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 10課《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了解蒙古的興起、元朝的建立和統一的歷史過程,及文天祥抗元的史實。2、能力培養正確認識元朝統一全國的歷史意義及對文天祥抗元斗爭做出正確評價,以培養學生辯證地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明白元朝的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是在全國統一的條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礎上實現的,培養學生的洞察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認識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權,對蒙古社會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②元朝的統一,促進了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民族融合;③了解文天祥抗元斗爭的事跡,學習他崇高的民族氣節,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教學重點 蒙古的統一,元朝的統一。教學難 點如何理解元朝的統一促進了民族融合。教學過程導入新課:蒙古族是我國北方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少數民族,他們生活在蒙古高原上,多數過著游牧生活,被稱為“氈帳中的百姓”,是一個能歌善舞、勤勞勇敢、豪放純樸的民族,是我們中華大家庭中的一員,它曾建立了一個強大的政權——元朝并統一全國,而且它的疆域比我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都要遼闊,那么,蒙古族是如何興起、壯大統一全國的呢?它對我國多民族統一國家的發展有什么貢獻?今天,就讓我們去了解蒙古的興起和元朝建立的過程。一、成吉思汗統一蒙古12世紀時蒙古各部得到很大的發展。那么蒙古草原上是不是呈現出一片安定祥和的景象?PPT3想一想這首詩歌反映了當時的什么局面?(蒙古各部為了爭奪人口和財富互相混戰,社會動蕩不安的場面。這種戰爭給蒙古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在這種形勢下的人們最渴望的是什么?(擺脫戰亂,結束分裂,實現統一,過上和平安定的生活。)他們的愿望實現了嗎?(鐵木真統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權。)蒙古草原的互相爭戰,給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他們渴望統一。成吉思汗在困境中,形成了堅強的意志、樹立了堅定的信念,最終統一了蒙古草原(意志品質)蒙古政權建立后,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大規模擴張,西征一直打到歐洲的多瑙河流域,南征先后滅掉了哪些政權?(首先滅西夏,然后滅金,蒙古與南宋對峙局面形成。)后來忽必烈繼承了汗位,于 1271年定國號為元,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就是元世祖。1276年,元軍攻占臨安,南宋滅亡,1279年元朝統一了全國。PPT10 元朝建立后,為了鞏固政權采取了哪些措施?(忽必烈接受了漢族儒臣提出的“行漢法”“行仁政”“不嗜殺”的建議,施行“治國安民”的方略。 廣開言路,整頓吏治,注重農桑。 他依照中原王朝的統治方法,設立各種機構,建立年號。)元在統一過程中,遭到南宋人民的奮起抵抗。其中以抗戰派大臣文天祥的事跡最為突出。你知道文天祥的故事嗎?文天祥才華出眾,考取過狀元,元軍南下進攻臨安時,文天祥組織軍隊抗元,他兵敗被俘,始終堅貞不屈,表現出崇高氣節,最后被殺害。他的《過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為美好的明天而奮斗。元朝的統一后,成為中國歷史上版圖最大的時期。它的統一有怎樣的意義呢?(它的統一結束了晚唐以來長達四五百年的分裂割據局面,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民族融合,促進了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的封建王朝。統一的過程中,文天祥等仁人志士反抗壓迫,表現出寧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氣節。(①元朝統一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結束五代以來多個政權并立局面,實現全國大統一是歷史的進步和發展。②元統一過程中對南宋發動戰爭,使南宋境內漢族人民遭受殘酷的屠殺和壓迫,導致民族矛盾十分尖銳。③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的民族壓迫,保衛南宋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是正義行為。抗元失敗后,又表現出寧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氣節,理應受列后人的敬仰和紀念。④因此,我們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元朝統一的進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草原,而后蒙古政權先后滅掉西夏和金,忽必烈建立元朝后滅掉南宋,最終統一了全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少數民族政權。統一結束了政權并立和相互紛爭,歷史證明,統一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是促進民族融合的保證,是社會進步和發展的基石,是歷史的必然,在我國歷史發展的長河中,統一一直是主旋律。由于歷史原因,臺灣至今還未回歸,隨著國家的繁榮富強,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臺灣能夠回歸、祖國實現統一。下面請同學們完成本課練習(整個過程大約 20分鐘左右)下面的時間大家記憶本課知識點,完成同步隨堂檢測部分。板書設計:成吉思汗 統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權忽必烈 建立元朝 統一全國1、成吉思汗被美國《華盛頓郵報》評選為“千年風云第一人”,下列內容與他有關的是( )①統一蒙古各部 ②建立蒙古政權③滅亡南宋 ④定國號為元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2、在我國歷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了一個疆域空前遼闊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C.完顏阿骨打 D.耶律阿保機3、他在南宋滅亡后,仍然繼續堅持抗元斗爭,并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唱。他是( )A.岳飛 B.韓世忠 C.文天祥 D.戚繼光4、下列歷史事件順序正確的是( )A.蒙古滅金、蒙古滅西夏、元朝滅南宋B.元朝滅南宋、蒙古滅金、蒙古滅西夏C.蒙古滅西夏、蒙古滅金、元朝滅南宋D.蒙古滅金、蒙古滅西夏、元朝滅南宋5、材料: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毛澤東《沁園春·雪》(1)毛澤東的這首詞中,共提到了中國古代哪幾位著名的統治者?(2)成吉思汗的主要成就是什么?他的后繼者忽必烈又有何主要成就?教學反思:在課堂上,留給了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合作學習的空間,創設一種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探究的開放的情境,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了學生合作探究,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培養了學生史料實證素養。挖掘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教會了學生用比較、聯系的方法多角度、多層次地分析歷史現象。利用相似史實的前后聯系,既培養了學生整合知識的能力,又鞏固了知識,使學生能形成歷史發展的整體脈絡,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在教學中既注重了知識點的突破,又注重了知識的系統性、整體性。通過對課文相關內容以及有關資料的分析歸納,較好地培養了學生閱讀分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使學生有所發現、感悟,學有所思,學有所得,培養了學生思維的發展,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注意三維目標的統一,既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又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真正實現了教學目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