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七下歷史與社會導學案集(全冊導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七下歷史與社會導學案集(全冊導學案)

資源簡介

規則之“源”(導學案)
主備人____ 學校____ 審核人____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規則的含義、作用及表現。
2、能力目標:理解規則的類型及存在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結合生活實例,知道規則、制度作為公共生活的基本保障,是現實的需要,也是歷史的產物。
【學習重難點】
重點:規則的作用
難點:規則的類型及存在方式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學
1.生活中的規則無處不在,小到我們的社區、學校、單位,有各種各樣的 、 、 ;大到國家和社會的治理,有人人都必須遵守的 和 。
2.規則作為人們行為的 和 ,存在于生活的時時處處,影響著生活的方方面面。
3.在現代社會,許多規則是以 的形式存在的,如校規、社區公約、法律等。社會生活中還存在一類規則,它們往往以 的方式流傳下來。所以,許多規則都有悠久的歷史,各民族的 大都包含著這樣的規則。
二、課堂互學
(一)情境導入:裁判吹口哨的故事。
(二)合作探究:
1、在學校中會遇到哪些規則?除了學校之外,我們還會在哪些場所遇到哪些規則?
2、交通規則、體育競賽規則、法律,這些規則的共同特點是什么?
3、討論:如果有了規則或離開規則,社會生活將會怎樣?(規則的作用)
4、規則的存在形式有哪些?
師生互評
三、隨堂固學
1.“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句古訓所揭示的重要道理是( )
A.沒有圓規和尺子是畫不出方和圓的
B.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長輩的教誨
C.做任何事都要有規則、懂規則、守規則
D.學好數學知識是成就人生的重要途徑
2.下列屬于規則的有( )
①公民道德二十字規范 ②交通法規
③市民文明公約 ④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生活中處處有規則,公民的生活離不開規則
B.所有的規則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存在的
C.規則是人人都必須遵守的,否則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D.在我國人人都可以直接參與規則的制定
4.校規、交通規則、體育競技規則、法律的共同特點是( )
①具有強制性 ②具有公正性 ③具有公平性 ④約定俗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現實生活中,有些規則規定( )
①可以做什么 ②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③不許做什么
④任何事都可以做 ⑤在哪里做什么以及怎么做
A.②③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6.某校兩名中學生在街上打磁卡電話,一時打不通,競把聽筒狠狠地砸在電話機上,以發泄怒氣,結果毀壞了公用電話。這是一種( )
A.可以原諒的行為 B.違反社會規定的行為
C.正常消費的行為 D.合理地宣泄情緒的行為
7.生活與規則有著密切的聯系。下列情況屬于不遵守規則造成嚴重后果的是( )
①駕駛員酒后駕車釀成重大車禍 ②工廠向河流排放污水污染水質
③出租車司機拾金不昧受表揚 ④員工無故曠工導致生產癱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人們制定規則是依據( )
A.生活需要 B.個體欲望 C.領導人的意志 D.部門利益
9.規則來源于生活。在我國,有許多各具特色的風俗以約定俗成的方式流傳。下列不屬于這種風俗的是( )
A.大年三十吃餃子 B.正月十五吃湯圓
C.下班休息 D.清明祭祖
10.上午第四節體育課,男同學舉行了一場籃球賽。比賽中甲隊的一名隊員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接到隊友的傳球后,抱住球跑到籃球架下把球投入。雙方發生爭執,比賽被迫終止。
(1)請你對甲隊隊員的驚人舉動作出評價。你知道籃球比賽還有哪些規則嗎?
(2)制定這些規則的目的是什么
(3)假如沒有裁判執法,賽場上會出現什么場面?假如裁判執法不公正,會出現什么結果?
【學后反思】
1、自己在本節課中的收獲:
2、對老師教學的建議和改進自己學習的想法:
規則之“變”
主備人____ 學校____ 審核人____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生活中規則變化的實例,了解規則或制度的演變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2、能力目標:列舉生活中規則變化的實例,說明規則演變的原因。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理解“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道理,在生活中做個遵守規則的人。
【學習重難點】
重點:規則的變化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難點:規則演變的原因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學
1.隨著 不斷擴大,一些新的規則不斷出現,以適應新領域中的新事物和新變化。
2.在人類社會的進程中,既有無數新的規則和制度依照 的要求而產生,也有無數舊的規則和制度不符合要求而 。
3.任何規則的出現,包括 和 ,都是歷史發展的產物;任何規則的廢立與沿革,都是歷史進程的折射。
二、課堂互學
(一)情境導入:學生翻譯“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意思,師講薄熙來的案子,讓學生進行對比思考。
(二)合作探究
1、請列舉從無到有的規則。
2、請列舉從有到無的規則。
3、請列舉不斷完善的規則。
師生互評:
三、隨堂固學
1.“自從盤古開天地,不收皇糧第一回”,安徽一位農民在2006年寫下這么一副春聯。因為從當年1月1日起,《農業稅條例》被廢止,在我國延續了2000多年的農業稅宣告終結。這說明( )
①規則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②我國日益富裕,已經不需要征稅
③農業稅已不符合當今社會發展的要求
④農業稅的演變折射出我國歷史的進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人行橫道線從“跳石”到“斑馬線”的發展歷程,說明規則( )
①有著悠久的歷史 ②不是無緣無故出現的
③是一成不變的 ④是不斷完善更新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自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誕生以來,國際奧委會不斷修改完善奧林匹克運動的競技比賽規則,這說明( )
A.原來的比賽規則存在嚴重的錯誤
B.人人都必須遵守比賽規則
C.比賽規則需要根據情況的變化和發展而不斷地修改完善
D.比賽規則可以由奧委會隨意改動
4.隨著手機的普及,國家在中考和高考的相關規則中,增加了不準帶手機進入考場的條文。這說明考試規則( )
A.是每個公民都必須遵守的 B.其制定和修改都是絕對公平的
C.必將變得越來越嚴格和苛刻 D.隨著生活的需要而不斷變化
5.公安部2012年10月8日公布了最新修訂的《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新交通規則加強了對駕駛員的管理,扣分細則也更為嚴格,闖紅燈交通違法記分將由3分提高到6分,不掛號牌或遮擋號牌的一次就將扣光12分。這說明( )
A.規則是隨著人們生活的需要而不斷變化的
B.規則一旦制定就不能修改
C.《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是成文法規,人人都要遵守
D.我國實行的新交通法規過于嚴格
6. 2013年,我國新修訂的《道路交通安全法》開始實行,這說明( )
①規則一旦制定出來就不應該進行任何修改
②許多規則來自生活,并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
③人類社會的歷程,也是各種規則、制度不斷完善更新的歷程
④在人類社會的歷程中,無數舊的規則和制度被廢除,無數新的規則和制度在產生
A.②③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7.目前,為了緩解交通擁堵,確保市民出行暢通,很多城市開始實行錯峰通行和限號通行的規則。這說明( )
①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新的規則不斷出現
②規則是根據社會發展的要求而產生的
③規則是來源于社會生活并用于生活的
④這些規則是市政府制定的,與普通市民無關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8.下列規則中,屬于經濟生活中的規則的有( )
①合同法 ②選舉法 ③游行示威法 ④勞動法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9.近年來由于國際石油價格持續上漲,某市部分出租車經營者要求調高起步價,為此,市物價局、交通局召開了由各界代表參加的價格聽證會。此舉說明了( )
A.規則是可以隨意改變的 B.規則是人們生活的規范和準則
C.生活中離不開規則 D.我們也可以參與規則的制定
10.閱讀課本第80頁的閱讀卡《太空交通規則》,回答下列問題。
(1)1957年,將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送上太空的國家是?
(2)目前,近地太空出現了什么情況?
為什么說制定適用于太空的新法規,是現代空間科技發展的客觀要求?
11.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有“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規則,而今天卻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兩者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別?
(2)這兩者之間的演變說明了什么道理?
【學后反思】
1、自己在本節課中的收獲:
2、對老師教學的建議和改進自己學習的想法:
生活中的文化傳播
主備人____ 學校____ 審核人____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文化傳播的方式
2、能力目標:結合日常生活,能舉例說明文化傳播的手段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懂得文化傳播的意義及文化傳播的大致發展脈絡。
【學習重難點】
文化傳播的方式、媒介與脈絡。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學
1.文化傳播,存在于我們的社會生活當中,它是通過說話、寫作或者形象等傳遞、_________或_________信息的行為。
2.文化的傳播有一些基本途徑,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無論通過什么樣的途徑,文化傳播都需要一定的手段或載體作為媒介,這就是_________或者_________。
4.傳媒的發展,大體經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階段。
二、課堂互學
(一)情境導入:飛鴿傳書
(二)合作探究
1、什么是傳播?
2、文化傳播的基本途徑有哪些?
傳媒的發展大體經歷了哪些發展階段?
師生互評:
三、隨堂固學
1.下列行為中,屬于文化傳播的有( )
①小明與遠在美國的同學小強通過網絡視頻聊天
②小麗寒假時與父母一同去八達嶺長城觀光
③諾貝爾文學獲獎得者莫言進行文學創作
④2012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在中南海紫光閣會見美國前總統卡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以下屬于現代文化傳播方式的是( )
3.文化傳播的途徑多種多樣,下列活動可以成為文化傳播途徑的是( )
①親朋好友周末舉行聚會 ②暑假和父母去海南旅游
③我國成功舉辦上海世博會 ④向其他國家出口茶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文化傳播是一種文化中的文化集叢或文化元素從其發祥地擴散到不同地方而被模仿、采借和接受的社會現象和過程。下列屬于文化傳播的途徑有( )
①絲綢貿易,出國留學 ②親朋聚會,出國旅游
③商貿活動,人口遷徙 ④經濟交流,政治互訪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下列可視為文化傳播過程的是( )
①親朋好友聚會 ②在家洗衣服
③杭州舉辦動漫節 ④中俄互辦文化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圖書漂流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歐洲,讀書人將自己讀完的書,隨意放在公共場所,如公園的長凳上,撿獲這本書的人可取走閱讀,讀完后再將其放回公共場所,任其漂流,讓下一位讀者閱讀,繼續漂流書香。圖書漂流( )
A.是文化傳播與交流的過程
B.是現代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C.是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
D.能夠最大限度地跨越時空的局限,傳播文化
7.宋元時期,中國的絲綢、陶瓷等數百種商品從泉州港運往世界各地,而香料、藥物、珠寶等進口商品也源源不斷地運人泉州港。其中包含的主要文化傳播方式是( )
A.商貿活動 B.學校教育 C.人類的遷徙活動 D.口語傳播
8.下列是有關“知識就是力量”的討論,你認為觀點比較全面的是( )
A.書本知識是真正的力量,因為書本知識是提煉出來的精華,是最有價值的知識
B.生活實踐中獲得的知識才是最重要的知識,因為這種知識在實踐中最有用
C.書本知識只有用于生活實踐,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才是最偉大的力量
D.一定要多學書本知識,否則就無法勝任現代社會的任何工作
9.傳媒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起到了極其關鍵的作用。下列傳媒出現在文字傳播之前的是( )
A.語言傳播 B.印刷傳播 C.電子傳播 D.網絡傳播
10.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的傳媒大國,媒體在社會變革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各類傳媒發展情況詳見下表:
(1)搜集資料,了解文化傳播媒介的演變。
(2)提取圖7-2-1有關信息,說明現代大眾傳媒對文化傳播產生的影響。
【學后反思】
1、自己在本節課中的收獲:
2、對老師教學的建議和改進自己學習的想法:
現代社會的大眾傳媒
主備人____ 學校____ 審核人____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大眾傳媒的種類。
2、能力目標:比較不同媒體的優點和不足,描述傳媒發展的歷程。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歸納現代傳媒的特點和影響,正確對待并利用大眾傳媒。
【學習重難點】
重點:大眾傳媒的影響。
難點:正確對待并利用大眾傳媒。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學
1.傳媒真正開始面向大眾傳遞信息,是以 的推廣為標志的。在現代社會,流行的媒體包括書籍、報紙、雜志、電視、廣播和互聯網等,我們一般稱之為 。
2.互聯網這一新興媒體可以 各種已有的大眾傳媒,人們能從中獲取其他傳統 媒體的信息。同時它有自己的優勢,這就是虛擬的 平臺和 平臺。
3.如今,依托 ,大眾傳媒日益顯示出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已 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它使人們的 、 和學習方式發生了巨變。所以有人說我們的生活正在步入 。
4.傳媒,承載著 的使命,更記載著 的變遷。它記錄著生活的內容,也記錄著生活的變化。
5.使中國印刷業徹底告別“鉛與火”的年代,用“光與電”續寫輝煌的發明是( )
A.鉛字印刷技術 B.漢字激光照排系統
C.互聯網 D.博客和微博
6.下列不屬于現代傳媒手段的是( )
A.互聯網 B.電視 C.廣播 D.飛鴿傳書
7.在古代有“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的說法,今天這種說法已經變成了現實,其所依靠的技術是( )
A.網絡技術 B.航天技術 C.生物技術 D.印刷技術
8.想了解天氣狀況,除了可以從電視上收看天氣預報外,其他的媒體還有( )
①報紙 ②教科書 ③電臺 ④互聯網 ⑤手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二、課堂互學
(一)情境導入:學生齊背誦《春望》,思考:對“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與“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的認識。
(二)合作探究:
1、什么是大眾傳媒?
大眾傳媒的種類有哪些?
3、想一想,報刊、廣播、電視以及互聯網各有哪些優勢和不足,完成下表。
媒體
優勢
不足
報刊
廣播
電視
互聯網
歸納:大眾傳媒的特點和影響。
師生互評:
三、隨堂固學
1.從造紙術到印刷術的發明,再到電子計算機的應用,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大眾傳媒一直在發展變化
B.書籍、報紙、雜志已經被淘汰
C.傳媒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
D.廣播、電視、互聯網是信息時代的主要傳播手段
2.現在,許多地方的考場都實行了電子監控,考試中心可以將系統指令和消息實時發送到各地招辦的系統上,同時各地招辦還可以通過手機短信的形式將這些內容發送到每位考試主 考官的手機上。以上材料不能說明( )
A.傳媒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方式 B.傳媒提高了人們的工作效率
C.傳媒影響著大眾的生活 D.傳媒與大眾生活關系不大
3.和其他媒體相比,報紙最突出的特點是( )
A.不容易受文化程度的限制 B.畫面表現的內容形象直觀
C.可以長期保存,便于檢索 D.充分利用了多媒體技術
4.“沒有廣播,就沒有希特勒;沒有電視,就沒有肯尼迪。”這句話給我們的啟示是( )
A.因為有了廣播,才有了希特勒
B.肯尼迪離開了電視就無法生活
C.廣播、電視成為人們聯系社會的重要紐帶
D.廣播、電視帶來了戰爭和災難
5.互聯網最獨特的優勢是( )
A.互聯網是私人之間通信的極好工具
B.互聯網是虛擬的人際交往平臺和信息傳播平臺
C.互聯網是信息時代的寵兒
D.互聯網是真正的大眾傳媒
6.下列對大眾傳媒的認識,正確的是( )
A.每一種媒體都有優點和不足,它們之間沒有特色上的差異
B.互聯網作為一種新興媒體可以取代一切
C.現在的電視廣告全部都是騙人的
D.互聯網為我們的精神生活開辟了一個新天地
7.有人提出“以后我們將是地球村的村民”,你認為這一觀點提出的理由在于( )
①信息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②以后地球上只有一個村莊,不再有什么國家、城市
③人們在世界范圍內的交往將更方便和頻繁
④隨著科技的發展,地球上國家與國家的地理距離將大大縮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下列能說明大眾傳媒深刻影響著人們生活的事例有( )
①小明經常從互聯網上查找各種學習資料
②小紅最喜歡看“感動中國”頒獎晚會
③小董每天要看《新聞30分》
④小李通過視頻課堂學習新概念英語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 20世紀20年代末,當無線電廣播剛剛出現時,曾有人對印刷業的前途憂心忡忡,預言報紙將壽終正寢。當集圖像與聲音為一體的電視出現時,又有人以更悲觀的論調提出:電視是報紙的真正掘墓者。但是,現實的發展并沒有應驗這些人的預言。報紙由少到多不斷擴大,不但沒有消亡,并且仍然是當今世界上最主要的大眾傳播媒介之一。
(1)廣播、電視的出現,報紙沒有消亡,互聯網的出現,報紙會壽終正寢嗎?為什么?
(2)新技術、新媒體的出現,對傳媒世界產生什么影響?
1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周六,小芳是這樣度過的:6:30起床;7:00,她一邊吃早飯,一邊聽廣播新聞;上午,她上網查找資料,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作業;下午,她閱讀《青年文摘》雜志;晚飯前,她看了一會電視;18:00,吃晚飯;19:00,她開始閱讀《第56號教室的奇跡》;21:00, 她打開網絡,利用博客寫了網絡“日記”;21:30,她洗漱完畢后上床休息。
(1)小芳在這一天里接觸了哪些傳媒?
(2)小芳是怎樣寫“日記”的?這和傳統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生活的時代印記
主備人____ 學校____ 審核人____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借助圖文資料,從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不同時代社會生活的不同特點。
2、能力目標:理解不同時代的社會生活有不同的特點的原因。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懂得生活就是對時代的真實反映,它在人們的思想觀念上留下了時代的印記。
【學習重難點】
不同時代的社會生活有不同的特點。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學
1.傳媒的行程,傳承著前人的知識和經驗,不僅匯集著同代人的求索與創新,還具有 的力量。
2.生活的變化一般從 的改變開始。
3.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 和 也在變化中。
二、課堂互學
(一)情境導入:兩個老太太的故事。
(二)合作探究:
1、分組搜集展示講解:從衣、食、住、行等方面找找我們的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呢?
2、讀圖7—18討論:圖片中有那些人?他們的對話反映出他們的消費觀念是怎么樣的?存在哪些差異?
3、
三、隨堂固學
1.生活的變化從 的改變開始。( )
A.精神條件 B.物質條件 C.消費方式 D.歷史學問
2.下列情形符合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末消費方式的是( )
A.用銀兩購買糧食 B.用支付寶在網上購買衣物
C.用油票購買菜籽油 D.在百貨大樓刷卡消費
3.以前老百姓常說“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對這句話的理解正確的是( )
A.以前人們的衣服買來后必須要穿九年
B.過去衣服質量不好,穿了三年就很舊了
C.過去的消費觀念是錯誤的,制約了經濟發展
D.這種提倡節儉的消費觀念,是符合當時的時代特點的
4.正在成為一種時尚的消費方式是( )
A.嘗試“寅吃卯糧”,利用貸款的方式提前享受生活
B.嘗試“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C.從需求出發,適時進行“更新換代”
D.無論自己是否需要,看到商品降價就大量購買
5.家庭消費雖多種多樣,但卻有輕重緩急之分。下列消費行為中,你認為最基本的一項是( )
A.十一黃金周全家外出旅游 B.買一輛經濟型的私家車
C.到歌劇院觀看芭蕾舞表演 D.去菜市場買菜,到超市買衣服
6.作為一名成熟的消費者,應該( )
①不迷信廣告宣傳 ②不買“三無”產品
③既不買便宜貨也不買高檔商品 ④購物后索要發票或憑證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7.“吃喝向廣告看齊;服裝向名牌看齊。”這是目前在中學生中存在的一種消費現象。上述現象( )
A.是合理消費的表現 B.是盲目攀比,消費不理性的表現
C.體現了當代中學生時尚的風貌 D.是適度消費的表現
8.從過去“有多少錢就買多少東西”這樣量人為出的原則,到現在的“寅吃卯糧”,利用貸 款提前享受生活。這說明( )
①量人為出是因為生活條件所限
②量人為出是一種不合理的消費方式
③貸款超前消費是在生活有保障的前提下出現的
④貸款超前消費的方式正逐漸被人接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在我國,人們從過去希望吃得飽,到現在希望吃得好,吃出健康與未來。這表明( )
A.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得到解決
B.現在人們只貪圖享受,缺乏艱苦奮斗精神
C.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在提高,消費觀念在轉變
D.人們追求高消費的生活方式,倡導超前消費
10.以前,人們把小轎車看作是身份的象征;而現在,人們把小轎車看作是代步的工具。出 現這種變化的原因是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的( )
A.思想觀念發生變化 B.消費方式多種多樣
C.消費觀念不再單一 D.消費選擇越來越多
1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七年級學生小紅的媽媽很“會”持家過日子,購買冰箱要買有氟的,認為便宜;購買洗衣粉要買含磷的,認為價廉;購買盒飯要一次性發泡塑料飯盒裝的,認為實惠;盛裝生活垃圾只用一個塑料袋,從不分裝,認為省事……
你認為小紅媽媽的消費行為是否合理?為什么?
【學后反思】
1、自己在本節課中的收獲:
2、對老師教學的建議和改進自己學習的想法:
生活的代際差異
主備人____ 學校____ 審核人____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自己同長輩在生活情趣和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差異。
2、能力目標:運用具體事例,分析自己同長輩之間的看法存在差異的原因。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知道生活的時空意義,感悟記錄歷史、認識社會的時空條件。
【學習重難點】
重點:理解生活的代際差異及其原因。
難點:用歷史的眼光看待生活的變化。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學
1.所謂代際差異,是由于 的不同,不同時代的人在 、興趣愛好、行為習慣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2.代際差異有時候會導致代際隔閡,也就是所謂的“ ”。這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
3.關于社會生活如何變化、為何變化的學問其實就是 。它告訴我們怎樣選擇、怎樣做事、 。
4. 凝聚著先驅們付出的辛勤勞動和犧牲, 是我們勵精圖治的智慧和力量之源。
二、課堂互學
(一)情境導入:師生共聊對“染發、紋身、染指甲、韓流……”的看法。
(二)合作探究:
1、什么是代際差異?
2、
3、討論:學習歷史的意義。
師生互評
三、隨堂固學
1.下列關于“代溝”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年代與年代之間的界限 B.人與人之間性格的差異
C.不同時代的人們之間的隔閡 D.人與人之間不可逾越的障礙
2.當前在父母與孩子之間,尤其是父母與獨生子女之間最棘手的是代溝問題,有關代溝產生的原因,正確的說法有( )
①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自我意識的增強,子女與父母的想法出現了一些偏差
②代溝的產生是在所難免的,千萬別為代溝發愁和耿耿于懷
③溝通是跨越代溝的最好方法,以感激的心情、理智的態度對待自己的父母
④由于子女與父母在生活經歷、興趣愛好、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差異,在很多問題上產生不同看法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3.小麗的奶奶喜歡看越劇,小麗的爸爸喜歡看武打片,小麗的媽媽喜歡看韓劇,而小麗喜歡看歌星演唱會。造成他們一家興趣愛好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
①生活情趣上的差異 ②年齡上的差異
③自我意識都較強 ④閱歷上的差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下列表述中,錯誤的一項是( )
A.一段時間內流行的東西都要經過實踐檢驗
B.經典肯定是曾經流行的,但流行的不一定會成為經典
C.流行的東西一定都是正確的
D.生活中的流行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5.我們要與長輩建立融洽的關系,就應該( )
A.與長輩互相理解和關心 B.對長輩的話言聽計從
C.長輩要對我們百依百順 D.只需要我們對長輩的關心與理解
6.8歲的小玲(化名)因為寫作業不認真,受到爸爸媽媽的指責,她不服,便光腳從六樓順著樓梯跑下樓,后又跑到街上,邊跑邊喊:“不活了!”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在與父母的相處中難免會發生矛盾,此時我們應該( )
A.主動和父母溝通,尋求化解矛盾的方法 B.回避問題,就當沒這回事
C.置之不理,矛盾會自然化解 D.悶在心里,郁郁寡歡
7.(多選)下列對“歷史”說法,錯誤的是( )
A.歷史講的是日常生活里最為樸素的瑣事
B.歷史告訴我們怎樣選擇、如何做事、如何為人
C.歷史是愛國主義的基石
D.歷史是過去的事情,我們要展望未來,忘記歷史
8.下列關于歷史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歷史是一條奔騰不息的長河,溝通了過去、現在和未來
②歷史可以讓我們追尋漫長的文明歷程,洞察社會變遷的內在奧秘
③歷史可以讓我們審視千年的坎坷與輝煌,感受百年的悲愴與歡歌
④歷史是過去發生的事,講的只是發生在過去的國內外重大事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學習歷史,可以使我們( )
①明白一些道理,懂得怎樣選擇、如何做事、如何為人
②擁有駕馭自然界的力量和戰勝疾病與自然災害的力量
③更清楚地知道我們在做什么,我們應該怎么做
④豐富我們的生活經驗,提高我們的見識,提升我們的能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下列關于生活的變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生活總是在不斷變化的 ②生活總是千篇一律的
③代際之間的差異不可避免 ④生活的方式也有相承和堅守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近年來,隨著文化市場的開放,日韓文化日益進入中國文化市場,形成一股“日韓潮流”。在社會上,日韓服飾、美容產品深受人們的青睞;在校園里,許多中學生競相模仿日韓明星的發型、服飾、勁舞,收集日韓明星的各種圖片、資料等,成為日韓的“中國新生代”。
(1)學校將開展一次辯論賽,題目是:“日韓潮流”對中學生的影響是利大,還是弊大?談談你的觀點。
(2)上述現象啟示我們應該怎樣正確對待“流行”?
12.張明迷上了搖滾音樂。一會兒他喜歡模仿韓國偶像鳥叔《江南Style》歌曲中的騎馬舞,一會覺得穿緊身衣服很酷。但爺爺對孫子的做法極為反感,認為不像青少年的樣子。爺爺與孫子對搖滾音樂的看法為什么會不同?我們應如何對待差異?
【學后反思】
1、自己在本節課中的收獲:
2、對老師教學的建議和改進自己學習的想法:
綜合探究七:區域的變化(導學案)
主備人 審核人 初一社會·思品組 班級____ 姓名____
學習目標(課標要求)
⒈知道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區域里,每個區域都有自身的發展歷程。
⒉了解區域的變化,感受區域的變化,感悟生活的歷史進程。
3.知道第一手資料和第二手資料的不同。
4.通過搜集資料,以報道的形式呈現區域的變化。
學習重點:能夠區分第一手資料和第二手資料,并知道它們對于判斷和論述的不同價值。
學習難點:能夠區分事實和觀點,并據此分析材料。
情感態度: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運用多種方法,對自己身邊區域的變化進行分析和評價。
學習方法:自學教材法、查閱資料法、探究問題法。
學習過程:
★課前預習:
預習課本p92-93,回答下列問題:
1、小李和小吳,在認識區域變化時,都運用了哪些資料?
2、在上述資料中,哪些是第一手資料,哪些是第二手資料?
3、上面的資料分別反映了區域哪些方面的變化?
4、你能否總結:第一手資料和第二手資料的概念?
★知識梳理:
1、我們生活在不同的區域,或許會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區域在不斷地 。人口的 、環境的 、交通的 ……都會讓我們感到區域的歷史變化
2、我們了解區域的變化,要一句各種各樣的資料,或者來自自己 、 或 所獲得的資料,或者從當事人或目擊者那里 得來的資料。
3、不同的區域,其變化有 有 ,有 也有 。即使是同一個區域,在不同的人眼里,也會產生不同的 。
4、感受生活的變化,我們認識到:在人類的共同歲月中,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 。
5、如同在人類共有的地球上,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 里。無論是社區、家鄉還是國家,每個區域都有自身發展的 。
★小組合作: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從事歷史研究的張教授對巴比倫文明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了深入研究巴比倫文明,他借助的資料有:巴比倫城琉璃墻及其墻上的浮雕、出土的人臉形狀的金瓶,烏爾王出土的金制山羊、《吉爾伽美什》及西歐歷史學家的研究著作,關于巴比倫文明的傳說等。
(1)其中那些是第一手資料?哪些是第二手資料?
(2)若按照最可靠的角度來選擇這些資料,你認為張教授會如何選擇?
★課堂達標:
1、下列關于“烽火戲諸侯”的故事說法錯誤的是 ( )
A. 是第一手資料 B. 反映了當時的傳遞信息的方式
C. 是第二手資料 D. 記載于《史記》
2、小麗在調查小崗村變化的過程中,進行了廣泛地調查。在進行的下列調查中,屬于第二手資料的是 ( )
A. 通過實地走訪,深入居委會進行調查 B. 走進村子,通過與當地村民交流進行調查
C. 通過面對面的采訪交流,搜集到的資料 D 通過村子里的相關文字記載,了解該村的情況
3.搜集區域變化的步驟一般是( )
a. 搜集資料 b.分析資料 c.分類整理資料 d. 用適當的形式展示成果
A. cdab B. acbd C. bcda D. abcd
4、下列有關區域變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不同的區域,其變化有快有慢,有好有壞
B. 同一區域的變化,在不同人的眼里,會產生不同的看法
C. 對同一區域的變化,人們的想法和觀點應該是一樣的
D 通過區域的變化可以感悟生活的歷史進程
5、我們記錄自己的“歷史”時,要( )
①只記錄發生在自己身邊的大事 ②記錄力求準確 ③平鋪直敘,不能流露自己的感情 ④同時記錄當時發生的國內外大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嘗試運用:
民間流傳著許多傳說故事,如傳說中一對青年情侶曾經通過南來北往的大雁傳遞信件,傾訴彼此的相思之情,這就是“鴻雁傳書”的故事。除此之外,還有“青鳥傳書”“鯉魚傳書”等類似的傳說。
(1)試分析“鴻雁傳書”“青鳥傳書”“鯉魚傳書”的可信度。
(2)以上故事反映了處于信息傳遞落后時代老百姓的什么愿望?
(3)古人傳遞信息還有哪些方式;現代社會傳遞信息的工具有哪些?
★課后作業
⒈做好作業本上的相關練習;
⒉通過預習,做好導學稿“傳媒的行程”。
★學后反思
⒈在預習和作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⒉對教師改進教學的建議:
學校:塢根鎮中學 設計者:狄嬋
課題名稱:遼闊的疆域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運用半球圖和世界政區圖說出我國的半球位置、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會根據世界地圖及有關統計資料,比較中國和其他面積居世界前列的國家的面積大小和位置,理解我國地理環境的優越性。?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認識我國優越的位置和遼闊的領土,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興邦之志,增強改革開放的意識。?
重難點:
學習重點:理解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學習難點:評價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自主學習:
(一)位置優越
1.半球位置,我國位于_______ 半球、_______ 半球。   2.緯度位置,南北跨緯度廣,大部分位于五帶中的____ 帶,少部分位于___帶,沒有_____帶。   3.海陸位置,我國位于_____洲東部, _______ 洋西岸,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二)國土遼闊
1、我國陸地領土面積約_____平方千米,僅次于_____ 和_____ ,居世界第_____ 位。   2、自北向南我國瀕臨的海有_____海、_____ 海、_____ 海、_____ 海。(其中_____海是我國的內海)    3、我國陸上國界線長達_____千米,相鄰的國家有_____個;大陸海岸線長_____千米,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_____個。
4、我國領土四至點:最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探究:
導入:中國在哪里?哪位同學能夠詳細而有準確的描述我國的地理位置?
問題探究:
1、與中國相鄰的陸上鄰國,以及隔海相望的國家。
2、說說我國東西端的晨昏差異和南北的季節差異,并分析原因。
3、看課本P3圖5.4,與蒙古、英國相比,我國的海陸位置的優越性。
師生互評
一:學生小組互評
二:教師評價學生
三:學生總結
當堂練習:
一、單項選擇題   1、我國的鄰國有____個( )
A、14 B、6 C、20 D、25
2、我國大部分領土位于 ( )    A、南溫帶 B、南寒帶 C、熱帶 D、北溫帶   3、新疆帕米爾高原還是滿天星斗的黑夜時,烏蘇里江已經灑滿了陽光。說明我國( )    A、領土面積廣大 B、臨海面積大    C、跨緯度度廣 D、跨經度度廣   4、我國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是( )    A、渤海、東海、黃海、南海 B、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C、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D、黃海、渤海、南海、東海   5、有關我國地理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位于東半球,亞洲東部,西臨太平洋 B、我國有南回歸線通過
C、從經度來看,全屬東經度 D、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6、屬于我國內海的是 ( )    A、.渤海、黃海 B、黃海、東海
C、南海、東海 D、渤海、瓊州海峽   7、下列國家,與我國隔海相望的一組是( )    A、馬來西亞、越南 B、朝鮮、韓國
C、柬埔寨、文萊 D、日本、菲律賓     
二、讀圖分析題:(讀下圖,完成填圖內容)
請在圖中填寫我國四個邊緣海的名稱及臺灣島、海南島。
在圖中填寫鄰國俄羅斯、蒙古的名稱。
3、在圖中填寫臺灣海峽、瓊州海峽的名稱。
4、在圖中填寫我國最東、最西、最北點名稱。
5、在圖中填出我國首都北京(40° N、116° E),北回歸線。
自我反思:
學校:塢根鎮中學 設計者:狄嬋
課題名稱:行政區劃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我國現行的三級行政區劃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我國政區圖上準確找出34個省級行政區,記住它們的名稱、簡稱、行政中心。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本節有關內容(如臺灣是我國的一個省;香港和澳門已回歸祖國;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樹立愛國主義信念。
重難點:
學習重點: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及分布。
學習難點:識記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及行政中心所在地在地圖上的位置
自主學習:
1、請寫出你自己的戶口所在地:___ ___,由此可知,我國最基本的三級行政區劃是:___ _ 、_ ___、__ __。
2、目前,我國共有____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____個省, ____個自治區,____個直轄市和____個特別行政區。
3、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是____。
4、直轄市有: 、 、 、 。
5、浙江的省會是: 。
自主探究:
導入:寫出自己的戶口所在地。
讀教材P5的信封收件人地址,試著寫出自己的戶口所在地。
姓名:
戶口所在地:
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
縣(自治州、自治縣、市):
鄉(民族鄉、鎮): 
問題探究:
直轄市的分布以及少數名族自治區的分布有什么特點?
哪些省級行政區的全稱與山脈、河流或者湖泊有關
按照方位記住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
位置
包括的省區
位于東北3個省區
位于北部邊疆1省區
位于黃河中下游6個省區
位于長江中下游7個省區
 
位于南部沿海7個省區 
 
位于西南的5個省區
位于西北的5個省區 
 
師生互評:
一:學生小組互評
二:教師評價學生
三:學生總結
當堂練習:
(一)選擇題:
1、下列行政區中,跨經度最廣的是:( )
A、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B、甘肅省
C、西藏自治區 D、 內蒙古自治區
2、、我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是: ( )
A、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B、西藏自治區
C、內蒙古自治區 D、 青海省
3、北回歸線自西向東依次穿過我國那四個省區: ( )
A、臺灣、廣東、廣西、云南 B、臺灣、廣西、廣東、云南
C、云南、廣東、臺灣、廣西 D、云南、廣西、廣東、臺灣
4、我國人口最多的省級行政區是: ( )
A、四川省 B、 廣東省 C、 河南省 D、河北省
5、我國面積最大、鄰國最多的省區是: ( )
A、廣東省 B、四川省 C、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D、河北省
6、下列自治區中,瀕臨海洋的是: ( )
A、內蒙古自治區 B、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C、 廣西壯族自治區 D、西藏自治區
(二)讀圖分析題:
(1)填寫與簡稱或者行政中心相對應的的圖中數碼號:
①黑( );②湘( );③皖( );
④南昌( );⑤蘭州( );⑥拉薩( )。
(2)寫出圖中數碼所代表的鄰國名:
⑦ _______ ⑧_______ ⑨_______
(3)⑩處是_______ 海。
(4)把下列地理事物前的字母序號,填在“中國政區”圖上的相應位置處:
A、江蘇省;B、曾母暗沙;C、韓國。
(5)、在圖上用一條虛線畫出北回歸線經過的位置。
自我反思:
學校:塢根鎮中學 設計者:狄嬋
課題名稱:眾多的人口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記住中國的人口數量、人口特點,了解中國關于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人口問題,記住我國的人口基本國策。
2、記住中國的人口分布不均勻——東多西少。
3、充分利用圖表,分析歸納我國人口分布和增長情況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閱讀圖表分析得出中國人口分布狀況。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樹立各少數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維護祖國統一的正確觀點,培養愛國熱情。
重難點:
學習重點:中國的人口數量、人口的分布特點;
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人口問題,我國的人口基本國策。
學習難點:我國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
自主學習:
閱讀第一自然段,找出我國人口總數及占世界人口的比例。
我國總人口為_________(2010年),占世界人口_________以上。
閱讀第二自然段,找出我國人口的兩個基本特征。
我國人口兩個突出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找出我國關于人口的一項基本國策。
我國政府把_____________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閱讀P8教材,及“我國人口分布”圖,說出我國的人口密度及人口分布狀況。
我國人口分布不均,__________地區人口密度大,特別是東南沿海一些省區的人口密度更大;__________人口密度較小。
自主探究:
導入:最新的人口信息,讓學生直接感受我國人口的特點。
問題探究:
1、我國人口數量過多,產生了哪些負面影響?
2、讀“我國人口密度”圖,找出我國人口地理界線,并分析我國人口東西部的分布狀況。
①我國人口的分布特點:以黑龍江省 和云南省 市為界,
呈 分布。這條線是 — 一線,是我國的人口地理分界線,也叫胡煥庸線。
②回顧學過的人口密度公式:
3、我國人口最多的省是 ,面積最大的省是 。
師生互評:
一:學生小組互評
二:教師評價學生
三:學生總結
當堂練習:
1.以下有關我國人口增長的正確敘述是( )
A.人口增長速度回升快 B.人口開始減少
c.人口基數大,每年凈增人口在減少 D.人口基數大,每年凈增人口仍然很多
2.我國面積最大的省區是( )
A.新疆 B.內蒙古 c.西藏 D.江蘇
3.現今我國人口最多的省級行政區是( )。
A 江蘇 B 山東 C 河南 D 上海
4.下例地理分界線中是我國人口線的是( )
A秦嶺---淮河 B黑河—騰沖一線
C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一線 D阿爾泰山-祁連山-橫斷山脈
5.人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我國在人口方面的基本國策是( )
A積極發展人口 B逐漸增加人口 C設法減少人口 D實行計劃生育
6、我國人口地理界線是指從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一線,該線東南人口占_________, 該線西北人口占_________。
7、我國人口最多的省區是___________,最少的省區是__________,面積最大的省區是____________,面積最小的省區是___________,人口密度最大的省區是__________,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區是___________。
自我反思:
學校:塢根鎮中學 設計者:狄嬋
課題名稱:多名族的大家庭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中國的民族構成、分布,記住我國人口最多的民族和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以及我國民族分布的總特點。
2、過程與方法目標:了解中國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不論大小,一律平等,民族區域自治,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樹立各少數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維護祖國統一的正確觀點,培養愛國熱情。
重難點:
學習重點:我國的民族構成及分布。
學習難點:我國的民族政策。
自主學習:
1.我國大家庭中共有 個民族, 個少數民族。
2.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是 %,其他民族人口的比例是 %,被稱為少數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是 。
3. 我國民族分布的特點是 。
4.少數民族主要集中在 、 、 的邊疆地區。
5.在我國,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 、 和 。
6.
自主探究:
導入:少數名族的服飾和特色節日導入。
問題探究:
(1)讀圖5-8“我國民族的分布”,思考:
①漢族主要分布在 地區,少數民族主要集中分布
在 、 、 地區。
②分布最廣泛的民族是 族,傣族主要分布在_______省。
③_________省是少數民族分布最多的省。
(2)大雜居、小聚居的含義(從漢族、少數民族分布情況分析)

(3)你認為應該怎樣與不同民族的同學和睦相處?我國有哪些民族政策?
師生互評:
一:學生小組互評
二:教師評價學生
三:學生總結
當堂練習:
1、下列節日中,屬于壯族傳統節日的是 ( )
A、古爾邦節 B、那達慕大會 C、三月三 D、潑水節
2、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
A.漢族 B.苗族 C.壯族 D.蒙古族
3、潑水節是下列哪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 )
A.回族 B.滿族 C.漢族 D.傣族
4、我國少數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是( )
A.貴州 B.云南 C.廣西 D.新疆
5、我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 )
A.西北、華北、東北 B.西南、中南、東南
C.西南、西北、東北 D.華北、華南、西藏
6、下列民族與其傳統文化、主要分布省區的簡稱,組合正確的是( )
A、朝鮮族—長鼓舞—吉 B、維吾爾族—馬頭琴—新C、傣族—潑水節—川 D、壯族—開齋節—桂
7、我省主要居住的少數民族以下都正確的一組是 ( )
A、滿族、朝鮮族 B、朝鮮族、蒙古族 C、漢族、滿族 D、蒙古族、漢族
8、下列少數民族中不屬于云南省的是 ( )
A、怒族 B、傣族 C、瑤族 D、哈尼族
9、說出分別反映哪個民族的風俗
A______族的______活動 B_____族的_______舞 C_____族的____舞
D______族的________運動 E_______族的________運動
自我反思:
學校:塢根鎮中學 設計者:狄嬋
課題名稱:復雜多樣的地形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知道我國的五種基本地形;
知道山區的含義和地勢的概念;
了解我國的地勢高低起伏及特點;?
過程與方法:
運用地圖了解我國的五種基本地形和地勢高低起伏狀況;
運用地圖及相關資料,概括出我國自然環境的總體特征;
分析地形對社會經濟生產以及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從自己生活的地區,感受地形地勢對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體會人類利用自然的得與失,初步樹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重難點:
學習重點:運用地圖分析并總結出我國地形地勢的特征。
學習難點:分析我國的地形地勢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自主學習:
讀圖5-13中國的地形,找出我國主要的平原、高原、盆地、山地、丘陵。
四大平原:
三大高原:
四大盆地:
山脈:
丘陵:
2、讀圖2.1我國東西向(北緯32°)地形剖面圖,分析我國的地勢 高 低,呈 分布。
3、讀圖2.2“中國地勢三級階梯示意”圖,填寫下列表格:
項 目
海 拔 高 度
主要地形類型
第 一 級 階 梯
分 界 線
第 二 級 階 梯
分 界 線
第 三 級 階 梯
自主探究:
導入:欣賞我國各種地形圖片。
問題探究:
(1)讀圖5-13中國的地形,找出我國主要的平原、高原、盆地、山地、丘陵。并且了解不同地形的特點。
(2)閱讀書本P13頁第1段和第2段,想一想:山區經濟發展有什么優勢和劣勢?
(3)想一想:我國這樣的地勢特點,對人口分布、經濟等方面有什么影響呢?
師生互評:
一:學生小組互評
二:教師評價學生
三:學生總結
當堂練習:
1.我國地勢總特征是 高 低,大致呈 分布。
2.青藏高原位于我國地勢第 級階梯;河南省省會鄭州位于我國地勢
第 級階梯;第三級階梯的地形以 和 為主。
3.我國第二級階梯上主要的地形為 和 。
4.圖形記憶是地理的重要方法之一,有關我國地勢特征,下列圖解中相對較為符合實際的是( )
A B. C. D.
【拓展探究】
如果我國地勢東高西低,有什么地理意義?
自我反思:
學校:塢根鎮中學 設計者:狄嬋
課題名稱:季風的影響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通過自學知道我國多樣性的氣候類型及特點、了解季風區、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生能夠在探究交流合作過程中提高觀察、合作、分析、比較的能力。?
2、通過合作探究比較夏、冬季風的區別,分析季風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的不同影響?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過程中,培養對祖國的自豪感和熱愛之情。
重難點:
學習重點:我國冬、夏季風的特點及成因。?
學習難點:分析季風氣候對我國的主要影響?
自主學習:
1、閱讀53頁,《中國的氣候類型圖》,我國主要的氣候類型有 、 、 、 、 。
2、我國長江以南主要是什么氣候類型?
長江以北的地區主要以什么氣候類型為主?
青藏地區以什么氣候類型為主?
3、在各種氣候類型中, 對我們的影響最大。盛行風向隨季節發生明顯變化的風叫 。我國東部地區,夏季盛行 風,冬季盛行 風
4、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 、陰山、 、巴顏喀拉山脈、 。 季風氣候具有 的特點。
5、 比較冬季風、夏季風
季風
源地
風向
特點
冬季風
夏季風
?自主探究:
導入:我們這邊夏季和冬季的風向的不同,為什么會不同?
問題探究:
1、我國氣候復雜多樣對人們生產與生活有什么影響?
2、季風具有哪兩個特點? 季風氣候顯著帶來的影響有哪些?試舉例說明。
3、中國的廣州和阿拉伯半島上的利雅得兩座城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什么異同?夏季氣候特點和景觀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師生互評:
一:學生小組互評
二:教師評價學生
三:學生總結
當堂練習:
1、浙江省的氣候類型是( )
A、熱帶季風氣候 B、溫帶季風氣候 C、亞熱帶季風氣候 D、溫帶大陸性氣候
2、下列氣候類型中,對我國影響最大的( )
A、地中海氣候 B、溫帶大陸性氣候 C、高山氣候 D、季風氣候
3、拉薩和杭州大致都位于北緯30攝氏度附近,但是七月平均氣溫拉沙比杭州低十多度,造成兩地氣溫差異顯著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陸位置 B、緯度位置 C、洋流因素 D、地形地勢
4、我國新疆塔里木盆地降水稀少、氣候非常干燥,而大致同緯度的京津地區氣候相對比較濕潤,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地勢 B、海陸位置 C、緯度位置 D、洋流因素
5、 (2012·廣州) 下列四幅圖中能正確反映北京氣候特征的是 ( )

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我國與世界其它同緯度地區的冬、夏氣溫比較:
地點
北京
紐約
漢口
杰克遜維爾
緯度
39°48′N
40°46′N
30°38′N
30°30′N
經度
116°28′E
73°54′W
114°04′E
31°13′W
溫度
1月
-4.7℃
-0.5℃
2.8℃
11.6℃
7月
26.0℃
24.6℃
29.0℃
28.1℃
(1)從表中可知我國與世界同緯度地區冬季和夏季氣溫有何不同?這反映了我國氣候的什么特點?
(2)這種氣候特點給我國帶來了哪些有利和不利影響?試舉例說明。
自我反思:
學校:塢根鎮中學 設計者:狄嬋
課題名稱:母親河——黃河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引導學生學會獨立運用地圖、圖片和資料提前掌握“母親河”相應的知識要點。?
(2)進一步培養學生看圖、讀圖和分析資料能力,做到“胸有成圖”。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課前預習、課堂啟發、滾動復習、問題解決和課后實踐等方式,引導學生能夠結合具體實例,分析出“母親河”對經濟活動和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影響。?
(2)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結合已學知識,理清課與課間的邏輯關系,建立知識體系。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并重,樹立“理性愛國”思想。?????
(2)正確看待人與自然的關系,確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續發展觀念,增強社會責任感。?
(3)學會用“辯證”的思維分析“母親河”?的利弊影響。
重難點:
學習重點:黃河含沙量特別大及下游成為“地上河”的原因。
“母親河”的基本概況和對人們生產生活產生的影響。
學習難點:黃河、長江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對它們的治理和開發。
自主學習:
閱讀課本P18、P19教材和圖5-25,完成下列問題
(1)黃河發源于___________,呈巨大的___字型,注入___海,全長_______千米,是中國第二長河。
(2)黃河流經省區
(3)看下圖填充①是 河,② 河,在圖中用紅筆標出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點河口、桃花峪。
(4)黃河流經的主要地形區A ,B ,C ,D 。
自主探究:
導入:張明敏版本《龍的傳人》FLASH
問題探究:
1、記住黃河的發源地、注入的海洋、長度、干流流經的省區及地形區的名稱
2、在圖上找出并記住黃河的主要支流?洮河、湟水、汾河、渭河?上中下游的分界點內蒙古河口鎮和河南省桃花峪
3、知道龍羊峽、三門峽和小浪底等工程的名稱及分布
4、理解黃河“母親河”的奉獻
5、理解黃河“地上河”的形成原因和造成的危害
6、住治理黃河的關鍵和根本
7、知道治理黃河的措施及取得的成就
師生互評:
一:學生小組互評
二:教師評價學生
三:學生總結
當堂練習:
1、黃河發源于 高原,依次流經 高原、 高原和 平原。
2、 是華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著之一,并在干旱的寧夏、內蒙古境內,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稱的 平原和 平原。
3、黃河 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峽谷中穿行,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
4、有關黃河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黃河長度和入海水量均居我國第二位 B黃河下游流經平原?因此多支流和湖泊 C黃河上中游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 D黃河攜帶的泥沙主要來自于下游
5、兼跨黃河中下游的省區是(?? ? )
A山東 B陜西 C山西 D河南
6、下列平原中,屬黃河主要塑造的是(?? ? )?
A華北平原 ?B長江中下游平原 ?C成都平原 ?D東北平原 ?
7、黃河在下列哪個省區入渤海?? ? ?
A內蒙古 ?B河南 ?C山東 ?D河北 ?
8、在陜西省注入黃河的支流是?? ? ?
A洮河 ?B渭河 ?C汾河 ?D湟水
9、黃河下游的“地上河”是怎樣形成的?他有什么危害?
10、治理黃河的關鍵和根本各是什么?
自我反思:
學校:塢根鎮中學 設計者:狄嬋
課題名稱:母親河——長江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知道、記住并落實到圖上:發源地、注入海、流經地、主要支流湖泊、河段分界處的城市、干流沿岸的主要城市。
過程與方法目標:
1、能利用地圖、資料等分析長江的“水能寶庫、“黃金水道”作用,初步探究長江各河段開發利用的方向與措施。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了解長江流域以洪水為首的各種自然災害,探究針對洪水災害的解決措施,樹立人地協調的觀念。
重難點:
學習重點:長江的源流狀況
學習難點:長江面臨著的問題,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
自主學習:
(1)長江發源地、注入的海洋、為什么是我國的第一大河?
??
(2)長江為什么被稱為“黃金水道”和“水能寶庫”???
(3)長江洪澇災害頻繁原因是什么?
自主探究:
導入:長江視頻
問題探究:
活動一:
(展示圖片)讀“長江流域”水系,回答下列問題:
1.發源于哪里?注入哪個海洋?
2.為什么說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
活動二:
讀江水系圖和長江干流地形剖面圖,回答下列問題:
1.長江流經哪些省區、地形區及主要氣候區
2.長江上、中、下游劃分的界點分別是什么?
3.長江主要支流和湖泊有哪些?
4. 長江的哪些河段水能資源比較豐富?為什么?長江為什么稱為“水能寶庫”?
5.長江干流上已建哪些水利樞紐和水電站?與地形地勢有什么關系?
活動三:
(讀圖)讓學生讀課文P54“長江航運”圖,回答下列問題:
1.長江哪些河段航運能力比較強,結合地形地勢、氣候、河道等因素,分析航運能力強的原因,長江為什么被譽為“黃金水道”?
2.長江哪些河段航運受到限制,限制的因素是什么?
活動四:
結合課文P55—P58的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長江中下游地區洪水的三個主要來源是什么?
2.從自然和社會兩個方面,說一說導致長江洪災頻發的原因有哪些?
3.如何治理長江洪水災害?
4.(探究)如何更好地發揮“黃金水道”的作用?
5.三峽大壩修建后,對上游和中下游地區有什么影響?
師生互評:
一:學生小組互評
二:教師評價學生
三:學生總結
當堂練習:
1、長江的發源地和注入的海洋分別是( )
A.巴顏喀拉山、渤海 B.巴顏喀拉山、黃海 C.唐古拉山、東海 D.唐古拉山、南海
2、兼跨長江中上游的省區是( )
A.青海 B.四川 C.云南 D.湖北
3、長江水能蘊藏量極其豐富,但90%集中在( )
A.宜賓至宜昌 B.源頭至宜賓 C.宜昌至湖口 D.三峽段
4、長江有“九曲回腸"之稱的河段是 ( )
A.金沙江 B.川江 C.荊江 D.通天河
5、有關長江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長江是我國長度最長、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大河
B.長江上游地勢平坦,水流平緩 C.長江下游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
D.三峽水利工程位于第一、二級階梯交界處
6、近年來,長江洪災頻繁發生,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中游地區圍湖造田 ②中下游地勢低平 ③流域內降水豐富 ④ 上中游砍伐森林破壞了植被 ⑤支流眾多,雨季降水集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⑤
自我反思:
學校:塢根鎮中學 設計者:狄嬋
課題名稱:秦嶺-淮河分南北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通過讀圖了解秦嶺—淮河分界線,分析中國南北地區的氣候差異。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討論分析中國南北的氣候差異對南北方生產、生活方式的影響。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
重難點:
學習重點:
秦嶺—淮河地理分界線南北方氣溫和降水的特點。
學習難點:
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自主學習:
表一:
?
北方
南方
民居特色
飲食習慣
交通工具
特色活動
在圖上找出我國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線,并填出下表(表二)
主要地形單元
主要氣候類型
主要省級單位
南方
北方
自主探究:
導入:歌曲(東北人都是活雷鋒)
剛才的歌大家都聽了,說的是哪里人啊?(東北人)東北人性格豪爽,東北人愛吃豬肉燉粉條,我們班有沒有東北人或是北方人?那里的人們在吃飯、穿衣、住房、交通方式上有哪些特色。請一位南方的同學也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問題探究:
1.南北方在生產和生活方面的差異
活動:小組討論填表 (表一)
?
北方
南方
民居特色
房子很注意防寒,墻壁、窗戶嚴密,室內一般有取暖設備。
房子一般沒有取暖設備,但很注意通風、防雨,房屋坡度大。
飲食習慣
面食
米飯
交通工具
沒有水運,陸路交通發達
不僅有公路和鐵路,還有許多河流可以通航
特色活動
滑冰、滑雪、
賽龍舟
2.我國南北方的區域和界線
問題1:我們通常所說的南方、北方是不是就全國范圍而言的?
問題2:我們通常說的南方、北方都位于東部季風區內,大家看一下南北的分界線是哪一條?
問題3:大家思考一下,為什么以秦嶺—淮河來劃分我國的南北方呢?
3.氣候對南北方差異的影響
中國1月平均氣溫分布圖
問題4:
冬季南北方之間最大的溫差是多少?(48度)
冬季南北方的氣溫差異?(顯著)
在圖上找一找哪條等溫線大致經過秦嶺-淮河一線?(0度等溫線)
中國7月平均氣溫分布圖
問題5:
夏季我國的平均溫度是?
夏季南北方氣溫的差異?(不明顯)
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
問題6:
①哪條等降水量線比較接近秦嶺—淮河分界線?(800毫米)
②南方北方在降水上的差異? (顯著)
③中國的降水量在地區分布有什么特點?(南方多北方少,東部多西部少)
4.請同學們結合我國南北方氣溫和降水的特點分析南北方生產和生活的差異,認真討論并填寫下表。
活動:小組討論填表格 (表二)
秦嶺—淮河以北
秦嶺—淮河以南
1月均溫和結冰情況
低于0度
結冰
高于0度
不結冰
年降水量
少于800毫米
多于800毫米
干濕狀況
半濕潤
濕潤
耕地類型
旱田
水田
主要農作物及成熟情況
小麥、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水稻、一年兩熟或三熟
溫度帶
溫帶
亞熱帶、熱帶
師生互評:
一:學生小組互評
二:教師評價學生
三:學生總結
當堂練習:
1.秦嶺主要位于(? ) A.山西省??? B.河南省???? C.陜西省???? D.湖北省 2.秦嶺——淮河線大致是(? ) A.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B.一月0℃等溫線 C.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D.內流區和外流區的分界線 3.我國四大區域的界線不包括(? ) A.秦嶺——淮河線??? B.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C.青藏高原邊緣線??? D.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4.秦嶺——淮河線南北兩側沒有明顯差異的是(?? ) A.自然環境??? B.地理景觀???? C.居民主食???? D.人種宗教 5.下列說法可信的是(?? ) A.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東南半壁與西北半壁的分界線 B.黃河冬季不結冰,海河、淮河冬季結冰 C.秦嶺——淮河以北的農作物一般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D.油菜、甘蔗在秦嶺——淮河以北也有大面積分布
6.我國四大地理區域劃分的依據是(?? ) A.歷史沿革??? B.民族構成???? C.人口多少???? D.區域特征 7.某山以北是旱地,以南是水田;以北樹木冬季落葉,以南樹木大多常綠,此山是(?? ) A.太行山??? B.巫山???? C.秦嶺???? D.南嶺 8.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氣候最干旱的區域是(?? ) A北方地區??? B.南方地區???? C.西北地區???? D.青藏地區 9.兼跨四大地理區域的省級行政區是(?? ) A.陜西??? B.甘肅???? C.四川???? D.青海 10.秦嶺——淮河一線大致同哪些界線相一致(?? ) ①1月0℃等溫線?????????????? 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 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 ④熱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 ⑤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⑥濕潤與半濕潤區的分界線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①④⑤ 11.秦嶺——淮河大致的走向是(?? ) A.東西??? B.南北?? C.西北——東南??? D.東北——西南 12.下列地形區位于秦嶺——淮河線以南的是(?? ) A.黃土高原??? B.華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柴達木盆地 13.以下的地理區域中,為我國主要農業區的是(?? ) ①北方地區??? ②南方地區??? ③西北地區??? ④青藏地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下列省區中,沒有被秦嶺——淮河線穿過的省份是(?? ) A.安徽??? B.江蘇?? C.甘肅??? D.山西 15.關于秦嶺——淮河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是我國地勢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的分界 B.該界線以北地區沙漠廣布 C.水運是該界線以北地區的主要運輸方式之一 D.這是我國南方與北方的天然界線
自我反思:
學校:塢根鎮中學 設計者:狄嬋
課題名稱:東部和西部差異顯著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運用地圖及典型事例,了解我國東西部自然環境的差異及對經濟發展、人們生活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對東西部地區在各自發展經濟方面的優劣勢的比較,學會分類比較的學習方法,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學會辯證地看待區域差異,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觀點。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對我國不同區域自然、經濟、人文特征的了解,理解人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認識我國各地區間交流的現狀和重要意義。
重難點:
學習重點:認識東西部地區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條件的差異
學習難點:掌握造成東西部地區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條件差異的原因
自主學習:
1、讀圖5-36,說一說西部地區有哪些省級行政區?
2、結合課本26-28頁內容自讀課本,完成表格
項目
東部
西部




地形
面積廣闊
、 面積廣大
氣候
降水 、氣候
降水 、氣候
土壤
比較
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嚴重
資源
和 相對短缺
和 豐富
環境
工業污染
水土流失和沙漠化




人口
,文化素質
,文化素質
城市
交通、通信、教育、技術
人才、資金
市場
廣闊繁榮
相對狹窄
經濟發展

自主探究:
導入:新聞中出現的名詞——西部地區,那么西部地區到底指的是哪些地方?
問題探究:
說一說:東西部各自的發展的優勢與劣勢。由此你可得出一個怎樣的結論?
(1)東部的優勢:
東部的劣勢:
(2)西部的優勢:
西部的劣勢:
(3)你的結論(結合實例說明):
師生互評:
一:學生小組互評
二:教師評價學生
三:學生總結
當堂練習:
1、 下列省區屬于西部地區的有(  )
①廣西 ②陜西 ③山西 ④江西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3、 下列所列各項西部比不上東部的有(  )
①礦產資源貯藏量  ②交通通訊發展狀況 ③科技教育發展水平 ④城市化程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4、 小李爸爸所在的北京某醫院與西部某省區的一個縣級醫院掛鉤。雙方互派若干醫生到對方醫院工作。這屬于東部對西部的(  )
①資源調配 ②技術支持 ③資金支援 ④人才支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②④
5、從我國西部地區地勢和河流的因素考慮,你認為下列哪項能源工業有發展優勢( )
A、水力發電 B、核能發電 C、風能發電 D、火力發電
二、材料一:我國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比較
東部地區
西部地區
國土面積(%)
28.6
71.4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美元)
1600
610
高等學校(%)
75.3
24.7
材料二:我國西部的礦產儲量占全國儲量的比例
礦 種
天然氣
煤炭
鉛礦
鉻礦
鉀礦
鋅礦
西部儲量(%)
57.6
61.2
56.3
89.4
99.6
64.5
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我國東、西部地區分別具有哪些憂勢?
(2)國家為實現東西部乏間的優勢互補采取了哪些重大的舉措?請舉一例說明。
(3)這些措施對于東西部發展來說有什么重要意義?
自我反思:
學校:塢根鎮中學 設計者:狄嬋
課題名稱:交流與互補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圖片以及影像資料,了解我國的幾項大工程。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分析比較,我國的這幾項工程之所以要實行的原因。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學習,激發學生的愛國之心。
重難點:
學習重點:幾大工程的基本情況及實施的原因
學習難點:分析工程建設的原因
自主學習:
1.我國東部地區________廣闊,氣候較為________,有利于發展________。此外,東部地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發達,________眾多,________豐富,為工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條件。但是這里________資源和________資源相對短缺, ________________也困擾著東部地區的發展。
2.我國西部內陸地區________、________面積廣大,________資源豐富,________生產發達。此外,這里擁有豐富的________,發展潛力很大,但與東部地區相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社會經濟條件方面差距較大。
3.現在,國家正在大力推進________戰略。
4.我國南方和北方、東部和西部等不同地區之間存在著差異,需要區域之間進行________與________,以達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目的。
5.我國正在實施的區域之間資源和能源調配的重要工程有:________、________。
自主探究:
導入:西氣東輸的視頻資料
問題探究:
目前,國家正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你認為在西部大開發的過程中應注意什么問題?
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對于我國東西部地區帶來了哪些好處?
南水北調工程對于我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積極意義?
師生互評:
一:學生小組互評
二:教師評價學生
三:學生總結
當堂練習:
1.我國政府為了加快西部地區的發展,制定和實施了( )
A.改革開放政策 B.科教興國戰略
C.西部大開發戰略 D.可持續發展戰略
2.下列不屬于我國東西部地區交流合作項目的是 ( )
A.西電東送
B.北煤南運
C.西氣東輸
D.沿海省市支援西藏建設
3.青藏鐵路的建成通車有利于 ( )
①東部地區的商品進入西藏 ②鐵路沿線礦產資源的開發③西藏的大量資金、人才向東部輸出④促進西藏自治區的發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下列工程中,屬于為解決我國區域之間能源分布差異而實施的一組工程是 ( )
A.西氣東輸、生態林地建設
B.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工程
C.南磷北運、神舟飛船上天
D.神舟飛船上天、西氣東輸工程
5.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幾項大工程的實施有利于 ( )
①解決我國能源分布不平衡的問題,實現資源優化配置②促進經濟、社會、自然協調發展、③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④增進民族團結,促進少數民族地區和邊疆的繁榮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當前東部和西部地區碰到的共同問題是 ( )
A.礦產和能源資源短缺
B.交通和通信落后
C.環境問題
D.人才資源極其缺乏
7.下列不屬于我國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交流合作項目的是 ( )
A.青藏鐵路
B.沿海省市支援西藏建設
C.西電東送
D.南水北調
8.觀察“中國四大地理分區圖”,回答問題。
(1)在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降水少、沙漠分布廣的是_______;氣候高寒、人口稀少的是 _______;受海洋影響大、以水田為主,是全國最重要的稻米產區的是_______;我國最主要的小麥產區是_______。
(2)目前,國家正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你認為在西部大開發的過程中應注意什么問題?
自我反思:
學校:塢根鎮中學 設計者:狄嬋
課題名稱:綜合探究五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臺灣海峽的位置,包括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半球位置。掌握臺灣省的位置范圍、和組成。?
2.認識臺灣的自然環境,臺灣省的地形和氣候類型、河流以及豐富的自然資源。掌握臺灣的主要地形區的分布。?
3.認識臺灣的人文特色,包括人口、交通、工農業特色,臺灣的居民和豐富的資源、發展狀況以及風土人情。?
4.學會設計旅游路線,體驗臺灣的自然風光和人文特色?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充分利用學生已學的區域地理知識,引導學生對寶島臺灣進行更進一步的認識,對學生進行愛國統一的教育。?
2.引導學生使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分析原因、聯系實際等學習方法。?
3.通過相關圖文資料,分析當地的自然和人文特色。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學習臺灣省的自然環境特征,認識到臺灣省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從而熱愛臺灣。?
2.明白臺灣是中國領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我國23個省之一,從而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心理健康教育。
重難點:
學習重點:臺灣省的自然環境特征和人文特色。
學習難點:學會運用各類圖型,掌握探究區域一般方法。
自主學習:
1.臺灣省位于我國________?部,隔________海?與我國________省相望。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許多小島組成。其中__________島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面積36000平方千米,人口2200多萬。?
2.臺灣地形以____________為主,其中最高峰是________________???。?
3.北回歸線穿過臺灣________?部,還穿過我國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個省區.。臺灣南部主要氣候類型是__________氣候,其北部的主要氣候類型是________氣候?
4.灣森林資源豐富,有“?__________?”的美譽,___________?是最著名的樹種。臺灣擁有的美稱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臺灣的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__部,其原因是___________(從地形地勢上看)?
6.我國東部最高峰是___________,“明珠上的明珠”是指阿里山中的___________。我國降水最多的地方在臺灣的___________?
7.臺灣的農產品中,具有世界意義的品種有_________、菠蘿、________和________等。?
8.臺灣“高科技、高收入”的代名詞是指___________科學園區,在亞洲,它與印度的___________齊名?
9.臺灣省北部的著名港口是___________,南部最南端名叫___________。?
10.臺灣主要少數民族是___________族。
自主探究:
導入:阿里山歌曲導入
問題探究:
一、認識臺灣位置和自然環境?
1.復習綜合探究三:《如何認識區域——以南非為例》,了解探究認識區域地理特征的一般方法,掌握認識區域特征的一般步驟。?
2.利用地圖,認識臺灣的地理位置,包括緯度位置、海陸位置以及臺灣省的范圍和組成。?
3.利用地圖,分析臺灣自然環境的特色,主要地形、河流以及主要的氣候類型?
二、認識臺灣的特色?
1?.了解臺灣的美稱及由來,了解臺灣的美麗和富饒,從而能夠熱愛臺灣。?
2.利用圖5—49.了解臺灣礦產資源的分布,?
3.利用圖5—50,知道臺灣的主要城市和人口分布,以及與地形間的關系。?
三、游歷臺灣?
設計旅游線路,加深對臺灣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的認識。
師生互評:
一:學生小組互評
二:教師評價學生
三:學生總結
當堂練習:
1.臺灣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 )
A.東部 B.西部 C.中部 D.北部
2.我國的領土釣魚島位于臺灣島的(   )
A.東北 B.東南 C.西北 D.南面
3.我國東部最高峰是( )
A.黃崗山 B.玉山 C.長白山 D.阿里山
4.我國的臺灣海峽屬于(  )
A.東海  B.黃海   C.南海   D.太平洋
5.臺灣島的形成是由于( )
A.珊瑚的遺體堆積而成 B.火山噴發而成 C.流水沉積作用而成 D.由于部分陸地下沉,流水侵入,形成臺灣海峽,臺灣島形成
6.臺灣居世界首位的物產是( )。
A.水稻 B.黃金 C.蔗糖 D.樟腦
7.臺灣享有熱帶、亞熱帶“水果之鄉”的美名,四季鮮果不斷,馳名中外的有( )。
A.香蕉、菠蘿 B.桃、杏 C.荔枝、桂圓 D.椰子、葡萄
8.下列有關臺灣物產的敘述,正確的是( )。[來源:21世紀教育網]
①森林樹種豐富,熱帶、亞熱帶、溫帶和寒溫帶樹種在平原地區均有分布②西部平原水稻、谷子、高粱種植普遍③處熱帶、亞熱帶,水果豐富,有“水果之鄉”的美名④有豐富的礦產,如銅、金、硫、天然氣、石油、煤 
A.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 ①④
9.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①臺灣島是我國第__________大島,與大陸最近的省是___________。
②圖中數字代表的島嶼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③圖中字母代表的海域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④臺灣島西部地形為_______,盛產稻谷和甘蔗,有“_______”和“_______”之稱。
⑤臺灣省_________樹世界著名,______________產量居世界第一。
⑥圖中E為我國十大旅游名勝之一的___________,它屬___________旅游資源。
⑦臺灣降水最多的地方是_________
美 譽
含 意
亞洲天然植物園

海上糧倉

東方甜島

水果之鄉

祖國東南鹽倉

自我反思:
中華文明的曙光
設計者:張荷花
【學習目標】
1、知道中華文明的起源地;
2、分析大漢文明產生的原因;
3、感受原始文明,感悟中華文明的起源和傳承。
【學習重難點】
重點:中華文明誕生的史實依據。
難點:城市與農業聚落的區別,大河流域文明產生原因。
【自主學習與自主探究】
一、自主學習
1、距今一萬年前,中國的北方和南方分別形成了 和
2、隨著社會發展, 是人們日常使用的器具,蛋殼黑陶杯被譽為
3、私有制的出現,人們因 不同分化為不同
4、黃河流域在距今約 的古城遺址,城墻既是 ,也是 ,城市具有明顯的 痕跡。
5、在新石器時代,中華大地還出現了 和 等宗教形式。
二、自主探究
1、香港歌星張明敏一曲“我的中國心”唱出龍的傳人對黃河、長江深情厚意,北方的黃河,南方的長江都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1)黃河與長江中下游地區能成為中華文明搖籃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2)1999年初,共青團中央、水利部等聯合發起了保護母親河行動,其宗旨是治理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請思考,為什么要開展保護母親河行動?為保護母親河行動,你又能做哪些貢獻?
2、歸納整理中華文明曙光史實依據
中華文明曙光
史實依據
早期農業
文字萌芽
階級分化
早期城市
原始宗教
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良渚文化遺址位于杭州城北18千米處余杭區良渚鎮,發現于1936年,是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聚居的地方。據對有關遺址出土文物的碳-14測定,其年代距今約4700~5300年,先后延續達千年之久。從良渚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隨葬品,其中象征財富的玉器占90%以上,有象征神權的玉琮和象征軍權的玉鉞。據考古學家推測,其中一處墓葬主人是集軍事權力和宗教權力于一身的顯貴人物。良渚遺址的發現為研究階級的起源提供了珍貴的資料。考古學界認為“良渚文化是中華文明的一個源頭”。
良渚文化出現在我國哪個流域?屬于哪一個石器時代?
良渚遺址的發現為研究階級的起源提供了珍貴的資料。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是如何理解階級的出現的。
【當堂練習】
與舊石器時代相比,新石器時代的新體現在( )
出現宗教形式 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③燒制陶器和紡織麻布 ④出現長期定居的村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2、中華文明農耕文明為基礎,最能體現長江流域原始農耕文化成就是( )
A、種植粟  B、種植水稻  C、加工玉器  D、燒制彩陶
3、下列事物出現先后順序是(  )
①青銅器 ②玉器 ③石器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③②①
4、舞蹈紋彩陶盆的出土地是(  )
A、陜西西安  B、遼寧牛河梁  C、浙江余姚  D、青海大通
大河流域的文明發祥地
設計者:張荷花
【學習目標】
1、能利用地圖和圖表,知道四大早期文明發祥地的地理位置,分析四大早期文明發祥地的自然環境特征;能結合圖文資料,了解文字的出現,階級、等級和國家形成的實例;知道它們是人類社會進入文明社會的標志。
2、掌握從地圖、圖表和材料中獲取有用信息得出結論的技能。
3、知道四大早期文明發祥地代表性的文明成就,如象形文字、古城等。
【學習重難點】
重點:早期文明發祥地共同的自然環境特征,人類社會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
難點:如何理解人類社會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的具體表現。
【自主學習與自主探究】
一、自主學習
1、請在下圖橫線上填寫人類早期文明區域的名稱。
2、原始農業出現后,人們過上定居生活,就有了 ,后來逐漸發展成人類早期的城市。3、生活在兩河流域的 ,他們最初發明的圖畫文字,后來逐漸演變為 文字。
4、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在距今 年前后,建立了初步統一的古代埃及國家。古埃及人的 文字,最初是刻在 上的,后來才用蘆葦書寫在紙草上,形成了 文書。
5、距今4500年前,印度河流域的人們已經學會筑堤、灌溉,最早在世界上種植 ;并出現了早期城市國家,其中最有名的是位于今天巴基斯坦境內的 城。
6、大約4000年前,位于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 朝的建立,奏響了中華文明的序曲。
二、自主探究
1、指出各大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及區域內的文明遺址名稱?
2、這些文明區域位于哪個溫度帶上?
從地理環境看,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這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3、閱讀教材,列表歸納:
大河流域
的早期文明
文明產生的時間
文明產生的標志
代表性的城市遺址
文字
國家產生
階級出現
兩河流域
尼羅河流域
印度河與
恒河流域
黃河與
長江流域
【當堂練習】
1.兩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在地理范圍上,兩河流域大致在今天的 境內( )
A.伊朗 B.伊拉克 C.沙特阿拉伯 D.巴勒斯坦
2.在世界范圍內,國家的出現與不同風格的城市建筑的產生相伴相隨。兩河流域早期城市的代表是( )
A摩亨佐·達羅 B.烏魯克 C.孟菲斯 D.二里頭
3.兩河流域農夫的收成遠遠超過了他們日常生活的需要,由此在當時社會上產生了諸多的新生事物。以下內容屬于這個范疇的有( )
①手工業者、商人、祭司、書吏 ②出現了專門記錄歷史的史官
③國家政權 ④有組織的宗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下列哪條河流定期泛濫,滋養著埃及人民( )
A.尼羅河 B.恒河 C.密西西比河 D.亞馬遜河
5.使用紙草和蘆葦作為書寫材料的文字是( )
A.圖畫文字 B.楔形文字 C.象形文字 D.甲骨文
6.下列不屬于亞洲地域文化的是( )
A.華夏文化 B.恒河文化 C.兩河流域文化 D.尼羅河文化
7.印度河流域開始出現城市國家的時間是( )
A.距今4 500年前后 B.距今5 000年前后
C.距今4 000年前后 D.距今3 500年前后
8.下列關于古代印度文明的描述,正確的有( )
①學會修筑堤壩 ②開始種植棉花 ③海路貿易發達 ④發明楔形文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摩亨佐·達羅城反映的是( )
A.古埃及文明 B.兩河流域文明 C.古代印度文明 D.古代中國文明
10.“在摩亨佐,達羅城里,富人住的房屋用泥磚砌成,有排水設施同街上的排水溝相連。另外,一排排簡陋的小屋,很像是給士兵、勞工或者奴隸住的宿舍。”這充分說明( )
A.當時設施建設比較超前
B.當時社會已經出現明顯的財產不平等和階級分化的現象
C.當時的物質資料比較豐富
D.當時已經出現了統一的奴隸制國家
11.學習了大河流域文明,某班同學計劃以此為素材,設計一節活動課。你認為下列不能作為活動課主題的是( )
A.自然地理環境與人類文明的關系 B.從尼羅河到恒河之旅
C.世界文明的多元化 D.原始人類的代表
12.亞非文明的發源地都位于大河流域,合理的解釋是大河流域( )
A.有很多城市 B.是歷史的巧合
C.降水比較充沛 D.比較適合人類居住和發展生產
13.人類社會邁進文明時代的重要標志是( )
①村落的產生 ②火的利用 ③階級的分化
④國家的出現 ⑤文字的發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14. 讀大河流域文明發祥地圖,完成相關題目。
(1)根據圖中所標注的A、B、C、D,分別填寫它們所處的流域。
A 流域,B 流域,
C 流域,D 流域。
(2)從圖中可以看出這四大人類早期文明都產生在大河流域。大江、大河為這四大文明的出現與發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條件?
(3)當許多曾經的輝煌離我們越來越遠時,有一大文明卻始終追隨著人類的腳步一直延續至今,它是四大文明中的哪一個?
當堂練習參考答案
1.B 2.B 3.C 4.A 5.C
6.D 7.A 8.A 9.C 10.B
11.D 12.D 13.C
14.(1)A.尼羅河 B.兩河 C.印度河與恒河 D.黃河與長江。
(2)豐富的水資源;肥沃的土壤;平坦的地勢;溫暖的氣候等。
(3)中華文明。
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
設計者:張荷花
【學習目標】
1、知道炎帝、黃帝和堯、舜、禹的傳說,了解傳說和史實的區別;
2、掌握炎帝、皇帝的貢獻,理解其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的緣由;
3、知道堯、舜、“禪讓”和“大禹治水”的故事。
【學習重難點】
重點:了解炎帝和黃帝對華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貢獻,認識炎帝和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培養民族認同感和愛國情感。
難點:如何區別史實與傳說。
【自主學習與自主探究】
一、自主學習
請分目閱讀課文,逐步完成下面的問題:
1.炎帝與黃帝對中華文明分別有什么重要貢獻?
①炎帝與黃帝是傳說中 流域的部落聯盟首領。相傳炎帝改進農具,教人農耕,嘗遍百草,發明 ,是中華原始農業和醫藥學的創始人,號稱 。
②相傳黃帝造出宮室、車船,他的妻子 發明了養蠶抽絲技術。
2.為什么海內外華人常自豪地稱自己為“炎黃子孫”?
和 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所以,海內外華人常自豪地稱自己為“炎黃子孫”。
3.什么是禪讓制?
堯舜禹時期,通過 產生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稱為“禪讓制”。
4.大禹是怎樣治水的?
禹是傳說時代的治水英雄,他采用 和 相結合的方法治水成功,被稱為大禹 。
二、自主探究
請同學們積極思考、討論,大膽發言。
1.以黃帝的發明創造為例,說一說古史傳說與史實有什么區別。
(參考下面一段)
由于炎黃被看成是華夏族的始祖,先人把許多發明創造都傳作是他們的功績,這些傳說,其中包含著后人附會的成分,不能全信為真,但其中一定又含有真實的歷史史實,從炎帝黃帝傳說中,我們應知道傳說時代農業技術的發展,黃帝時代是農業文化長足進行的時期,農業文化發展的許多必要條件,當時大概都已具備了,那時已有了原始的農業,原始的醫藥業,原始的商業,這些發明創造是人類邁向文明時代的重要標志,是先民發揮聰明才智、辛勤勞動的結晶。
2.每年清明節祭祀軒轅黃帝陵,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祭祀大典。請思考,
為什么黃帝有如此大的影響力?
黃帝是我國傳說中的英雄人物,相傳他造出宮室、車船、兵器、衣裳,還讓下屬官員發明文字、歷法、算術和音樂。他的妻子嫘祖發明了養蠶抽絲技術。距今約4000多年前,炎帝和黃帝聯合打敗了蚩尤部落,后來,黃帝又戰敗炎帝部落,雙方走向聯合,占據了中原地區并不斷繁衍,形成后來華夏族的主體。炎帝和黃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建議:學生能在課本上找到朗讀即可。
3.“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就叫中國;古老的東方有一群人,他們全都是龍的傳人。……黑眼睛黑頭發黃皮膚,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每當唱起《龍的傳人》這首歌,我們就會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請你根據課文內容和你所掌握的知識,談談為什么海內外華人自稱是“龍的傳人”?
【當堂練習】
1.相傳,造出衣裳、舟車、宮室等,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礎的“人文初祖”是( )
A.黃帝 B.堯 C.舜 D.禹
2.湖北宜昌市西陵山有座螺祖廟,廟內供奉的是民間稱為“蠶母娘娘”的螺祖。相傳,她的丈夫就是被后人尊稱為“人文初祖”的( )
A.堯 B.舜 C.炎帝 D.黃帝
3.我們的祖先在與自然災害抗爭中,留下許多美麗的傳說。右圖反映的是( )
A.大禹治水 B.精衛填海 C.后羿射日 D.夸父逐日
4.傳說4000多年以前,黃河中下游地區有三位杰出的部落首領。一位教民農耕,是農業生產的創始人,為了給人們尋找治病的草藥,“嘗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一毒”。他是( )
A.炎帝 B.黃帝 C.蚩尤 D.大禹
5.在我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有“神農氏教民播種五谷”、“黃帝教民養蠶繅絲”。這些神話傳說反映出中華文明的核心是( )
A.農耕文明 B.和諧平等的社會秩序
C.神話傳說 D.采集、狩獵的游牧文明
6.思考一下:
(1)禪讓制真的是一種美好的民主制度嗎?為什么?
(2)你認為大禹的哪些高尚品德值得我們學習?學習大禹,你應當怎樣做?
誕生于愛琴海與中美洲地區的文明
設計者:張荷花
【學習目標】
1、知道早期人類文明區域的地理位置、大致時間;
2、描述早期人類文明區域人們的生活;
3、結合早期人類文明區域的文明成就,列舉人類文明誕生標志。
【學習重難點】
重點:愛琴海文明和瑪雅文明的產生。
難點:克里特文明的消失和瑪雅文明衰落的原因。
【自主學習與自主探究】
一、自主學習
1、從距今4000年前后開始,愛琴海地區先后出現了 文明和
文明,合稱愛琴海文明,這是古代 文明開始。
2、中美洲的古代印第安人學會了種植 等農作物,形成了一些農業聚落,到距今 年發展成了中美洲最早的 文明。
3、被稱為“迷宮”的 王宮,是經過近代考古發掘的愛琴海文明的典型遺址,而古代瑪雅人遺址中 、 、 等是典型的建筑。
4、古希臘的地理位置的特點是( )
A、瀕臨海洋 B、深居內陸 C、地處大河流域 D、位于山區
5、新石器時代就已經在中美洲的叢林中生活的是( )
A、歐羅巴人 B、亞細亞人 C、印第安人 D、猶太人
二、自主探究
請仔細閱讀教材P107-P108的內容,思考并完成下列問題:
克里特文明在距今3500年前后謎一樣地消失了,瑪雅文明在10世紀初突然衰落了,你覺得它們的消失和衰落的合理解釋是什么?
列舉世界早期文明區域的誕生有哪些共同現象?這些共同現象就是人類邁進什么時代的重要標志?
【當堂練習】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瑪雅文明是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以印第安瑪雅人而得名,約形成于公元前2500年。瑪雅文明在物質文化、科學藝術等方面有很大成就。
它們把一年分為18個月,它們測算的地球與現代人的測算誤差僅僅、0.0002天;它們測算的金星年與現代人的測算50年內誤差僅為7秒。
瑪雅人至少在公元前4世紀就掌握了“0”這個數字的概念。它們還創造了20進位計數法。
這只是它們創造的輝煌文明的一部分。
10世紀左右,瑪雅人放棄了高度發展的文明,大舉遷移,繁華的城邦變得荒蕪,任由熱帶叢林將其吞沒。瑪雅文明神秘地消失于美洲的熱帶叢林中。
從材料中可以看出瑪雅文明有哪些輝煌的成就?
瑪雅文明神秘地消失于美洲的熱帶雨林。請查找相關資料,了解瑪雅文明消失之謎。
走訪原始的農業聚落
設計者:張荷花
【學習目標】
1、知道原始農業與畜牧業產生原因以及影響。
2、通過對比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房屋,了解自然環境因素對人類生活以及人類歷史進程的影響。
3、體會史前時代的歷史是先民不斷努力創造的,從而培養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難點】
通過實物資料了解新石器時代先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
【自主學習與自主探究】
一、自主學習
1、原始農業與畜牧業的產生時間、原因以及影響?
2、新石器時代
(1)什么是新石器?它有什么特點?至少列舉4種新石器。
(2)什么是新石器時代?列舉新石器時代人類進步的表現
(3)列舉新石器時代兩個古人類遺址(即農業聚落)
二、自主探究
1、對比兩個農業聚落并完成下表
不同點
河姆渡遺址
半坡遺址
生活時間
生活自然環境特點
房屋建筑特點
農作物
馴養動物
陶器
相同點
2、房屋反映出先民們已經開始定居
你認為古人類定居的基本條件是什么?
與到處飄泊相比,定居有什么好處?
兩種不同建筑房屋與當地自然環境分別有什么關系?
3、仔細觀察教材P101圖8-12和P102圖8-15兩個陶器上的圖案,這些圖案分別說明了什么?
【當堂練習】
根據史實進行推論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請觀察以下史實和推論,請你按照這一思路,從我們考古發掘的文物中得出相應的結論。
例如:史實——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有較大灰燼堆最厚處6米。
推論——說明北京人掌握了控制和管理火的技術。
史實1——半坡出土的紡輪。推論1——
史實2——河姆渡出土的耒耜。推論2——
過去是怎樣被記載下來的
設計者:張荷花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歷史資料的類型;
2、能力目標:能區分不同的史料;學會簡單分析各類史料、運用史料解決問題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希望了解自己身邊的歷史,了解歷史學家的一些可貴精神,學習他們的優良品質。
【學習重難點】
重點:能區分不同的歷史資料。
【自主學習與自主探究】
(一) 、自主學習:
材料一、《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作者司馬遷,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長達三千年間的歷史。全書共130篇,包括本紀12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年表10篇,書8篇,共52萬字。本紀、世家、列傳用于記述人物事跡,書用于說明各種制度的發展變化,表用于顯示史事的脈絡,奠定了后世寫史的體例,具有很高史學價值。是后人了解從黃帝到漢武帝三千多年歷史的一部最重要的文獻資料。 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材料二、
甲骨文由來
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 商代統治 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龜甲獸骨占卜 吉兇,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記所占事項及事后應 驗的卜辭或有關記事,其文字稱甲骨文。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單字共有4500個,已識2000余字,公認千余字。它記載了三千多年前中國商朝社會政治, 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資料。
居 延 漢 簡
簡牘是我國優秀的古文化遺存物,甘肅金塔出土的居延漢簡,可以說是眾多簡牘中璀璨奪目的明珠之冠。居延新簡內容非常豐富,它不僅記述了居延地區屯戍活動的興衰,而且保存了西漢中期到東漢初年的重要文獻資料,這些文書涉及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以及文化、科技、哲學、民族等領域。
填一填:
1.人們了解歷史的重要文獻資料是 。《鴻門宴》是被史學家 記錄在 并形成成語 。這本史書具的史學價值是 。
2.我國已經發現的最古老的文獻資料是 。 早期文獻資料還有 , 隨著時代的進步,各種書寫材料也在發展變化,除史書外文獻資料還包括 、 、 、 、等其他文字和音像資料。
3、在我國,最重要的文獻資料是什么? 。
材料三、
文物指的是在人類的發展過程中,人類創造的或與人類活動有關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遺存的總稱,比如說遺物、遺跡等。文物的史料作用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而且由于文物具有不可再生的特點,其史料作用更有其獨特價值。
(二 )、自主探究:
通過下列這些實物資料,你能了解到山頂洞人的哪些情況?(寫在圖片旁邊)

圖一: 山頂洞人的骨針 圖二山頂洞人的項鏈

圖三:山頂洞人的頭蓋骨復原像
4.說說文物對研究歷史的作用是什么?
材料四:。
口述資料:是靠人們口耳相傳下來的歷史資料。
口頭傳說,原來許多民間傳說就屬于口頭傳說
口述歷史:是人們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的事情然后記錄下來。具有較大的真實性,可以禰補歷史文獻的不足。
口述歷史
美國曾經做過一項口述歷史的調查,題目是“ 你在戰爭中做了什么?”專門采訪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普通人和士兵,記錄他們的感受,了解大戰對每個生活的影響。于是,不同階層、 不同膚色的人們的經歷,共同構成了大戰時期的歷史。
5.思考:口述資料對研究歷史的作用。
【當堂練習】
判斷:看下列歷史資料,說說它們分別屬于什么資料?
(1)浙江余姚河姆渡發現的稻谷遺存 (2)《雷鋒日記》 (3)牛郎織女
(4)檔案資料 (5)秦始皇陵兵馬俑 (6)圓明園遺址
(7)上海世博會后作為永久性建筑保留的的中國館 (8)夸父追日故事
(9)《資治通鑒》(史書) (10)2012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錄象資料
屬于實物資料的有:
屬于文獻資料的有:
屬于口述資料的有:
附注:
文獻是用文字、圖形、符號、聲頻、視頻等技術手段記錄人類知識的一種載體,或理解為固化在一定物質載體上的知識。也可以理解為古今一切社會史料的總稱。
文物對研究歷史的作用主要表現在:文物具有證實史籍記載、糾正史籍之謬誤、補充文獻記載的缺失和提供實物史料等各種功能。在研究無文字可考的史前史時,文物可提供實物資料及填補史籍失載的歷史。運用這些最能反映歷史本來面目的、可信的資料,對歷史進行翔實的研究,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恢復歷史原貌。
口頭傳說大多是人們口耳相傳的產物,它不等于歷史,有虛構的成分,但它能告訴我們老百姓是怎樣看待歷史的。它還是對歷史文獻的一種補充,使人們能夠更全面地了解歷史。
追尋原始先民的足跡
設計者:張荷花
【學習目標】
1、知道古人類的主要遺址,感受人類產生的基本條件和生活狀況。
2、通過觀察分析圖文資料,理解自然條件對人類早期文明的培育和制約作用。
3、收集有關我國早期人類生活區域分布情況,知道中國是人類發源地之一。
【學習重難點】
重點:我國早期人類生活區域分布情況、生活與生產情況。
難點:自然環境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自主學習與自主探究】
一、自主學習
1、舊石器時代,人類生活最初依靠( )
A.漁獵采集 B.農耕種植 C.手工業生產 D.飼養家禽
2、北京人主要使用的生產工具是( )
A.天然的石塊 B.磨制石器 C.打制石器 D.粗糙陶瓷
3、下列原始人類中,已經開始使用天然火的是( )
A.山頂洞人 B.北京人 C.元謀人 D.巫山人
4、下列古人類中,已經學會人工取火的是( )
A.北京人 B.山頂洞人 C.元謀人 D.藍田人
5、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 )
A.能否制造工具 B.能否使用火 C.能否使用工具 D能否直立行走
二、自主探究
(一)1、人類怎樣認識自己的起源? 2、古人類主要遺址有哪些?
(二)觀察社會圖冊P58和書本P99圖8—5兩張頭部復原圖并思考:
1、此圖反映了哪種古人類的頭部復原像?
2、在哪里被發現的?生活在距今多少年前?
3、面部有什么特征?生產工具是什么?這些生產工具是怎樣被制造出來的?他們是怎樣獲取食物?
4、他們的生活狀況和使用火的情況是怎樣的?
【當堂練習】
類別
北京人
山頂洞人
生活地點
生活時間
體質特征
生產工具
火的使用
生活狀況
古老而現代的首都——北京 導學案
主備人:盧艷艷
學習目標
1.學會運用地圖說出北京的地理位置位置、自然環境;
2.了解首都北京的歷史文化和城市職能,感受北京的古老與現代;
3.體會首都的美,培養熱愛首都的愛國主義情操。
學習方法:閱讀讀圖、自主學習、小組合作
積極鉆研·定向導學·互動展示
溫馨提示:請同學們認真思考,獨立完成后進行小組討論,并推選代表展示!
1.北京的地理位置(讀地圖冊P30、31頁,閱讀課本P42—44)
經緯度位置:__________
海陸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對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京的自然環境
地 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 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 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氣 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什么說北京是個古老的城市?表現在哪里?
4.為什么說北京是個現代的都市?表現在哪里?
【材料一】下午3時,中國氣象局將發布2007年春季沙塵暴趨勢預測。根據該預測顯示,今春北京的平均沙塵暴天氣日數可能為10至14天,比常年同期略偏少,但不排除出現強沙塵暴的可能性。
【材料二】目前京外沙塵區的浮塵隨著西風抵達北京,延慶、石景山、門頭溝、海淀等多地已經開始出現浮塵、甚至是揚沙天氣,中午前后隨著風力加大,北京大部分地區將出現揚沙浮塵。北京全境將由霧霾污染轉變為沙塵污染,空氣顏色由灰白轉為土黃,北京氣象臺提醒大家做好防護工作。
【材料三】經過持續2年多的“拆遷”與“保護”的拉鋸戰,位于北京市東城區北總布胡同3號四合院(現為24號院)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終究沒能逃脫碎為瓦礫的命運。
5.結合材料并根據你的了解,分析現在北京遇到了哪些問題?(提示:請從環境、文物等方面進行說明)
6.結合以上材料,假如你是北京市市長,你覺得北京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應注意些什么?
【達標拓展】
1.北京的最主要城市職能是:( )
A重工業中心    B是全國政治、文化、國際交往中心
C政治、經濟中心  D國際交往中心
2.溫變化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能反映出北京的是( )氣候

3.下列屬于北京歷史名勝的是[ ]
①明清故宮 ②八達嶺長城 ③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④北京胡同 ⑤中華世紀壇 ⑥香山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4. 以下城市產業建設符合未來北京人與環境和諧共處發展方向的是[ ]
A.積極發展支柱產業——旅游業 B.主要發展高層房地產產業
C.積極發展高新科技產業 D.大規模發展鋼鐵等重工業產業
【作業布置】
作業本
【自我反思】
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
主備人:盧艷艷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運用地圖說明黃土高原的位置,讀圖熟悉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形特征了解黃土高原的成因。
2、能力目標:通過讀圖分析造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并討論由此導致的嚴重的后果。
3、情態目標:認識到自然環境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復雜關系。認識相應的環境保護與資源開發的辦法與經驗。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形特征了解黃土高原的成因。
難點:認識到自然環境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復雜關系。
【自主學習】
1. 黃土高原東起________、西至________、南連________、北抵________。跨越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等省區。
2.關于黃土高原敘述正確的是( )
A.黃土高原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形分布最廣泛的地區
B.黃土高原是世界上黃土分布最廣泛的地區
C.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D.黃土高原地形破碎,有許多山間小盆地
3.黃土高原的主要地貌有( )
A.黃土坡 B.黃土塬 C.黃土峁D.黃土梁
4.簡述造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合作探究】
一、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
1、讀圖6-11“黃土高原的地形”找出太行山、烏鞘嶺、秦嶺、長城以及黃土高原所跨的省級行政區,并對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簡要評價。
總結:在我國北方的大地上,有一片被深厚黃土覆蓋的地區——黃土高原,它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至秦嶺、北抵長城。跨越了山西省、陜西省、寧夏回族自治區、甘肅省。
講述:在這片廣闊的區域內,黃土的厚度一般超過100米。并呈現出多種多樣的黃土地形景觀——黃土塬、黃土梁、黃土峁等。
2、讀圖8.2“黃土高原景觀”認識“黃土塬、黃土梁、黃土峁。”仔細比較“塬、梁、峁”的景觀特征。
提問:我們所處的地方是哪一種黃土地貌景觀?黃土塬
3、提問:這么厚的黃土到底是從哪里來的?為什么別的地方沒有?
高原黃土“風成說”的幾方面證據,討論每一條證據說明了什么問題。
●黃土就像冬季地面積雪那樣,以差不多的厚度覆蓋在起伏不同的各種地形上——從上空吹來的,而不是水沖來的。
●黃土高原自西北到東南,黃土的顆粒越來越細——黃土流動的方向是自西北向東南。
●黃土高原黃土的礦物質成分與堆積地方的基巖的礦物種類極不相同,卻與中亞、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礦物成分相同——黃土不是本地產生,有可能是從中亞、蒙古一帶而來。
●黃土中有隨地形起伏的多層古土壤——黃土不是當地巖石風化逐漸形成的,而是外來的。 小結:關于黃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黃土是從哪里來的呢?科學家曾經提出過很多假說:有“風成說”“水成說”“風水雨相說”等。其中,“風成說”得到廣泛的支持,即認為黃土物質是從中亞、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過來的。
過渡:我們已經知道,黃土高原表現出“千溝萬壑,支離破碎”的特點,“塬、梁、峁”等地貌類型多樣,這些特征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下面我們就來了解
二、嚴重的水土流失
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水、土壤(地面物質組成)、植被等。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徑流流速越快,對地面物質的沖刷侵蝕力就越強。坡面越長,匯集地表徑流量越多,沖刷力也越強。黃土丘陵區,地面坡度大部分在15°以上,有的達30°,坡長一般100米~200米甚至更長。每年每公頃流失25噸~100噸,甚至225噸以上。
②降雨。產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強度較大的暴雨,降雨強度超過土壤入滲強度才會產生地表徑流,造成對地表的沖刷侵蝕。黃土高原地區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此加劇了水土流失。
③地面物質組成。黃土高原幾乎為黃土所覆蓋,黃土多為風積物,土體疏松、多孔隙,垂直節理發育,干燥時較堅硬,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侵蝕后易崩解,抗蝕力很低。
④植被。達到一定郁閉度的林草植被有保護土壤不被侵蝕的作用。郁閉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能力越強。而黃土高原恰恰是一個植被極度缺乏的地區。
得出“植被覆蓋率越高,涵養水源的能力就越強,水土流失狀況相對就不會特別嚴重。”
2)人為原因主要有:
①毀林、毀草、陡坡開荒,破壞了地面植被。
②開礦、修路等基本建設,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壞了地面植被和穩定的地形。同時,將大量廢土棄石隨意向河溝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
三、我國是水土流失比較嚴重的國家。
至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水土流失總面積達356萬平方米。水土流失嚴重地區一般降水量較大,降水季節差異大,地形一般為山區,地表坡度較大。
四、黃土高原嚴重的水土流失會產生什么后果?
水土流失帶走了地表肥沃的土,使農作物產量下降;使溝谷增多、擴大、加深,從而導致耕地面積減少;還向黃河下游輸送大量泥沙,給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難。
五、黃土高原獨有的文化
建筑形式 音樂舞蹈 服飾 語言表達 飲食習慣

【隨堂鞏固】
一、單項選擇
1.黃土高原與南方地區的重要界線是:(  )
A.淮河 B.秦嶺 C.太行山 D.大興安嶺
2.關于黃土高原的形成,已得到廣泛支持的說法是:(  )
A.冰川 B.地震 C.風成說 D.火山灰堆積
3.黃河中下游含沙量大的重要原因是:(  )
A.注入的支流眾多 B.降水量大,位于濕潤區
C.水流速度快 D.流經黃土高原區
4.黃土高原地區最主要的自然災害是:(  )
A.旱澇災害 B.臺風 C.寒潮 D.地震
5.治理黃河的根本措施是 ( )
A.下游修筑大堤 B.上游興修水庫
C.中游保持水土 D.下游開挖新河
6.下列關于黃土高原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地面崎嶇不平,是個多山的高原
B.石灰巖廣布,喀斯特地貌發育
C.是世界上黃土分布最廣、最厚的地方
D.高原上多溝谷、湖泊
7.下列四組城市中,都位于黃土高原上,又是省級行政區中心城市的一組是 ( )
A.蘭州、西安、太原 B.太原、西安、包頭
C.延安、太原、蘭州 D.鄭州、西安、蘭州
二、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會產生怎樣的后果?
【作業布置】
作業本
【自我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最大的收獲是:
感到自己有待加強的:
紅松之鄉
主備人:盧艷艷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根據資料、地圖,獲取有用信息,分析紅松之鄉所處的地理位置。
2、能力目標:能了解新中國成立后小興安嶺林業的迅速發展。
3、情態目標:理解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紅松之鄉所處的地理位置。
難點:理解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自主學習】
(學法指導: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本第36-38頁,畫出重要知識,規范完成學案預習自學內容并記熟基本知識,用紅色筆做好疑難標記。)
1.紅松之鄉在___________,是我國著名的林區,位于________ 省的中北部。
2.亞洲面積最大的紅松原始森林在____________山區。
3.__________市是紅松故鄉。
4.小興安嶺的樹木一般都有圓錐形或尖塔形的樹冠,樹葉又長又尖,稱為
_________林。
5.紅松是世界上的珍貴樹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優良用材,提煉出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是化工生產的重要原料。
6.凡是貼有__________標志的木制品,就說明這種產品來自經營良好的林區,它是可持續經營的。
7.小興安嶺林區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創新方法,實現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目標。
【合作探究】
聯系課本知識,對學、群學、討論完成學案合作探究內容,組長負責,拿出討論結果,準備展示、點評。
1.小興安嶺地區的地形和氣候有什么特征?分析這種自然條件與當地植被的關系。
2.小興安嶺對我國經濟建設做出了什么樣的貢獻?
3從小興安嶺的長期過量采伐的危害,思考怎樣做到森林的可持續發展?
4. 小興安嶺林區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創新方法,實現了保護森林資源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標。請你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其原因。
森林食品 森林旅游 木材深加工
【當堂檢測】
1.小興安嶺山區松林千里,主要樹種為( )
A.馬尾松 B.長白落葉松 C.紅松 D.油松
2.針葉林的樹葉又長又尖,且針葉表面往往有厚角質層,這是為了( )
A.減少蒸騰,耐寒抗風 B.增加散熱,保持水分
C.加快新陳代謝 D防止動物侵害
3.我國第一大天然林區為( )
A.西南林區 B.東北林區 C.西北林區 D.東南林區
4.東北地區的氣候類型是( )
A.溫帶草原氣候 B.溫帶大陸性氣候
C.溫帶季風氣候 D.亞熱帶季風氣候
5.下列屬于合理經營和管理森林的生產方式有( )
①模仿森林自然發育過程來采伐森林②用鋸末栽種木耳③將木材的枝丫、斷木加工成木片和板材④禁止采伐森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作業布置】
作業本
【自我反思】
《富庶的四川盆地》導學案
主備人:盧艷艷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四川盆地特殊的自然環境特征及其對農業生產的積極影響。
2、能力目標:針對都江堰工程對成都平原的特殊作用,體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性。
3、情態目標:了解四川盆地富足的物產資源,樹立自覺保護野生動植物的觀念。
【學習重難點】
重點:四川盆地的富足。
難點:四川盆地特殊的自然環境特征及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課前自學與課內交流】
畫一畫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導入
一、課前預習
1.四川盆地位于______ ,地處____,盆地四周被海拔____的山地環繞。
2.四川盆地地處____帶,因四周山脈環繞,特別是____、 的屏障,大大減弱了冬季____和____的入侵程度,也使夏季____不易擴散,因而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
3.成都平原有著“________”的美譽,偉大的水利工程____,由秦國的______主持修建。時至今日,對我國的_______發揮著作用。
二、課堂互學
(一)1.觀察圖6—31、6—32、6—33,回答以下問題。
根據圖6—31描述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

四川盆地


2根據圖5—13,圖6—32,找一找環保四川盆地的山脈高原,并在書本劃一劃。
3.對照觀察圖6—32,和餅狀圖,說一說盆地內地形的特點。
4.找一找盆地內主要的河流,如長江,岷江,嘉陵江和烏江等。
(二)探究四川盆地擁有發達的農業的原因。


(三)都江堰 播放視頻
1.位置:
2.組成:
3.修建原因:
4.貢獻:
(四)“天府美自古堰來”,說一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五)四川盆地豐富的資源
資源
舉例
三、隨堂鞏固
1.以下哪個不是我國四大盆地之一 ( )
A.四川盆地 B.吐魯番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柴達木盆地
2.四大盆地中,唯一無沙漠戈壁分布的是( )
A.塔里木盆地 B.準噶爾盆地 C.四川盆地 D.柴達木盆地
3.關于我國盆地地形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四川盆地四周都有高原環繞
B.我國四大盆地中,四川盆地最適合發展農業生產
C.塔里木盆地中有世界面積最廣的沙漠
D.在第二級階梯上盆地面積分布最廣
4.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
A.塔里木盆地又稱“紫色盆地”
B.四川盆地有“天府之國”之美譽
C.有“世界屋脊”之稱的是黃土高原
D.東北平原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
6.四川盆地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線是( )
A.太行山 B.巫山 C.橫斷山脈 D.大巴山
7.“蜀道難,難于上青天”描述的是那一個省歷史上的交通狀況( )
A.四川 B.湖南 C.安徽 D.江西
8.四川盆地屬于我國的( )
A.南方地區 B.北方地區 C.西北地區 D.青藏地區
9.四川盆地所在省區的行政中心是( )
A.合肥 B.重慶 C.成都 D.南京
10.四川盆地是我國年太陽輻射總量最少的地區,其主要原因是( )
A.海拔低,氣溫低 B.四周環山,降水少
C.受夏季風影響,云量多、雨霧多 D.緯度低,距海遠
11.有效控制長江水患,造就“天府之國”的水利工程( )
A.南水北調 B.靈渠 C.都江堰 D.坎兒井
12.世界遺產都江堰水利工程依自然水勢而建,歷經2000多年,依然經受住了8.0級地震,是個奇跡,都江堰位于________上游( )
A.雅礱江 B.岷江 C.嘉陵江 D.烏江
13.四川盆地中部的礦產資源位于中國之冠的有( )
①煤 ②天然氣 ③芒硝 ④鐵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14.四川盆地形成的兼容南北又具有鮮明地域特征的文化是( )
A.關東文化 B.客家文化
C.巴蜀文化 D.齊魯文化
15.下列珍稀野生動物中,生活在四川盆地的有是( )
①大熊貓 ②華南虎 ③金絲猴 ④雪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四川省的旅游勝地不包括( )
A.大足石刻 B.樂山大佛 C.九寨溝 D.峨眉山
【作業布置】
作業本
【自我反思】

隨堂鞏固參考答案
1.B 點撥:我國四大盆地為: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柴達木盆地和四川盆地。
2.C 3.B 4.B 6.B 7.A 8.A 9.C 10.C 點撥:受夏季風的影響,空氣水汽含量多,加上盆地地形的影響,陰天、霧天較多,從而造成日照的時間短,日照強度弱,太陽能資源貧乏。
11.C 12.B 13.D 14.C 15.C 16.A

開放的珠江三角洲
主備人:盧艷艷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利用地圖,了解珠江三角洲與港澳地區的位置關系,理解珠江三角洲對外開放的區位優勢。
2、能力目標:能分析珠江三角洲與港澳之間在農產品、工業制成品之間貿易依存關系。
3、情態目標:
【學習重難點】
重點:珠江三角洲在對外開放上的各種表現。
難點:珠江三角洲為什么會成為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
【課前自學與課內交流】
一、課前預習
1、珠江三角洲位于_____,毗鄰_____,與 _____隔海相望。
2、珠江三角洲_____廣闊,_____十分充足,____極為豐沛,這里一直是我國的_____ ,_____,_____。
3、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________,為_____ 。
4、歐美國家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使中國企業認識到要轉變_____,努力從_____轉型到_____。
二、課堂互學
(一)1、觀察圖6—42,描述珠江三角洲的位置。
2、觀察圖6—43,說一說深圳與香港的位置關系,珠海與澳門的位置關系。
3、珠江三角洲和港澳之間的聯系可以通過哪些交通方式來實現?
4、港澳居民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人們語言相通,生活習慣相近。想一想,這樣的人文特點對珠江三角洲的經濟發展有什么重要意義。

(二).珠江三角洲農業的發展情況
1、珠江三角洲的自然條件
2、珠江三角洲農業生產的特點。
3、珠江三角洲農產品外銷這一特色的原因。
(三).珠江三角洲工業的發展情況
1、珠江三角洲被稱為僑鄉,為其帶來哪些有利的條件。
2、回答書本P95頁問題,你如何看待這種說法。
3、珠江三角洲經濟發展遇到的瓶頸及出路。
三、隨堂鞏固
1、從四大地理分去看,珠江三角洲屬于我國的( )
A、南方地區 B、北方地區
C、西北地區 D、青藏地區
2、“我家所在的地區經濟發展很快,有我國著名的糧食、蔗糖、淡水魚、亞熱帶水果四大基地。如今,已建設成為現代化農業生產基地”。下列符合這種情況的是( )
A、內蒙古高原 B、珠江三角洲
C、黃河中下游 D、四川盆地
3、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發展的突出優勢是( )
A、原有工業基礎好 B、能源資源豐富
C、高等教育發達
D、毗鄰香港、東南亞,便于引進外資和技術
4、珠江三角洲與港澳之間的聯系,可以實現的交通方式( )
①公路 ②鐵路 ③水路 ④航空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珠江三角洲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有( )
①靠近港澳和東南亞 ②工業發展歷史悠久,工業基礎雄厚
③有許多僑鄉 ④自然資源極為豐富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6、我國首先在廣東省設立經濟特區的原因是( )
①毗鄰港澳,與東南亞隔海相望,海陸交通便利 ②多僑鄉
③礦產資源豐富 ④勞動力資源豐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下列有關珠江三角洲工業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珠江三角洲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B、珠江三角洲主要的工業部門有食品、紡織、家用電器、玩具制造等
C、珠江三角洲利用其優越的地理位置,產品直銷歐洲、非洲等國際市場
D、珠江三角洲發展工業最具憂勢的條件是礦產資源豐富
8、下列關于珠江三角洲經濟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珠江三角洲的輕工業、重工業都十分發達
B、珠江三角洲利用土地、勞動力、地理位置和港澳地區緊密合作
C、珠江三角洲的內向型經濟對區域發展有帶動作用
D、珠江三角洲經濟的發展對港澳地區有威脅,彼此是競爭對手
9、試著分析珠江三角洲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
(從區位因素,政策因素,人文因素分析)
【作業布置】
作業本
【自我反思】
隨堂鞏固參考答案
1.A 2.B 3.D 4.D
5.C 6.A 7.B 8.B
9. 區位因素:珠江三角洲位于廣東省的東南部,珠江下游,毗鄰港澳,與東南亞地區隔海相望,海陸交通便利,被稱為我國的南大門”。
人文因素:珠江三角洲地區是華僑、華人的故鄉,吸引了大量海外華人的投資。
政策因素:珠江三角洲地區形成了一個包括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經濟開放區在內的多層次的開放體系,成為了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國家給予的優惠政策)
我國的經濟中心——上海(導學案)
主備人:盧艷艷
上海,中國第一大城市,又稱上海灘,中國四大直轄市之一,中國國家中心城市,國際大都市。為中國的經濟、科技、工業、金融、貿易、會展和航運中心。上海位于中國大陸海岸線中部長江口,隔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南瀕杭州灣,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上海擁有中國最大外貿港口和最大工業基地,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居世界第一。上海又是一座新興的旅游城市,有深厚近代城市文化底蘊和眾多歷史古跡,并成功舉辦2010年世博會。江南的傳統與移民帶入的文化融合,逐漸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并致力于在2020年建設成為國際金融和航運中心。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上海優越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發達的交通條件等因素,并分析它們對上海經濟繁榮所起的作用。
2、能力目標:學會描述上海發展的歷史軌跡,認識改革開放以來上海浦東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3、情態目標:知道上海上海成為我國經濟中心的表現。
【學習重難點】
重點:上海作為中國經濟中心的各方面表現
難點:上海為什么會成為中國經濟中心。
【課前自學與課內交流】
課前自學與課內交流:
一、課前預習
1.上海地處_____之濱,以富庶的_____為依托.。這里地勢_____,河湖_____ ,氣候_____ , 與 _____相連成片,自然條件得天獨厚。
2. 如今,浦東已是萬商云集,發展成為_____中心和_____中心。
3.上海經濟的繁榮產生了_____ ,_____輻射效應,促進了_____的成長,
帶動_______________的發展。
二、課堂互學
(一)1.觀察圖6—50描述上海的地理位置的特點。

2.完成教材第54頁問題探究。

3.學習閱讀卡《曾經“華爾街”》,了解上海作為亞洲東部地區國際金融中心的背景及現狀。

(二)上海經濟的發展
1.工業基地:

2.浦東新區的開發:①位置:

②發展條件:

③現狀:

④作用:
3.重要港口:
4.國際交往:
從以下角度分析上海成為經濟中心的原因。
自然條件:
歷史背景:
工業基礎:
政策支持:
三、隨堂固學
1、下列關于上海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上海市位于我國東南部,與浙江、安徽兩省相鄰
B、上海市位于珠江入海口,簡稱滬
C、上海是我國大陸最大的海港,可江海聯運
D、上海市早在500多年前就有了“江海三通津,東南之都會”的美譽
2、上海瀕臨的海域是( )
A、渤海 B、黃海 C、東海 D、南海
3、下列描述中,針對上海市的有( )
①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
②全國最大的城市
③滬寧杭工業基地的中心城市
④有京廣鐵路和滬杭鐵路經過
⑤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雨熱同期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④⑤
4、我國的經濟中心是( )
A、上海 B、北京 C、香港 D、深圳
5、以下關于上海城市職能的說法,正確的有( )
①經濟中心 ②政治中心 ③金融中心 ④航運中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08年北京成功舉辦了29屆夏季奧運會,2010年世界博覽會在上海舉行,關于兩座城市的特點,敘述正確的是( )
A、北京是我國最大的城市 B、北京是我國最大的海港
C、上海是我國的經濟中心 D、上海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
7、集中體現上海競爭力,成為上海經濟增長點的是( )
①旅游業 ②金融業 ③高科技產業 ④工廠產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作業布置】 作業本
【自我反思】
隨堂鞏固參考答案
1.C 2.C 3.B 4.A 5.C 7.C
6.C點撥:2008年北京成功舉辦了29屆夏季奧運會,2010年世界博覽會在上海舉行,兩大城市在性質上有明顯的差別。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全國的政治中心、交通中心、教育中心、科研中心、文化中心好國際交往城市,北京還是一座歷史名城,歷史上先后有多個朝代在此建都;上海位于長江三角洲的發展前沿,成為我國經濟中心,由于人口眾多而成為我國最大的城市。
水鄉孕育的城鎮
主備人:盧艷艷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太湖及太湖流域的自然環境。
2、能力目標:通過合作探究分析理解水對城鎮的“孕育”作用。
3、情態目標:積極參與自學、質疑、探究,在參與中提高自己分析比較的能力和提問、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重難點】
重點:水鄉城鎮的生產,生活特色。
難點:水對城鎮的“孕育”作用。
【課前自學與課內交流】
一、我能自學
閱讀材料及課本45—47頁,完成自學題目
1、太湖是我國第___大淡水湖,位于_____的南緣____________。
2、太湖流域水產豐富,被稱為____ ;地形以____ 為主,;太湖流域位于____ (緯度帶)____地區,氣候類型是________ 。
3、太湖流域的大多數城鎮,最初只是農村百姓進行交易活動的____。隨著參與交易的人數和商品不斷增多,這些地方逐漸開始出現____、____、____,后來____就漸漸演變成小城鎮。
4、明清時期太湖流域著名城鎮____、____、____這一帶____一直比較發達。
5、____是水鄉城鎮的特色,眾多的_____、___是城鎮聯系外界和物資進出的通道。為了洗滌、取水以及出行的便利,人們往往____________。如今,具有這種建筑特色的民居,還完整地保留在____、____等水鄉古鎮里。
6、說說“太湖三白”是:____、____、____。
7、今天,伴隨著水鄉景觀和農業人口的____過程,一個個新的城鎮正悄然興起。
二、課堂互學
歌曲《太湖美》及水鄉組圖導入
(一)太湖流域的概況
1、觀察圖6-24,找出太湖流域在我國的位置。
2、結合中國地形圖說一說太湖流域地形的特點。
3、結合中國氣候圖,說一說太湖流域氣候的特點。
4、讀圖6-25,找出圖中的主要河流(包括運河)?這說明太湖流域河湖有什么特點。
(二)水鄉城鎮的興起
結合所學內容,想一想為什么在太湖流域會出現這么多的城鎮?
①充足的灌溉 ②便利的水上交通 ③貨物的集散地 ④肥沃的土壤 ⑤城鎮 ⑥繁榮的集市 ⑦水鄉 ⑧濕潤的氣候 ⑨魚米之鄉(豐富的物產)
⑦水鄉
(三)思考“水鄉孕育的城鎮”有什么特色?這說明了什么? (四)水鄉人們的生活
說一說水鄉城鎮的居民的日常生活與水的關系。
(五)太湖的現狀(新型的城鎮悄然興起)
想一想:現在的太湖流域地區是不是以農業為主,為什么?
議一議:太湖流域的農業,旅游等行業得到了蓬勃發展,你覺得是利還是弊?
三、隨堂固學
1、下列對于太湖流域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地形以平原為主 B位于浙江、江蘇、上海三地之間
C、每年1月份,他胡就會結冰且冰期超過1個月
D、太湖流域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
2、歷史上,太湖流域比較發達的行業是( )
①手工業 ②畜牧業 ③建筑業 ④農副業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3、被稱為“太湖三白”的有( )
①太湖銀魚 ②白魚 ③白蝦 ④鱸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太湖流域涉及的省區有( )
①浙江 ②江蘇 ③上海 ④安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下列各項中描繪太湖流域水鄉特色的是( )
A、一日過四季,十里不同天
B、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C、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D、人在水上住,舟在窗下行
6、將下列河流所在的大洲填在橫線上。
尼羅河
亞馬孫河
密西西比河
長江
湄公河
印度河
【思維拓展】
城鎮化 通常指人口向城市地區集中和農村地區轉變為城市地區的過程,也是生產發展的過程,促使城市數目增多,各個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規模擴大,從而不斷提高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
華夏第一村——華西村
華西村位于江蘇省江陰市華士鎮,全村80戶,1520人,面積0.96平方公里。從2001年起和周邊的16個村一起組成了大華西村,面積擴大到30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3萬多,華西村是全國農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2004年人均工資收入12.26萬元,華西人的收入是全國農民的41.76倍,城鎮居民的13倍,吳仁寶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擔任華西村的黨支部書記,帶領全村人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作業布置】
作業本
【自我反思】
太湖古稱震澤,為我國第三大淡水湖,位于江浙滬三省之間,有“包孕吳越”之稱。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湖面面積2250平方公里,古稱三萬六千頃。太湖湖岸線長393公里,東西寬55.9公里,南北寬68.5公里。湖中有大小島嶼48個,連同沿湖山峰、半島,號稱“七十二峰”。
這里山水相依,層次豐富,形成一幅"山外青山湖外湖,黛峰簇簇洞泉布"的自然畫卷。湖中盛產銀魚、白魚、梅鱭魚和蝦、蟹等水產,周圍土地肥沃,被稱為“魚米之鄉”。1982年,經國務院批準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太湖流域以平原為主,占總面積的4/6,水面占1/6,其余為丘陵和山地。三面臨江濱海。太湖流域位于中緯度地區,屬濕潤的亞熱帶氣候區。氣候具有明顯的季風特征,四季分明。太湖流域水、光、熱資源充足,是發展農、林、牧、漁業的有利條件。
綜合探究六 社會調查
主備人:盧艷艷
【學習目標】:
1、學生知道社會調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2、通過調查了解家鄉的自然和人文特色
【學習重點】:社會調查的方法和步驟
【學習難點】:家鄉的自然和人文特色
【課前自學、課中交流】
是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們了解和認識的主要渠道。
2、開展社會調查一般有四個步驟,分別是
3、社會調查的方法很多,一般有 、 、 、 。
4、說說我們家鄉的位置和自然環境特征
5、說說我們家鄉的一些歷史文化。
6、說說我們家鄉經濟發展的特點。
7、描述經濟發展的特色。
8、說說我們家鄉發展中要注意的問題?
【課堂小結】
【當堂檢測】
【課后作業】
【課后反思】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的收獲和困惑是:
絲路明珠
主備人:盧艷艷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根據圖文資料,分析新疆綠洲地區的地形、氣候和水文等方面的自然環境特征。了解新疆綠洲地區發展綠洲農業的措施,說明綠洲農業的特點。
2.能力目標:通過探究環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態目標:認識到在干旱地區,水是生命的源泉,因此科學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水資源,是干旱地區人們生存與發展的關鍵。
【學習重難點】
重點:新疆發展綠州農業的措施。
難點:坎兒井的構造和作用。
【探究導學】
1. 新疆自然環境:
 (1)新疆位于我國 部,深入 ,遠離 。這里沙漠連綿,在沙漠中分布著一些星星點點的 。新疆位于 (季風區/非季風區),它的氣候類型是 。
(2)我國是最早養蠶和制造絲綢的國家。兩千多年前,人們就在茫茫沙海和戈壁上開辟了通往西部地區的商路,因為主要運輸絲綢等商品,這條通道獲得了的“ ”美稱。這條路的沿線分布著一個個 ,為往來的商旅提供水和食物。
2. 坎兒井:
(1)為了讓有限的水灌溉更多的土地,兩千多年前,居住在新疆的人們創造出一種灌溉設施—— ,將高山雪水經過 引到農田里,既免去了 ,又減少了 。
(2)現存于新疆吐魯番的坎兒井長約 多千米,是一項能與 媲美的水利工程。今天它仍然發揮著重要的 作用。
3. 綠洲農業:
(1)新疆盛產哪些水果? 。
(2)新疆的主要農作物是什么? 。
【合作探究】
觀察《坎兒井剖面圖》,結合課文中的內容分組討論:
1.坎兒井的構造是主要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你能描述一下坎兒井的工作過程嗎?
2.坎兒井發揮著什么樣的作用?它有哪些優點?
【知識脈絡】 
干旱之地
坎兒井
綠洲農業    水    絲路明珠
    
 
     寶地
【隨堂鞏固】
1.新疆位于我國(  )
A.西南部 B.東南方 C.西北部 D.東北部
2.新疆的氣候類型是(  )
A.溫帶海洋性氣候 B.溫帶大陸性氣候 C.亞熱帶氣候 D.熱帶氣候
3.新疆地區的一種有特色的灌溉設施是 坎兒井 。
4.干旱地區的居民生產和生活主要在( )
A.沙漠邊緣 B.符地 C.綠洲 D.沙漠中部
5.被譽為“絲路明珠”的是( )
A.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B.山西省 C.內蒙古自治區 D.甘肅省
6.關于新疆的自然條件,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氣候濕潤 B.沙漠連綿
C.大部分地區氣候干旱 D.在沙漠中有星星點點的綠洲
7.嚴重影響沙漠地區綠洲農業發展的因素是( )
A.陽光強烈 B.水資源短缺 C.交通不便 D.人口稀少
8.下列現象與西北地區主要自然特征無直接聯系的是( )
A.多為內流河 B.油氣資源豐富 C.草原牧場 D.綠洲農業
9.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氣候最干旱的區域是( )
A.北方地區 B.南方地區 C.西北地區 D.青藏地區
10.下列不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主要農作物的是
A.玉米、高粱、西紅柿 B.棉花、甜菜、石榴
C.小麥、瓜果、枸杞 D.水稻、甘蔗、油菜
隨堂鞏固參考答案
1.C 2.B 3.坎兒井
4.C 點撥:世界各地人們的生活和生產都離不開水,干旱地區缺少的是地表水。而在一此地勢比較低的地方,地下水能夠滲透到地表,供植物生長的需要,這些地方就是綠洲。
5.A
6.A 點撥:新疆的氣候特征是干旱。
7.B 點撥:水資源是沙漠地區發展農業的關鍵。
8.B 點撥:油氣資源豐富是因為歷史上這里曾經氣候濕潤,動植物豐富,與現在的氣候干旱沒聯系。
9.C
10.D
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烏魯木齊
主備人:盧艷艷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根據圖文資料,理解烏魯木齊的地理位置區位優勢及成為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的原因。
2.能力目標:列舉烏魯木齊成為我國向西開放門戶的主要原因和表現。
3.情態目標:認識到烏魯木齊是亞洲大陸的地理中心,是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
【學習重難點】
重點:烏魯木齊的城市職能。
難點:烏魯木齊成為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的原因。
【課前自學與課內交流】
一、課前預習: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首府是 ,是新疆 、 和 中心。
2. 烏魯木齊以其獨特的 優勢,成為我國 的重要門戶和 以及
的窗口。
3. 烏魯木齊具有完備的 、 和 立體交通網,形成了連接 橫貫 的交通網絡。
4. 烏魯木齊是一個 聚居的城市,主要民族有 等。
二、課堂互學
(一)烏魯木齊的地理位置
1.觀察圖6—75說出烏魯木齊在我國和新疆的位置特點。
2.觀察圖6—76,找出新疆相鄰的國家,分析烏魯木齊在亞歐大陸橋的位置的特點。
3.新亞歐大陸橋對烏魯木齊經濟發展的意義。
(二)烏魯木齊的交通條件
1.觀察圖6—78,說說烏魯木齊的交通情況。
2. 烏魯木齊成為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你認為它具備了哪些條件?
(三)烏魯木齊對外貿易的發展
結合圖6—79及教材閱讀卡說明烏魯木齊對外貿易的發展情況。
(四)烏魯木齊的人文地理
民族:
國際大巴扎:
烏魯木齊現狀:
三、隨堂固學
1、具有“開天辟地之門戶”稱謂的是( )
A、喀什 B、包頭 C、烏魯木齊 D、成都
3、烏魯木齊的北面是( )
A、柴達木盆地 B、四川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準噶爾盆地
4、烏魯木齊的南面的山脈是( )
A、天山 B、喜馬拉雅山 C、長白山 D、秦嶺
5、下列關于烏魯木齊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是新疆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②是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
③烏魯木齊深居內陸,交通不便,成為發展經濟的障礙
④烏魯木齊是我國西部對外開放的最前沿城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在烏魯木齊召開的盛會是( )
A、奧運會 B、中國—亞歐博覽會 C、世博會 D、APEC會議
8、下列國家與新疆相鄰的有( )
①俄羅斯 ②哈薩克斯坦 ③吉爾吉斯斯坦 ④烏茲別克斯坦
⑤阿富汗 ⑥伊朗 ⑦塔吉克斯坦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⑦ D、①③⑤⑥⑦
9、烏魯木齊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城市,除漢族外,還有( )
①維吾爾族 ②苗族 ③回族 ④哈薩克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以下關于新亞歐大陸橋起訖點說法正確的是( )
A、東起中國連云港,西至法國巴黎
B、東起中國連云港,西至荷蘭鹿特丹
C、東起中國天津港,西至荷蘭鹿特丹
D東起中國上海港,西至德國柏林
隨堂鞏固參考答案
1.C
2.A點撥:讀圖可知,A是烏魯木齊,B是拉薩,C是成都,D是西寧,烏魯木齊是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
3.D 4.A
5.B 點撥:烏魯木齊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是新疆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烏魯木齊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成為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和對外經貿往來以及文化交流的窗口;烏魯木齊雖然深居內陸,但是交通便捷,建有完備的公路、鐵路和航空立體交叉網;烏魯木齊依托周邊國家,建成了近200個各類商品交易市場,成為覆蓋新疆、輻射中亞、中國西部對外開放的最前沿城市。
6.C 點撥:烏魯木齊深居亞歐大陸腹地,是亞洲大陸的地理中心。
7.B 8.C 9.C 10.B
草原風情
主備人:盧艷艷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內蒙古草原風情這一案例,初步學會分析大草原的自然環境特點。
2、能力目標:通過對內蒙古草原游牧文化的描述,了解草原生產生活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
3、情態目標:從草原生活角度入手,體會牧民們如何利用不同的自然條件安排生產生活,感受多姿多彩的牧區生活。感受牧民對草原的熱愛之情,認識人地協調發展的重要性。
【學習重難點】
重點:內蒙古草原牧民的生產和生活特色。
難點:牧民的生產、生活與自然環境的聯系。
【課前準備】
同學收集有關內蒙古草原牧民的衣食住行及娛樂等方面的資料。
【自主學習】
1.我國跨經度最廣的省級行政區是 ,它與 和 兩國相鄰。
2.內蒙古的地形主要是 ,地勢 ,內蒙古草原的氣候類型是 ,其特征是 ,那里有一望無際的 ,生活的民族主要是 ,那里的人們主要從事 。
3.內蒙古草原牧民的日常生活:
①衣: ,其特點是: 。
思考:這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有什么聯系? 。
②食:當地人們以 為主食,以 為副食,為什么呢?

思考:這與當地的自然環境以及生產方式有聯系嗎?
③住: ,其最大的特點是 。
思考:蒙古族在探尋自己的生活住所時,為什么會選擇這樣的住所呢?

④行: 。除此之外,還有被稱為“草原之舟”的是
⑤內蒙古草原上最盛大的娛樂活動是 。其中“好漢三藝”是指 、 、 。表現出蒙古族 的性格和 的精神。
我的疑惑:

【課堂助學】
1.澳大利亞草原與中國內蒙古草原在自然環境、生產生活等方面有哪些不同呢?


2.廣袤的草原是內蒙古1400萬農牧民賴以生存的基礎,又是我國最大的天然牧場和畜牧業生產基地。然而現在映入眼簾的是荒漠和干枯的土地、水土流失和溝壑、裸露的樹根、力不能支的駱駝、頑強覓草的牛羊的慘狀,內蒙古現有的草原面積比20世紀50年代的8800萬公頃減少了10%以上,而畜牧量增加了幾倍,載蓄量大了,草剛長出來就被牲畜吃掉,加劇了草原的退化。
思考:這段話告訴了我們什么?
【隨堂鞏固】
1.“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描寫的是 牧區的景觀( )
A.澳大利亞大草原 B.內蒙古草原
C.天山山地牧場 D.青藏高原
內蒙古草原上的牧民們是十分好客的,當你到牧民們家里去做客,他們會熱情招待你。氫此回答第2—4題。
2.牧民們會端出好茶、好酒、好肉款待客人。這茶、酒、肉很有可能是( )
A.西湖龍井茶、紹興老酒、豬頭肉 B.鐵觀音、茅臺酒、牛肉
C.奶茶、奶酒、羊肉 D.烏龍茶、汾酒、羊肉
3.席間,他們會唱起悠揚的民歌,跳起歡快的民族舞蹈。他們唱的民歌可能是( )
A.《梁祝》 B.《高山流水》 C.《賽馬》 D.《劉三姐》
4.用“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來表示內蒙古草原是最恰當不過了。內蒙古草原是典型的( )
A.熱帶草原 B.溫帶草原 C.高山草甸草原 D.亞熱帶草原
5.下列選項中與蒙古族有關的是( )
A.那達慕大會 B.美利奴羊
C.打草剪毛機械化 D.以面食為主,牛羊肉為副食
6.內蒙古草原的氣候特點是( )
A.冬冷夏涼 B.冬暖夏涼 C.降水較少 D.降水豐沛
7.下列不屬于內蒙古自治區牧民生活方式的是( )
A.喜食奶茶 B.喜愛貝闊 C.穿蒙古袍 D.住蒙古包
8.下列關于蒙古族民族文化特點的描述,你認為可信的是( )
A.以糧食、蔬菜為主食,以牛羊肉為副食
B.潑水節是一年一度最盛大的娛樂活動
C.住房是便于拆裝和搬運的蒙古包
D.衣服是體大袖長細薄的藏袍
9.內蒙古草原的牧民生活與草原、牧業生產緊密相連。請從衣、食、住、行四方面舉例說明。
隨堂鞏固參考答案
1.B 2.C 3.C 4.B
5.A 點撥:可用排除法。 B、C答案都是講澳大利亞的畜牧業。D大案是錯誤的,因為蒙古族人民以牛羊肉為主食。
6.C
7.B 點撥:貝闊是達斡爾族的一項運動。
8.C 點撥:蒙古族以牛羊肉為主食;潑水節是傣族的傳統節日;
9.衣:蒙古袍——抵御草原寒冷——放牛羊——牧業生產;
食:奶茶——牛奶或羊奶——養牛羊——牧業生產;
住:蒙古包——一便于拆運安裝——轉場——牧業生產;
行:馬——草原——放牛羊——牧業生產。
海拔最高的牧區
主備人:盧艷艷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牧民們是怎么根據自然環境的特點安排生產生活的及草原生產生活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
2、能力目標:學會分析青藏牧區自然環境的特點。
3、情態目標:知道青藏鐵路開通的重大意義。
【學習重難點】
重點:從地理環境、生活、生產、風土人情等方面分析牧區特點。
難點:從地圖和相關的資料中獲取有用信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一、導入:
“青藏高原、天路”歌曲,欣賞青藏牧區的圖片。
Q:欣賞了風景和歌曲你有什么感受?
S:美麗,漂亮……
Q:想去嗎?
T:今天,老師想帶著大家一起到海拔最高的牧區看看,愿意同老師同行嗎?
【課前自學與課內交流】
一、課前預習
1.青藏地區位于我國 ,主要包括 和 。這里適于耕種的土地很少,但 廣布,是我國重要的 。
2..藏區的牧民飲食以 為主, , 和 是牧民們必備的食品。
二、課堂互學
1、青藏牧區屬于我國四大區域中的什么地區?
2、從我國行政區劃上看,青藏牧區包括哪些省區?
3、在高寒的環境下,青藏地區的支柱產業是什么?
4、青藏牧民的放牧方式是什么?
5、結合自然條件,青藏地區為什么適合發展這一支柱產業?
(氣溫、降水、耕地類型、牧草品質)
6、青藏地區的牧民們的生產和生活(從衣食住行等角度)又是如何呢?
是什么
為什么(結合自然環境和農業生產)
畜種




宗教
【隨堂鞏固】
1.“中學聯誼會”上四位同學介紹了自己的家鄉,來自西藏自治區的是( )
A.我的家鄉群山環繞,是“天府之國”
B.我的家鄉地勢平坦,是牧人的天堂,他們四季放牧
C.我們用青稞酒和糌粑招待遠方的客人
D.我們這里風景如畫,梯田遍布
2.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高原是( )
A.內蒙占高原 B.青藏高原 C.云貴高原 D.巴西高原
3.青藏牧區所在的地形是( )
A.盆地 B.平原 C.山地 D.高原
4.青藏牧區自然環境最顯著的特點是 ( )
A.炎熱干旱 B.季風影響顯著 C.雪山眾多 D.高寒缺氧
5.下列地理事物中,與青藏高原“高”“寒”特征無關的是( )
A.地熱資源豐富 B.城鎮多分布在海拔較低的河谷兩岸
C.日照強烈,太陽能豐富 D.雪山連綿,冰川縱橫
6.以下哪項不是青藏地區特有的動物( )
A.藏羚羊 B.牦牛 C.野驢 D.灘羊
7.有關青藏高原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
B.是我國夏季平均氣溫最低的地區
C.日照時間短.氣壓高,氣溫低
D.地面崎嶇,只有山間小盆地地勢平坦
8.下列關于自然景觀的敘述,屬于青藏地區的是( )
A.雪山連綿,冰川廣布 B.降水稀少,沙漠眾多
C.河網密布,水運發達 D.地勢坦蕩,土壤肥沃
9.青海省主要的農業區是( )
A.雅魯藏布江谷地 B.河套平原 C.湟水谷地 D.寧夏平原
10.青藏地區牧區的藏民一般居住在方便拆卻搬運的用厚重牛毛氈搭成的帳篷中,那是為了( )
①抵御嚴寒 ②避免烈日照射 ③適應游牧生活 ④防止野獸侵害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1. 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正式開通運營,玲玲的父母從北京乘火車到西藏旅游。請結合青藏地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如果你是玲玲,在父母臨行前從地理角度給他們哪些提示?(至少兩條)
(2)玲玲的父母在拉薩品嘗了由高原特有的農作物 釀造的美酒,當地居民告訴他們,這里氣溫雖然低,但農作物單位面積產量較高。對此他們感到困惑,請你為玲玲的父母做出解釋。
隨堂鞏固參考答案
1.C
2.B
點撥:由于青藏高原地勢較高,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
3.D 4.D
5.A
點撥:青藏地區由于地勢高,氣溫低,形成“高”“寒”,地表形成了雪山連綿、冰川廣布的自然景觀,由于海拔高、空氣稀薄導致太陽能十分豐富;由于海拔高,城鎮人口多分布在海拔較低的河谷兩岸;而地熱資源是源于地球內部的能量釋放,和“高”“寒”無關。
6.D
點撥:可用排除法,灘羊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的特產。
7.B 8.A
9.C
點撥:此題考查的是青藏地區農業區的分布。由于青藏高原地勢高,氣溫低,所以農業區一般分布在地勢較低的河谷地帶。西藏的農業區在雅魯藏布江谷地;青海省的農業區在湟水谷地。
10.D 點撥:青藏高原氣候寒冷,太陽輻射強,多大風天氣;牧民以游牧為主或逐水草而居。帳篷可以起到防寒、防曬和防風的作用,而且易搬遷的特點適合游牧生活或逐水草而居的生活。
11.(1)高原缺氧,進藏前一定要休息好,可準備好氧氣袋;高原紫外線強,需準備防曬物品;西藏晝夜溫差大,建議加帶外衣;西藏生態環境脆弱,請保護自然環境;尊重當地宗教和習俗等。(任答兩點即可)
(2)青稞 光照強,能進行充分的光合作用;晝夜溫差大,積累了大量養分。
高原圣城——拉薩
主備人:盧艷艷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利用圖文資料,描述拉薩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的突出特點。
2、能力目標:能舉例說明拉薩的宗教文化特點,描述拉薩的風土人情。
3、情態目標:體會拉薩城市建設的變化,感受拉薩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
【學習重難點】
感受拉薩的宗教氛圍
【課前自學與課內交流】
一、課前預習
1、________是西藏自治區的首府,位于西藏的________,________ 支流拉薩河北岸,海拔________多米,有“________”之稱。
2、________是拉薩人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________傳入西藏演化為________,在拉薩,至今還保留著許多古老的宗教習俗,如________ ,雪頓節在________進行,又叫________節、________節、________節。
3、________________是藏族同胞的休閑方式之一。
二、課堂互學
(一)高原之城
1、觀察圖6-90,說明拉薩的地理位置特點。

2、結合圖圖5-13,5-18,描述拉薩的自然環境。

3、結合拉薩的地形特點和為什么被稱為“日光城”。


(二)宗教圣地
閱讀教材分析拉薩濃厚的宗教氛圍體現在哪些方面。


(三)古城新貌
1、說一說拉薩城市建設的變化。


2、青藏鐵路的開通,對拉薩的發展有何重要意義?


三、隨堂鞏固
1.下列城市,海拔最高的是(  )
A.巴西利亞  B.烏魯木齊  C.拉薩  D.上海
2.下列關于拉薩市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拉薩市位于西藏的東南部,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南岸
B. 拉薩市為西藏自治區的首府
C.拉薩年日照時數在5000小時以上,被稱為“日光城”
D.拉薩市位于喜馬拉雅山南坡,降水豐沛
3.以下關于拉薩氣候特點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降雨稀少、日照時間長 
B.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全年溫暖濕潤 
D.全年寒冷干燥
4.早在7世紀,統一西藏,建立吐蕃王朝的是(  )
A.松贊干布  B.成吉思汗  C.祿東贊  D.赤德祖贊
5.關于圖6-91所示建筑,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建筑為布達拉宮,是拉薩的標志性建筑
B.是大昭寺,目前是拉薩政治和宗教中心
C.是松贊干布為迎娶尼泊爾尺尊公主而修建的
D.是布達拉宮,是道教信徒心中的圣地
6.關于拉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拉薩有3000年的歷史 B.年日照時間長達2000多小時
C.小昭寺位于老城區的中心 D.布達拉宮是著名的古跡
7.下列同藏族同胞有關的有( )
①獻哈達 ②打林卡 ③種植青稞 ④潑水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下列宗教習俗或節日,與拉薩無關的是( C )
9.下列有關拉薩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布達拉宮是拉薩的標志性建筑 ②居民主要是哈薩克族
③是西藏自治區的首府,位于西藏的東南部 ④轉經是拉薩人民的宗教習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穿過拉薩的鐵路、公路有( )
①青藏鐵路 ②康藏公路 ③青藏公路 ④新藏公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下列關于青藏鐵路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青藏鐵路貫穿青藏地區的東西兩地。 
B.青藏鐵路的開通便利了青藏地區小麥等農產品運往全國各地。
  C.鐵路的開通改善了青藏地區的交通狀況,有利于該地區經濟的發展。
  D.青藏鐵路穿過了新疆,西藏,甘肅等是省區。
12.讀我國青藏鐵路圖.回答下列問題。
(1)青藏鐵路連接的是 和 兩個省級行政區。
(2)拉薩市所在地區最主要的少數民族是 。
(3)拉薩市所在地區主要的農作物有哪些?簡述此處農作物高產的原因。
隨堂鞏固參考答案
1.C
2.B 點撥:拉薩位于拉薩河北岸;拉薩年日照時數在3000小時以上。有“日光城”之美譽。
3.A
4.A
5.A 點撥:圖所示建筑為布達拉宮,是拉薩市的標志性建筑。最初松贊干布修建此宮是為了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現在布達拉宮是拉薩的政治和宗教中心,也是佛教信徒心中的圣地。
6.D點撥:拉薩具有1000多年的歷史;拉薩年日照時數在3000小時以上;大昭寺位于老城市中心。
7.A
8.C 點撥:潑水節是傣族人民的傳統節日。
9.C
10.D
11.C
12.(l)青海 西藏
(2)藏族
(3)農作物:小麥、青稞。原因:太陽輻射強,晝夜溫差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虹口区| 丰城市| 韶关市| 登封市| 房产| 乐安县| 宁夏| 漾濞| 峨山| 从江县| 惠水县| 丹棱县| 辽阳市| 昭平县| 杭锦旗| 岳阳市| 吴忠市| 建瓯市| 蓬溪县| 平安县| 磴口县| 桐乡市| 万年县| 宿州市| 鞍山市| 肥西县| 灌南县| 乡宁县| 定边县| 沙洋县| 北海市| 南城县| 陵水| 通江县| 蚌埠市| 墨竹工卡县| 郁南县| 灯塔市| 桦川县| 北安市| 濉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