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嘗試體驗中國畫的情趣——學畫中國畫》一、說教材1、地位和作用《嘗試體驗中國畫的情趣——學畫中國畫》是人教版高中繪畫第三課,全課內容分為中國畫的工具材料、白描花卉臨摹、寫意花卉臨摹、山水小品臨摹和人物臨摹與寫生五大部分。內容囊括了中國幾千來年所形成和發展的藝術形式,課程的要求是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充分了解和體驗中國畫的各個門類的藝術形式、藝術特點,并能掌握簡單的繪畫技能。由于內容較多,囿于課時與教師專業技能所擅長的領域,本節課的主旨設定在通過課程的學習,學生對中國畫的筆墨有一定的了解,從筆墨技法上可以分為工筆與寫意、從繪畫題材上可以分為人物、山水、與畫鳥。所以針對本節課的特點,將課程主要內容分為兩個課時進行:第一課時了解中國畫的類別,重點賞析工筆畫,并進行白描花卉的臨摹;第二課時進行寫意花鳥畫教學,重點賞析寫意花鳥畫作品,并向學生傳遞中國畫的人文精神。最后重點進行寫意花鳥畫的練習。中國畫藝術是一種歷史悠久且文化底蘊深厚的藝術,有著其自身的鮮明特點。學生從學習和生活中雖然接觸和認識過不少的中國畫作品,單多數學生對中國畫的認識不夠全面和系統,也不知該如何區分、如何審美。因此,在本課中,我將從認識到實踐,對課程內容進行設計與安排。活動一:引導學生分析了解中國畫的三大科:山水、人物與畫鳥畫各自的內容,能夠區分并簡要介紹其產生與發展;活動二:了解工筆與寫意的筆墨技法,通過學習,學生能夠區分工筆與寫意技法的區別,體會各自的審美取向。活動三:通過作品分析,教師示范的方法,了解工筆花鳥畫是怎樣畫成的,了解白描的藝術特點及作用。活動四:學生練習,完成作品《芍藥》的白描稿,進行繪畫技法指導教學。活動五:課堂展示、評價與小結。2、教學目標通過以上對教材內容的分析,依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的要求,特制定以下三維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明確花鳥畫尤其是工筆花鳥畫的特征,了解花鳥畫的繪畫過程,通過白描花卉的練習,初步掌握線描的技巧,用筆的輕重以及用線的力度與起筆收筆等。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欣賞、評述等活動,學生發展了對白描花鳥畫的欣賞評價能力,通過臨摹與練習,增強了用線造型能力,用筆技巧,以及對畫面的剪裁與取舍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運筆行線的體驗,增進了對中國畫藝術的熱愛與興趣,對我國的傳統藝術產生深深的敬畏,并在以后的生活與學習中積極推動我國優秀傳統藝術的傳承與發揚。3、教學重難點重點:掌握工筆花鳥畫運筆行線的方向、速度和力度,通過白描花鳥畫的體驗,增進對中國畫藝術的熱愛與興趣。難點:白描花卉是線描的方法以及用筆的技巧。二、說學情高中學生在小學及初中的美術課程學習下已具備一定的國畫表現基礎,思維活躍,抽象思維能力已逐漸形成,主動學習的能力較強,對美術課有較強的興趣,知識面比較廣,好奇心強,有較強的表現欲。但大部分學生對中國畫缺乏深刻的認識。由于生活家庭及周圍成長環境因素的影響,這個年齡層次學生興趣點和話題不同,所以一方面要盡量結合學生的興趣展開教學,又要適當引導,不能一味遷就學生的不良興趣。此外,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學習能力、學習風格也不盡相同,這些都要去在課堂教學中都需要考慮到分層次的重要性。三、說教學方法根據本課內容,針對高中生的專業基礎、心里特點和認知規律,在教學方式上我采用欣賞法、示范法為主,結合情境法、講授法、引導法等相結合的教法,以藝術作品的賞析為啟發,加深理解,通過對作品的分析與探討,了解工筆花鳥畫的畫面取舍以及運筆行線的特點。通過課堂示范環節學生加深對白描繪畫用筆技巧的體會,在實際聯系的過程中進行繪畫的指導與參照。學生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所以學法的選擇要根據學生自身特點和課程的內容而定。通過對課程內容及學情的分析,在本課的學法上我將引導學生采用自主探究、實際體驗和小組合作等學法參與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他們通過自身的體驗與合作交流的過程達到對知識的掌握,培養主動探索和自主學習能力。四、說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繪畫工具(勾線筆、墨汁、熟宣),磁性釘。學生準備8開尺寸的熟宣紙畫好線的鉛筆稿以及勾線筆、硯臺和墨汁。五、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引出課題雖然本節課是繪畫模塊,但并不是單純的繪畫,在高中美術學習中,培養與提高鑒賞能力是離不開每個模塊的,因此,本課的開始,我將采用談話導入的方式導入今天的課題,PPT展示幾幅優秀的國畫作品,講述20世紀50年代,西方繪畫大師畢加索會見中國大師張大千師曾說:在這個世界上談到藝術,第一是我們中國人有藝術;其次是日本的藝術。當然,日本藝術又是源自中國的。第三是非洲黑人有藝術。此時,提出問題請學生思考,畢加索為什么會這么說呢?學生針對這一問題,各抒己見。最后教師進行小結,我們偉大的祖國是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傳統的國家,她孕育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并使其持久地發展著,中國繪畫史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炎黃子孫,今天咱們就一直懷著崇敬的心情來探究民族文化的瑰寶——體驗中國畫的筆墨情趣(板書:體驗中國畫的筆墨情趣——學畫中國畫)。講授新知、增強理解活動一:中國畫分類PPT展示一組作品,學生通過對作品分析得出,中國畫從繪畫題材上可以分為人物、山水、花鳥三大科,除了人物、山水之外,一切題材都歸入花鳥畫的范圍,包括花卉、鳥雀、走獸、水果蔬菜、草蟲等等。并能通過對畫面的分析,了解工筆與花鳥畫各自的特征。活動二:花鳥畫簡介將授課范圍縮小到本課的教學重點“花鳥畫”,組織學生主動發言,談談自己熟悉或喜歡的花鳥畫作品及作者。學生發言后,教師通過對大家所介紹的畫家進行梳理的方式講解花鳥畫的發展。隋唐時期,人物畫發展達到頂峰,與此同時,唐代經濟繁榮,統治者生活奢侈豪華,社會習俗與審美觀念都有新的發展,社會習俗及審美觀念都有新的需求,畫家們越來越傾向于描繪畫鳥,花鳥畫逐漸形成獨立的繪畫科目。從隋唐五代到北宋中期,花鳥畫以工筆為主,描繪細膩生動,色彩艷麗,描繪對象廣泛,寫實性極強,注重對象的“真實性”,成為花鳥畫的主流,北宋中期以后,徐派畫風開始發揚光大,工筆畫鳥開始衰落,以水墨梅竹為標志的文人畫風形成,成為寫意花鳥畫正式形成的標志。元代,尖銳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是發展文人畫的良好土壤,所以,水墨梅竹風行一時,元代倪瓚的“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寫胸中逸氣”的說法,更是將花鳥畫推向寫意的航道。同時,墨法已備,藝術技巧也足以達到了適應這種表現的要求。明代以徐渭為代表的生宣水墨畫鳥的出現時中國寫意畫真正確立的標志。清代,寫意花鳥畫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達到成熟階段,題材和形式都得到了很大的豐富。(三)教師示范、分析步驟“觸目橫斜千萬朵,賞心只有三兩枝。”通過自然景物與藝術作品的對比,學生了解到對客觀景物的主觀處理,也即是對景物的取舍、取景構圖的重要性。教師示范工筆白描的基本運筆,通過線條的走向,快慢、頓挫、提按等方法,在熟宣紙上描繪出芍藥花的花朵、葉片以及莖稈等,采用先畫花朵,再畫莖稈和葉子的順序。(四)學生練習、教師指導學生動手臨摹《芍藥》作品,教師播放古典音樂,設置情境,巡回指導。(五)作業展示、評價交流學生練習完成后,采用多主體評價及過程評價的方式對學作品進行評價。先有每個小組推選出一幅優秀作品,并對推選作品做一點評,隨后由作品的作者交流心得,最后教師補充,并由學生投票,評選出前三名,貼入班級展示區進行展示。(六)課堂小結、拓展延伸在課堂的最后,在對全班同學課堂表現的認可之上,教師采用拓展延伸的方式對本節課學習內容進行總結,本節課我們一起簡要學習了中國畫的分類和工筆花鳥的審美特點,了解的工筆花鳥畫的線描技法及繪制過程,須知工筆畫需要十分謹慎和認真的態度,一絲不茍才能把白描畫好,不單只是臨摹表象而已,讀書也是一樣,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絲不茍的態度。六、板書設計嘗試體驗中國畫的情趣——學畫白描畫繪畫題材:人物、山水、畫鳥筆墨技法:工筆、寫意畫面表現:近景、中景、遠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