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人美版美術 六年級上冊 第14課《家鄉的小吃》教學設計課題 家鄉的小吃 課時 1 學科 美術 年級 六上教材分析 《家鄉的小吃》一課是小學美術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人美版教材第11冊中的第14課,是“綜合·探索”領域的一個內容。美術新的課程標準強調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強調合作學習的方法和樂趣。不過,創新不是意味要完全摒棄傳統,而是應該在認識中國傳統、傳承民族文化的同時加進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我設計的《家鄉的小吃》一課教學案例就是讓孩子們用視覺、嗅覺、味覺去感受,在合作學習中去體驗,從而達到學習的目的。學習目標 藝術表現:通過欣賞、分析、小組合作等學習方式,感受并體驗設計小吃宣傳單所帶來的樂趣。創意實踐:用繪畫、設計、泥塑等多種表現方法來制作一份家鄉小吃宣傳單及實物展示。 3、審美感知:通過各種方式對家鄉小吃的宣傳,抒發自己熱愛家鄉的情懷。4、文化理解:了解有關本地區的飲食文化和小吃特色。重點 通過了解有關家鄉小吃的歷史文化,加深對本地傳統飲食文化的了解;嘗試用多種形式介紹家鄉的小吃。難點 怎樣把傳統的小吃造型和宣傳介紹設計得更有美感和新意。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1、激情引趣,導入新知師:首先老師要請你們把眼睛閉起來,聽一段老北京的叫賣聲,考考你聽出了哪幾樣東西? 生:1雪花酪 2、冰糖葫蘆 3、豆汁兒 4、麻豆腐 師:剛剛我們聽到的是四樣北京的特色小吃,雪花酪,豆汁兒、麻豆腐可能沒去過北京的同學都沒吃過。但是有一樣小吃,應該每個同學都吃過吧,它就是冰糖葫蘆(教師出示糖葫蘆)。 師:糖葫蘆里面是一顆顆山楂,外面包裹著一層糖。誰知道外面這層是什么糖?誰說出答案,老師就把它送給誰。 生:麥芽糖。 師:作品中小女孩的爸爸正在制作糖葫蘆。把山楂串在滾燙的麥芽糖鍋中均勻地翻滾一圈,拿出時被凌冽的寒風一吹,糖迅速風干。吃起來涼涼的,酸酸甜甜,是我們每個人童年中都無法忘記的味道。 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家鄉的小吃,一起回味家鄉的味道。(出示課題:《家鄉的小吃》) 學生觀看視頻學生回答 通過視頻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實物展示、談話,明確了本節課學習的內容,活躍了課堂氣氛。講授新課 1、學習新知,品味小吃(1)了解什么是小吃(2)暢談:你最喜歡哪種小吃?(觀看視頻)總結:孩子們,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民以食為天,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地區都有自己的飲食文化和味覺傾向。書本上的圖片,遠遠不能囊括我們中國所有的家鄉小吃,老師還給大家收集了很多地方的特色小吃,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展示ppt圖片,帶學生一邊看一邊總結小吃的特點。)那剛才看了那么多地方的小吃,是不是大開了眼界啊 誰可以總結一下小吃的特點?這有兩組小吃的宣傳圖片,你們會選上邊還是下邊?為什么? 總結:看來咱們喜歡的小吃一般都會有這幾個特色:裝飾美、造型美、色彩美。2、這些名小吃現在有些已經淡出了我們的視線,也許幾年以后他們就徹底的消失了。小組思考:他們的味道任然美味,可為什么他們在消失呢 小組代表匯報。老師總結:是的,因為時代在發展,這些小吃的形、色已經跟不上現代人的欣賞,但是他們歷史讓我們難忘,他們的味道讓我們想念。(ppt出圖)讓形與色跟上潮流,讓小吃能繼續傳承。 學生看大屏幕,思考,試著回答問題。認真觀看談感受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積極交流。積極表述自己所想。欣賞美食,思考,回憶所學,回答問題。 理解小吃是反映當地社會生活風貌的一面鏡子,更是當地的飲食文化代表。觀看視頻,欣賞美食,從視頻中學習了解部分美食的食材、制作方法等。從生活實際入手,體驗多樣化的小吃文化。學生理解小吃中所蘊含的文化意義,解決教學重點。為后面創作做好鋪墊,更能激發創作欲望。鞏固與拓展 示范講授,準備創作。 師:這么多誘人的美食,今天我們能做出來嗎?你想做什么? 師微課示范。教師示范強調制作方法和手法。 師生合作,學生初次體驗制作。 揉、捏、搓、壓、挑等。 通過直觀演示學習制作技法,激發學生創作想法。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解決一部分教學難點。課堂實踐 根據自己家鄉小吃的形、色、香、味、意,選擇繪畫或制作的形式,表現一種家鄉的小吃。 學生操作 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體會所學課堂展示 分享自己的作品,談談自己的想法,相互之間交流自己的收獲及心得。 學生選出自己喜歡的小吃,從造型、色彩、宣傳語等方面來評述。 在自評與互評中鍛煉學生的自信和興趣,使學生在客觀評價中得到成長。課堂小結 今天同學們展現你們的創意與智慧?;丶抑笙M蠹夷馨堰@些小吃介紹給家人,讓小吃文化流傳下去。 激發學生自我完善的意識拓展提高 出示、認識特殊字biáng 學生了解認識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