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教學設計課時安排本框主要是歷史知識,知識不重要,故以熏陶和價值觀、意識形態教育為主。建議安排1課時。基本思路:本框一個普遍的誤區是把政治課上成了歷史課,比如熱衷于考察新民主主義的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筆者認為,這些應該都交給歷史課,作為政治課,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征程是一種價值觀的認同,是其勝利背后的一般規律,比如變革生產關系、上層建筑(政治制度),黨的領導和指導思想等。并且,這些知識要與后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新時代中特思想聯系起來,甚至要與《政治與法治》、《哲學與文化》的相關系知識聯系起來,形成跨單元的知識體系。具體設計思路:本框以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的載體,用音樂和舞蹈再現中國近代史,讓學生從史詩級別的音樂和舞蹈中感受近代的悲愴和新民主主義勝利的征程。而一些知識性的內容,音樂舞蹈史詩中并沒有一一直接體現,而只是主線藝術再現。但因為有史詩級別的音樂舞蹈的感染,原本相對枯燥的知識也就變得相對有趣了,學習起來也就相對輕松。也可以讓學生在音樂舞蹈講述的故事中受到感染,認識原來政治課并不是他們想像的那樣無聊的一件事。重點難點:重點:近代中國處境及歷史任務;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意義;新民主主義革命歷程;革命性質及道路;革命步驟分析;革命勝利原因及意義;難點:探討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為何屢次受挫?綜合新民主主義革命為何能成功?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通過觀看音樂舞蹈史詩,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程,明確中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樹立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的信念。2.科學精神理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步驟”,弘揚科學精神。3.公共參與通過了解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程,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理想,勇于擔當社會責任。教學過程第一幕:悲愴的歷程——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為何屢次受挫?你知道近代中國歷史的序幕是怎樣開場的嗎?也許黃花崗72烈士之一林覺民的一段話會告訴你:王氏宗親,貴族官吏,因循守舊,粉飾虛張!而老百姓呢?茍且偷生,愚昧無知。堂堂華夏,不齒于列邦,被輕于異族。然而,我們本是一個有著詩情畫意的、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國家通過《音樂史詩——復興之路》展示近代中國的處境,設置問題:結合視頻和教材,概括近代中國是如何探索復興之路的結合視頻和教材,為什么這些道路都失敗了?走進曙色有什么寓意和象征?引導學生結合教材知識和視頻內容,概括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的苦難歷程(同時屏幕上不間斷顯示1840年以來一代代志士仁人探索復興中國之路的各種選擇和道路的名稱,給學生啟示,給活動以氣氛):山彎彎、水彎彎,田壟望無比;燕子飛、蜜蜂唱,坡前柳如煙;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在一片祥和中延續發展,博大精深。然而,日趨沒落的封建統治禁錮著中國人,百姓帶著鐐銬茍延殘喘,滿清統治者卻醉生夢死,全然不顧外敵入侵山河破碎,國家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歷史背景)。為了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歷史任務)。一代代志士仁人,救國救民前赴后繼,探索復興之路。但都失敗了。但失敗是成功之母,中國人民撫摸著傷口昴起頭,吞下屈辱,走進曙色,走進能夠救中國的新路!所以曙色:寓意從黑暗走向光明。象征著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失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曙光已現!屈辱的歲月,艱辛的探索,反復證實了一個結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這是由近代中國基本國情決定的:封建勢力同帝國主義相勾結;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弱小,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帝國主義決不允許中國通過走資本主義道路強大起來。引導學生總結教材知識近代中國處境及歷史任務:處境: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歷史任務: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的原因——由近代中國基本國情決定:具體可從封建勢力、民族資產階級、帝國主義的角度進行分析;探索結論——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必須另辟新路。第二幕:勝利的征程——新民主主義革命為何能成功?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成功,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先進分子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真理中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曙色。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馬克思主義得以在中國大量傳播,并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通過《音樂史詩——復興之路》展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程,設置問題:結合視頻和教材,概括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進程結合視頻和教材,新民主主義革命“新”在哪里,為何能成功,有什么意義?引導學生結合教材知識和視頻內容,概括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進程(同時屏幕上不間斷顯示1919年以來中國共產黨人探索復興中國之路的大事件,給學生啟示,給活動以氣氛):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中國革命從此不再孤單,而是成為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五四運動加速了馬克思主義傳播。1921年,在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成立。從此,中國革命有了主心骨。中國共產黨領導南昌起義,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領導秋收起義,逐步探索出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中國共產黨堅持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領導中國各族人民打贏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由此可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新”,新在領導階級新——由無產階級領導;革命前途新——建立聯合專政,最終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革命范疇新——屬于無產階級革命;為何能成功?有先進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革命性質和任務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民主革命。革命步驟符合國情:新民主主義革命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態,使中國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社會,為社會主義革命做了必要準備。革命道路符合國情: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全國政權、最后奪取全國勝利。有著致勝的三個法寶: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最后聯系教材知識總結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歷史意義。(這是典型的歷史知識,讓學生了解一下即可,無需要強調和記憶)第三幕:偉大的變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何以偉大?1949年10月1日,金秋的北京,天高云淡、風清氣爽。和浴血奮戰的共和國元勛一起登上天安門的,有各界代表、社會賢達。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團結一切愛國民主力量,締造了新中國大廈,中華民族偉大的新紀元開始了。通過《音樂史詩——復興之路》展示新中國成立后的歡快氣氛,設置問題:這一段視頻的風格有明顯的不同,輕快愉悅,這寓意著什么?視頻中,毛澤東同志所說的話成為新中國行動的指南。結合視頻和教材,概括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功績!寓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華民族面貌一新,人民精神飽滿,社會發展一片欣欣向榮……引導學生找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意義。(課件中的和過去說拜拜、給未來繪藍圖、向外人秀身材的設定意在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概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從而從大方向對意義有一個基本的了解。這就夠了,因為這也是典型的歷史知識,讓學生了解一下即可,無需要強調和記憶):概括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功績!毛澤東同志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主要領導人。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立了毛澤東思想,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確立、作用:形成:毛澤東從中國的歷史狀況和社會狀況出發,深刻研究了中國革命的特點和規律,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領導權的重要思想,創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確立: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創立了毛澤東思想,1945年,黨的七大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作用: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指明了正確方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