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四校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學期道德與法治、歷史與社會期中考試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杭州市四校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學期道德與法治、歷史與社會期中考試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杭州市四校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學期道德與法治、歷史與社會期中考試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
1.(2020八上·長興期中)諾貝爾獎自1901年設立至今共頒獎590次,涉及935個獎項。而其中(從民族角度來說)獲獎人數最多的就是猶太人,占到203席,其獲獎概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0倍。猶太人的祖先是(  )
A.古印度人 B.古埃及人 C.腓尼基人 D.希伯來人
2.(2019八上·杭州期中)以下圖片中表現出西周社會等級制度的是:(  )
A. B.
C. D.
3.(2019八上·杭州期中)以下人物中既是“部落聯盟的首領”又是“奴隸制國家國王”的是:(  )
A.黃帝 B.舜 C.禹 D.炎帝
4.(2019八上·杭州期中)下列國家中,既是“春秋霸主”所在國,又是“戰國七雄”的有(  )
①齊國 ②晉國 ③秦國 ④宋國 ⑤楚國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②⑤
5.(2019八上·杭州期中)小吳對古代希臘的歷史很感興趣,打算做一個有關希臘文明主題的小研究。以下能夠列入他的研究資料包的是:(  )
A. B.
C. D.
6.(2019八上·杭州期中)以下俗語或諺語中能表現西歐封建等級制度特點的是:(  )
A.“城市的空氣使人自由”
B.“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C.“宰相肚里能撐船”
D.“條條道路通羅馬”
7.(2019八上·杭州期中)“人最美的裝飾品是知識”,這是阿拉伯人的格言,可見阿拉伯人特別重視和提倡文化,他們對世界文化的傳播與交流作出了重大貢獻。下列有關阿拉伯人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發明了被稱為阿拉伯數字的0-9十個數字
②創立了伊斯蘭教,將《古蘭經》奉為經典
③創作了文學名著《天方夜譚》
④翻譯了大量古希臘、古羅馬的著作,數學、醫學、地理等方面都在當時世界上居于領先地位。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2018八上·柯橋期中)中世紀的歐洲被稱為“黑暗時代”,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殺,導致這種局面產生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歐封建社會等級森嚴
B.神權在精神和文化領域凌駕一切
C.保守狹隘的封閉心態
D.當時老百姓大多是文盲
9.(2019八上·杭州期中)以下措施中屬于日本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過程中實施的內容是:(  )
①改革行政制度,建立以天皇為首的中央集權制度
②土地國有,并由國家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
③蓄養武士并壯大其力量,依靠他們維護天皇的利益
④仿照隋唐的教育制度,在中央設太學,在地方設國學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0.(2019八上·杭州期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明的繁盛、人類的進步,離不開求同存異、開放包容,離不開文明交流、互學互鑒。”以下內容中能夠體現中歐之間文明交流的是:(  )
A.馬鐙 B.阿拉伯數字 C.甲骨文 D.拉丁字母
11.(2019八上·杭州期中)中國象棋是起源于中國的一種棋戲,屬于二人對抗性游戲的一種,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象棋棋盤中間寫著“楚河漢界",因此許多人認為其起源于楚漢相爭時期。以下成語中同樣出自這一歷史背景的有:(  )
①風聲鶴唳
②四面楚歌
③破釜沉舟
④約法三章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2.(2019八上·杭州期中)皇帝是中國帝制時期最高統治者的稱號,以下人物中屬于開國皇帝的是:(  )
①周武王姬昌 ②秦王嬴政 ③武帝劉徹 ④光武帝劉秀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二、非選擇題
13.(2019八上·杭州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文字分別出自材料二中哪個區域的文明 (寫出字母和古文明名稱,3分)
文字 區域代表字母 古文明名稱
①    
②    
③    
(2)除了文字以外,人類跨入文明時代的標志還有哪些
(3)根據材料二說明早期文明產生的自然原因。
14.(2019八上·杭州期中)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是人類的共同愿望。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一:“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為政,焉用殺 子欲善,而民閃矣。”
——《論語》
材料二:“民之難治,以其智多”“以智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智,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
——《道德經》
材料三:“入國而不存其士,則亡國矣。見賢而不急,則緩其君矣。非賢無急,非士無與慮國。緩賢忘士,而能以其國存者,未曾有也。..獸為君者,勞于論人而佚于治官。不能為君者,傷形費神,愁心勞意;然國逾危,身逾辱。”
——《墨子》
材料四:“明主之所道制其....二柄者,刑德也。何謂刑德 日:殺戮之謂刑,慶賞之謂德。為人臣者畏誅罰而利慶賞,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則群臣畏其威而歸其利.....夫嚴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罰者,民之所惡也。故圣人陳其所畏以禁其邪,設其所惡以防其好,是以國安而暴亂不起。”
——《韓非子》
(1)四則材料分別屬于諸子百家中的哪個學派
(2)材料-和材料四中都提到了“德”, 請說明兩者的差異性。
(3)在構建和諧社會的理想中,你認為最可取的是哪個學派的思想,為什么
15.(2019八上·杭州期中)近期,小Y閱讀了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北國風光,干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葬;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詩詞大氣磅確,很讓小Y喜歡,但是他對“秦皇漢武,略輸文采”,一句卻表示了疑惑,并查閱了一些資料。請閱讀下小Y整理的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一:就人類文明史而言,對書籍和讀書人的迫害時時都在發生,從未中止。類似秦時這樣的舉動在中國歷史上既非第一次,更遠遠算不上最大的一次。
材料二:“今師異道, 人異論,百家殊(異)方,指意不同,人君就無法維持統一。在六藝(六經)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
董仲舒——《舉賢良對策》
(1)材料一中提到的秦時的歷史事件指什么
(2)除上述事件外,該統治者在文化方面還實施了哪項措施
(3)根據材料二所示,董仲舒的建議是什么 為推行此建議,漢武帝具體采取了哪些措施
(4)根據上述材料,說說秦、漢時期采取不同文化措施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古代西亞國家
【解析】【分析】希伯來人是閃族語系的一支,他們最早出現于美索不達米亞,是現代猶太人的祖先。
ABC三項都不是猶太人的祖先,不符合題意;
D項希伯來人是猶太人的祖先,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猶太人的祖先,要求識記重要史實。
2.【答案】D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西周建立后,為鞏固統治,實行分封制,即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奴隸分封給親屬和功臣,封他們為諸侯,建立諸侯國。分封制等級依次是: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A項反映的是古印度的種姓制度,不符合題意;
B項反映的是西歐的封建等級制度,不符合題意;
C項反映的是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度,不符合題意;
D項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周分封制的知識及學生的記憶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西周分封制。
3.【答案】C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
【解析】【分析】繼黃帝之后,我國黃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聯盟首領還有堯、舜、禹。堯生活儉樸、克己愛民;舜寬厚待人、以身作則;禹領導人民治理洪水,與群眾同甘共苦,三次路過家門而不入。堯在年老時推舉舜為繼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樣的辦法把位置讓給治水有功的禹,他們之間采用推舉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歷史上叫做“禪讓”。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
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禹既是“部落聯盟的首領”又是“奴隸制國家國王”,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大禹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禹的相關事跡。
4.【答案】A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春秋五霸指的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戰國七雄指的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韓國和魏國。因此說既是春秋霸主,又是戰國七雄的國家是齊國、秦國和楚國。
A項①③⑤既是“春秋霸主”所在國,又是“戰國七雄”,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春秋爭霸和戰國爭雄的有關知識的記憶能力。注意掌握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的相關知識。
5.【答案】B
【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
【解析】【分析】《雅典學院》是意大利畫家《雅典學院》是意大利畫家拉斐爾 桑西于1510~1511年創作的一幅壁畫作品。 現收藏于意大利梵蒂岡博物館。《雅典學院》以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舉辦雅典學院之逸事為題材,以極為兼容并蓄、自由開放的思想,打破時空界限,把代表著哲學、數學、音樂、天文等不同學科領域的文化名人會聚一堂,以回憶歷史上黃金時代的形式,寄托了作者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表達了對人類中追求智慧和真理者的集中贊揚,反映的是古典時期學派林立、相互切磋的景象。
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雅典學院》能夠列入他的研究資料包,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希臘文明及學生的識圖能力和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6.【答案】B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8世紀前期西歐法蘭克王國,查理 馬特任宮相時,進行改革,改變以前無條件賞賜貴族土地的做法,實行有條件的土地分封,土地是主要的財富,國王和大封建主層層向自己的臣屬分封土地,受封土地的人們成為他們的封臣。西歐大大小小的封建主主要依靠剝削農奴為生,從而形成了階梯式的嚴格的等級制度,但在不同等級的貴族間,沒有嚴格的上下級制約關系,當時流傳著一句話: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ACD三項都不能表現西歐封建等級制度特點,不符合題意;
B項“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能表現西歐封建等級制度特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歐封建等級制度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中世紀歐洲封建社會狀況的相關知識。
7.【答案】C
【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
【解析】【分析】根據已學知識可知,古代印度人創造的0~9 十個數字符號,阿拉伯人將其進行改造之后,傳播到世界各地,故①錯誤,排除含①的選項。
C項②③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阿拉伯人的重要貢獻,要求具備知識的識記能力。
8.【答案】B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古西歐的有關知識。
中世紀的歐洲,羅馬天主教會在思想文化上處于絕對壟斷地位,政治上鼓吹教權高于王權,并與王權分庭抗禮,被稱為“黑暗時代”,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殺,導致這種局面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神權在精神和文化領域凌駕一切。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中世紀歐洲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9.【答案】A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大化改新的內容包括: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經濟上,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
A項①②屬于日本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過程中實施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大化改新的內容及學生的識記能力。理解與識記日本大化改新的相關史實。
10.【答案】A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東北方的草原地區,約在公元3世紀中葉到4世紀初的十六國時期,已開始出現馬鐙;在7世紀初是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的,改變了歐洲的作戰方式。
A項馬鐙能夠體現中歐之間文明交流,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明的交流,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11.【答案】B
【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秦朝滅亡后,項羽自稱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他們為爭奪天下,展開了長達四年之久的戰爭,史稱“楚漢之爭”。象棋棋盤上的楚河漢界便是來源于這段歷史。四面楚歌、破釜沉舟、約法三章等成語典故都出自這次戰役;風聲鶴唳出自淝水之戰。
B項②③④同樣出自這一歷史背景,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楚漢之爭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理解與識記楚漢之爭的相關史實。
12.【答案】B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秦始皇嬴政是秦王朝的開國皇帝,也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公元25年,皇族劉秀稱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劉秀就是光武帝。②④屬于開國皇帝。
B項②④屬于開國皇帝,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開國皇帝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13.【答案】(1)D|古代中國|A|古代埃及|B|古代西亞(古巴比倫)
(2)階級的分化,國家的出現
(3)所處的區域氣候大多溫暖濕潤,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產生于大江大河附近。有充分的生產和生活用水;(沖積平原)土壤肥沃,可發展農業生產。
【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亞國家;探究早期區域文明的異同
【解析】【分析】(1)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材料一分別是古代中國的甲骨文,故埃及的象形文字,古代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中國位于東亞,古埃及位于非洲,兩河流域位于西亞,因此分別對應字母DAB。
(2)人類進入文明時代標志有文字的發明,階級的分化,國家的出現。
(3)古代文明都發生在大河流域,因為大河流域氣候濕潤、光熱充足、地勢平坦,適宜人類生存;大河上游高山雪水融化,導致定期泛濫,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
故答案為:(1)D;古代中國;A;古代埃及;B;古代西亞(古巴比倫)。
(2)階級的分化,國家的出現。
(3)所處的區域氣候大多溫暖濕潤,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產生于大江大河附近。有充分的生產和生活用水;(沖積平原)土壤肥沃,可發展農業生產。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四大文明古國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亞非文明的知識。
14.【答案】(1)材料一儒家,材料二道家,材料三墨家,材料四法家。
(2)材料一中的德指寬以待民,是以德為政,以德治國的意思;材料四的德指君主對臣下慶賞,是君主駕馭臣下的手段。這里的德與刑一起共同成為國家治理的手段,并且更注重刑。
(3)開放題,言之有理即可。題目強調和諧社會,選儒家或墨家均可,能用其學派思想說明利于社會和諧即可。如儒家強調仁、德、禮,體現以德治國的思想;墨家主張兼愛非攻,體現了現代社會和平、友愛的思想等等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為政以德……”“《論語》”可知,屬于儒家學派;根據材料二“《道德經》”可知,屬于道家學派;根據材料三“《墨子》”可知,屬于墨家學派;根據材料四“《韓非子》”可知,屬于法家學派。
(2)孔子重德,韓非重刑;對德理解差異,孔子的德指寬以待民,韓非的德指君主對臣下慶賞,是君主駕馭臣下的手段。
(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為:(1)材料一儒家,材料二道家,材料三墨家,材料四法家。
(2)材料一中的德指寬以待民,是以德為政,以德治國的意思;材料四的德指君主對臣下慶賞,是君主駕馭臣下的手段。這里的德與刑一起共同成為國家治理的手段,并且更注重刑。
(3)開放題,言之有理即可。題目強調和諧社會,選儒家或墨家均可,能用其學派思想說明利于社會和諧即可。如儒家強調仁、德、禮,體現以德治國的思想;墨家主張兼愛非攻,體現了現代社會和平、友愛的思想等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百家爭鳴及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百家爭鳴的相關知識。
15.【答案】(1)焚書坑儒
(2)統一文字為小篆
(3)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中央(長安)設立太學、地方上設立官學,以儒家經典作為教材,培養統治階級需要的儒學人才,儒士進入各級政權機構。
(4)鞏固國家統治,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對書籍和讀書人的迫害時時都在發生,從未中止……”可知,為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皇實行“焚書坑儒”,摧殘了文化,鉗制了人們的思想,給我國古代的文化造成莫大的損失。
(2)秦朝建立后,秦始皇統一文字,把小篆作為全國規范文字。
(3)為了加強思想統治,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禮的思想成為大一統政權的精神支柱。漢武帝還在長安興辦太學,以儒家的《詩》、《書》、《禮》、《易》、《春秋》作為教材,培養統治階級需要的儒學人才;儒士也進入各級政權機構。從此,儒學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
(4)秦、漢時期采取不同文化措施的共同目的都是為了鞏固國家統治,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
故答案為:(1)焚書坑儒。
(2)統一文字為小篆。
(3)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中央(長安)設立太學、地方上設立官學,以儒家經典作為教材,培養統治階級需要的儒學人才,儒士進入各級政權機構。
(4)鞏固國家統治,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始皇和漢武帝鞏固統一的措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秦始皇和漢武帝鞏固統一的措施的相關知識。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杭州市四校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學期道德與法治、歷史與社會期中考試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
1.(2020八上·長興期中)諾貝爾獎自1901年設立至今共頒獎590次,涉及935個獎項。而其中(從民族角度來說)獲獎人數最多的就是猶太人,占到203席,其獲獎概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0倍。猶太人的祖先是(  )
A.古印度人 B.古埃及人 C.腓尼基人 D.希伯來人
【答案】D
【知識點】古代西亞國家
【解析】【分析】希伯來人是閃族語系的一支,他們最早出現于美索不達米亞,是現代猶太人的祖先。
ABC三項都不是猶太人的祖先,不符合題意;
D項希伯來人是猶太人的祖先,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猶太人的祖先,要求識記重要史實。
2.(2019八上·杭州期中)以下圖片中表現出西周社會等級制度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西周建立后,為鞏固統治,實行分封制,即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奴隸分封給親屬和功臣,封他們為諸侯,建立諸侯國。分封制等級依次是: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A項反映的是古印度的種姓制度,不符合題意;
B項反映的是西歐的封建等級制度,不符合題意;
C項反映的是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度,不符合題意;
D項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周分封制的知識及學生的記憶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西周分封制。
3.(2019八上·杭州期中)以下人物中既是“部落聯盟的首領”又是“奴隸制國家國王”的是:(  )
A.黃帝 B.舜 C.禹 D.炎帝
【答案】C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
【解析】【分析】繼黃帝之后,我國黃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聯盟首領還有堯、舜、禹。堯生活儉樸、克己愛民;舜寬厚待人、以身作則;禹領導人民治理洪水,與群眾同甘共苦,三次路過家門而不入。堯在年老時推舉舜為繼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樣的辦法把位置讓給治水有功的禹,他們之間采用推舉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歷史上叫做“禪讓”。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
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禹既是“部落聯盟的首領”又是“奴隸制國家國王”,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大禹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禹的相關事跡。
4.(2019八上·杭州期中)下列國家中,既是“春秋霸主”所在國,又是“戰國七雄”的有(  )
①齊國 ②晉國 ③秦國 ④宋國 ⑤楚國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②⑤
【答案】A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春秋五霸指的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戰國七雄指的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韓國和魏國。因此說既是春秋霸主,又是戰國七雄的國家是齊國、秦國和楚國。
A項①③⑤既是“春秋霸主”所在國,又是“戰國七雄”,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春秋爭霸和戰國爭雄的有關知識的記憶能力。注意掌握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的相關知識。
5.(2019八上·杭州期中)小吳對古代希臘的歷史很感興趣,打算做一個有關希臘文明主題的小研究。以下能夠列入他的研究資料包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
【解析】【分析】《雅典學院》是意大利畫家《雅典學院》是意大利畫家拉斐爾 桑西于1510~1511年創作的一幅壁畫作品。 現收藏于意大利梵蒂岡博物館。《雅典學院》以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舉辦雅典學院之逸事為題材,以極為兼容并蓄、自由開放的思想,打破時空界限,把代表著哲學、數學、音樂、天文等不同學科領域的文化名人會聚一堂,以回憶歷史上黃金時代的形式,寄托了作者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表達了對人類中追求智慧和真理者的集中贊揚,反映的是古典時期學派林立、相互切磋的景象。
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雅典學院》能夠列入他的研究資料包,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希臘文明及學生的識圖能力和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6.(2019八上·杭州期中)以下俗語或諺語中能表現西歐封建等級制度特點的是:(  )
A.“城市的空氣使人自由”
B.“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C.“宰相肚里能撐船”
D.“條條道路通羅馬”
【答案】B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8世紀前期西歐法蘭克王國,查理 馬特任宮相時,進行改革,改變以前無條件賞賜貴族土地的做法,實行有條件的土地分封,土地是主要的財富,國王和大封建主層層向自己的臣屬分封土地,受封土地的人們成為他們的封臣。西歐大大小小的封建主主要依靠剝削農奴為生,從而形成了階梯式的嚴格的等級制度,但在不同等級的貴族間,沒有嚴格的上下級制約關系,當時流傳著一句話: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ACD三項都不能表現西歐封建等級制度特點,不符合題意;
B項“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能表現西歐封建等級制度特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歐封建等級制度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中世紀歐洲封建社會狀況的相關知識。
7.(2019八上·杭州期中)“人最美的裝飾品是知識”,這是阿拉伯人的格言,可見阿拉伯人特別重視和提倡文化,他們對世界文化的傳播與交流作出了重大貢獻。下列有關阿拉伯人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發明了被稱為阿拉伯數字的0-9十個數字
②創立了伊斯蘭教,將《古蘭經》奉為經典
③創作了文學名著《天方夜譚》
④翻譯了大量古希臘、古羅馬的著作,數學、醫學、地理等方面都在當時世界上居于領先地位。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C
【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
【解析】【分析】根據已學知識可知,古代印度人創造的0~9 十個數字符號,阿拉伯人將其進行改造之后,傳播到世界各地,故①錯誤,排除含①的選項。
C項②③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阿拉伯人的重要貢獻,要求具備知識的識記能力。
8.(2018八上·柯橋期中)中世紀的歐洲被稱為“黑暗時代”,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殺,導致這種局面產生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歐封建社會等級森嚴
B.神權在精神和文化領域凌駕一切
C.保守狹隘的封閉心態
D.當時老百姓大多是文盲
【答案】B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古西歐的有關知識。
中世紀的歐洲,羅馬天主教會在思想文化上處于絕對壟斷地位,政治上鼓吹教權高于王權,并與王權分庭抗禮,被稱為“黑暗時代”,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殺,導致這種局面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神權在精神和文化領域凌駕一切。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中世紀歐洲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9.(2019八上·杭州期中)以下措施中屬于日本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過程中實施的內容是:(  )
①改革行政制度,建立以天皇為首的中央集權制度
②土地國有,并由國家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
③蓄養武士并壯大其力量,依靠他們維護天皇的利益
④仿照隋唐的教育制度,在中央設太學,在地方設國學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A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大化改新的內容包括: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經濟上,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
A項①②屬于日本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過程中實施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大化改新的內容及學生的識記能力。理解與識記日本大化改新的相關史實。
10.(2019八上·杭州期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明的繁盛、人類的進步,離不開求同存異、開放包容,離不開文明交流、互學互鑒。”以下內容中能夠體現中歐之間文明交流的是:(  )
A.馬鐙 B.阿拉伯數字 C.甲骨文 D.拉丁字母
【答案】A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東北方的草原地區,約在公元3世紀中葉到4世紀初的十六國時期,已開始出現馬鐙;在7世紀初是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的,改變了歐洲的作戰方式。
A項馬鐙能夠體現中歐之間文明交流,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明的交流,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11.(2019八上·杭州期中)中國象棋是起源于中國的一種棋戲,屬于二人對抗性游戲的一種,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象棋棋盤中間寫著“楚河漢界",因此許多人認為其起源于楚漢相爭時期。以下成語中同樣出自這一歷史背景的有:(  )
①風聲鶴唳
②四面楚歌
③破釜沉舟
④約法三章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B
【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秦朝滅亡后,項羽自稱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他們為爭奪天下,展開了長達四年之久的戰爭,史稱“楚漢之爭”。象棋棋盤上的楚河漢界便是來源于這段歷史。四面楚歌、破釜沉舟、約法三章等成語典故都出自這次戰役;風聲鶴唳出自淝水之戰。
B項②③④同樣出自這一歷史背景,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楚漢之爭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理解與識記楚漢之爭的相關史實。
12.(2019八上·杭州期中)皇帝是中國帝制時期最高統治者的稱號,以下人物中屬于開國皇帝的是:(  )
①周武王姬昌 ②秦王嬴政 ③武帝劉徹 ④光武帝劉秀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B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秦始皇嬴政是秦王朝的開國皇帝,也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公元25年,皇族劉秀稱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劉秀就是光武帝。②④屬于開國皇帝。
B項②④屬于開國皇帝,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開國皇帝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二、非選擇題
13.(2019八上·杭州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文字分別出自材料二中哪個區域的文明 (寫出字母和古文明名稱,3分)
文字 區域代表字母 古文明名稱
①    
②    
③    
(2)除了文字以外,人類跨入文明時代的標志還有哪些
(3)根據材料二說明早期文明產生的自然原因。
【答案】(1)D|古代中國|A|古代埃及|B|古代西亞(古巴比倫)
(2)階級的分化,國家的出現
(3)所處的區域氣候大多溫暖濕潤,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產生于大江大河附近。有充分的生產和生活用水;(沖積平原)土壤肥沃,可發展農業生產。
【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亞國家;探究早期區域文明的異同
【解析】【分析】(1)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材料一分別是古代中國的甲骨文,故埃及的象形文字,古代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中國位于東亞,古埃及位于非洲,兩河流域位于西亞,因此分別對應字母DAB。
(2)人類進入文明時代標志有文字的發明,階級的分化,國家的出現。
(3)古代文明都發生在大河流域,因為大河流域氣候濕潤、光熱充足、地勢平坦,適宜人類生存;大河上游高山雪水融化,導致定期泛濫,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
故答案為:(1)D;古代中國;A;古代埃及;B;古代西亞(古巴比倫)。
(2)階級的分化,國家的出現。
(3)所處的區域氣候大多溫暖濕潤,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產生于大江大河附近。有充分的生產和生活用水;(沖積平原)土壤肥沃,可發展農業生產。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四大文明古國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亞非文明的知識。
14.(2019八上·杭州期中)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是人類的共同愿望。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一:“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為政,焉用殺 子欲善,而民閃矣。”
——《論語》
材料二:“民之難治,以其智多”“以智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智,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
——《道德經》
材料三:“入國而不存其士,則亡國矣。見賢而不急,則緩其君矣。非賢無急,非士無與慮國。緩賢忘士,而能以其國存者,未曾有也。..獸為君者,勞于論人而佚于治官。不能為君者,傷形費神,愁心勞意;然國逾危,身逾辱。”
——《墨子》
材料四:“明主之所道制其....二柄者,刑德也。何謂刑德 日:殺戮之謂刑,慶賞之謂德。為人臣者畏誅罰而利慶賞,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則群臣畏其威而歸其利.....夫嚴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罰者,民之所惡也。故圣人陳其所畏以禁其邪,設其所惡以防其好,是以國安而暴亂不起。”
——《韓非子》
(1)四則材料分別屬于諸子百家中的哪個學派
(2)材料-和材料四中都提到了“德”, 請說明兩者的差異性。
(3)在構建和諧社會的理想中,你認為最可取的是哪個學派的思想,為什么
【答案】(1)材料一儒家,材料二道家,材料三墨家,材料四法家。
(2)材料一中的德指寬以待民,是以德為政,以德治國的意思;材料四的德指君主對臣下慶賞,是君主駕馭臣下的手段。這里的德與刑一起共同成為國家治理的手段,并且更注重刑。
(3)開放題,言之有理即可。題目強調和諧社會,選儒家或墨家均可,能用其學派思想說明利于社會和諧即可。如儒家強調仁、德、禮,體現以德治國的思想;墨家主張兼愛非攻,體現了現代社會和平、友愛的思想等等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為政以德……”“《論語》”可知,屬于儒家學派;根據材料二“《道德經》”可知,屬于道家學派;根據材料三“《墨子》”可知,屬于墨家學派;根據材料四“《韓非子》”可知,屬于法家學派。
(2)孔子重德,韓非重刑;對德理解差異,孔子的德指寬以待民,韓非的德指君主對臣下慶賞,是君主駕馭臣下的手段。
(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為:(1)材料一儒家,材料二道家,材料三墨家,材料四法家。
(2)材料一中的德指寬以待民,是以德為政,以德治國的意思;材料四的德指君主對臣下慶賞,是君主駕馭臣下的手段。這里的德與刑一起共同成為國家治理的手段,并且更注重刑。
(3)開放題,言之有理即可。題目強調和諧社會,選儒家或墨家均可,能用其學派思想說明利于社會和諧即可。如儒家強調仁、德、禮,體現以德治國的思想;墨家主張兼愛非攻,體現了現代社會和平、友愛的思想等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百家爭鳴及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百家爭鳴的相關知識。
15.(2019八上·杭州期中)近期,小Y閱讀了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北國風光,干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葬;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詩詞大氣磅確,很讓小Y喜歡,但是他對“秦皇漢武,略輸文采”,一句卻表示了疑惑,并查閱了一些資料。請閱讀下小Y整理的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一:就人類文明史而言,對書籍和讀書人的迫害時時都在發生,從未中止。類似秦時這樣的舉動在中國歷史上既非第一次,更遠遠算不上最大的一次。
材料二:“今師異道, 人異論,百家殊(異)方,指意不同,人君就無法維持統一。在六藝(六經)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
董仲舒——《舉賢良對策》
(1)材料一中提到的秦時的歷史事件指什么
(2)除上述事件外,該統治者在文化方面還實施了哪項措施
(3)根據材料二所示,董仲舒的建議是什么 為推行此建議,漢武帝具體采取了哪些措施
(4)根據上述材料,說說秦、漢時期采取不同文化措施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答案】(1)焚書坑儒
(2)統一文字為小篆
(3)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中央(長安)設立太學、地方上設立官學,以儒家經典作為教材,培養統治階級需要的儒學人才,儒士進入各級政權機構。
(4)鞏固國家統治,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對書籍和讀書人的迫害時時都在發生,從未中止……”可知,為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皇實行“焚書坑儒”,摧殘了文化,鉗制了人們的思想,給我國古代的文化造成莫大的損失。
(2)秦朝建立后,秦始皇統一文字,把小篆作為全國規范文字。
(3)為了加強思想統治,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禮的思想成為大一統政權的精神支柱。漢武帝還在長安興辦太學,以儒家的《詩》、《書》、《禮》、《易》、《春秋》作為教材,培養統治階級需要的儒學人才;儒士也進入各級政權機構。從此,儒學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
(4)秦、漢時期采取不同文化措施的共同目的都是為了鞏固國家統治,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
故答案為:(1)焚書坑儒。
(2)統一文字為小篆。
(3)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中央(長安)設立太學、地方上設立官學,以儒家經典作為教材,培養統治階級需要的儒學人才,儒士進入各級政權機構。
(4)鞏固國家統治,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始皇和漢武帝鞏固統一的措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秦始皇和漢武帝鞏固統一的措施的相關知識。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荆门市| 巢湖市| 太和县| 邻水| 巴塘县| 台前县| 祁连县| 鄱阳县| 三门县| 虎林市| 德清县| 新民市| 灯塔市| 黄山市| 特克斯县| 定结县| 潼南县| 和林格尔县| 陕西省| 龙海市| 涿州市| 自贡市| 友谊县| 兴业县| 栾城县| 土默特左旗| 尤溪县| 临朐县| 潍坊市| 牙克石市| 固镇县| 保山市| 德州市| 西盟| 华宁县| 襄汾县| 綦江县| 江川县| 城固县| 溧水县| 竹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