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我做的蟲教學對象:二年級課時:一課時教學目標:(認知目標)了解蟲的形態特征,感受蟲的奇特。(技能目標)運用各種陶泥技法做蟲。(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用捏、刻等手法做出蟲的外形特征。教學難點:能通過不同形態的泥的組合做出完整的蟲。教學準備:師:課件、陶泥、陶泥工具生:陶泥、陶泥工具、墊板教學過程:一、詩歌導入,激發學習興趣師:今天老師想來考考同學們。宋代詩人楊萬里的《小池》這首詩中有這樣一句著名的詩句“小荷才露尖尖角”,哪位同學知道它下句是什么?生:早有蜻蜓立上頭。師:哪位同學能通過觀察說出蜻蜓的外形特征?生:蜻蜓有大大的眼睛、有兩對翅膀、有細長的身體、有分叉的有條紋的尾巴。師:大自然中有許多有趣、美麗的昆蟲,(出示昆蟲圖片)昆蟲雖然長得不一樣,可有些身體結構是它們共有的,是哪些?生:觸角、眼睛、嘴巴、足、翅膀。師:看!周老師這兒就有一只老師用陶泥做的小蜻蜓,同學們能看出老師用了哪些形狀的泥組合的?生:用長條做蜻蜓的尾巴;用圓圓的做眼睛……師:哪位小朋友能根據蜻蜓的圖片和老師一起來制作一只小蜻蜓?(師生合作完成蜻蜓的制作)師:今天我們就用陶泥來做“我做的蟲”。二、觀察欣賞,總結方法教師出示用陶泥做的昆蟲圖片師:請同學們看一下這只小蟲子用了哪些方法做成了蟲子的身體 生:刻的方法;用捏做出了蟲子的身體師:用了哪些不同的泥條、泥塊和泥片? 生:用泥條做了觸角;用泥片做了翅膀……師:這只小蟲的圖片可以給我們提示,如何使細腿的小蟲站起來?生:可以把蟲子的腿加粗。(總結)師:在做小蟲時根據動物的細部特征,運用夸張或添加的方式,可以使小蟲更生動。 師:在生活中還有一些長得比較奇特的小蟲,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師:這些小蟲有些?生:有團團的身體。師:有的有?生:特別的斑紋。……三、學生練習,方法指導師:今天我們就可以運用夸張或添加的方法來做現實的蟲或未來的蟲。要求:形象鮮明,特征明顯。學生制作,教師巡回指導。四、展示評價師:做好的同學請坐下,有哪位同學想把作品跟同學展示一下的?生1:這是未來式十星瓢蟲。它有……師:老師發現他用不同形狀的泥條和泥片來做的,而且還用刻刀在蟲子身上添加了花紋。生2:這是天牛。師:老師發現他做出了天牛的分叉的角。……五、拓展師:今天我們用陶泥來做了蟲,課后同學們可以加入更多的創意。把你的蟲子做得更出色。周老師這兒就有其他班的同學做的未來的蟲。課后你也可以試試。下課。六、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