“都進行了”表述絕對化,該項也是諸侯爭霸與社會變革帶來的影響,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時代特征,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7.【答案】B
【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古埃及文字是自己獨立創(chuàng)造出來的,后來影響了腓尼基字母文字。
A CD三項描述與史實相符,不符合題意;
B項古埃及人在腓尼基字母文字基礎上創(chuàng)造了埃及文字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文明成就,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8.【答案】A
【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領麥加,此后,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8世紀中期,阿拉伯建立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大帝國;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率領大軍開始東征,歷經10年征戰(zhàn),建立起西起希臘,東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亞,南達埃及,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公元前27年,羅馬帝國建立后,不斷對外侵略擴張,疆域不斷擴大,形成了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故①②④符合題意。
③查理曼帝國在歐洲大陸。故③錯誤。
A項①②④屬于通過征戰(zhàn)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古代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
9.【答案】A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10世紀以后,隨著西歐城市興起和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城市中手工業(yè)者和商人隊伍不斷壯大,特別是富有的手工業(yè)大作坊主、商人和銀行家逐漸發(fā)展成為早期資產階級,從而形成了新的市民階級。
A項市民階級是在西歐城市重新興起和工商業(yè)迅速發(fā)展的過程中,形成的一個新的社會階級,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中世紀西歐城市的興起,要求理解掌握重要史實。
10.【答案】C
【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漢武帝時期,為了加強思想控制,采納董仲舒的建議,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實現了思想上的統一,鞏固了大一統局面,由此確立了儒家學說在中國封建社會思想界的統治地位。
AB兩項涉及人物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不符合題意;
C項董仲舒屬于漢武帝時期出現的“非常之人”,符合題意;
D項李斯協助秦始皇統一天下,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11.【答案】D
【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
【解析】【分析】參加公民大會的是雅典成年男性公民,婦女、兒童、奴隸和外邦人無權參與;公元前5世紀左右的伯里克利時代,雅典奴隸主民主政治獲得高度發(fā)展,經濟和文化也呈現出了一派繁榮的景象,不可能出現全國崇尚武力,社會如同軍營的情況。故①②錯誤。克里斯提尼改革時期已制定陶片放逐法,公元前5世紀左右可能看到;古代雅典工商業(yè)繁榮,對外貿易發(fā)達,商船頻繁出入港口,該項也可能看到。故③④正確。
D項③④生活在公元前5世紀左右的雅典可能看到,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雅典社會特征,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12.【答案】A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chuàng)大一統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秦始皇為解決“言語異聲,文字異形”問題,統一文字為小篆,把小篆作為全國統一的文字,后來出現了更為簡單的隸書。
A項秦始皇為解決“言語異聲,文字異形”問題,統一文字為隸書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BCD三項說法都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13.【答案】C
【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斯巴達克起義是在斯巴達克領導下,羅馬共和國爆發(fā)的一次最大的奴隸起義,這是古羅馬最大的一次起義,動搖了羅馬共和國的統治。
A項陳勝、吳廣起義是秦末農民起義,不符合題意;
B項亞歷山大東征是指公元前334~公元前32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對東方波斯等國進行的侵略戰(zhàn)爭。與題干信息無關,不符合題意;
C項斯巴達克起義是題干里的“奴隸的激烈反抗”所指起義,符合題意;
D項羅馬與迦太基爭霸題干信息體現不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斯巴達克起義,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14.【答案】D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chuàng)大一統
【解析】【分析】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創(chuàng)建中央專制集權:規(guī)定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皇帝總攬一切大權;中央政府設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職。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的政事,御史大夫負責監(jiān)察百官,太尉管理軍事;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議,把全國劃分為36郡(后來增加到40郡),郡下設縣。郡縣長官均由中央任免。
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中央集權制是題干描述的政治體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朝鞏固統一措施及學生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注意準確識記秦朝行政系統的有關內容。
15.【答案】A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成熟的馬鐙的使用,標志著騎乘用的馬具的完備,使得騎兵的發(fā)展進入一個新的時期。
A項成熟馬鐙的使用標志著騎馬用具的完備,騎兵的發(fā)展從此進入新時期,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鐙的相關史實。識記與靈活掌握馬鐙的相關史實。
16.【答案】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提出“仁”的學說,主張“仁者愛人”“為政以德”,要求統治者能體察民情,愛惜民力,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孟子提出“民貴君輕”。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主張萬物虛無,禍福相倚。墨家的創(chuàng)始人—墨子,主張“兼愛”“非攻”“節(jié)用尚儉”,反對不義戰(zhàn)爭,支持正義戰(zhàn)爭。法家的代表人物—韓非,他主張以法為教,今必勝昔,主張改革,反對儒家的仁政,提倡法治;認為歷史是進步的,后代總要勝過前代,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思想來源),著有《韓非子》。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軍事家—孫武。著有《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提出“知彼知己者,百戰(zhàn)不殆”。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百家爭鳴”,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17.【答案】(1)穆罕默德
(2)阿基米德
(3)漢謨拉比
(4)伯里克利
(5)屋大維
(6)禹
(7)孝德(或孝德天皇)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西方文明的搖籃;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大化改新;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穆罕默德,要求識記基礎史實。根據“信奉唯一的神安拉”“被阿拉伯人接受”可知,在汲取猶太教、基督教教義和沿襲貝杜因人原始信仰的基礎上,穆罕默德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宗教信仰體系——伊斯蘭教。其核心觀念是以麥加古萊西部落的主神安拉(真主)為宇宙天地問的唯一真神和造物主。
(2)本題考查阿基米德,要求識記基礎史實。古希臘阿基米德發(fā)現了杠桿定律和浮力定律,還發(fā)明了用于排水或灌溉的螺旋式水車。
(3)本題考查漢謨拉比,要求識記基礎史實。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的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為了維護奴隸主的利益,漢謨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稱《漢謨拉比法典》,《漢謨拉比法典》是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的代表,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
(4)本題考查伯里克利,要求識記基礎知識。公元前5世紀,伯里克利當政時期,雅典民主政治達到頂峰。
(5)本題考查屋大維,要求識記基礎史實。公元前27年,羅馬元老院授予屋大維“奧古斯都”和“大元帥”的尊號,從此他獨攬國家大權標志著羅馬從共和國轉變?yōu)榱_馬帝國。
(6)本題考查大禹,要求識記基礎史實。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我國漫長的原始社會到此結束,奴隸社會開始了。
(7)本題考查大化改新,要求識記基礎史實。據“仿照中國進行改革”可知,日本仿照隋唐政治政治,通過大化改新確立了天皇制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故答案為:(1)穆罕默德。
(2)阿基米德。
(3)漢謨拉比。
(4)伯里克利。
(5)屋大維。
(6)禹。
(7)孝德(或孝德天皇)。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要求學生識記基礎史實。
18.【答案】(1)結束了諸侯國長期割據混戰(zhàn)的局面,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或滅六國統一全國,或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2)商鞅變法。
使秦國國力大增,成為戰(zhàn)國中后期實力最強的國家;為以后秦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3)秦朝的暴政,秦末農民起義,楚漢戰(zhàn)爭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秦始皇開創(chuàng)大一統;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秦統一的意義,要求運用所學解讀材料信息。依據材料一“戰(zhàn)國七雄長期征戰(zhàn),給人民帶來極大的痛苦和災難,不利于經濟、文化的進一步發(fā)展和交流。渴望結束割據戰(zhàn)爭,實現國家統一安定已成為當時各族人民的強烈愿望。”及所學知識可知,秦超統一結束了諸侯國長期割據混戰(zhàn)的局面,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2)本題考查商鞅變法,要求運用所學分析材料信息。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秦國通過商鞅變法,封建制度在秦國確立,促進封建經濟的發(fā)展,加強軍隊的戰(zhàn)斗力,使秦國很快成為戰(zhàn)國七雄中最富強的國家,為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3)本題考查秦末農民起義、楚漢戰(zhàn)爭、休養(yǎng)生息,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依據“天下既定……自天子不能具鈞駟(毛色統一的四匹馬),而將相或乘牛車。”及所學知識可知,秦朝的暴政,引發(fā)秦末農民起義;劉邦集團及項羽集團為了爭奪領導權進行楚漢戰(zhàn)爭,劉邦取得勝利,建立漢朝;休養(yǎng)生息政策指大動蕩或長期戰(zhàn)亂以后,統治者不搞勞民傷財、嚴刑酷法的統治,改以寬刑薄賦的政策,保養(yǎng)民力,增殖人口,以達到恢復和發(fā)展經濟、穩(wěn)定統治的目的,實行了“休養(yǎng)生息”政策。
故答案為:(1)結束了諸侯國長期割據混戰(zhàn)的局面,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或滅六國統一全國,或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2)商鞅變法。使秦國國力大增,成為戰(zhàn)國中后期實力最強的國家;為以后秦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3)秦朝的暴政,秦末農民起義,楚漢戰(zhàn)爭。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統一的意義,商鞅變法,秦末農民起義,楚漢戰(zhàn)爭,休養(yǎng)生息,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城市| 尼木县| 长白| 宁明县| 庄浪县| 宝兴县| 双桥区| 澄城县| 阿拉尔市| 麻阳| 宁陕县| 金堂县| 安乡县| 家居| 英德市| 南开区| 南昌市| 台中县| 赣榆县| 公安县| 仁怀市| 蒲城县| 天津市| 福清市| 梁山县| 共和县| 喀什市| 白河县| 沙坪坝区| 井陉县| 容城县| 会泽县| 益阳市| 鸡东县| 互助| 兖州市| 鲜城| 锦州市| 菏泽市| 云阳县| 贵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