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杭州市高橋初中教育集團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考試試卷一、判斷題(本大題有6小題,每小題1分,共6分。請判斷對錯,對的選T,錯的選F)1.(2019九上·杭州模擬)在圖幅相同的情況下,比例尺越大,所表示的實地范圍越小。2.(2020九上·杭州期中)氣候具有短時性、多變性特點,天氣具有長期性、穩定性特點。3.(2020九上·杭州期中)《馬關條約》規定:清政府保證嚴禁中國人民反對外國侵略者的行為。4.(2020九上·杭州期中)辛亥革命改變了中國半殖民半封建的社會性質。5.(2020九上·杭州期中)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至此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6.(2020九上·杭州期中)蘇聯人民取得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宣告了希特勒閃電戰的破產,也成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二、單項選擇題(本題共24小題,每題2分,共48分。請選出各題中最符合題意的一個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2019九上·杭州期中)讀圖,回答問題7.下列對埃及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確的有( )①地跨亞非兩大洲 ②全部位于北溫帶③北部瀕臨地中海 ④位于東半球北半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圖中信息表明,埃及境內的尼羅河沿岸 ( )A.礦產豐富 B.地廣人稀 C.高溫多雨 D.水源充足(2019九上·杭州期中)近年來,泰國境內將開鑿克拉運河的消息成為輿論關注的話題。下圖,回答問題。9.計劃開挖的克拉運河位于( )A.東亞 B.南亞 C.東南亞 D.中亞10.克拉運河的成功開挖,將溝通( )A.大西洋和印度洋 B.太平洋和大西洋C.北冰洋和太平洋 D.印度洋和太平洋11.克拉運河的開挖遭到新加坡反對,其中一個原因是該運河開挖后將分流Q處____的貨運量。( )A.白令海峽 B.馬六甲海峽 C.蘇伊士運河 D.巴拿馬運河12.(2020九上·杭州期中)2019年10月,澳門愛國人士何鴻燊將因戰爭流失海外的圓明園馬首銅像捐贈給國家文物局。導致該文物流失海外的戰爭是(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戰爭 D.日本侵華戰爭13.(2020九上·杭州期中)在外國列強一次次的侵略下,清政府被迫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其中,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不平等條約是(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14.(2020九上·杭州期中)浙江是中國革命紅船的起航地,1921年,中共一大的代表們在嘉興南湖紅船上( )A.確定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方針B.第一次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C.確立毛澤東在黨中央的領導核心地位D.通過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黨綱(2019九上·杭州期中)“新”相較于“舊”而存在,歷史總是在新舊交替中前行。距今100多年前,一批知識分子就曾經掀起一場聲勢浩大的伐舊倡新的運動。據此回答問題。15.上圖是其中四位知識分子的歷史畫像,下列選項中最符合該組畫像主題的是( )A.洋務運動的主要代表 B.維新變法運動的領導者C.新文化運動的干將 D.開眼看世界的先行者16.胡適認為文言文死氣沉沉,這種死的語言并不能產生有活力的文學。為此,他在這場伐舊倡新的運動中( )A.反對專制 B.反對愚昧 C.提倡新道德 D.提倡白話文(2019九上·杭州期中)魯迅先生曾這樣詠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遠方地平線上已經看得見桅桿的那一航輪船,是掙脫母腹的嬰兒的第一聲啼哭,是林中的響箭,是報春的驚雷。”據此回答問題。17.“第一聲啼哭”意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A.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B.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C.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D.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18.下列史實符合中國共產黨誕生的背景有( )①十月革命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②中國工人階級隊伍發展壯大③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④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9.(2019九上·杭州期中)下表信息能夠反映 ( )晚清稅收統計表(單位:萬兩)農業稅收入 工商雜稅收入1849 3281 9691885 30071 3923A.甲午戰爭后政府許可外商在華設廠B.近代民族工業發展增加了晚清收入C.洋務運動興辦的軍事工業資本雄厚D.民族資產階級成為獨立的政治力量20.(2020九上·杭州期中)“外交失敗,皆由少數賣國賊所為。......山東問題,關系我國命脈,魯亡國亡,乞電巴黎專使力爭,寧可退出和會,否則誓死不認。”(5月13日《南京上新河全體國民要求嚴懲國賊拒簽和約電》)這一電文可以佐證( )① 一戰后凡爾賽體系的不合理性 ②五四運動取得了初步的勝利③五四運動是一場反帝愛國運動 ④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21.(2020九上·杭州期中)“一人稱帝,天下騷然……滇黔獨立,文意豁然。”這里的“滇黔獨立”指( )A.辛亥革命 B.洋務運動 C.護國運動 D.戊戌變法22.(2020九上·杭州期中)南京是中國著名的古都及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下列關于發生在南京的歷史事件,敘述正確的是( )①1840年,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在此簽訂②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此宣告成立③1927年,蔣介石在此建立國民政府④1937年年底,日本在此制造了震驚世界的大屠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3.(2020九上·諸暨月考)1935年,由共產黨員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問世,國民黨禁止歌曲公開發行。1937年后,《義勇軍進行曲》在各種公開場合頻繁出現,成為國共軍隊中的流行歌曲。出現上述變化的原因是( )A. 共產黨領導下革命根據地相繼建立B.九一八事變揭開中國抗日戰爭序幕C.全民族抗戰背景下國共合作的確立D.三大戰役大大加快全國勝利的到來24.(2020九上·杭州期中)揭示歷史事件之間內在聯系,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下列歷史事件存在內在聯系的是( )①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②第二次工業革命與西方列強開始擴張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與二戰的勝利 ④虎門銷煙與鴉片戰爭的爆發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25.(2019九上·杭州期中)下列言論按時代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①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國民政府,凡為國民皆平等以有參政權②今為機器之世,多機器則強、少機器則弱③今日之中國,變則能全,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仍亡④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的一切黑暗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②③④①26.(2019九上·杭州期中)“九一八”事變后,知名民主人士何香凝將自己的裙子送給蔣介石,并在裙子上賦詩一首:“妄自稱男兒,甘受敵人氣。不戰送江山,萬世同羞恥……”詩中的“江山”是指( )A.平津地區 B.東北地區 C.華北地區 D.華東地區27.(2019九上·杭州期中)以下四部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片,如果按照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觀看,正確的順序應該是( )①《不列顛空戰》 ②《南京大屠殺》③《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④《珍珠港》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28.(2019九上·杭州期中)民政部曾公布300名抗日英雄與英雄群體名錄,如圖為該名錄構成示意圖,從中可得到的正確認識是( )A.八路軍自始至終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B.全民族抗戰是抗爭勝利的根本保證C.中華民族在八年抗戰中做出了巨大的犧牲D.中國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29.(2020九上·杭州期中)20世紀國際政治舞臺曾多次上演“強權即是公理”的不公正一幕。下列會議曾上演“這一幕”的是 ( )①1919 年巴黎和會②1938 年慕尼黑會議③1943 年開羅會議④1945 年雅爾塔會議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0.(2020九上·杭州期中)毛澤東曾指出:“這一戰,不但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甚至也不但是這次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點,而且是整個人類歷史的轉折點。”“這一站”指的是( )A.不列顛之戰 B.斯大林格勒戰役C.阿拉曼戰役 D.柏林戰役三、非選擇題(本大題有5小題,按序為10分、8分、10分、10分、8分,共46分)31.(2020九上·杭州期中)鴉片戰爭后,中華民族不斷探索救亡圖存、富國強兵的發展道路。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曾經的探索材料二: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追求民族復興的道路上,犯過很多甚至是很嚴重的錯誤。在錯誤面前,中國共產黨堅定地選擇了公開承認錯誤,揭露犯錯誤的原因,仔細討論改正錯誤的方法。材料三:“走俄國人的路”,是對“社會主義”的追求與認同,但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革命卻遭受一系列挫折與失敗。后來,毛澤東號召要探索“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近代中國歷史發展道路選擇的歷史考察及啟示》習近平(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華民族探索近代化道路的特點。(2)在追求民族復興的道路上,中國共產黨犯過錯,卻也勇于認錯糾錯。請結合所學知識,用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兩個相關史實加以論證。(3)回眸上述中華民族選擇的發展道路,我們從中能夠得到什么啟示?32.(2019九上·杭州期中)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追本溯源....只因為擁護德謨克拉西和賽因斯兩位先生,才犯了這幾條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為擁護德、賽兩位先生,鬧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賽兩先生才漸漸從黑暗中把他們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陳獨秀《本志罪案之答辯書》材料二:以前我們也曾想過最終方案可能不會太好,但卻不曾料到結果竟是如此之慘。至于日本,則是如愿以償。——顧維鈞材料三:下圖反映了1919年的北京。(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德、賽兩先生”分別是指什么?(2)材料二中所說的日本“如愿以償”是指什么內容?(3)材料三圖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根據材料三中的口號,判斷該歷史事件的性質是什么?33.(2019九上·杭州期中)武漢是座英雄的城市,假期里,小明同學閱讀了歷史學家郭廷以先生的著作《中國近代史綱》,重溫了武漢的近代史。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當晚七時,第八鎮工程營在武昌城內發難,先奪軍械庫,再迎炮兵入城,進攻總督衙門,參加者約二千人……一夜之間,武昌全城為革命軍占領。——摘自郭廷以《中國近代史綱》第273頁材料二:中共于8月7日,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是為“八七會議”。這次會議糾正和結束了過去錯誤,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號召黨和人民群眾繼續革命的戰斗。——摘自郭廷以《中國近代史綱》第392頁材料三:1938年7月25日,武漢外圍會戰開始。中國早已準備于武漢外圍打擊日軍后即行放棄,10月25日,全軍撤退,計武漢會戰約三個月。中國的戰略為“持久戰”和“消耗戰”,不在沿海、沿江地帶決戰,但節節抵抗。——摘自郭廷以《中國近代史綱》第459頁(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歷史事件?以此為開端的革命有哪些重大的政治意義?(2)材料二會議中,毛澤東提出了哪一著名論斷?此后,中國共產黨走上了怎樣的革命道路?(3)武漢會戰是由哪一黨派領導的?聯系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全過程,指出中國戰略的意義。34.(2020九上·杭州期中)歷史不容忘卻。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的戰火燃遍四大洲兩千多萬平方公里土地,6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30億人被卷入戰火,軍民共傷亡1億多人,財產損失無法估算。帝國主義、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的戰爭機器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兵燹(音:xiǎn,戰亂)之災。由于戰爭的空前殘酷,20世紀被歷史學家稱作“極端的年代”。它“激起了人類最偉大的想象,同時也摧毀了所有美好的設想”。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稱作“絞肉機”的是哪一次戰役?一戰后,《凡爾賽條約》是戰勝國與哪國簽訂的?(2)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的標志是什么?哪次戰役被稱作二戰的重要轉折點?1945年2月,在哪次會議中做出要成立聯合國的決定?(3)反思歷史,結合所學,你認為兩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作為二戰發起國和戰敗國日本極力否認侵華的歷史,請舉出若干事實加以說明。35.(2020九上·杭州期中)在烽火狼煙中,各方力量緊緊擰成一股繩,為國家的命運而奮斗。材料一:材料二:取消一切推翻國民黨政權的暴動政策及赤化運動,停止以暴力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紅軍名義及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之統轄,并待命出動,擔任抗日前線之職責……寇深矣!禍亟矣!同胞們,起來,一致的團結啊!——《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材料三:1937年7月1 6日,蔣介石呼吁國際聯盟及九國公約的簽署國家介入調停……為避免激惱日本,美國國務卿赫爾甚至停止交運中國政府已購買的轟炸機。一一《蔣介石與現代中國》材料四:我三大盟國(中、美、英)此次進行戰爭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懲罰日本之侵略……在使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四省、臺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華民國。——《開羅宣言》(1943年12月1日)材料五:(近代以來)一次次的斗爭,都不幸地以失敗告終,中國人民復興中國的夢始終未能實現……可以說,抗日戰爭的勝利完成了近代中國從“沉淪”到“上升”的轉變,復興中國的夢想開始成為現實。——《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民國卷》(1)讀年代尺,序號①②③為中國抗日戰爭的標志性事件,請分別寫出事件的名稱。(2)聯系材料二,分析這一宣言的發布對國內局勢的影響。(3)根據材料三、四,說明美國對日本的態度發生了什么變化。并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發生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1)正確【知識點】選擇合適的地圖【解析】【分析】圖幅相同,比例尺越大,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范圍越大,內容越簡略。【點評】此題考查對比例尺與地圖的理解,題目較為容易。2.【答案】(1)錯誤【知識點】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解析】【分析】氣候與天氣的區別是:天氣具有短時性、多變性特點,氣候具有長期性、穩定性特點。故答案為:錯誤【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氣候與天氣的區別,識記即可。3.【答案】(1)錯誤【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1901年,清政府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戰敗,被迫與列強簽訂《辛丑條約》,規定: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以海關等稅收作擔保;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故答案為: 錯誤。【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辛丑條約》的內容,要求識記基礎史實。4.【答案】(1)錯誤【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中華民國(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國家主權屬于國民),但辛亥革命的果實最終被袁世凱竊取。中國進入北洋軍閥統治時期,中國的社會性質并沒有改變,依舊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故答案為: 錯誤。【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意義。解答本題要熟記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5.【答案】(1)錯誤【知識點】西安事變【解析】【分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標志著十年內戰的基本結束,第二次國共合作初步形成,也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站線的初步形成。1937 年9月,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公開發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蔣介石也發表談話,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這樣,以國共為主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國共團結御侮、全民族抗戰的局面開始形成。故答案為: 錯誤。【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的意義。要求識記基礎史實。6.【答案】(1)錯誤【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解析】【分析】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打破了希特勒吹噓的德軍“不可戰勝”神話,標志著“閃電戰”的破產,極大地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爭的決心。1942年7月,希特勒進攻蘇聯戰略重鎮斯大林格勒,蘇聯的頑強抵抗使得德軍未能占領整個城市,斯大林格勒戰役成為蘇德戰場和整個二戰的轉折點。故答案為: 錯誤。【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莫斯科保衛戰和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意義。要求識記基礎史實。【答案】7.C8.D【知識點】確定區域的位置和范圍;評析區域的自然條件【解析】【點評】 埃及是世界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古埃及人留下的巨大的金字塔、雄偉的獅身人面像、神秘的“木乃伊”、莊嚴的神廟,還有象形文字、天文歷法等,都顯示出古埃及人所達到的文明高度.埃及眾多的歷史遺跡和燦爛的古代文化,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游客 。7.下列對埃及地理位置的描述 ,埃及大部分位于22°N-32°N之間,屬于北半球。蘇伊士運河東面的西奈半島屬于亞洲,地跨亞非兩洲,埃及西臨利比亞,北臨地中海,東臨紅海,南臨蘇丹。 埃及地跨亞洲和非洲兩大洲,故①正確。圖中北回歸線穿過埃及南部。可判定埃及大部分位于北溫帶,少部分位于熱帶,故②錯誤。埃及北部瀕臨地中海,故③正確。由圖示埃及的經度范圍可知,埃及位于東半球。①③④ ,正確。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8.圖中信息表明,埃及境內的尼羅河沿岸水源充足。根據圖例,尼羅河沿岸城市較多,灌溉農業發達,人口稠密,沒有礦產資源。高溫多雨的氣候看不出來。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答案】9.C10.D11.B【知識點】大洲和大洋【解析】【點評】 克拉地峽運河(規劃中),位于泰國春蓬府和拉廊府境內的一段狹長地帶。為馬來半島北部最狹處,寬僅56公里。北連中南半島,南接馬來群島,地峽以南約400公里(北緯7度至10度之間)地段均為泰國領土,最窄處50多公里,最寬處約190公里,最高點海拔75米。9.根據題意,克拉運河位于泰國境內,泰國屬于東南亞。因此,計劃開挖的克拉運河位于東南亞。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10.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克拉運河的成功開挖,將溝通太平洋和印度洋。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1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 Q處表示馬六甲海峽。 克拉運河的開挖遭到新加坡反對,其中一個原因是該運河開挖后將分流 馬六甲海峽的貨運量,導致新加坡經濟收入減少,降低其國際地位。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12.【答案】B【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依據“因戰爭流失海外的圓明園馬首銅像”可知與第二次鴉片戰爭有關。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聯軍為主兇,美俄為幫兇,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闖進圓明園,搶奪珍寶,最后放火焚燒。故導致該文物流失海外的戰爭是第二次鴉片戰爭。ACD三項都不是導致該文物流失海外的戰爭,不符合題意;B項第二次鴉片戰爭導致該文物流失海外,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英法聯軍的罪行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相關史實。13.【答案】D【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辛丑條約》是西方列強強加給中國人民的一副沉重枷鎖,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通過這一條約,清政府完全成為西方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變成了“洋人的朝廷”。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A項《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不符合題意;B項《北京條約》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不符合題意;C項《馬關條約》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不符合題意;D項《辛丑條約》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辛丑條約》的影響。解答本題需掌握《辛丑條約》的影響。14.【答案】D【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1921年7月23日,中共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后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一條畫舫上繼續舉行,出席會議的代表有毛澤東、董必武、陳潭秋、王盡美、鄧恩銘、何叔衡、李達等13人,他們代表了全國50多名黨員。大會通過了第一個黨綱,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奮斗目標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黨在當前的任務是組織工人階級、開展工人運動。大會選舉產生了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當選為中央局書記。A項確定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方針的是八七會議,不符合題意;B項第一次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是在1928年,不符合題意;C項確立毛澤東在黨中央的領導核心地位的是遵義會議,不符合題意;D項通過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黨綱的是中共一大,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中共一大的內容及學生的識記能力。掌握中共一大的主要內容及其歷史意義。【答案】15.C16.D【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與識記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15.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掀起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因此圖片中人物都是新文化運動的干將。A項洋務運動的主要代表有李鴻章等人,不符合題意;B項維新變法運動的領導者是康有為和梁啟超等,不符合題意;C項新文化運動的干將最符合該組畫像主題,符合題意;D項開眼看世界的先行者是魏源和林則徐等,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6.新文化運動中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提倡民主與科學,提倡白話文,建設新文學。1917年1月,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大力提倡白話文。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提倡白話文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答案】17.A18.B【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相關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17.中共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A項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符合題意;B項紅軍長征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不符合題意;C項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不符合題意;D項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8.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條件的思想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階級基礎是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組織基礎是共產黨早期組織的成立。①②④符合題意;北伐戰爭是1926年。③不符合題意。B項①②④符合中國共產黨誕生的背景,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9.【答案】B【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據“晚清稅收統計表”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晚清工商雜稅有所增加,這主要是因為近代民族工業發展增加了晚清收入。A項甲午戰爭后政府許可外商在華設廠理解錯誤,甲午戰爭發生在1894年,時間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近代民族工業發展增加了晚清收入理解正確,符合題意;C項洋務運動興辦的軍事工業資本雄厚理解錯誤,洋務運動興起于19世紀60年代,時間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民族資產階級成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理解錯誤,1895年公車上書,標志著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時間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特點,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20.【答案】A【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外交失敗,皆由少數賣國賊所為。”反映了巴黎和會被英、法、美等大國操縱,中國的要求不僅被無理拒絕,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交給日本。①理解正確。根據題干中的......寧可退出和會,否則誓死不認。”表明五四運動是一場反帝愛國運動。③理解正確。②④說法正確,但在題干電文中不能體現。A項①③可以用題干電文佐證,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21.【答案】C【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分析】據“一人稱帝,天下騷然,……滇、黔獨立,文意豁然。”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的“滇、黔獨立”是指護國戰爭。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中國從此進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袁世凱在1915年稱帝,引發了護國戰爭,1916年3月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護國運動是題干里的“滇黔獨立”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一人稱帝,天下騷然,……滇、黔獨立,文意豁然。”為依托,考查護國戰爭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護國戰爭的相關知識。22.【答案】D【知識點】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日軍罪行【解析】【分析】①1842年,我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在南京簽訂,①錯誤。②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1912年在南京宣告成立,②正確。③1927年蔣介石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③正確。④1937年日本制造了慘無人道的南京大屠殺,④正確。D項②③④敘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發生在南京的重大史實。需要準確識記與南京相關的歷史史實。23.【答案】C【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聯系所學知識,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期,國共兩黨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戰線,開始領導全民族抗戰。因此才出現了題干描述的現象。A項共產黨領導下革命根據地相繼建立是在1928年以后,和題干時間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九一八事變揭開中國抗日戰爭序幕是在1931年,和題干時間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全民族抗戰背景下國共合作的確立是出現題干變化的原因,符合題意;D項三大戰役大大加快全國勝利的到來是在1948一1949年,和題干時間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成立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抓住題干時間“1937年后”。24.【答案】A【知識點】鴉片戰爭;新文化運動;殖民擴張與民族解放運動;第二次工業革命;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1918年后,新文化運動開始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1917年,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使馬克思主義由理論變為了現實,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馬克思主義傳到中國,使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新世紀的曙光”,從此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以馬克思主義為精神武器,教育和組織人們,將革命推進到一個新時期。故①存在內在聯系。1840年前后,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西方列強還積極對外侵略擴張等。第一次工業革命與西方列強開始擴張有內在聯系,故②不存在內在聯系。為了打敗共同的敵人法西斯,1942年1月1日,美、英、蘇、中等26國的代表在華盛頓舉行會議,各國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后,反法西斯各國協調行動,最終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故③存在內在聯系。鴉片走私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災難,因此林則徐上書道光帝請求禁煙,并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虎門銷煙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提供了借口。故④存在內在聯系。A項①③④存在內在聯系,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歷史事件之間內在聯系及學生識記知識的能力。解題的關鍵的識記基礎史實。25.【答案】B【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①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國民政府,凡為國民皆平等以有參政權與1912年中華民國的建立;②今為機器之世,多機器則強、少機器則弱與19世紀60--90年代的洋務運動有關;③今日之中國,變則能全,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仍亡與1898年的戊戌變法有關;④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的一切黑暗與1915年開始的新文化運動有關。題干言論按時代先后排序正確的是②③①④。B項②③①④排序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華民國的建立、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重點掌握中國近代化的探索的相關史實。26.【答案】B【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解析】【分析】依據題干關鍵詞“不戰送江山,萬世同羞恥”可知,九一八事變后,蔣介石執行不抵抗政策,導致東北地區淪亡。全國人民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內戰抗擊日本侵略,何香凝這首詩表達了這一意思,因此詩中的江山是指東北地區。A CD三項錯誤,平津地區、華北地區、華東地區與題干無關,不符合題意;B項東北地區是詩中的“江山”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九一八事變及學生運用材料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九一八事變的相關史實。27.【答案】D【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大戰的轉折;日軍罪行【解析】【分析】①1940年4月至5月,德軍向歐洲西部發動了大規模進攻,很快占領了包括法國在內的西歐和北歐許多國家。8月至10月,德國空軍狂轟濫炸英國本土,“不列顛之戰”爆發。②1937年12月13日,日軍占領南京,進行了長達6周的大規模屠殺、搶劫、強奸以及縱火等暴行,致使30萬以上的中國平民和戰俘喪生。③斯大林格勒戰役時間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為止。蘇聯的頑強抵抗使得德軍未能占領整個城市,斯大林格勒戰役成為二戰的重大轉折點。④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綜上所述,其正確順序為②①④③。D項②①④③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二戰中的戰役及南京大屠殺,要求識記基礎史實。28.【答案】B【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從圖表中顯示2014年9月,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抗日英烈與英雄群體名錄。據統計,八路軍占32%,國民黨陸軍占29%,新四軍占9%,東北抗聯占7%,黨政工人員10%,外籍人員0.02%,其他群體13%.這充分說明了全民族團結抗戰是抗戰勝利的根本保證。ACD三項不能從示意圖中得到,不符合題意;B項全民族抗戰是抗爭勝利的根本保證是從示意圖中可得到的正確認識,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戰勝利的相關知識,培養對圖表的解讀能力。注意對圖表的解讀,從中提取有效信息。29.【答案】D【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德國突襲波蘭);第一次世界大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題干給出的主題是“強權即公理”, 沒有出現“強權即公理”主題的是開羅會議。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國首腦會晤,發表《開羅宣言》,明確要求:日本所竊據的中國領土,如中國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等,必須歸還中國這個表述是正確的。《開羅宣言》關于中國的領土主權問題的規定是日本用武力從中國奪去的東北各省、臺灣和澎湖列島,戰后必須歸還中國。故③1943 年開羅會議排除。①②④正確。D項①②④曾上演“這一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開羅會議學生對《開羅宣言》的識記能力和理解能力,需要準確識記《開羅宣言》的時間與內容。30.【答案】B【知識點】大戰的轉折【解析】【分析】依據“蘇德戰爭的轉折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點”可知,1942年7月,德軍開始集中力量進攻斯大林格勒。舉世聞名的斯大林格勒會戰由此開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會戰以蘇軍的勝利宣告結束。從此,蘇軍開始了全線反攻。這次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關鍵性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不僅是蘇德戰場根本轉折的開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A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斯大林格勒戰役是題干中“這一戰”所指的戰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斯大林格勒戰役及學生的理解能力。重點識記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內容與影響。31.【答案】(1)都是向西方學習,從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2)①國民大革命中沒有掌握革命軍隊的領導權,導致共產黨人遭到大量屠殺,而后于1927年8月1日發動南昌起義,成為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或召開八七會議,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重要論斷。②照搬俄國革命“城市中心論”,發動秋收起義,損失較大,失敗后轉戰敵人力量薄弱的井岡山,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③1933年第五次“反圍剿”中犯了“左”傾錯誤,被迫實施戰略轉移,在遵義會議中及時糾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錯誤,順利完成長征。(3)要立足國情,從中國國情出發,走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可知,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特點是,學習的內容由學習西方技術(洋務運動),到學習西方制度(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再到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運動)。(2)為了總結大革命失敗的教訓,1927年8月7日召開八七會議,會議確立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中國革命開始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興起的歷史性轉變。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因為城市為中心而敵強我弱,但中共始終能直面錯誤、自我糾錯,從而戰勝挫折,體現在毛澤東決定放棄攻打城市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率部轉戰井岡山,建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935年,遵義會議糾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常委。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端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要立足國情,從中國國情出發,走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故答案為:(1)都是向西方學習,從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2)①國民大革命中沒有掌握革命軍隊的領導權,導致共產黨人遭到大量屠殺,而后于1927年8月1日發動南昌起義,成為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或召開八七會議,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重要論斷。②照搬俄國革命“城市中心論”,發動秋收起義,損失較大,失敗后轉戰敵人力量薄弱的井岡山,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③1933年第五次“反圍剿”中犯了“左”傾錯誤,被迫實施戰略轉移,在遵義會議中及時糾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錯誤,順利完成長征。(3)要立足國情,從中國國情出發,走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化的探索、中國共產黨探索民主革命道路的歷程。要求具備理解材料與知識運用的能力。32.【答案】(1)新文化運動;民主、科學(2)日本獲得了德國在山東的權益(3)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革命運動【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據材料一,聯系所學,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胡適和魯迅等,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高舉“民主”“科學”兩面大旗,掀起新文化運動。材料中“德先生”及“賽先生”分別指民主和科學。(2)巴黎和會上列強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交給日本。(3)根據所學知識,1919年召開的巴黎和會決定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消息傳來后,北京學生開展了集會、游行、罷課等活動,即五四運動。“外爭國權,內懲國賊”這句話最能體現這場運動的性質,“外爭國權”體現了反對帝國主義,“內懲國賊”體現了反對封建主義。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故答案為:(1)新文化運動;民主、科學。(2)日本獲得了德國在山東的權益。(3)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革命運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理解并識記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相關史實。新文化運動為五四運動的爆發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作用。33.【答案】(1)武昌起義政治意義: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2)論斷: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革命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3)國民黨意義:(1)中國堅持對日作戰,大大緩解了美、英、蘇在太平洋戰場和歐洲戰場上的壓力。(2)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犧牲,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3)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支持和幫助。【知識點】辛亥革命;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內新軍工程營的革命黨人首先起義。武昌起義勝利后,各省紛紛響應;到11月下旬,全國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獨立,支持革命;1911年是農歷辛亥年,歷史上稱這次革命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2)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八七會議上,毛澤東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論斷。經歷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的失敗后,中國共產黨認識到,必須放棄攻打大城市,走中國自己的革命道路;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到達井岡山,建立了革命根據地,找到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3)1938年6月,日軍集結40多萬兵力進攻武漢,為了保衛大武漢,國民黨在正面戰場部署100多萬人參戰。中國抗日戰場牽制和消耗了大量日軍,大大緩解了美、英、蘇在太平洋戰場和歐洲戰場上的壓力;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反對日本法西斯的主戰場,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支持和幫助,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重大貢獻。故答案為:(1)武昌起義; 政治意義: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2)論斷: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 革命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 。(3)國民黨;意義:(1)中國堅持對日作戰,大大緩解了美、英、蘇在太平洋戰場和歐洲戰場上的壓力。(2)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犧牲,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支持和幫助。【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以武漢是座英雄的城市,假期里,小明同學閱讀了歷史學家郭廷以先生的著作《中國近代史綱》,重溫了武漢的近代史為切入點,以三則材料為依托,綜合考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辛亥革命、八七會議,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地位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題目設計注重基礎性,要在掌握課本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作答。34.【答案】(1)凡爾登戰役;德國。(2)德國對波蘭發動突然進攻(或德國對波蘭發動突然襲擊、德國突襲波蘭、德國閃擊波蘭)。斯大林格勒戰役。雅爾塔會議。(3)歐美主要國家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4)南京大屠殺、細菌戰、毒氣戰、對抗日根據地的“大掃蕩”,實行“三光”政策、轟炸重慶、潘家峪慘案;【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德國突襲波蘭);第一次世界大戰;日軍罪行【解析】【分析】(1)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破壞性最大,時間最長的戰役,戰事從1916年2月21日延續到12月19日,德法兩國投入100多個師兵力,軍隊死亡超過25萬人,50多萬人受傷,傷亡人數僅次于索姆河戰役,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1919年巴黎和會上,協約國與德國簽訂了《凡爾賽和約》,對德國的領土、軍事、政治、賠款、殖民地等問題做出了規定。(2)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1939年,德國法西斯向波蘭發起“閃電式進攻”,重新挑起戰爭,英法被迫對德宣戰,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1942年7月到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戰役,是歐洲戰場的轉折性戰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為了協調行動,盡快打敗法西斯,1945年2月,美國、英國、蘇聯三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在蘇聯雅爾塔召開會議,會議決定成立聯合國等。(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是引發兩次世界大戰的根本原因。(4)結合所學知識直接列舉作答即可:細菌戰、毒氣戰、南京大屠殺、對抗日根據地的“大掃蕩”,實行“三光”政策、轟炸重慶、潘家峪慘案等。故答案為:(1)凡爾登戰役;德國。(2)德國對波蘭發動突然進攻(或德國對波蘭發動突然襲擊、德國突襲波蘭、德國閃擊波蘭)。斯大林格勒戰役。雅爾塔會議。(3)歐美主要國家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4)南京大屠殺、細菌戰、毒氣戰、對抗日根據地的“大掃蕩”,實行“三光”政策、轟炸重慶、潘家峪慘案。【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兩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以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兩次世界大戰的史實。35.【答案】(1)①“九·一八”事變。②七七事變。③日本宣布投降(中國抗日戰爭勝利)。(2)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或全民族抗戰(3)從“拒絕調停”到“聯合抗日”。日本偷襲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隨后,美國與中蘇英等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抗日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1)據材料一年代尺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經過精心策劃,炸毀沈陽北郊柳條湖的一段路軌,反誣是中國軍隊破壞,日軍以此為借口,炮擊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攻占沈陽城,這就是“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故①是九一八事變;1937年7月7日,日軍侵略軍在北平西南的盧溝橋,以軍事演習為名,向中國軍隊發動突然進攻,中國軍隊奮起抵抗,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這就是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故②是七七事變;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取得勝利,故③是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2)《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的發布標志著以國共合作為主體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國共團結御侮、全民族抗戰局面開始形成。(3)第一問,依據材料“為避免激惱日本,美國國務卿赫爾甚至停止交運中國政府已購買的轟炸機”到“在于制止及懲罰日本之侵略”的變化,從中歸納得出答案。第二問,聯系二戰的進一步擴大即日本偷襲珍珠港和 世界反法西期同盟正式形成的史實分析說明。故答案為:(1)①“九·一八”事變。②七七事變。③日本宣布投降(中國抗日戰爭勝利)。(2)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或全民族抗戰。(3)從“拒絕調停”到“聯合抗日”。日本偷襲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隨后,美國與中蘇英等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材料分析理解與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杭州市高橋初中教育集團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考試試卷一、判斷題(本大題有6小題,每小題1分,共6分。請判斷對錯,對的選T,錯的選F)1.(2019九上·杭州模擬)在圖幅相同的情況下,比例尺越大,所表示的實地范圍越小。【答案】(1)正確【知識點】選擇合適的地圖【解析】【分析】圖幅相同,比例尺越大,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范圍越大,內容越簡略。【點評】此題考查對比例尺與地圖的理解,題目較為容易。2.(2020九上·杭州期中)氣候具有短時性、多變性特點,天氣具有長期性、穩定性特點。【答案】(1)錯誤【知識點】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解析】【分析】氣候與天氣的區別是:天氣具有短時性、多變性特點,氣候具有長期性、穩定性特點。故答案為:錯誤【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氣候與天氣的區別,識記即可。3.(2020九上·杭州期中)《馬關條約》規定:清政府保證嚴禁中國人民反對外國侵略者的行為。【答案】(1)錯誤【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1901年,清政府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戰敗,被迫與列強簽訂《辛丑條約》,規定: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以海關等稅收作擔保;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故答案為: 錯誤。【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辛丑條約》的內容,要求識記基礎史實。4.(2020九上·杭州期中)辛亥革命改變了中國半殖民半封建的社會性質。【答案】(1)錯誤【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中華民國(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國家主權屬于國民),但辛亥革命的果實最終被袁世凱竊取。中國進入北洋軍閥統治時期,中國的社會性質并沒有改變,依舊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故答案為: 錯誤。【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意義。解答本題要熟記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5.(2020九上·杭州期中)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至此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答案】(1)錯誤【知識點】西安事變【解析】【分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標志著十年內戰的基本結束,第二次國共合作初步形成,也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站線的初步形成。1937 年9月,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公開發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蔣介石也發表談話,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這樣,以國共為主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國共團結御侮、全民族抗戰的局面開始形成。故答案為: 錯誤。【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的意義。要求識記基礎史實。6.(2020九上·杭州期中)蘇聯人民取得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宣告了希特勒閃電戰的破產,也成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答案】(1)錯誤【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解析】【分析】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打破了希特勒吹噓的德軍“不可戰勝”神話,標志著“閃電戰”的破產,極大地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爭的決心。1942年7月,希特勒進攻蘇聯戰略重鎮斯大林格勒,蘇聯的頑強抵抗使得德軍未能占領整個城市,斯大林格勒戰役成為蘇德戰場和整個二戰的轉折點。故答案為: 錯誤。【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莫斯科保衛戰和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意義。要求識記基礎史實。二、單項選擇題(本題共24小題,每題2分,共48分。請選出各題中最符合題意的一個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2019九上·杭州期中)讀圖,回答問題7.下列對埃及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確的有( )①地跨亞非兩大洲 ②全部位于北溫帶③北部瀕臨地中海 ④位于東半球北半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圖中信息表明,埃及境內的尼羅河沿岸 ( )A.礦產豐富 B.地廣人稀 C.高溫多雨 D.水源充足【答案】7.C8.D【知識點】確定區域的位置和范圍;評析區域的自然條件【解析】【點評】 埃及是世界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古埃及人留下的巨大的金字塔、雄偉的獅身人面像、神秘的“木乃伊”、莊嚴的神廟,還有象形文字、天文歷法等,都顯示出古埃及人所達到的文明高度.埃及眾多的歷史遺跡和燦爛的古代文化,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游客 。7.下列對埃及地理位置的描述 ,埃及大部分位于22°N-32°N之間,屬于北半球。蘇伊士運河東面的西奈半島屬于亞洲,地跨亞非兩洲,埃及西臨利比亞,北臨地中海,東臨紅海,南臨蘇丹。 埃及地跨亞洲和非洲兩大洲,故①正確。圖中北回歸線穿過埃及南部。可判定埃及大部分位于北溫帶,少部分位于熱帶,故②錯誤。埃及北部瀕臨地中海,故③正確。由圖示埃及的經度范圍可知,埃及位于東半球。①③④ ,正確。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8.圖中信息表明,埃及境內的尼羅河沿岸水源充足。根據圖例,尼羅河沿岸城市較多,灌溉農業發達,人口稠密,沒有礦產資源。高溫多雨的氣候看不出來。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2019九上·杭州期中)近年來,泰國境內將開鑿克拉運河的消息成為輿論關注的話題。下圖,回答問題。9.計劃開挖的克拉運河位于( )A.東亞 B.南亞 C.東南亞 D.中亞10.克拉運河的成功開挖,將溝通( )A.大西洋和印度洋 B.太平洋和大西洋C.北冰洋和太平洋 D.印度洋和太平洋11.克拉運河的開挖遭到新加坡反對,其中一個原因是該運河開挖后將分流Q處____的貨運量。( )A.白令海峽 B.馬六甲海峽 C.蘇伊士運河 D.巴拿馬運河【答案】9.C10.D11.B【知識點】大洲和大洋【解析】【點評】 克拉地峽運河(規劃中),位于泰國春蓬府和拉廊府境內的一段狹長地帶。為馬來半島北部最狹處,寬僅56公里。北連中南半島,南接馬來群島,地峽以南約400公里(北緯7度至10度之間)地段均為泰國領土,最窄處50多公里,最寬處約190公里,最高點海拔75米。9.根據題意,克拉運河位于泰國境內,泰國屬于東南亞。因此,計劃開挖的克拉運河位于東南亞。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10.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克拉運河的成功開挖,將溝通太平洋和印度洋。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1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 Q處表示馬六甲海峽。 克拉運河的開挖遭到新加坡反對,其中一個原因是該運河開挖后將分流 馬六甲海峽的貨運量,導致新加坡經濟收入減少,降低其國際地位。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12.(2020九上·杭州期中)2019年10月,澳門愛國人士何鴻燊將因戰爭流失海外的圓明園馬首銅像捐贈給國家文物局。導致該文物流失海外的戰爭是(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戰爭 D.日本侵華戰爭【答案】B【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依據“因戰爭流失海外的圓明園馬首銅像”可知與第二次鴉片戰爭有關。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聯軍為主兇,美俄為幫兇,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闖進圓明園,搶奪珍寶,最后放火焚燒。故導致該文物流失海外的戰爭是第二次鴉片戰爭。ACD三項都不是導致該文物流失海外的戰爭,不符合題意;B項第二次鴉片戰爭導致該文物流失海外,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英法聯軍的罪行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相關史實。13.(2020九上·杭州期中)在外國列強一次次的侵略下,清政府被迫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其中,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不平等條約是(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答案】D【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辛丑條約》是西方列強強加給中國人民的一副沉重枷鎖,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通過這一條約,清政府完全成為西方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變成了“洋人的朝廷”。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A項《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不符合題意;B項《北京條約》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不符合題意;C項《馬關條約》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不符合題意;D項《辛丑條約》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辛丑條約》的影響。解答本題需掌握《辛丑條約》的影響。14.(2020九上·杭州期中)浙江是中國革命紅船的起航地,1921年,中共一大的代表們在嘉興南湖紅船上( )A.確定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方針B.第一次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C.確立毛澤東在黨中央的領導核心地位D.通過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黨綱【答案】D【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1921年7月23日,中共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后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一條畫舫上繼續舉行,出席會議的代表有毛澤東、董必武、陳潭秋、王盡美、鄧恩銘、何叔衡、李達等13人,他們代表了全國50多名黨員。大會通過了第一個黨綱,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奮斗目標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黨在當前的任務是組織工人階級、開展工人運動。大會選舉產生了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當選為中央局書記。A項確定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方針的是八七會議,不符合題意;B項第一次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是在1928年,不符合題意;C項確立毛澤東在黨中央的領導核心地位的是遵義會議,不符合題意;D項通過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黨綱的是中共一大,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中共一大的內容及學生的識記能力。掌握中共一大的主要內容及其歷史意義。(2019九上·杭州期中)“新”相較于“舊”而存在,歷史總是在新舊交替中前行。距今100多年前,一批知識分子就曾經掀起一場聲勢浩大的伐舊倡新的運動。據此回答問題。15.上圖是其中四位知識分子的歷史畫像,下列選項中最符合該組畫像主題的是( )A.洋務運動的主要代表 B.維新變法運動的領導者C.新文化運動的干將 D.開眼看世界的先行者16.胡適認為文言文死氣沉沉,這種死的語言并不能產生有活力的文學。為此,他在這場伐舊倡新的運動中( )A.反對專制 B.反對愚昧 C.提倡新道德 D.提倡白話文【答案】15.C16.D【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與識記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15.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掀起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因此圖片中人物都是新文化運動的干將。A項洋務運動的主要代表有李鴻章等人,不符合題意;B項維新變法運動的領導者是康有為和梁啟超等,不符合題意;C項新文化運動的干將最符合該組畫像主題,符合題意;D項開眼看世界的先行者是魏源和林則徐等,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6.新文化運動中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提倡民主與科學,提倡白話文,建設新文學。1917年1月,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大力提倡白話文。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提倡白話文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2019九上·杭州期中)魯迅先生曾這樣詠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遠方地平線上已經看得見桅桿的那一航輪船,是掙脫母腹的嬰兒的第一聲啼哭,是林中的響箭,是報春的驚雷。”據此回答問題。17.“第一聲啼哭”意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A.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B.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C.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D.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18.下列史實符合中國共產黨誕生的背景有( )①十月革命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②中國工人階級隊伍發展壯大③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④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17.A18.B【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相關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17.中共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A項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符合題意;B項紅軍長征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不符合題意;C項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不符合題意;D項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8.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條件的思想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階級基礎是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組織基礎是共產黨早期組織的成立。①②④符合題意;北伐戰爭是1926年。③不符合題意。B項①②④符合中國共產黨誕生的背景,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9.(2019九上·杭州期中)下表信息能夠反映 ( )晚清稅收統計表(單位:萬兩)農業稅收入 工商雜稅收入1849 3281 9691885 30071 3923A.甲午戰爭后政府許可外商在華設廠B.近代民族工業發展增加了晚清收入C.洋務運動興辦的軍事工業資本雄厚D.民族資產階級成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答案】B【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據“晚清稅收統計表”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晚清工商雜稅有所增加,這主要是因為近代民族工業發展增加了晚清收入。A項甲午戰爭后政府許可外商在華設廠理解錯誤,甲午戰爭發生在1894年,時間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近代民族工業發展增加了晚清收入理解正確,符合題意;C項洋務運動興辦的軍事工業資本雄厚理解錯誤,洋務運動興起于19世紀60年代,時間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民族資產階級成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理解錯誤,1895年公車上書,標志著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時間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特點,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20.(2020九上·杭州期中)“外交失敗,皆由少數賣國賊所為。......山東問題,關系我國命脈,魯亡國亡,乞電巴黎專使力爭,寧可退出和會,否則誓死不認。”(5月13日《南京上新河全體國民要求嚴懲國賊拒簽和約電》)這一電文可以佐證( )① 一戰后凡爾賽體系的不合理性 ②五四運動取得了初步的勝利③五四運動是一場反帝愛國運動 ④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A【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外交失敗,皆由少數賣國賊所為。”反映了巴黎和會被英、法、美等大國操縱,中國的要求不僅被無理拒絕,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交給日本。①理解正確。根據題干中的......寧可退出和會,否則誓死不認。”表明五四運動是一場反帝愛國運動。③理解正確。②④說法正確,但在題干電文中不能體現。A項①③可以用題干電文佐證,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21.(2020九上·杭州期中)“一人稱帝,天下騷然……滇黔獨立,文意豁然。”這里的“滇黔獨立”指( )A.辛亥革命 B.洋務運動 C.護國運動 D.戊戌變法【答案】C【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分析】據“一人稱帝,天下騷然,……滇、黔獨立,文意豁然。”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的“滇、黔獨立”是指護國戰爭。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中國從此進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袁世凱在1915年稱帝,引發了護國戰爭,1916年3月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護國運動是題干里的“滇黔獨立”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一人稱帝,天下騷然,……滇、黔獨立,文意豁然。”為依托,考查護國戰爭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護國戰爭的相關知識。22.(2020九上·杭州期中)南京是中國著名的古都及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下列關于發生在南京的歷史事件,敘述正確的是( )①1840年,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在此簽訂②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此宣告成立③1927年,蔣介石在此建立國民政府④1937年年底,日本在此制造了震驚世界的大屠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知識點】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日軍罪行【解析】【分析】①1842年,我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在南京簽訂,①錯誤。②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1912年在南京宣告成立,②正確。③1927年蔣介石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③正確。④1937年日本制造了慘無人道的南京大屠殺,④正確。D項②③④敘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發生在南京的重大史實。需要準確識記與南京相關的歷史史實。23.(2020九上·諸暨月考)1935年,由共產黨員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問世,國民黨禁止歌曲公開發行。1937年后,《義勇軍進行曲》在各種公開場合頻繁出現,成為國共軍隊中的流行歌曲。出現上述變化的原因是( )A. 共產黨領導下革命根據地相繼建立B.九一八事變揭開中國抗日戰爭序幕C.全民族抗戰背景下國共合作的確立D.三大戰役大大加快全國勝利的到來【答案】C【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聯系所學知識,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期,國共兩黨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戰線,開始領導全民族抗戰。因此才出現了題干描述的現象。A項共產黨領導下革命根據地相繼建立是在1928年以后,和題干時間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九一八事變揭開中國抗日戰爭序幕是在1931年,和題干時間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全民族抗戰背景下國共合作的確立是出現題干變化的原因,符合題意;D項三大戰役大大加快全國勝利的到來是在1948一1949年,和題干時間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成立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抓住題干時間“1937年后”。24.(2020九上·杭州期中)揭示歷史事件之間內在聯系,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下列歷史事件存在內在聯系的是( )①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②第二次工業革命與西方列強開始擴張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與二戰的勝利 ④虎門銷煙與鴉片戰爭的爆發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答案】A【知識點】鴉片戰爭;新文化運動;殖民擴張與民族解放運動;第二次工業革命;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1918年后,新文化運動開始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1917年,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使馬克思主義由理論變為了現實,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馬克思主義傳到中國,使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新世紀的曙光”,從此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以馬克思主義為精神武器,教育和組織人們,將革命推進到一個新時期。故①存在內在聯系。1840年前后,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西方列強還積極對外侵略擴張等。第一次工業革命與西方列強開始擴張有內在聯系,故②不存在內在聯系。為了打敗共同的敵人法西斯,1942年1月1日,美、英、蘇、中等26國的代表在華盛頓舉行會議,各國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后,反法西斯各國協調行動,最終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故③存在內在聯系。鴉片走私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災難,因此林則徐上書道光帝請求禁煙,并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虎門銷煙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提供了借口。故④存在內在聯系。A項①③④存在內在聯系,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歷史事件之間內在聯系及學生識記知識的能力。解題的關鍵的識記基礎史實。25.(2019九上·杭州期中)下列言論按時代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①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國民政府,凡為國民皆平等以有參政權②今為機器之世,多機器則強、少機器則弱③今日之中國,變則能全,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仍亡④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的一切黑暗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②③④①【答案】B【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①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國民政府,凡為國民皆平等以有參政權與1912年中華民國的建立;②今為機器之世,多機器則強、少機器則弱與19世紀60--90年代的洋務運動有關;③今日之中國,變則能全,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仍亡與1898年的戊戌變法有關;④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的一切黑暗與1915年開始的新文化運動有關。題干言論按時代先后排序正確的是②③①④。B項②③①④排序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華民國的建立、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重點掌握中國近代化的探索的相關史實。26.(2019九上·杭州期中)“九一八”事變后,知名民主人士何香凝將自己的裙子送給蔣介石,并在裙子上賦詩一首:“妄自稱男兒,甘受敵人氣。不戰送江山,萬世同羞恥……”詩中的“江山”是指( )A.平津地區 B.東北地區 C.華北地區 D.華東地區【答案】B【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解析】【分析】依據題干關鍵詞“不戰送江山,萬世同羞恥”可知,九一八事變后,蔣介石執行不抵抗政策,導致東北地區淪亡。全國人民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內戰抗擊日本侵略,何香凝這首詩表達了這一意思,因此詩中的江山是指東北地區。A CD三項錯誤,平津地區、華北地區、華東地區與題干無關,不符合題意;B項東北地區是詩中的“江山”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九一八事變及學生運用材料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九一八事變的相關史實。27.(2019九上·杭州期中)以下四部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片,如果按照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觀看,正確的順序應該是( )①《不列顛空戰》 ②《南京大屠殺》③《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④《珍珠港》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答案】D【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大戰的轉折;日軍罪行【解析】【分析】①1940年4月至5月,德軍向歐洲西部發動了大規模進攻,很快占領了包括法國在內的西歐和北歐許多國家。8月至10月,德國空軍狂轟濫炸英國本土,“不列顛之戰”爆發。②1937年12月13日,日軍占領南京,進行了長達6周的大規模屠殺、搶劫、強奸以及縱火等暴行,致使30萬以上的中國平民和戰俘喪生。③斯大林格勒戰役時間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為止。蘇聯的頑強抵抗使得德軍未能占領整個城市,斯大林格勒戰役成為二戰的重大轉折點。④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綜上所述,其正確順序為②①④③。D項②①④③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二戰中的戰役及南京大屠殺,要求識記基礎史實。28.(2019九上·杭州期中)民政部曾公布300名抗日英雄與英雄群體名錄,如圖為該名錄構成示意圖,從中可得到的正確認識是( )A.八路軍自始至終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B.全民族抗戰是抗爭勝利的根本保證C.中華民族在八年抗戰中做出了巨大的犧牲D.中國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答案】B【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從圖表中顯示2014年9月,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抗日英烈與英雄群體名錄。據統計,八路軍占32%,國民黨陸軍占29%,新四軍占9%,東北抗聯占7%,黨政工人員10%,外籍人員0.02%,其他群體13%.這充分說明了全民族團結抗戰是抗戰勝利的根本保證。ACD三項不能從示意圖中得到,不符合題意;B項全民族抗戰是抗爭勝利的根本保證是從示意圖中可得到的正確認識,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戰勝利的相關知識,培養對圖表的解讀能力。注意對圖表的解讀,從中提取有效信息。29.(2020九上·杭州期中)20世紀國際政治舞臺曾多次上演“強權即是公理”的不公正一幕。下列會議曾上演“這一幕”的是 ( )①1919 年巴黎和會②1938 年慕尼黑會議③1943 年開羅會議④1945 年雅爾塔會議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D【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德國突襲波蘭);第一次世界大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題干給出的主題是“強權即公理”, 沒有出現“強權即公理”主題的是開羅會議。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國首腦會晤,發表《開羅宣言》,明確要求:日本所竊據的中國領土,如中國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等,必須歸還中國這個表述是正確的。《開羅宣言》關于中國的領土主權問題的規定是日本用武力從中國奪去的東北各省、臺灣和澎湖列島,戰后必須歸還中國。故③1943 年開羅會議排除。①②④正確。D項①②④曾上演“這一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開羅會議學生對《開羅宣言》的識記能力和理解能力,需要準確識記《開羅宣言》的時間與內容。30.(2020九上·杭州期中)毛澤東曾指出:“這一戰,不但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甚至也不但是這次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點,而且是整個人類歷史的轉折點。”“這一站”指的是( )A.不列顛之戰 B.斯大林格勒戰役C.阿拉曼戰役 D.柏林戰役【答案】B【知識點】大戰的轉折【解析】【分析】依據“蘇德戰爭的轉折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點”可知,1942年7月,德軍開始集中力量進攻斯大林格勒。舉世聞名的斯大林格勒會戰由此開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會戰以蘇軍的勝利宣告結束。從此,蘇軍開始了全線反攻。這次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關鍵性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不僅是蘇德戰場根本轉折的開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A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斯大林格勒戰役是題干中“這一戰”所指的戰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斯大林格勒戰役及學生的理解能力。重點識記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內容與影響。三、非選擇題(本大題有5小題,按序為10分、8分、10分、10分、8分,共46分)31.(2020九上·杭州期中)鴉片戰爭后,中華民族不斷探索救亡圖存、富國強兵的發展道路。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曾經的探索材料二: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追求民族復興的道路上,犯過很多甚至是很嚴重的錯誤。在錯誤面前,中國共產黨堅定地選擇了公開承認錯誤,揭露犯錯誤的原因,仔細討論改正錯誤的方法。材料三:“走俄國人的路”,是對“社會主義”的追求與認同,但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革命卻遭受一系列挫折與失敗。后來,毛澤東號召要探索“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近代中國歷史發展道路選擇的歷史考察及啟示》習近平(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華民族探索近代化道路的特點。(2)在追求民族復興的道路上,中國共產黨犯過錯,卻也勇于認錯糾錯。請結合所學知識,用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兩個相關史實加以論證。(3)回眸上述中華民族選擇的發展道路,我們從中能夠得到什么啟示?【答案】(1)都是向西方學習,從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2)①國民大革命中沒有掌握革命軍隊的領導權,導致共產黨人遭到大量屠殺,而后于1927年8月1日發動南昌起義,成為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或召開八七會議,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重要論斷。②照搬俄國革命“城市中心論”,發動秋收起義,損失較大,失敗后轉戰敵人力量薄弱的井岡山,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③1933年第五次“反圍剿”中犯了“左”傾錯誤,被迫實施戰略轉移,在遵義會議中及時糾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錯誤,順利完成長征。(3)要立足國情,從中國國情出發,走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可知,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特點是,學習的內容由學習西方技術(洋務運動),到學習西方制度(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再到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運動)。(2)為了總結大革命失敗的教訓,1927年8月7日召開八七會議,會議確立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中國革命開始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興起的歷史性轉變。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因為城市為中心而敵強我弱,但中共始終能直面錯誤、自我糾錯,從而戰勝挫折,體現在毛澤東決定放棄攻打城市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率部轉戰井岡山,建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935年,遵義會議糾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常委。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端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要立足國情,從中國國情出發,走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故答案為:(1)都是向西方學習,從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2)①國民大革命中沒有掌握革命軍隊的領導權,導致共產黨人遭到大量屠殺,而后于1927年8月1日發動南昌起義,成為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或召開八七會議,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重要論斷。②照搬俄國革命“城市中心論”,發動秋收起義,損失較大,失敗后轉戰敵人力量薄弱的井岡山,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③1933年第五次“反圍剿”中犯了“左”傾錯誤,被迫實施戰略轉移,在遵義會議中及時糾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錯誤,順利完成長征。(3)要立足國情,從中國國情出發,走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化的探索、中國共產黨探索民主革命道路的歷程。要求具備理解材料與知識運用的能力。32.(2019九上·杭州期中)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追本溯源....只因為擁護德謨克拉西和賽因斯兩位先生,才犯了這幾條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為擁護德、賽兩位先生,鬧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賽兩先生才漸漸從黑暗中把他們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陳獨秀《本志罪案之答辯書》材料二:以前我們也曾想過最終方案可能不會太好,但卻不曾料到結果竟是如此之慘。至于日本,則是如愿以償。——顧維鈞材料三:下圖反映了1919年的北京。(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德、賽兩先生”分別是指什么?(2)材料二中所說的日本“如愿以償”是指什么內容?(3)材料三圖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根據材料三中的口號,判斷該歷史事件的性質是什么?【答案】(1)新文化運動;民主、科學(2)日本獲得了德國在山東的權益(3)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革命運動【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據材料一,聯系所學,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胡適和魯迅等,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高舉“民主”“科學”兩面大旗,掀起新文化運動。材料中“德先生”及“賽先生”分別指民主和科學。(2)巴黎和會上列強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交給日本。(3)根據所學知識,1919年召開的巴黎和會決定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消息傳來后,北京學生開展了集會、游行、罷課等活動,即五四運動。“外爭國權,內懲國賊”這句話最能體現這場運動的性質,“外爭國權”體現了反對帝國主義,“內懲國賊”體現了反對封建主義。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故答案為:(1)新文化運動;民主、科學。(2)日本獲得了德國在山東的權益。(3)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革命運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理解并識記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相關史實。新文化運動為五四運動的爆發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作用。33.(2019九上·杭州期中)武漢是座英雄的城市,假期里,小明同學閱讀了歷史學家郭廷以先生的著作《中國近代史綱》,重溫了武漢的近代史。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當晚七時,第八鎮工程營在武昌城內發難,先奪軍械庫,再迎炮兵入城,進攻總督衙門,參加者約二千人……一夜之間,武昌全城為革命軍占領。——摘自郭廷以《中國近代史綱》第273頁材料二:中共于8月7日,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是為“八七會議”。這次會議糾正和結束了過去錯誤,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號召黨和人民群眾繼續革命的戰斗。——摘自郭廷以《中國近代史綱》第392頁材料三:1938年7月25日,武漢外圍會戰開始。中國早已準備于武漢外圍打擊日軍后即行放棄,10月25日,全軍撤退,計武漢會戰約三個月。中國的戰略為“持久戰”和“消耗戰”,不在沿海、沿江地帶決戰,但節節抵抗。——摘自郭廷以《中國近代史綱》第459頁(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歷史事件?以此為開端的革命有哪些重大的政治意義?(2)材料二會議中,毛澤東提出了哪一著名論斷?此后,中國共產黨走上了怎樣的革命道路?(3)武漢會戰是由哪一黨派領導的?聯系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全過程,指出中國戰略的意義。【答案】(1)武昌起義政治意義: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2)論斷: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革命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3)國民黨意義:(1)中國堅持對日作戰,大大緩解了美、英、蘇在太平洋戰場和歐洲戰場上的壓力。(2)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犧牲,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3)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支持和幫助。【知識點】辛亥革命;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內新軍工程營的革命黨人首先起義。武昌起義勝利后,各省紛紛響應;到11月下旬,全國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獨立,支持革命;1911年是農歷辛亥年,歷史上稱這次革命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2)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八七會議上,毛澤東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論斷。經歷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的失敗后,中國共產黨認識到,必須放棄攻打大城市,走中國自己的革命道路;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到達井岡山,建立了革命根據地,找到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3)1938年6月,日軍集結40多萬兵力進攻武漢,為了保衛大武漢,國民黨在正面戰場部署100多萬人參戰。中國抗日戰場牽制和消耗了大量日軍,大大緩解了美、英、蘇在太平洋戰場和歐洲戰場上的壓力;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反對日本法西斯的主戰場,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支持和幫助,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重大貢獻。故答案為:(1)武昌起義; 政治意義: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2)論斷: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 革命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 。(3)國民黨;意義:(1)中國堅持對日作戰,大大緩解了美、英、蘇在太平洋戰場和歐洲戰場上的壓力。(2)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犧牲,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支持和幫助。【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以武漢是座英雄的城市,假期里,小明同學閱讀了歷史學家郭廷以先生的著作《中國近代史綱》,重溫了武漢的近代史為切入點,以三則材料為依托,綜合考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辛亥革命、八七會議,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地位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題目設計注重基礎性,要在掌握課本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作答。34.(2020九上·杭州期中)歷史不容忘卻。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的戰火燃遍四大洲兩千多萬平方公里土地,6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30億人被卷入戰火,軍民共傷亡1億多人,財產損失無法估算。帝國主義、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的戰爭機器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兵燹(音:xiǎn,戰亂)之災。由于戰爭的空前殘酷,20世紀被歷史學家稱作“極端的年代”。它“激起了人類最偉大的想象,同時也摧毀了所有美好的設想”。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稱作“絞肉機”的是哪一次戰役?一戰后,《凡爾賽條約》是戰勝國與哪國簽訂的?(2)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的標志是什么?哪次戰役被稱作二戰的重要轉折點?1945年2月,在哪次會議中做出要成立聯合國的決定?(3)反思歷史,結合所學,你認為兩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作為二戰發起國和戰敗國日本極力否認侵華的歷史,請舉出若干事實加以說明。【答案】(1)凡爾登戰役;德國。(2)德國對波蘭發動突然進攻(或德國對波蘭發動突然襲擊、德國突襲波蘭、德國閃擊波蘭)。斯大林格勒戰役。雅爾塔會議。(3)歐美主要國家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4)南京大屠殺、細菌戰、毒氣戰、對抗日根據地的“大掃蕩”,實行“三光”政策、轟炸重慶、潘家峪慘案;【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德國突襲波蘭);第一次世界大戰;日軍罪行【解析】【分析】(1)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破壞性最大,時間最長的戰役,戰事從1916年2月21日延續到12月19日,德法兩國投入100多個師兵力,軍隊死亡超過25萬人,50多萬人受傷,傷亡人數僅次于索姆河戰役,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1919年巴黎和會上,協約國與德國簽訂了《凡爾賽和約》,對德國的領土、軍事、政治、賠款、殖民地等問題做出了規定。(2)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1939年,德國法西斯向波蘭發起“閃電式進攻”,重新挑起戰爭,英法被迫對德宣戰,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1942年7月到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戰役,是歐洲戰場的轉折性戰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為了協調行動,盡快打敗法西斯,1945年2月,美國、英國、蘇聯三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在蘇聯雅爾塔召開會議,會議決定成立聯合國等。(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是引發兩次世界大戰的根本原因。(4)結合所學知識直接列舉作答即可:細菌戰、毒氣戰、南京大屠殺、對抗日根據地的“大掃蕩”,實行“三光”政策、轟炸重慶、潘家峪慘案等。故答案為:(1)凡爾登戰役;德國。(2)德國對波蘭發動突然進攻(或德國對波蘭發動突然襲擊、德國突襲波蘭、德國閃擊波蘭)。斯大林格勒戰役。雅爾塔會議。(3)歐美主要國家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4)南京大屠殺、細菌戰、毒氣戰、對抗日根據地的“大掃蕩”,實行“三光”政策、轟炸重慶、潘家峪慘案。【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兩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以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兩次世界大戰的史實。35.(2020九上·杭州期中)在烽火狼煙中,各方力量緊緊擰成一股繩,為國家的命運而奮斗。材料一:材料二:取消一切推翻國民黨政權的暴動政策及赤化運動,停止以暴力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紅軍名義及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之統轄,并待命出動,擔任抗日前線之職責……寇深矣!禍亟矣!同胞們,起來,一致的團結啊!——《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材料三:1937年7月1 6日,蔣介石呼吁國際聯盟及九國公約的簽署國家介入調停……為避免激惱日本,美國國務卿赫爾甚至停止交運中國政府已購買的轟炸機。一一《蔣介石與現代中國》材料四:我三大盟國(中、美、英)此次進行戰爭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懲罰日本之侵略……在使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四省、臺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華民國。——《開羅宣言》(1943年12月1日)材料五:(近代以來)一次次的斗爭,都不幸地以失敗告終,中國人民復興中國的夢始終未能實現……可以說,抗日戰爭的勝利完成了近代中國從“沉淪”到“上升”的轉變,復興中國的夢想開始成為現實。——《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民國卷》(1)讀年代尺,序號①②③為中國抗日戰爭的標志性事件,請分別寫出事件的名稱。(2)聯系材料二,分析這一宣言的發布對國內局勢的影響。(3)根據材料三、四,說明美國對日本的態度發生了什么變化。并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發生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答案】(1)①“九·一八”事變。②七七事變。③日本宣布投降(中國抗日戰爭勝利)。(2)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或全民族抗戰(3)從“拒絕調停”到“聯合抗日”。日本偷襲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隨后,美國與中蘇英等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抗日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1)據材料一年代尺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經過精心策劃,炸毀沈陽北郊柳條湖的一段路軌,反誣是中國軍隊破壞,日軍以此為借口,炮擊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攻占沈陽城,這就是“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故①是九一八事變;1937年7月7日,日軍侵略軍在北平西南的盧溝橋,以軍事演習為名,向中國軍隊發動突然進攻,中國軍隊奮起抵抗,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這就是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故②是七七事變;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取得勝利,故③是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2)《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的發布標志著以國共合作為主體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國共團結御侮、全民族抗戰局面開始形成。(3)第一問,依據材料“為避免激惱日本,美國國務卿赫爾甚至停止交運中國政府已購買的轟炸機”到“在于制止及懲罰日本之侵略”的變化,從中歸納得出答案。第二問,聯系二戰的進一步擴大即日本偷襲珍珠港和 世界反法西期同盟正式形成的史實分析說明。故答案為:(1)①“九·一八”事變。②七七事變。③日本宣布投降(中國抗日戰爭勝利)。(2)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或全民族抗戰。(3)從“拒絕調停”到“聯合抗日”。日本偷襲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隨后,美國與中蘇英等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材料分析理解與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高橋初中教育集團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考試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高橋初中教育集團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考試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