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城區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1.(2018九上·杭州期中)圖片隱含豐富的歷史信息。分析下列圖片內容得出的結論錯誤的是( )A.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使世界局勢日益緊張B.殘酷的戰爭給人類帶來了沉重的災難C.戰后的世界新秩序徹底解決了各國的矛盾D.刺殺事件點燃了這次戰爭的“火藥桶”【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從題干可以看出,該題是反向選擇題,要選出錯誤答案。第一幅圖展示了兩大軍事集團的組成和薩拉熱窩事件,兩大軍事集團形成后,擴軍備戰,整個歐洲籠罩在戰爭的陰云下,A項表述正確,排除;薩拉熱窩事件是一戰的導火線,D項表述正確,排除;在凡爾登戰役中,德法雙方共傷亡70多萬人,這一戰役因此被稱為“絞肉機”,顯示了戰爭的殘酷性,B選項表述正確,排除。“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非洲、東亞以及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是一戰后帝國主義國家重新瓜分世界的體系。它不僅沒有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還埋下了更大沖突的種子。【點評】】圖片展示了薩拉熱窩事件、兩大軍事集團的組成、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確立戰后新秩序等,考查對一戰的理解。從題干可以看出,該題是反向選擇題,可以用排除法解題。2.(2018九上·杭州期中)史論結合是歷史學科的重要特點之一。在歷史學習過程中,要注意區分史實和史論。下列表述中屬于史論的是( )A.1916年2月,德法雙方在凡爾登展開血戰B.一戰爆發,意大利參加協約國集團C.一戰中,英國首先使用新式武器坦克D.一戰是帝國主義國家掠奪與侵略的非正義戰爭【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考生的歷史基礎知識。“史實”即對歷史事實的客觀陳述,“史論”即人們對歷史事件的價值評判和主觀評價。據此分析可知,A、B、C項都是一戰中的客觀事實,屬于史實;而D項是人們對一戰性質的評價,屬于史論。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考生的歷史基礎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即可得出答案。3.(2019九上·嘉興期中)下圖是中國和外國公司在中國煤礦工業總產量中所占百分比變化示意圖。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戊戌變法的推動 B.五四運動的推動C.歐洲列強忙于一戰 D.南京國民政府成立【答案】C【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由圖中中國在中國和外國公司在中國煤礦工業總產量中所占的比重由1913年的7%到1919年的24.4%,增長很快。這主要是因為: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帝國主義忙于戰爭,暫時放松了對中國民族資本的壓迫,給了我們民族工業發展的機會,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進入了“黃金時代”。ABD三項時間上與題干圖表不一致,不符合題意;C項歐洲列強忙于一戰是導致題干變化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通過圖表考查學生對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在1913-1919年間發展原因。理解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在1913-1919年間發展較快的原因。(2019九上·嘉興期中)“廢除兩千多年帝制,首義歸功先行者;積四十載經驗,遺言啟迪后人”4.文中稱頌的是( )A.孫中山 B.陳獨秀 C.葉挺 D.袁世凱5.下列歷史事件與他有關的有( )①建立中國同盟會 ②選為正式大總統 ③創辦黃埔軍校 ④領導北伐戰爭 ⑤創辦新青年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④⑤【答案】4.A5.C【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孫中山的相關史實,要求識記基礎史實。4.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孫中山是中國革命的先行者,他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A項孫中山是文中稱頌的人物,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5.孫中山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他先后組織成立了興中會、中國同盟會,闡發“三民主義”,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建立中華民國,后又創建黃埔軍校,但北伐戰爭的總司令是蔣介石,當時孫中山已經去世;創辦新青年的是陳獨秀。①③與孫中山有關。C項①③與孫中山有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6.(2019九上·嘉興期中) 1935年林語堂曾痛心疾首地評論道:“1911年的革命不過在種族革命上獲得了勝利,它不過是粉碎了一個皇權,而剩下了一堆垣碎瓦和嗆人的塵灰。”此評論( )A.全面否定了辛亥革命的歷史作用B.為辛亥革命不徹底而深感惋惜C.認為辛亥革命基本實現了三民主義D.強調革命未根本改變中國社會性質【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由“種族革命上獲得了勝利、粉碎了一個皇權”可知,作者肯定了辛亥革命在在民族、民權方面的成果。但剩下了“一堆毀垣碎瓦和嗆人的塵灰”,說明辛亥革命不夠徹底,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為辛亥革命不徹底而深感惋惜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7.斯塔夫里阿諾斯說:“當凡爾賽的調停人沒有將這個丟失的省份歸還給中國時,在北京的學生和知識分子中間爆發了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作者所說的這場運動( )①發生距今已有100周年②徹底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③開啟中國革命的新歷程④得到中國共產黨的正確指導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五四運動。根據材料“當凡爾賽的調停人沒有將這個丟失的省份歸還中國時,在北京的學生和知識分子中間爆發了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可知,巴黎和會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權轉交給日本,中國要求收回山東主權的正義要求遭到拒絕,引發了國內的五四運動。五四運動發生于1919年5月4號,所以①符合題意;五四運動并沒有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所以②不符合題意;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的標志,所以③符合題意;中國共產黨于1921年創建,所以④不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五四運動的理解。8.(2018九上·杭州期中)民國八年,在北京《晨報》中可能看到的新聞是( )A.北洋政府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B.袁世凱稱帝C.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D.陳獨秀在上海創辦了《新青年雜志》【答案】A【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分析】本題的關鍵是題干中的民國八年。中華民國時期開始用民國紀年,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這一年就是民國元年。由此可知民國八年是公元1919年,結合教材內容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并取得了初步的勝利,北洋政府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A項正確。1915年12月袁世凱稱帝,B 項排除;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C項排除;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了《青年雜志》(后改名為《新青年》),D項排除。【點評】該題首先要將民國紀年轉換成公元紀年,然后明確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就能答題了。本題屬于較難題。9.(2019九上·嘉興期中)給下圖所示內容歸納單元主題,最適合的是( )第10課 五四運動和中共誕生 第11課 北伐戰爭 第12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A.侵略與反抗 B.近代化探索C.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 D.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答案】C【知識點】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9年5月4日的五四愛國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了。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共同領導了北伐戰爭。1927年,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失敗后,率部隊向井岡山進軍,開始創建中國革命史上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的革命道路。因此“五四運動和中共誕生”“北伐戰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映的共同主題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ABD三項和題干圖示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是最適合的單元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要求具備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分析歸納能力。10.“這場運動使得中國共產黨開始擁有完全在其控制之下的武裝力量,它是共產黨武力奪取政權的開端”。“這場運動”是指( )A.南昌起義 B.秋收起義 C.黃花崗起義 D.北伐戰爭【答案】A【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南昌起義的相關知識。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朱德等人率領革命軍在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成為中共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昌起義的相關知識。11.(2018九上·杭州期中)口號、民謠、詩詞等往往有著明顯的時代氣息,具有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號、民謠、詩詞按其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②“還我青島”③阿婆苦了幾十年,紅軍來后分了田④“路存與存,路亡與亡”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④②③①【答案】D【知識點】辛亥革命;五四運動;紅軍長征;土地改革【解析】【分析】 ①是毛澤東的《七律長征》,描寫的是長征過程中的情景,長征的時間是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②“還我青島”是1919年“五四”運動的口號,③“ 阿婆苦了幾十年,紅軍來后分了田 ”指的是土地革命,時間是1927年-1930年,④ “路存與存,路亡與亡” 是1911年六月保路運動的口號。因此按時間 先后順序排列正確 的是④②③① ,答案為D。【點評】解答此類題目,要求學生對歷史知識認識清晰,先將 口號、民謠、詩詞 反映的歷史事件的時間一一標注,然后再進行排列。12.(2019九上·嘉興期中) 2019年7月7日是七七事變82周年。82年前的這一天中華兒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苦難和屈辱,也是這一天中華兒女開啟了史無前例的團結與抗爭,下列反映此歷史事件的詩句( )A.湘西會戰雪峰山,浴血拼來喜報傳B.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C.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D.宛平城外狼狗叫,盧溝橋上槍聲激【答案】D【知識點】“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解析】【分析】從詩句“宛平城外狼狗叫,盧溝橋上槍聲激”中的“宛平城、盧溝橋”可知,這是盧溝橋事變的事實,即七七事變。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揭開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序幕。A項湘西會戰雪峰山,浴血拼來喜報傳反映的是湘西會戰,不符合題意;B項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反映的是渡江戰役,不符合題意;C項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表達了將士們誓死報國的豪情壯志及其赤誠的愛國熱情,和七七事變無關,不符合題意;D項宛平城外狼狗叫,盧溝橋上槍聲激反映的是七七事變,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七七事變的相關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七七事變的相關史實。13.(2018九上·杭州期中)實物資料是一種歷史證據。二戰中,法西斯侵略者對人類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下列可以用來證明法西斯所犯罪行的歷史資料包括( )①731部隊相關遺址②奧斯維辛集中營遺址③南京大屠殺遺址④斯大林格勒戰役照片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A【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大戰的轉折;日軍罪行【解析】【分析】 題目直接設問考查下列可用來證明法西斯所犯罪行的歷史資料,①731部隊相關遺址③南京大屠殺遺址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國法犯下不可饒恕罪行的有力證明②奧斯威辛集中營遺址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營中最大的一座,是德國法西斯罪行的證明, ①②③項符合題目要求。 ④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與題干要求沒有直接聯系,排除。因此該題的正確答案是A。【點評】解答此類題目要先看清題干要求,然后分析選擇支,選出正確選項。14.(2018九上·杭州期中)下圖為美國特種部隊游騎兵75團的徽章。徽章下方有國民革命軍“青天白日”圖案和“緬甸之星”標志,這一設計最能體現的史實是( )A.美國支持國民黨打內戰 B.二戰期間中美合作抗日C.駝峰航線的開通 D.中國遠征軍赴緬作戰【答案】D【知識點】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解析】【分析】依據題干美國特種部隊徽章.上的國民革命軍青天白日“和"緬甸之星"的標志,再根據徽章上面的時間1942年,可以判斷出這是中國遠征軍赴緬作戰的歷史事件, 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的內容不符合題意,排除;故答案為:D。【點評】解題的關鍵是學生具備閱讀和獲取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善于抓住題干的有效信息"青天白日”圖案和"緬甸之星" ,需要學生知道"青天白日”是國民黨的黨旗,由此判斷與中國有關,“緬甸之星”和緬甸有關,由此得出正確答案。15.(2018九上·杭州期中)以下四部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片,如果按照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觀看,正確的順序應該是( )①《不列顛空戰》②《南京大屠殺》③《斯大林格勒保衛戰》④《珍珠港》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答案】D【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日軍罪行【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合所學可知,不列顛空戰發生在1940—1941年;南京大屠殺發生在1937年,二戰還沒全面爆發;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發生在1942—1943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日本偷襲珍珠港發生在1941年12月,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最大規模。因此先后順序是②①④③,答案為D。【點評】解答該題要求學生對二戰史實有清晰的認識,可以先將歷史事件的時間標注出來,然后進行排序。16.(2019九上·嘉興期中) 1945年雅爾塔會議與1919年巴黎和會的相似之處有( )①都有三大國主宰世界的色彩②確定了對德國的處理方案③參加會議的都是帝國主義國家④對世界格局的變化產生了重大影響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C【知識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1919年1月,巴黎和會召開,會議由英、法美三國控制。戰勝國懷著分贓和稱霸的企圖參加會議。1945年2月,蘇、美、英三國首腦在雅爾塔舉行會議。結合所學可知:會議文件中包含有建立國際組織的內容,巴黎和會上通過了《國際聯盟盟約》.雅爾塔會議決定戰后成立聯合國。故①符合題意。確定了對德國的處理方案,巴黎和會簽署了懲治德國的《凡爾賽和約》.雅爾塔會議決定戰后分區占領德國。故②符合題意。參加會議的都是帝國主義國家,參加巴黎和會的中國與參加雅爾塔會議的蘇聯并不是帝國主義國家。故③不符合題意。對世界格局的變化產生了重要影響,一戰后形成凡爾賽—華盛頓體系與二戰后形成雅爾塔體系。故④符合題意。C項①②④是1945年雅爾塔會議與1919年巴黎和會的相似之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巴黎和會與雅爾塔會議。重點識記巴黎和會與雅爾塔會議的內容及影響。二、非選擇題17.(2019九上·嘉興期中)辛亥革命是中國社會發展進程中影響深遠的歷史事件。九年級1班的同學收集相關資料,進行了探究學習。【探究一】追根溯源:余維歐美之進化,凡以三大主義:曰民族,曰民權,曰民生。……今者中國以千年專制之毒而不解,異種殘之,外邦逼之,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殆不可以須臾緩。——孫中山:《<民報>發刊詞》(1905年)【探究二】感悟影響以下是二位同學收集到的資料:甲:乙:⑤1914年,北京普通民眾“至今剪辮子者甚希。⑥“自強”“求富”⑦ 民國建立后,國內實業集團紛紛建立。開工廠,設銀行成為風氣。⑧民國六年,張勛復辟丑劇只持續12天。【探究三】分析整理辛亥革命的積極影響 相關資料(填序號) 結論政治方面 ④ 經濟方面 思想觀念方面 社會生活方面 ①(1)概括材料反映的辛亥革命核心思想,并依據材料說說孫中山當時提出民族主義,民權主義的原因。(2)請認真分析甲乙收集到的資料,選擇最恰當的填入下表相應位置,并寫出結論。(3)【探究四】材料⑤對研究辛亥革命有何價值?請談談你的看法。(4)【探究五】探究體會通過以上的探究,你學到了什么歷史學習的方法?【答案】(1)三民主義;面對列強的侵略和清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以及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機,孫中山懷抱學習西方的信念,為中華民族的救亡圖存,提出了民族主義,民權主義。(2)⑦|⑧|辛亥革命促進了中國社會的近代化,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進步,是中國近代史上偉大的資產階級革命。(3)可以說明辛亥革命沒有發動人民群眾,是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之一;可以說明辛亥革命后,相當一部分人思想依然保守;可以說明封建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可以說明辛亥革命的影響有限。(4)要一分為二地分析歷史事件;要論從史出;要學會獨立地思考;要從整體來分析歷史事件;要有主見;要學會合作學習;要學以致用;要關注社會熱點。【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據材料“追根溯源:余維歐美之進化,凡以三大主義:曰民族,曰民權,曰民生。……今者中國以千年專制之毒而不解,異種殘之,外邦逼之,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殆不可以須臾緩。”可知,【探究一】材料反映了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根據材料中的“……今者中國以千年專制之毒而不解,異種殘之,外邦逼之,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殆不可以須臾緩。”可見,面對列強的侵略和清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以及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機,孫中山懷抱學習西方的信念,為中華民族的救亡圖存,提出了民族主義,民權主義。(2)據【探究二】“乙:⑤1914年,北京普通民眾‘至今剪辮子者甚希’。⑥‘自強’‘求富’。⑦民國建立后,國內實業集團紛紛建立。開工廠,設銀行成為風氣。⑧民國六年,張勛復辟丑劇只持續12天。”可知,辛亥革命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故民國建立以后,國內實業集團紛紛成立,開工廠、設銀行成為風氣;民族資本主義的經濟力量在短短的幾年內就有了顯著的增長,無產階級隊伍也迅速壯大起來。思想觀念方面,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故民國六年,張勛復辟丑劇只持續12天。辛亥革命促進了中國社會的近代化,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進步,是中國近代史上偉大的資產階級革命。(3)⑤1914年,北京普通民眾“至今剪辮子者甚希”說明辛亥革命沒有發動人民群眾,是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之一;說明辛亥革命后,相當一部分人思想依然保守;說明封建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可以說明辛亥革命的影響有限。(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要一分為二地分析歷史事件;要論從史出;要學會獨立地思考;要從整體來分析歷史事件;要有主見;要學會合作學習;要學以致用;要關注社會熱點。故答案為:(1)三民主義;面對列強的侵略和清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以及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機,孫中山懷抱學習西方的信念,為中華民族的救亡圖存,提出了民族主義,民權主義。(2)⑦|⑧|辛亥革命促進了中國社會的近代化,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進步,是中國近代史上偉大的資產階級革命。(3)可以說明辛亥革命沒有發動人民群眾,是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之一;可以說明辛亥革命后,相當一部分人思想依然保守;可以說明封建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可以說明辛亥革命的影響有限。(4)要一分為二地分析歷史事件;要論從史出;要學會獨立地思考;要從整體來分析歷史事件;要有主見;要學會合作學習;要學以致用;要關注社會熱點。【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核心思想、孫中山當時提出民族主義、民權主義的原因、辛亥革命的積極影響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辛亥革命的相關史實。要求學生具備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8.(2019九上·嘉興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時代印記】之一:“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廢除二十一條。”“抵制日貨。”“外爭國權,內懲國賊。”【時代印記】之二:“全民抗戰,一致對外。”“擁護國共合作。”“工農商學兵聯合起來,打日本強盜。”【時代印記】之三中、美、英三國二戰損失統計表中 國 美 國 英 國傷亡 死亡 直接經濟損失 間接經濟損失 死亡 死亡3500萬人 2000萬人 1000多億美元 5000億美元 40.5萬人 37.5萬人(1)上述標語反映的歷史事件是什么?結合標語評價這一歷史事件。(2)上述標語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哪一方針?列舉全面抗日初期的史實說明中國共產黨是如何執行這一方針的。(3)根據上述表格,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從中你有何感悟或啟迪?【答案】(1)五四運動評價: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革命運動(2)方針: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史實:將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開赴抗日前線;參加太原會戰等國民黨正面戰場作戰;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形成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態勢。(3)中國的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中國人民在這次戰爭中付出了巨大犧牲。要珍愛和平,反對戰爭【知識點】五四運動;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校學生在陳獨秀、李大釗的領導下,在北京舉行示威游行,他們要求“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懲辦賣國賊曹汝霖等。之后各地學生紛紛支持北京學生的反帝愛國斗爭。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2)本題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從材料中的“全民抗戰,一致對外”“擁護國共合作”等標語可看出中國共產黨從民族利益出發,積極推動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盧溝橋事變之后,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共產黨軍隊改編為八路軍(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和新四軍(國民革命軍新編陸軍第四軍)開辟敵后戰場抗擊日本,形成和國民黨的正面戰場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態勢。(3)本題考查抗日戰爭時期的民族英雄及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支持。抗日戰爭時期涌現出許許多多的民族英雄,如國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國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第5軍軍長杜聿明,新38師師長孫立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傅作義,第五軍20O師師長戴安瀾,第74軍軍長王耀武,第132師師長趙登禹等日軍侵華期間,他們不畏生死,殺敵雪恥、百般血戰、鍛造鋼軍、血灑疆場、揚我國威、勇敢參加重大正面戰役,轉戰大江南北,以澎湃的衛國情操,靈便的戰術運用,為祖國立下赫赫戰果,讓后人膜拜。中國的抗日戰爭得到了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支持,如∶美國幫助開通的駝峰航線,從印度運回中國抗戰急需的大量物資;蘇聯紅軍開赴中國東北戰場,同中國軍民一道對日作戰等。故答案為:(1)五四運動;評價: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革命運動。(2)方針: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史實:將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開赴抗日前線;參加太原會戰等國民黨正面戰場作戰;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形成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態勢。(3)中國的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中國人民在這次戰爭中付出了巨大犧牲。要珍愛和平,反對戰爭。【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抗日戰爭等相關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1 / 1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城區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1.(2018九上·杭州期中)圖片隱含豐富的歷史信息。分析下列圖片內容得出的結論錯誤的是( )A.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使世界局勢日益緊張B.殘酷的戰爭給人類帶來了沉重的災難C.戰后的世界新秩序徹底解決了各國的矛盾D.刺殺事件點燃了這次戰爭的“火藥桶”2.(2018九上·杭州期中)史論結合是歷史學科的重要特點之一。在歷史學習過程中,要注意區分史實和史論。下列表述中屬于史論的是( )A.1916年2月,德法雙方在凡爾登展開血戰B.一戰爆發,意大利參加協約國集團C.一戰中,英國首先使用新式武器坦克D.一戰是帝國主義國家掠奪與侵略的非正義戰爭3.(2019九上·嘉興期中)下圖是中國和外國公司在中國煤礦工業總產量中所占百分比變化示意圖。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戊戌變法的推動 B.五四運動的推動C.歐洲列強忙于一戰 D.南京國民政府成立(2019九上·嘉興期中)“廢除兩千多年帝制,首義歸功先行者;積四十載經驗,遺言啟迪后人”4.文中稱頌的是( )A.孫中山 B.陳獨秀 C.葉挺 D.袁世凱5.下列歷史事件與他有關的有( )①建立中國同盟會 ②選為正式大總統 ③創辦黃埔軍校 ④領導北伐戰爭 ⑤創辦新青年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④⑤6.(2019九上·嘉興期中) 1935年林語堂曾痛心疾首地評論道:“1911年的革命不過在種族革命上獲得了勝利,它不過是粉碎了一個皇權,而剩下了一堆垣碎瓦和嗆人的塵灰。”此評論( )A.全面否定了辛亥革命的歷史作用B.為辛亥革命不徹底而深感惋惜C.認為辛亥革命基本實現了三民主義D.強調革命未根本改變中國社會性質7.斯塔夫里阿諾斯說:“當凡爾賽的調停人沒有將這個丟失的省份歸還給中國時,在北京的學生和知識分子中間爆發了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作者所說的這場運動( )①發生距今已有100周年②徹底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③開啟中國革命的新歷程④得到中國共產黨的正確指導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2018九上·杭州期中)民國八年,在北京《晨報》中可能看到的新聞是( )A.北洋政府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B.袁世凱稱帝C.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D.陳獨秀在上海創辦了《新青年雜志》9.(2019九上·嘉興期中)給下圖所示內容歸納單元主題,最適合的是( )第10課 五四運動和中共誕生 第11課 北伐戰爭 第12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A.侵略與反抗 B.近代化探索C.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 D.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10.“這場運動使得中國共產黨開始擁有完全在其控制之下的武裝力量,它是共產黨武力奪取政權的開端”。“這場運動”是指( )A.南昌起義 B.秋收起義 C.黃花崗起義 D.北伐戰爭11.(2018九上·杭州期中)口號、民謠、詩詞等往往有著明顯的時代氣息,具有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號、民謠、詩詞按其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②“還我青島”③阿婆苦了幾十年,紅軍來后分了田④“路存與存,路亡與亡”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④②③①12.(2019九上·嘉興期中) 2019年7月7日是七七事變82周年。82年前的這一天中華兒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苦難和屈辱,也是這一天中華兒女開啟了史無前例的團結與抗爭,下列反映此歷史事件的詩句( )A.湘西會戰雪峰山,浴血拼來喜報傳B.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C.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D.宛平城外狼狗叫,盧溝橋上槍聲激13.(2018九上·杭州期中)實物資料是一種歷史證據。二戰中,法西斯侵略者對人類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下列可以用來證明法西斯所犯罪行的歷史資料包括( )①731部隊相關遺址②奧斯維辛集中營遺址③南京大屠殺遺址④斯大林格勒戰役照片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4.(2018九上·杭州期中)下圖為美國特種部隊游騎兵75團的徽章。徽章下方有國民革命軍“青天白日”圖案和“緬甸之星”標志,這一設計最能體現的史實是( )A.美國支持國民黨打內戰 B.二戰期間中美合作抗日C.駝峰航線的開通 D.中國遠征軍赴緬作戰15.(2018九上·杭州期中)以下四部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片,如果按照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觀看,正確的順序應該是( )①《不列顛空戰》②《南京大屠殺》③《斯大林格勒保衛戰》④《珍珠港》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16.(2019九上·嘉興期中) 1945年雅爾塔會議與1919年巴黎和會的相似之處有( )①都有三大國主宰世界的色彩②確定了對德國的處理方案③參加會議的都是帝國主義國家④對世界格局的變化產生了重大影響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二、非選擇題17.(2019九上·嘉興期中)辛亥革命是中國社會發展進程中影響深遠的歷史事件。九年級1班的同學收集相關資料,進行了探究學習。【探究一】追根溯源:余維歐美之進化,凡以三大主義:曰民族,曰民權,曰民生。……今者中國以千年專制之毒而不解,異種殘之,外邦逼之,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殆不可以須臾緩。——孫中山:《<民報>發刊詞》(1905年)【探究二】感悟影響以下是二位同學收集到的資料:甲:乙:⑤1914年,北京普通民眾“至今剪辮子者甚希。⑥“自強”“求富”⑦ 民國建立后,國內實業集團紛紛建立。開工廠,設銀行成為風氣。⑧民國六年,張勛復辟丑劇只持續12天。【探究三】分析整理辛亥革命的積極影響 相關資料(填序號) 結論政治方面 ④ 經濟方面 思想觀念方面 社會生活方面 ①(1)概括材料反映的辛亥革命核心思想,并依據材料說說孫中山當時提出民族主義,民權主義的原因。(2)請認真分析甲乙收集到的資料,選擇最恰當的填入下表相應位置,并寫出結論。(3)【探究四】材料⑤對研究辛亥革命有何價值?請談談你的看法。(4)【探究五】探究體會通過以上的探究,你學到了什么歷史學習的方法?18.(2019九上·嘉興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時代印記】之一:“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廢除二十一條。”“抵制日貨。”“外爭國權,內懲國賊。”【時代印記】之二:“全民抗戰,一致對外。”“擁護國共合作。”“工農商學兵聯合起來,打日本強盜。”【時代印記】之三中、美、英三國二戰損失統計表中 國 美 國 英 國傷亡 死亡 直接經濟損失 間接經濟損失 死亡 死亡3500萬人 2000萬人 1000多億美元 5000億美元 40.5萬人 37.5萬人(1)上述標語反映的歷史事件是什么?結合標語評價這一歷史事件。(2)上述標語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哪一方針?列舉全面抗日初期的史實說明中國共產黨是如何執行這一方針的。(3)根據上述表格,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從中你有何感悟或啟迪?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從題干可以看出,該題是反向選擇題,要選出錯誤答案。第一幅圖展示了兩大軍事集團的組成和薩拉熱窩事件,兩大軍事集團形成后,擴軍備戰,整個歐洲籠罩在戰爭的陰云下,A項表述正確,排除;薩拉熱窩事件是一戰的導火線,D項表述正確,排除;在凡爾登戰役中,德法雙方共傷亡70多萬人,這一戰役因此被稱為“絞肉機”,顯示了戰爭的殘酷性,B選項表述正確,排除。“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非洲、東亞以及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是一戰后帝國主義國家重新瓜分世界的體系。它不僅沒有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還埋下了更大沖突的種子。【點評】】圖片展示了薩拉熱窩事件、兩大軍事集團的組成、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確立戰后新秩序等,考查對一戰的理解。從題干可以看出,該題是反向選擇題,可以用排除法解題。2.【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考生的歷史基礎知識。“史實”即對歷史事實的客觀陳述,“史論”即人們對歷史事件的價值評判和主觀評價。據此分析可知,A、B、C項都是一戰中的客觀事實,屬于史實;而D項是人們對一戰性質的評價,屬于史論。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考生的歷史基礎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即可得出答案。3.【答案】C【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由圖中中國在中國和外國公司在中國煤礦工業總產量中所占的比重由1913年的7%到1919年的24.4%,增長很快。這主要是因為: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帝國主義忙于戰爭,暫時放松了對中國民族資本的壓迫,給了我們民族工業發展的機會,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進入了“黃金時代”。ABD三項時間上與題干圖表不一致,不符合題意;C項歐洲列強忙于一戰是導致題干變化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通過圖表考查學生對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在1913-1919年間發展原因。理解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在1913-1919年間發展較快的原因。【答案】4.A5.C【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孫中山的相關史實,要求識記基礎史實。4.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孫中山是中國革命的先行者,他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A項孫中山是文中稱頌的人物,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5.孫中山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他先后組織成立了興中會、中國同盟會,闡發“三民主義”,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建立中華民國,后又創建黃埔軍校,但北伐戰爭的總司令是蔣介石,當時孫中山已經去世;創辦新青年的是陳獨秀。①③與孫中山有關。C項①③與孫中山有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6.【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由“種族革命上獲得了勝利、粉碎了一個皇權”可知,作者肯定了辛亥革命在在民族、民權方面的成果。但剩下了“一堆毀垣碎瓦和嗆人的塵灰”,說明辛亥革命不夠徹底,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為辛亥革命不徹底而深感惋惜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7.【答案】A【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五四運動。根據材料“當凡爾賽的調停人沒有將這個丟失的省份歸還中國時,在北京的學生和知識分子中間爆發了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可知,巴黎和會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權轉交給日本,中國要求收回山東主權的正義要求遭到拒絕,引發了國內的五四運動。五四運動發生于1919年5月4號,所以①符合題意;五四運動并沒有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所以②不符合題意;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的標志,所以③符合題意;中國共產黨于1921年創建,所以④不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五四運動的理解。8.【答案】A【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分析】本題的關鍵是題干中的民國八年。中華民國時期開始用民國紀年,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這一年就是民國元年。由此可知民國八年是公元1919年,結合教材內容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并取得了初步的勝利,北洋政府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A項正確。1915年12月袁世凱稱帝,B 項排除;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C項排除;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了《青年雜志》(后改名為《新青年》),D項排除。【點評】該題首先要將民國紀年轉換成公元紀年,然后明確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就能答題了。本題屬于較難題。9.【答案】C【知識點】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9年5月4日的五四愛國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了。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共同領導了北伐戰爭。1927年,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失敗后,率部隊向井岡山進軍,開始創建中國革命史上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的革命道路。因此“五四運動和中共誕生”“北伐戰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映的共同主題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ABD三項和題干圖示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是最適合的單元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要求具備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分析歸納能力。10.【答案】A【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南昌起義的相關知識。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朱德等人率領革命軍在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成為中共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昌起義的相關知識。11.【答案】D【知識點】辛亥革命;五四運動;紅軍長征;土地改革【解析】【分析】 ①是毛澤東的《七律長征》,描寫的是長征過程中的情景,長征的時間是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②“還我青島”是1919年“五四”運動的口號,③“ 阿婆苦了幾十年,紅軍來后分了田 ”指的是土地革命,時間是1927年-1930年,④ “路存與存,路亡與亡” 是1911年六月保路運動的口號。因此按時間 先后順序排列正確 的是④②③① ,答案為D。【點評】解答此類題目,要求學生對歷史知識認識清晰,先將 口號、民謠、詩詞 反映的歷史事件的時間一一標注,然后再進行排列。12.【答案】D【知識點】“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解析】【分析】從詩句“宛平城外狼狗叫,盧溝橋上槍聲激”中的“宛平城、盧溝橋”可知,這是盧溝橋事變的事實,即七七事變。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揭開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序幕。A項湘西會戰雪峰山,浴血拼來喜報傳反映的是湘西會戰,不符合題意;B項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反映的是渡江戰役,不符合題意;C項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表達了將士們誓死報國的豪情壯志及其赤誠的愛國熱情,和七七事變無關,不符合題意;D項宛平城外狼狗叫,盧溝橋上槍聲激反映的是七七事變,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七七事變的相關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七七事變的相關史實。13.【答案】A【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大戰的轉折;日軍罪行【解析】【分析】 題目直接設問考查下列可用來證明法西斯所犯罪行的歷史資料,①731部隊相關遺址③南京大屠殺遺址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國法犯下不可饒恕罪行的有力證明②奧斯威辛集中營遺址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營中最大的一座,是德國法西斯罪行的證明, ①②③項符合題目要求。 ④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與題干要求沒有直接聯系,排除。因此該題的正確答案是A。【點評】解答此類題目要先看清題干要求,然后分析選擇支,選出正確選項。14.【答案】D【知識點】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解析】【分析】依據題干美國特種部隊徽章.上的國民革命軍青天白日“和"緬甸之星"的標志,再根據徽章上面的時間1942年,可以判斷出這是中國遠征軍赴緬作戰的歷史事件, 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的內容不符合題意,排除;故答案為:D。【點評】解題的關鍵是學生具備閱讀和獲取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善于抓住題干的有效信息"青天白日”圖案和"緬甸之星" ,需要學生知道"青天白日”是國民黨的黨旗,由此判斷與中國有關,“緬甸之星”和緬甸有關,由此得出正確答案。15.【答案】D【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日軍罪行【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合所學可知,不列顛空戰發生在1940—1941年;南京大屠殺發生在1937年,二戰還沒全面爆發;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發生在1942—1943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日本偷襲珍珠港發生在1941年12月,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最大規模。因此先后順序是②①④③,答案為D。【點評】解答該題要求學生對二戰史實有清晰的認識,可以先將歷史事件的時間標注出來,然后進行排序。16.【答案】C【知識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1919年1月,巴黎和會召開,會議由英、法美三國控制。戰勝國懷著分贓和稱霸的企圖參加會議。1945年2月,蘇、美、英三國首腦在雅爾塔舉行會議。結合所學可知:會議文件中包含有建立國際組織的內容,巴黎和會上通過了《國際聯盟盟約》.雅爾塔會議決定戰后成立聯合國。故①符合題意。確定了對德國的處理方案,巴黎和會簽署了懲治德國的《凡爾賽和約》.雅爾塔會議決定戰后分區占領德國。故②符合題意。參加會議的都是帝國主義國家,參加巴黎和會的中國與參加雅爾塔會議的蘇聯并不是帝國主義國家。故③不符合題意。對世界格局的變化產生了重要影響,一戰后形成凡爾賽—華盛頓體系與二戰后形成雅爾塔體系。故④符合題意。C項①②④是1945年雅爾塔會議與1919年巴黎和會的相似之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巴黎和會與雅爾塔會議。重點識記巴黎和會與雅爾塔會議的內容及影響。17.【答案】(1)三民主義;面對列強的侵略和清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以及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機,孫中山懷抱學習西方的信念,為中華民族的救亡圖存,提出了民族主義,民權主義。(2)⑦|⑧|辛亥革命促進了中國社會的近代化,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進步,是中國近代史上偉大的資產階級革命。(3)可以說明辛亥革命沒有發動人民群眾,是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之一;可以說明辛亥革命后,相當一部分人思想依然保守;可以說明封建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可以說明辛亥革命的影響有限。(4)要一分為二地分析歷史事件;要論從史出;要學會獨立地思考;要從整體來分析歷史事件;要有主見;要學會合作學習;要學以致用;要關注社會熱點。【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據材料“追根溯源:余維歐美之進化,凡以三大主義:曰民族,曰民權,曰民生。……今者中國以千年專制之毒而不解,異種殘之,外邦逼之,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殆不可以須臾緩。”可知,【探究一】材料反映了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根據材料中的“……今者中國以千年專制之毒而不解,異種殘之,外邦逼之,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殆不可以須臾緩。”可見,面對列強的侵略和清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以及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機,孫中山懷抱學習西方的信念,為中華民族的救亡圖存,提出了民族主義,民權主義。(2)據【探究二】“乙:⑤1914年,北京普通民眾‘至今剪辮子者甚希’。⑥‘自強’‘求富’。⑦民國建立后,國內實業集團紛紛建立。開工廠,設銀行成為風氣。⑧民國六年,張勛復辟丑劇只持續12天。”可知,辛亥革命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故民國建立以后,國內實業集團紛紛成立,開工廠、設銀行成為風氣;民族資本主義的經濟力量在短短的幾年內就有了顯著的增長,無產階級隊伍也迅速壯大起來。思想觀念方面,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故民國六年,張勛復辟丑劇只持續12天。辛亥革命促進了中國社會的近代化,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進步,是中國近代史上偉大的資產階級革命。(3)⑤1914年,北京普通民眾“至今剪辮子者甚希”說明辛亥革命沒有發動人民群眾,是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之一;說明辛亥革命后,相當一部分人思想依然保守;說明封建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可以說明辛亥革命的影響有限。(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要一分為二地分析歷史事件;要論從史出;要學會獨立地思考;要從整體來分析歷史事件;要有主見;要學會合作學習;要學以致用;要關注社會熱點。故答案為:(1)三民主義;面對列強的侵略和清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以及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機,孫中山懷抱學習西方的信念,為中華民族的救亡圖存,提出了民族主義,民權主義。(2)⑦|⑧|辛亥革命促進了中國社會的近代化,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進步,是中國近代史上偉大的資產階級革命。(3)可以說明辛亥革命沒有發動人民群眾,是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之一;可以說明辛亥革命后,相當一部分人思想依然保守;可以說明封建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可以說明辛亥革命的影響有限。(4)要一分為二地分析歷史事件;要論從史出;要學會獨立地思考;要從整體來分析歷史事件;要有主見;要學會合作學習;要學以致用;要關注社會熱點。【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核心思想、孫中山當時提出民族主義、民權主義的原因、辛亥革命的積極影響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辛亥革命的相關史實。要求學生具備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8.【答案】(1)五四運動評價: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革命運動(2)方針: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史實:將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開赴抗日前線;參加太原會戰等國民黨正面戰場作戰;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形成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態勢。(3)中國的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中國人民在這次戰爭中付出了巨大犧牲。要珍愛和平,反對戰爭【知識點】五四運動;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校學生在陳獨秀、李大釗的領導下,在北京舉行示威游行,他們要求“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懲辦賣國賊曹汝霖等。之后各地學生紛紛支持北京學生的反帝愛國斗爭。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2)本題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從材料中的“全民抗戰,一致對外”“擁護國共合作”等標語可看出中國共產黨從民族利益出發,積極推動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盧溝橋事變之后,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共產黨軍隊改編為八路軍(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和新四軍(國民革命軍新編陸軍第四軍)開辟敵后戰場抗擊日本,形成和國民黨的正面戰場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態勢。(3)本題考查抗日戰爭時期的民族英雄及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支持。抗日戰爭時期涌現出許許多多的民族英雄,如國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國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第5軍軍長杜聿明,新38師師長孫立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傅作義,第五軍20O師師長戴安瀾,第74軍軍長王耀武,第132師師長趙登禹等日軍侵華期間,他們不畏生死,殺敵雪恥、百般血戰、鍛造鋼軍、血灑疆場、揚我國威、勇敢參加重大正面戰役,轉戰大江南北,以澎湃的衛國情操,靈便的戰術運用,為祖國立下赫赫戰果,讓后人膜拜。中國的抗日戰爭得到了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支持,如∶美國幫助開通的駝峰航線,從印度運回中國抗戰急需的大量物資;蘇聯紅軍開赴中國東北戰場,同中國軍民一道對日作戰等。故答案為:(1)五四運動;評價: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革命運動。(2)方針: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史實:將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開赴抗日前線;參加太原會戰等國民黨正面戰場作戰;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形成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態勢。(3)中國的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中國人民在這次戰爭中付出了巨大犧牲。要珍愛和平,反對戰爭。【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抗日戰爭等相關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城區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城區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