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紙片插接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學生參與剪割、拼擺等活動,初步掌握形的分解與組合方法,提高動手能力。2、過程與方法: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創造能力、審美能力。教學重難點:掌握形的分解組合方法,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創造能力。2、感受同一分解不同構成的愉悅。教學準備:彩色卡紙、剪刀 教師:彩色卡紙、剪刀、作品范樣、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小紙片、別丟棄用它拼貼的作品色彩豐富而且有趣味,同學們看看老師手里拿的這幅作品,就是用小紙片拼貼出來的。請你們也來試一試,看看能拼出多少意外的美麗。 二、教學演示,變變圖形 1、教師進行教學演示。2、還有哪位同學有更新穎的擺法?(1—2名學生) 三、自主探究,嘗試制作 1、請同學們觀察書上的圖片,并思考討論拆分圖形和重新造型的方法要領有哪些? 2、自己嘗試選擇喜歡的圖形進行拆分造型。 四、發現問題,質疑釋疑 1、在造型的時,你們覺得紙片剪成幾塊最好造型?(3—5) 2、在造型過程中你還有什么發現? (設計意圖:提問時教師的重要的教學方法,通過一連串的,相關聯的問題把知識連貫起來,為學生學習新知、理解新知做好鋪墊。) 五、學生活動 1、強調在造型過程中,不能有半點遺漏,即分與合的塊數相同。 2、強調反復拼擺后再進行插接。 3、個體或分組方式隨機進行,鼓勵大膽地想象創造。 六、欣賞評析 1、在小組內評價,比比哪位同學拼擺的造型最有趣。 2、下位交流:去看看別組同學拼擺的圖形,評選出你認為最新穎的造型。 3、展示作品:把學生推薦的作品在前面展示。教學方式、手段: 1、給予學生更多的感悟手工作品的機會,通過觀察、體驗、分析、比較、聯想、鑒別、判斷等方法引導學生開展手工設計創作活動。 2、積極營造有利于激發學生創新精神的學習氛圍,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思考和想象活動,形成創意和獨立的見解,并創造性地加以呈現和表達。 3、引導學生關注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 4、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階段激情引趣 師:小朋友們好,我們的朋友圓圓、方方、三角又來到了我們教室,請它們閃亮登場! 這次同來的還有積木兄弟。你們誰會拼積木?(師板書“拼”)請你來給大家露一手。(學生上臺拼積木) 師:小小的積木為什么會連在一起,還會站得這么牢、這么高?對,因為積木之間有插口。(師板書“插”)插在一起就很牢,再往上插就變高了。 設計意圖:積木是小朋友熟悉和喜愛的物品,以積木游戲為開頭讓學生覺得親切又好奇。露一手的積木游戲讓學生初步了解拼拼插插。 二、發展階段逐層探究 1、師:我們玩積木時千萬別冷落了我們的好朋友,它們也想變得像積木一樣這么牢、這么高,可是沒有現成的插口呀,怎么辦 師:聽你的,請你來試一試。用兩個方形吧! 師:要剪多深才合適呢?(小一點,過一點,一半) 學生進行嘗試練習。 2、當然還有其他的方法。把兩張紙都剪上相同的口子。(可以把兩張紙合起來剪,師示范)看看是不是更牢固。(把拼好的紙反過來就站穩了) 學生進行嘗試練習2。 師進行小結:小朋友在剪插口時,不能太淺,也不要太深,要稍微長點,這樣就比較牢,也站得穩。(板書:插得牢) 設計意圖:嘗試練習以問題為驅動,以解決問題為主題,學生自由實驗探索,親自去看一看、插一插、試一試、說一說,學生在動手中思考,在操作中找出失敗的原因,加深認識,總結出結論,從而對問題加以解答,理解知識點。 3、剛才是2張方形紙的插接游戲,現在我們試試圓圓的游戲,這次難度要高一點。本次游戲不但要插得牢站得穩,還要讓它站得高。為了讓圓圓站得高,大家想一想最下面一層是不是要更穩一些?(板書:站得穩) 怎樣才能更穩一些呢?我們來比較一下。(師拿出一張大圓,4張小圓) 在大圓上插1個小圓;(師進行嘗試站穩) 在大圓上插2個小圓;(生猜想) 在大圓上插3個小圓;(生練習,并回答要幾個小圓才能站穩) 在大圓上插4個小圓; 得出結論:起碼要3個才能站得穩,當然越多越穩,穩了才能站得高。 三、實踐階段大展身手 師:好多小朋友已經迫不及待了,今天,我們用拼拼插插的方法完成一幅作品。 作業要求: 1、可以模仿。 2、也可以創作。 3、可以單獨做,也可以每組學著老師和合作伙伴的樣子進行分工合作。 4、可以邊想邊做,也可以先畫畫草圖后再做。 學生制作,教師巡回輔導。教學內容: 在圓形、方形、三角形組合的基礎上,創作出有趣的、多變的立體圖形世界。在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強調感受、體驗和游戲性,看、畫、做、玩融為一體,有效地使學生從美術學習過程中體驗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從而完善人格。 教學時,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學生走進立體世界,用拼拼插插組合成一幅立體作品,提高學生對空間的認識與表現。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硬卡紙、剪刀、已剪好的圓形、三角、方形。 學生準備: 硬卡紙、剪刀、已剪好的圓形、三角、方形。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學習拼拼插插的知識,使學生認識形的立體組合的獨特美感。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拼拼插插,使學生掌握多種立體形任意組合的插接方法,提高學生對空間的認識與表現。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運用拼拼插插作品,裝飾生活,讓學生感受拼拼插插的樂趣,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你拉我、我牽你,手腳相挽。插過來、傳過去,上下相連。讓紙片在插接中產生有趣的變化。 展示美國現代藝術家哈林的作品《無題》。讓同學們猜測紙片的魅力。 二、講解 紙片的真正的力量。通過課件的展示,讓學生知道紙片藝術的塑造,還有視頻展示紙片藝術的制造過程。 三、作業要求 用拼拼插插的方法完成一幅作品,要求: 1.可以模仿; 2.也可以創作; 3.可以單獨做,也可以每組學著老師和合作伙伴的樣子進行分工合作; 4.可以邊想邊做,也可以先畫畫草圖后再做。 四、教與學的評價 每組的作品放在課桌中間,把廢紙都收拾好。大家走下來看一看,說一說,評一評。老師也走到學生中間與大家一起看,學生圍成一圈: 1.組長介紹作品,合作中有沒有碰到問題?怎么解決的 做的什么?滿意的地方在哪兒?還有改進的地方嗎? 2.同組之間進行補充,其他小朋友評一評。 3.集體推選優秀作品:站得穩,插得牢,拼得巧。 4.老師進行扼要的點評。教學內容 欣賞幾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通過比較讓學生在仔細觀察中了解拼拼插插的基本制作方法,通過欣賞、評價同齡人的作品使學生感到拼拼插插不但不難,而且很有趣,激發了學生探究、創新的欲望。 教學準備 課件、視頻、紙片插接的藝術品等。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 老師開始制作一個紙片插接的作品,讓學生感受。詢問學生的想法。 它站得好高,像什么呢?其實老師心里并沒有想什么形象,只是用圓、三角、方隨意拼拼插插就變成了這樣的,也很漂亮。 二、講解過程 他們做的最下面一層和老師的不一樣,但道理是一樣的,就是起碼要有3處在桌上才能站得穩。我們能不能把這個底做成一樣東西呢?看它像花嗎?老師把它變成花吧。(師示范) (師拿出3個模型,下面裝上兩片葉,請學生嘗試一片葉水平方向,一片葉向上) 得出結論:我們可以一邊想,一邊做。還可以倒過來看看,有時就變成另外一個東西了。 師:我們再來看這一張,你想知道它們是怎樣做出來的嗎? 師:原來它先畫了草圖。我要找幾個合作伙伴一起來做這一張,好不好?誰愿意上臺和老師一起做?我做組長,先分工,你剪頭,你剪身體,你剪辮子和手腳,剪好后拼插,然后還可以添畫美化。 老師和學生討論: 手是怎樣裝上去的? 腳是怎樣裝上去的? 辮子是怎樣裝上去的? 特別是頭和身體的連接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直接剪出來,一種是拼出來。(要剪兩個口子,生嘗試)然后還可以添畫美化。瞧,一個坐著的人就出現在大家面前了。 師:進行小結,草圖是很有用的,我們可以先畫草圖再來做,這樣心中會更有數。草圖的要求是簡潔明了。 三、學生創造 學生發揮自己的創造力,開始制作紙片插接的制作。 四、評析階段體驗成功 每組的作品放在課桌中間,把廢紙都收拾好。大家走下來看一看,說一說,評一評。老師也走到學生中間與大家一起看,學生圍成一圈: 1、組長介紹作品,合作中有沒有碰到問題?怎么解決的 做的什么?滿意的地方在哪兒?還有改進的地方嗎? 2、同組之間進行補充,其他小朋友評一評。 3、集體推選優秀作品:站得穩,插得牢,拼得巧。 4、老師進行扼要的點評。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自評、互評、集體評,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教師也加強了評價的指導性,旨在通過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五、總結拓展走向生活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1、古人很早前就巧妙地把拼拼插插運用到了生活中。師:他們可沒有用釘子釘,而是用榫頭來連接。 2、拿出3個榫頭實物,師進行拆裝展示。原來拼拼插插的方法還有很多。 3、師:在生活中,人們到處能利用拼拼插插打扮這個世界。 師小結:老師希望你們也用學到的拼拼插插知識把世界打扮得更加美麗。 師生收拾課桌和教室。 設計意圖:學生前幾次嘗試練習中已對拼拼插插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通過師生合作清晰具體的演示,詳細到位的講解與提醒,使學生在獲取技法的同時學會合作。做好這一步,將使學生的創造構想變得容易實現,同時也消除了學生的畏難情緒,為學生樹立信心:“不是很難嘛,只要注意幾個要點,我也能做出來”,從而使教學難點得到解決。 4、老師這里還有幾張小朋友制作的拼拼插插的作品,請小朋友瞧一瞧,最喜歡哪一張?說說喜歡它的原因。 師:它們的底是不一樣了,有的是一個大圓,有的是幾個方形,它們站得也很穩,它們插接得真巧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