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3張PPT)國慶節了解國慶節壹花好月圓貳花好月圓叁花好月圓肆花好月圓目錄伍花好月圓陸花好月圓壹國慶節的來歷中央人民政府宣布自1950年起,以每年的10月1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日子,即國慶日?!?br/>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是國家的一種象征,是伴隨著新中國的成立而出現的,并且變得尤為重要。它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標志,反映我國的國體和政體。國慶節是一種新的、全民性的節日形式,承載了反映我們這個國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時國慶日上的大規模慶典活動,也是政府動員與號召力的具體體現。具有顯示國家力量、增強國民信心,體現凝聚力,發揮號召力是國慶慶典的三個基本特征。節日的由來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決議指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茲宣告:自1950年起,即以每年的10月1日,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偉大日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br/> 這就是把“10月1日”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日”,即“國慶日”的來歷。國慶節的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是國家的一種特征,是伴隨著國家的出現而出現的,并且變得尤為重要。它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標志,反映這個國家的國體和政體。國慶這種特殊紀念方式一旦成為新的、全民性的節日形式,便承載了反映這個國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時國慶日上的大規模慶典活動,也是政府動員與號召力的具體體現。貳慶祝方式一、張燈結彩二、國慶閱兵三、升國旗儀式四、國慶聯歡會五、放長假叁節日演變新中國成立初期(1950─1959年),每年的國慶都要舉行大型慶典活動,同時舉行閱兵。1960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本著勤儉建國的方針,決定改革國慶制度。此后,自1960年至1970年,每年的國慶均在天安門前舉行盛大的集會和群眾游行活動,但未舉行閱兵。1971年至1983年,每年的10月1日,北京都以大型的游園聯歡活動等其他形式慶祝國慶,未進行群眾游行。1984年,國慶35周年,舉行了盛大的國慶閱兵和群眾慶祝游行。在此后的十幾年間,均采用其他形式慶祝國慶,未再舉行國慶閱兵式和群眾慶祝游行。1999年10月1日,國慶50周年,舉行了盛大國慶閱兵和群眾慶祝游行。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20世紀舉行的最后一次盛大國慶慶典。肆愛國人士名人名言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前鋒。陳毅錦繡河山收拾好,萬民盡作主人翁。朱德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泉源。周恩來伍國慶節相關的對聯偉大祖國氣像萬千江山似錦;英雄人民奮發向上氣勢如虹。展宏圖院內百花綻放迎國慶;奔前程創先爭優全廠講奉獻。歡度國慶,翹首遙望臺灣山水;迎來中秋,舉杯祝福骨肉同胞。民富國強數今朝,歡笑迎國慶;山南海北贊改革,歌舞頌黨恩。苦盡甜來,經過多少坎坎坷坷;星移月轉,躍向無限輝輝煌煌。同德同心同憂同樂,金甌永固;載歌載舞載笑載言,玉局新開。多嬌江山脫素呈紅,春花爛熳;偉大祖國布新除舊,歲月崢嶸。陸高山之巔,方見大河奔涌;至群峰之上,更覺長風浩蕩。歷史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不僅善于打破一個舊世界,而且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今天的中國,比李大釗在沉沉黑夜中向往的“青春之國家”更加青春,比方志敏在敵人監獄中憧憬的“可愛的中國”還要可愛;今天的中國,人民過上了幾千年來夢寐以求的好日子,正在向著共同富裕的目標不斷邁進;今天的中國,已然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感謝觀看單擊此處添加副標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