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時 教 案課 題1.1.1怎樣查閱資料教案序號2授課時間2013年9月5日課 型新授教 學 目 標 要 求1、結合具體實踐資料,對資料的類型、查閱資料的方法、步驟等方面進行指導,讓學生學會查閱資料的基本方法。2、增強查閱資料的意識和習慣,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教 學 重難點教學重點:實踐與體驗查閱資料的一般步驟和方法。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養成主動學習、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良好行為習慣。 教具 準備教師準備:收集各有關節日的資料。學生準備:課前通過上網等方式,了解到的資料。板 書 設 計 1.1.1怎樣查閱資料 《中秋節的有關資料》:1、時間和名稱:2、起源:3、中秋節的傳說: 4、中秋詩詞: 教 學 反 思 利用教材提供的中秋節話題,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家鄉中秋節的相關活動,從而全面理解資料查閱法。在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小組討論交流,個別發表意見,既對小組評價,也對小組中的個人評價。總之還要指導學生評價要注重激勵性、多元性、開放性、指導性。教學過程:(第二課時)(一)師生交流,導入新課學習指導語:同學們,中秋節快要到了,我們上節課也制訂了查閱中秋節資料的方案,這節課我們就把自己查閱的資料與其他同學共同分享。(二)實踐與體驗以小組為單位,全班交流查閱到的資料。1、按照中國的農歷,農歷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此民間稱為中秋,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征團圓,又稱為團圓節 2、起源: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但并沒有說明是八月的哪一天。3、中秋節的傳說,嫦娥奔月的故事最著名。 相傳在遠古時代,天空有十個太陽。力大無窮的英雄后羿射下了九個太陽。第十個太陽則要按時起落,造福人民。后來,后羿又娶了嫦娥。 有一天,后羿得到一包不死藥,只要吃了不死藥,就能成仙升天。后羿回家后就把不死藥交給了嫦娥。不料,后羿的徒弟蓬蒙想偷吃不死藥,他趁后羿出門的時候偷偷闖進嫦娥的房間,逼她交出不死藥。嫦娥不肯,就把不死藥全部吞下,然后變成了仙女,往月宮(月亮)飛去。4、中秋詩詞:有許多古代詩人寫下了詠誦中秋節的詩詞 宋朝人蘇軾所寫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最為人熟知: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三)總結與交流學習指導語:同學們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你有什么收獲?說出來與同學們共同分享?學生交流。教師總結:在這次的查閱資料中,同學們都有了很多的收獲,希望你們能夠掌握查閱資料的方法,正確查閱資料,養成主動學習、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良好習慣。補充中秋詩詞:有許多古代詩人寫下了詠誦中秋節的詩詞 《中秋》 (唐)李樸 皓魄當空寶鏡升,云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劉禹錫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 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 《中秋月》 (宋)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太常引》(宋)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 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臺灣民謠:《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鄉秋憶月,異國夜驚潮。 手未攀丹桂,以猶卷緣蕉;登樓悲作賦,西望海天遙。 《月夜思鄉》 星稀月冷逸銀河,萬籟無聲自嘯歌; 何處關山家萬里,夜來棖觸客愁多。 《煎熬》 夜深沉,明月高掛天正中,寂無聲;睡眼朦朧,恍若夢中;生臥徘徊以不寧,故國家園縈腦中; 苦煎熬,歸去成空,如焚王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