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年級:九年級課型:新授課時:1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了解馬克思主義產生的背景;了解《共產黨宣言》的發表及其主要內容;通過分析馬克思主義誕生的主客觀條件,認識其誕生的歷史必然性,培養學生運用辯證的觀點、歷史的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閱讀和分析《共產黨宣言》的有關資料,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認識馬克思主義誕生的重大意義。2、過程與方法通過一系列情景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培養學生分析歷史資料和歸納分析問題的方法。通過分組討論作答,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革命活動的教學,讓學生感受馬克思、恩格斯為探求真理不懈的創造精神。逐步樹立起堅持真理和為人類進步事業勇于探索獻身的精神。教學重點:《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教學難點: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對工人運動的影響教學方法:講解、情境創設、學生活動課前準備:搜集整理材料(課本劇劇本、圖片、網絡資料、制作課件)教學過程:一、聯系生活興趣導入通過播放電影《1921》宣傳片引起學生興趣,借用片中《國際歌》的昂揚旋律激發學習熱情引發學生共情。二、學生參與 講解新知(一)理論之光——馬克思主義的誕生1、通過學生演出兩側情景劇,介紹馬克思主義誕生的背景。結合教師提問引導,在觀看課本劇的同時由學生進行總結歸納,從社會根源、階級條件、個人條件三個角度了解馬克思主義誕生的背景。提高學生參與感的同時解決知識性問題。2、學生自學閱讀課本結合學案,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內容、誕生標志及歷史意義。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培養和訓練學生閱讀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在難點處理上,由教師設問引導,學生小組討論,深入理解《共產黨宣言》的內容及其先進性。引出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意義。(二)實踐之殤——第一國際和巴黎公社學生自主閱讀課本,完成學案。教師簡單敘述第一國際和巴黎公社的歷史信息。拓展提問:《國際歌》的內容與《共產黨宣言》的哪些觀點吻合。一方與導入部分相呼應,同時通過分析材料的方式,使學生深入淺出地理解宣言的觀點和精神。(三)復興之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問題設置:結合八年級所學,談談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能指導中國革命與建設一步步走向成功?學生分小組進行匯報展示,總結中國近現代史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與建設的相關知識,提問回顧。新舊知識結合,訓練學生古今中外史實聯系思考的能力。過程中有層次地設問,基礎知識點方面:列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結合材料拓展思考題:談談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能指導中國革命與建設一步步走向成功?層層遞進加深學生認識和理解。(四)課堂小結1、聯系時事政治——習近平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講話,幫助學生增強愛國意識、主人翁意識和國家建設的責任感。2、知識點總結,課堂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