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線描漫畫人物》教學設計周俞(一)背景分析觀察生活,用繪畫語言表達生活,是美術課程重要的一個環節。繪畫、雕塑、設計這些分類廣泛的學科知識有著與之對應的技能技巧。漫畫是繪畫領域中的一種技能知識。在新的課程標準中,根據不同的學段對材料、色彩、質感等美術語言的教學也分別做出了不同的要求。本課的編排反映了高中繪畫學習領域的教學要求,即引導學生嘗試漫畫的創作,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從課的內容上看,造型夸張、表情豐富的漫畫作品非常生動,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設計理念在教學方法上先讓學生自主嘗試來學習漫畫方法,教師的指導分析貫穿在學生嘗試學習的實踐活動之中。讓學生邊學習教材、邊嘗試繪畫、邊商討、邊探尋的綜合方法。在學生嘗試繪畫和教師針對性的指導的基礎上,再經過進一步的實踐活動來完善并獲得技能和得到體驗。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不斷激發學生嘗試制作的興趣,使其具有挑戰性;并不斷鼓勵學生持續嘗試的勇氣和信心。在安排學習任務及各項教學環節中,有3個作業選擇,分別是:(1)用幾何體概括人物輪廓;(2)夸張一張人體動態特征;(3)創作一張漫畫人物。學生可以由簡入繁的進入動手環節,心情肯定愉快而輕松。(三)案例描述關于《線描漫畫人物》的教學過程:教學設計:看圖片,導入新課:從自拍照片的故事講到教師自己設計漫畫人物應用到網絡的體驗導入新課《線描漫畫人物》教學過程(1)看一看漫畫家高木直子的漫畫造型同學們有什么感受?(從線條表現上,從人物造型上)(2)小練習:模仿高木直子的簡潔的畫風畫一張(3)作品展示和點評簡潔概括的漫畫方法讓學生容易上手。(4)再看一看藝術家奈良美智的漫畫作品提問:同學們第一眼看到什么?(眼睛)夸張人物特征表達內心(5)活動:分組拍照,收集素材,照片展示,同學們通過角度拍照,已經開始觀察揣摩對象的特征(6)試著對照片,運用夸張的手法練一練(7)最后欣賞蔡志忠漫畫提問:這是一只什么樣的蝴蝶?幽默手法表現傳統經典。(8)提問:聯系作品,看看這些漫畫家照片分別是誰?作品和漫畫家神似,畫如其人。(9)教師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勵學生大膽創作:線描形式設計一個自己的漫畫人物。(10)展示和點評(11)拓展:作為網絡頭像進行上傳;用圖文并茂的形式記錄生活。3. 課堂小結教學片段:欣賞、分析高木直子簡潔漫畫特點設計理念:多感官參與體驗活動,學會觀察漫畫對學生來說是熟悉的,教材有大量的中外偉大作品。但美術學習活動不僅僅是強調給學生快樂的創作體驗,同時也要注重學生基本習慣的培養和技法的掌握。一味的欣賞觀察會讓學生感到乏味。因此,我有針對性地選擇了生活化的漫畫。通過和優秀作品的對比分析討論,層層遞進,從不同角度調動學生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來進行體驗活動,使學生輕松地將人物這個原本模糊的概念轉換為具體的幾何形象表現。情景再現(一):(1)、課件出示類似角度的漫畫作品的比較,學生觀察欣賞。問題:想一想你能感受作者在那些地方進行了夸張。學生踴躍發言。教師小結:幾何概括和夸張的是漫畫人物創作的重要性(2)、比較練習,認真觀察局部有什么變化。課件同時播放高木直子和奈良美智的圖片,教師引導學生對比眼睛的造型。教師隨即歸納線條和表情的關系。課堂上學生不僅能運用比較的方法觀察到形狀特征,還由此產生了許多富有聯想。他們在激烈的討論中快樂學習,自主感悟。學生在掌握了這樣的觀察方法后,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也一定能有更多的發現!情景再現(二):在美術教學中,教師的示范是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在本課教學中,我有意識地提高了難度,只是從旁引導,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力圖完成從“教會”到“會學”的轉變,既重視教學所需獲得的知識,更重視獲得結論必須經歷的活動過程,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設計的方式是以教師的作品為導線,將學生的探究活動穿起來。(1)、教師出示自己的創作作品,和學生共鳴,從生活化的創作內容鼓勵學生動筆記錄日常情感。(2)、學生現場練習,自我評價。練習完成后,教師立即引導學生談感受,提意見,幫助他們自主小結。學生1:這張漫畫人物抓住特征,突出了人物特點。學生2:這張漫畫人物線條很好的表達了內心世界。學生3:這張漫畫人物有趣大膽,線條流暢,造型生動。教師針對學生的自評總結線描漫畫人物的繪畫要點。學生的熱情不斷高漲,課堂氣氛異常熱烈,臺上的同學大方交流自己的感受,臺下的同學一邊細心觀察一邊積極評價,最后大家共同總結出正確有效的方法。在這個失敗與成功交織的實踐過程中,每一個人都全心投入!回顧整堂課,有幾個地方的處理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運用比較法和討論法幫學生在抓特征和線條概括兩者中理清本質和表象的關系。從不同角度去欣賞對比同學們自身的練習和優秀作品的差異,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漫畫就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只要善于發現,大膽嘗試我們就可以發現、創造更多的美!引導學生集合智慧學會合作。要在一節課里完成一件完整的漫畫作品對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運用綜合教學法,我們采取合作完成的形式無疑是最佳方式。這樣既能相互間取長補短也可以逐漸培養與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以競爭的方式激勵學習。學生互相點評作業時,完善了自身的認識,大膽發言,以“主人”的姿態站在了課堂之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