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寧波市余姚市 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寧波市余姚市 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試卷

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寧波市余姚市 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35小題,每小題2分,共7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正確,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
1.關于我國位置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大部分領土在溫帶,兼有熱帶
B.位于東半球,東臨大西洋
C.位于南半球,亞洲大陸東部
D.境內有赤道、北回歸線、北極圈穿過
2.中國的飲食文化折射出鮮明的地域特色,下列餐飲招牌與所屬省區的簡稱一致的(  )
A.①—滇 B.②—閩 C.③—皖 D.④—隴
3.下列少數民族與其主要分布的省區連線正確的是(  )
A.壯族——廣東 B.回族——寧夏
C.藏族——新疆 D.維吾爾族——內蒙古
4.我國人口分布極不平衡,著名的人口分界線是(  )
A.黑河—騰沖一線
B.漠河—騰沖一線
C.秦嶺—淮河一線
D.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5.(2017七下·杭州月考)下面是有關我國四大高原主要特征的“順口溜”,其中描述正確的是(  )
A.巍巍蒼蒼,冰峰千丈;百里懸河,山川相間——云貴高原
B.禿山荒丘,川梁相間;溝谷縱橫,地表破殘——青藏高原
C.洼地羅列,山川相間;巖溶地表,結構奇巧——黃土高原
D.地坦蕩蕩,平沙無際;風吹草低,黃羊成群——內蒙古高原
讀黃河干流圖和“地上河”示意圖,回答問題。
6.黃河“地上河”景觀,出現在黃河的(  )
A.a河段 B.b河段 C.c河段 D.d河段
7.治理黃河“地上河”的根本措施是(  )
A.上游修建水庫 B.中游水土保持
C.下游加固堤壩 D.上游防洪抗災
8.我國海南島終年如夏,而黑龍江冬季漫長。形成這種氣候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因素 B.海陸因素 C.緯度因素 D.地勢因素
9.“鐵馬、四風、塞北”,“杏花、春雨、江南”分別是我國北方和南方地區的典型寫照,以下關于我國南北方的差別,說法錯誤的是(  )
A.北方房子窗戶小,注重防寒;南方房子窗戶大,注重通風
B.北方人們喜吃米飯,南方人們喜吃面食
C.北方河流比南方河流數量少,流量小
D.北方交通以陸地為主,南方交通水陸并舉
10.關于寶島臺灣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地形以山地高原為主,氣候暖濕
②東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相望
③動植物資源豐富,有“天然植物園”美稱
④臺北是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是清末愛國者林則徐的著名詩句,下列事件與林則徐有關的是(  )
A.三元里抗英 B.金田起義 C.收復新疆 D.虎門銷
12.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寫道:“圓明園為皇帝夏季離宮,首先被聯軍掠奪,次被下令焚毀。”這里的“聯軍”是(  )
A.英法聯軍 B.英法美聯軍
C.英法美俄聯軍 D.八國聯軍
13.第二次鴉片戰爭對中國造成深遠影響,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A.使中國喪失了更多的主權和領土
B.西方列強侵略勢力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
C.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D.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14.1851年,中國爆發了以“廢棄偶像,崇拜上帝;誅滅妖朝,創建新朝”為目標的農民運動。這次運動(  )
A.徹底推翻了清朝反動統治 B.提出了“扶清滅洋”口號
C.沉重打擊了外國侵略勢力 D.成為了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5.《層次遞進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評論某一事件時說:“其最大的意義并不是產生‘自強’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義的‘體’上撕開一道口子,開動了近(現)代化的這輛列車。”“某一事件”指(  )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運動
16.有人曾感慨道,“從前我國還只是被西方大國打敗過,現在竟被東方的小國打敗了,而且敗得那樣慘,條約又訂得那樣苛刻。”這個“苛刻的條約”指的是(  )
A.《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17.1895年,有人寫了一副對聯,“臺灣今已歸日本,頤和園又搭天棚(注:指舉辦慈禧太后萬壽慶典)”這副7聯從一個側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戰爭中國失敗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成為東洋朝廷 B.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C.日本政治制度先進 D.日本侵華準備充分
18.歷史學習要明其因果與時序。下列歷史因果關系正確的是(  )
A.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義和團運動興起
B.甲午戰爭戰敗→百日維新出現
C.巴黎和會外交失敗→新文化運動開始
D.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紅軍長征
19.“這次革命并沒有達到它所預期的目標,西方列強在中國的支配地位沒有受到削弱,在農村沒有出現一場社會大變動,中國近代社會的基本矛盾一個也沒有得到解決。革命的果實又落到日勢力的代表袁世凱手里”。由此可見,這次革命(  )
①未能推動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
②沒有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目標
③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④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圖片是某班同學排演歷史劇擬定的各幕題目。依此判斷劇本名稱應該是(  )
A.師夷長技 B.國家統一 C.軍閥割據 D.走向共和
21.下圖是新文化運動時期發表在某報紙上的漫畫《靠不住》。對此漫畫解讀正確的是(  )
①“三從四德”在世界進步潮流中搖搖欲墜
②抨擊舊道德是新文化運動的內容之一
③婦女在新文化運動中獲得了徹底解放
④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禮教的統治地位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2.有歷史學家稱贊五四運動為“中國現代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群眾運動”。以下關于五四運動的史實中,最能體現“群眾運動”這一特點的是(  )
A.提出了“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的口號
B.廣泛開展了學生罷課、工人罷工、商人罷市的斗爭
C.后期運動的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了上海
D.中國代表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
23.“1921年,一個新的革命火種在沉沉黑夜的中國大地上點燃。”這一“火種”指的是(  )
A.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B.黃埔軍校的創建
C.國民革命軍的北伐 D.南昌起義的發動
24.下面時間軸反映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進程,其中“★”處取得的成果是(  )
A.推翻了清政府的統治 B.中國共產黨誕生
C.臺灣回到祖國懷抱 D.取得北伐戰爭的勝利
25.“在半殖民地的中國,農民占人口的90%以上,當我們估計革命力量時,我們必須強調農民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把這一認識付諸實踐的是(  )
①發動南昌起義 ②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 ③開展土地革命 ④進行辛亥革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6.“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行軍,……是為避開蔣介石的魔爪而進行的一次生死攸關、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場險象環生、危在旦夕的戰斗。”這里的“行軍”指的是(  )
A.中國工農紅軍長征 B.井岡山會師
C.百團大戰 D.平型關大捷
27.下列選項描述全國性抗日戰爭開始事件的是(  )
A.歌曲《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
B.詩句“宛平城外狼狗叫,盧溝橋上槍聲急”
C.詩句“長江嗚咽鐘山悲泣……三十萬冤魂在地獄中哭泣”
D.電影《甲午風云》
28.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戰爭“教育了中國人民,把一盤散沙的中國人民打得團結起來了”。下列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A.抗日戰爭是一場民族解放戰爭
B.抗日戰爭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C.抗日戰爭促進了中華民族覺醒
D.中國在抗日戰爭中遭受巨大損失
29.1945年,文學家鄭振鐸寫道:“從毛澤東先生到了重慶,開始會談以后,我們哪一天不在探問著會談進行的情形,不在關心著會談進行得順利與否?”這反映出當時中國人民的迫切愿望是(  )
A.“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B.“打倒列強,鏟除軍閥”
C.“還我河山,守士抗戰” D.“要和平,爭民主”
30.1919—1949年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人民為推翻專制統治、爭取民族獨立,展開了一場又一場英勇戰斗,以下對其描述正確的是(  )
時間 指揮官和戰役戰斗 影響
A 1924年 葉挺連克汀泗橋、賀勝橋 孫傳芳主力被消滅
B 1934年 四渡赤水 跳出了敵人的重重包圍
C 1941年 第三次長沙會戰 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
D 1947年 林彪指揮平津戰役 解放東北全境
A.A B.B C.C D.D
31.把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是在哪次會議上(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義會議 D.中共七大
32.“他一生孤獨,最大的精神支柱是內心崇高的社會理想,是一個狀元告別仕途后仍然念念不忘的興國之夢。”“他”及“興國之夢”分別是(  )
A.張謇 實業救國 B.康有為 變法圖強
C.孫中山 創立民國 D.曾國藩 自強求富
33.仔細觀察圖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圖1是洋務運動向西方學習的成果
②圖2反映出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③圖3反映的清末民初人們在社會習俗方面的變化
④圖1、圖2、圖3都反映了中國近代化進程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4.人民音樂家聶耳譜寫了許多振奮人心的優秀歌曲,下列屬于他的代表作是(  )
A.《黃河大合唱》 B.《義勇軍進行曲》
C.《春天的故事》 D.《我的中國心》
35.報紙、雜志是人們獲取信息,了解社會,進行輿論宣傳的重要工具。下列表述有誤的是(  )
A.鴉片戰爭后,在北京創辦的《申報》是近代中國最著名的中文報刊
B.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綱領闡發為“三民主義”
C.陳獨秀等以《新青年》雜志為主要陣地,掀起新文化運動
D.梁啟超在《時務報》發表《變法通議》,主張變法圖強
二、本大題共有三個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36.(2021八上·余姚期末)近代中國無數的仁人志士在失敗、鮮血中探索出一條條救亡圖存的道路,最終在中共的領導下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根據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向西方學習】“近五十年來,中國人漸漸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從機器上感覺不足;……第二期是從制度上感覺不足;……第三期便從文化根本上感覺不足。”
——梁啟超《五十年中國進化概論》
【以俄為師】“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毛澤東
【走自己的路】“干革命沒有根據地就立不穩腳跟。……現在,我們就是要上井岡山,去尋找一個立腳點,使隊伍不散,紅旗不倒。這樣,我們這塊小小的石頭,就總有一天會甩出去,打破蔣介石那口大水缸!”——毛澤東
(1)中國人針對“第二期是從制度上感覺不足”而做出了哪兩次探索?這兩次反應在制度上的探索又有何差異?
(2)在中國第一個舉起馬克思主義大旗的人是誰?列舉當時中國以俄為師,學習俄國城市中心暴動斗爭方式的史實兩例。
(3)轉向農村后,中共終于找到了一條使由國夫向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確道路。這條道路指的是?
37.(2021八上·余姚期末)南京見證了近代中國的滄桑歷史。請結合發生在南京的歷史事件,回答下列問題。
(1)圖1條約的簽訂給當時的中國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2)寫出圖2事件中成立的政府名稱,該政府頒布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何性質?
(3)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圖3這一場景得以出現的歷史必然性。
(4)圖4反映了人民解放戰爭的哪一戰役?占領南京有何標志性意義?
38.(2021八上·余姚期末)回首百年黨史,堅定前行之路。下列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召開的其中幾次重要會議,為中國革命和建設指明了方向。請結合年代尺,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毛澤東同志在1942年關于《如何研究中共黨史》的講話中,曾經指出:“我們研究黨史,只從1921年起還不能完全說明問題,……從辛亥革命說起差不多,從五四運動說起可能更好。”
(1)依據材料一中的年代尺,指出與“制定民主革命綱領”、“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相對應的會議分別是哪兩次?
(2)“中國革命曾多次處于命運的十字路口,但是中共憑借超強的自我糾錯能力,最終走上了正確的道路”。請選擇年代尺中的一項史實加以論證。
(3)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說說毛澤東認為中共黨史“從五四運動說起可能更好”的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我國的疆域
【解析】【分析】我國大部分領導位于北溫帶,小部分位于熱帶,所以A是正確;
我國雖然位于東半球,但是東臨太平洋,不是大西洋,所以B是錯誤的;
我國位于北半球,亞東大陸東部,所以C也是錯誤的;
北極圈其緯度數值為北緯66°34',我國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北緯53度),所以北極圈沒有穿過中國,因此D也是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我國的地理位置的相關知識點,可以采用排除法。
2.【答案】B
【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
【解析】【分析】①中的重慶小面是重慶市的特色小吃,重慶的簡稱是渝,所以A錯誤;
②中的沙縣小吃是福建省的特色小吃,福建的簡稱是閩,所以B正確;
③中的蘭州拉面是甘肅省的特色小吃,甘肅的簡稱是甘,所以C是錯誤的;
④中的西安肉夾饃是陜西的特色小吃,陜西的簡稱是陜,所以D是錯誤的;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我國省級行政區的簡稱與其代表性飲食的相關知識點。
3.【答案】B
【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
【解析】【分析】壯族分布于廣西,不是廣東,所以A是錯誤的;
回族主要在寧夏,所以B是正確;
藏族主要分布于西藏,不是新疆,所以C是錯誤的;
維吾爾族主要分布于新疆,不是內蒙古,所以D也是錯誤的;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少數民族分布的相關知識點。
4.【答案】A
【知識點】我國的人口特點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人口地理分界線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人口分布極不平衡,著名的人口分界線是黑河——騰沖一線。故選擇A。
【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人口地理分界線的識記。
5.【答案】D
【知識點】地勢和地形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四大高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巍巍蒼蒼,冰峰千丈;百里懸河,山川相間.描述的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雪山連綿,冰川廣布,所以A錯誤;禿山荒丘,川梁相間;溝谷縱橫,地表破殘.描述的是黃土高原,地表千溝萬壑,支離破碎,所以B錯誤;洼地羅列,山川相間;巖溶地表,結構奇巧.描述的是云貴高原,石灰巖分布廣泛,所以C錯誤;地坦蕩蕩,平沙無際;風吹草低,黃羊成群.描述的是內蒙古高原,地勢平坦開闊,是我國重要的牧區之一,所以D正確。故選擇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四大高原概況的識記。
【答案】6.D
7.B
【知識點】母親河———長江黃河
【解析】【點評】本題考查的是黃河地上河和地上河的治理的相關知識點。
6.地上河是因為中游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泥沙堆積在下游,河床被抬高,然后就出現了地上河,所以地上河是出現在黃河的下游,桃花峪以下是黃河下游,所以d河段位于黃河下游,會出現地上河,因此D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D。
7.上游修建水庫不是治理地上河的措施,上游防洪抗災也和地上河無關,地上河出現在黃河下游,所以A和D都不能選。
下游加固堤壩只能緩解下游地上河的問題,因此C也不能選。
地上河出現的根本原因是中游水土流失過于嚴重,所以加強中游的水土保持治理地上河的根本措施,所以B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B。
8.【答案】C
【知識點】我國的疆域
【解析】【分析】海南島終年如夏,是因為海南島緯度較低,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溫度都較高,黑龍江位于我國東北方向,緯度較高,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冬季氣溫較低,比較漫長。所以緯度是影響著兩個地方的氣候差異的主要原因。所以C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氣候的影響因素的知識點。
9.【答案】B
【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解析】【分析】本題解題的關鍵是要審題抓住關鍵詞,讓我們鎖定的是說法錯誤的選項,而非正確的選項,結合題干的信息和所學知識可以明確選項ACD是正確的,北方以種植小麥 等農作物為主,所以北方人喜歡吃面食,而南方主要種植水稻,因此南方人喜歡吃米飯,由此可知選項B是錯誤,所以B選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南北方在自然和生活上差異的相關知識點,要明確自然是影響人們生產和生活的關鍵因素。
10.【答案】C
【知識點】臺灣
【解析】【分析】臺灣的地勢特點是東高西低,東部主要是山地,西部主要是平原,所以①是錯誤的,臺灣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相望,所以②也是錯誤的,臺北是臺灣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臺灣省動植物資源豐富,有“天然植物園”美稱,因此 ③④是正確的,所以C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臺灣的地理環境與人文環境概況,可以采用排除法。
11.【答案】D
【知識點】鴉片戰爭
【解析】【分析】根據簡化設問可以明確要從選項中選出與林則徐相關的歷史事件。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英國軍隊與非官方武裝力量間在廣州市郊外三元里發生的沖突事件,林則徐并沒有參與第一次鴉片戰爭,所以A不能選,金田起義是洪秀全領導的,所以B也不能選,收復新疆的是左宗棠,所以C也不能選,因此D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林則徐領導虎門銷煙的相關知識點。
12.【答案】A
【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
【解析】【分析】火燒圓明園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的暴行,所以設問中的聯軍指的是英法聯軍,所以A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發起國及其在中國的暴行的相關知識點。
13.【答案】C
【知識點】鴉片戰爭
【解析】【分析】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喪失了更多的主權和領土,西方列強侵略勢力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因此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所以C是錯誤的,設問就是要選擇錯誤的,所以C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的相關知識點。
14.【答案】C
【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
【解析】【分析】通過題干中1851年、廢棄偶像,崇拜上帝;誅滅妖朝,創建新朝、農民運動的這些信息可以鎖定這次運動是太平天國運動,這次運動并沒有徹底推翻清朝的統治,所以A是錯誤的;
提出了“扶清滅洋”口號的是義和團運動,所以B也是錯誤的;
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是鴉片戰爭,所以D是錯誤的;
太平天國運動沉重打擊了外國侵略勢力,所以C是正確的。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太平天國運動的內容及其影響的內容。
15.【答案】A
【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解析】【分析】自強是洋務運動的其中一個口號,開啟近代化是洋務運動的重要影響,所以通過這兩個信息可以鎖定這個事件是洋務運動,所以A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洋務運動的相關知識點。
16.【答案】C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通過被東方小國打敗這一信息可以明確這場戰爭是甲午中日戰爭,這場戰爭以清朝的慘敗而告終,最終簽訂了《馬關條約》。所以C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甲午戰爭戰敗之后簽訂條約的相關內容。
17.【答案】B
【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從題干的信息中臺灣今已歸日本,頤和園又搭天棚可以得出面對國土被迫割讓,統治階層不痛定思痛,還有時間、精力與財力去慶祝壽辰,足見封建統治階層的不思進取,體現了封建制度的腐朽落后,所以B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的原因的相關知識點。
18.【答案】B
【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義和團運動興起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是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日益激烈化,所以A是錯誤的;
巴黎和會外交失敗導致了五四運動,所以C是錯誤的;
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導致了要戰略轉移,開始長征,所以D也是錯誤的;
甲午戰爭戰敗,中華民族面臨著嚴重的民族危機,所以開始了維新變法,因此B是正確的。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義和團運動、百日維新、新文化運動、紅軍長征的背景的相關知識點。
19.【答案】B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從題干中革命的果實又落到日勢力的代表袁世凱手里這一信心可以確定這場運動指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在思想上打開了思想進步的閘門,所以①是錯誤的,但是沒有完成反帝的任務,所以②和③是正確的,④是錯誤的。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影響的相關知識點。
20.【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武昌起義是辛亥革命的開始,推翻清朝統治,建立中華民國,頒布臨時約法是辛亥革命的成果,所以這個劇本在描述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確立了民主共和制,所以劇本名稱是走向共和。所以D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點。
21.【答案】A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從漫畫中雖然大風努力地想要吹倒三從四德,但是女子仍舊被三從四德所束縛,可以得出婦女在新文化運動中并沒有獲得完全解放,所以③是錯誤的,因此A①②④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新文化運動的影響的相關知識點。
22.【答案】B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四個選項本身都是正確的史實,設問中要求體現群眾運動的特點,也就意味著要體現這次運動的參與面十分廣,學生罷課、工人罷工、商人罷市的斗爭體現了五四運動參與的階層面廣,人數多,所以最能體現群眾運動的特點你,因此B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五四運動的相關史實。
23.【答案】A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
【解析】【分析】題干中1921年的信息可以確認當時有中共一大召開、中國共產黨誕生的重大歷史事件,中共誕生標志著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可以體現一個新的革命火種在中國大地上點燃,所以這個火種指的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因此A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意義。
24.【答案】D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處的時間節點是從1924年到1927年,清政府被推翻的時間是1911年,臺灣回到祖國懷抱是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中國共產黨誕生時間是1921年,符合1924到1927年這個時間段的只有北伐戰爭,所以D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北伐戰爭的時間這一知識點。
25.【答案】C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從題干的信息中可以明確要從選項中選出充分發動農民階級的歷史事件,南昌起義和辛亥革命并沒有做到這一點,所以①和④不能選,因此C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在近代史中充分發動農民參與革命運動的相關知識點。
26.【答案】A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隨著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所以背景是為了避開蔣介石的魔爪而進行的一次生死攸關、征途漫漫的撤退,在長征過程中紅軍遇到了各種各樣的挫折,所以這是一場險象環生、危在旦夕的戰斗。因此A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紅軍長征的背景和過程的相關知識點。
27.【答案】B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七七事變的爆發是全面抗戰開始的標志,A中的歌曲《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是九一八事變的相關內容,不符合題意;
B中的宛平城外狼狗叫,盧溝橋上槍聲急指的就是七七事變,符合題意;
C中的長江嗚咽鐘山悲泣……三十萬冤魂在地獄中哭泣指的是南京大屠殺,不符合題意;
D中的電影《甲午風云》指的是甲午中日戰爭,也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全面抗戰開始的標志的知識點。
28.【答案】C
【知識點】抗日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從題干中教育了中國人民,把一盤散沙的中國人民打得團結起來了這一信息可以概括出抗日戰爭使得中國人民團結起來,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所以C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抗日戰爭的作用。
29.【答案】D
【知識點】內戰的爆發
【解析】【分析】“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是辛亥革命時期的口號,排除A;
“打倒列強,鏟除軍閥”是北伐戰爭時期的口號,排除B;
“還我河山,守士抗戰”是抗日戰爭時期的口號,排除C;
“要和平,爭民主”是解放戰爭時期的口號。所以D選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中國共產黨參加重慶談判的原因。
30.【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紅軍長征;三大戰役;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
【解析】【分析】葉挺連克汀泗橋、賀勝橋為消滅吳佩孚主力發揮重要作用;所以A是錯誤的,四渡赤水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所以B是錯誤的;第三次長沙會戰進一步堅定了全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心,對提高反法西斯戰爭的盟軍的士氣,支援英美軍隊在中國南方的作戰,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因此C是正確的;林彪指揮平津戰役解放了華北地區,所以D是錯誤的,因此C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人民展開英勇斗爭的史實的相關知識點。
31.【答案】D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抗日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中共一大通過了黨綱,確定了黨的奮斗目標;中共二大的中心議題是進一步討論和確定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綱領問題。并且明確提出了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遵義會議全力糾正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左’傾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所以ABC都不符合題干的要求,把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應該是中共七大,所以D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中共共產黨重要會議上的重要內容。
32.【答案】A
【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
【解析】【分析】通過設問中狀元告別仕途后仍然念念不忘的興國之夢可以確定這個人物是張謇,他放棄了仕途,投身于實業救國,所以A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張謇實業救國的事跡。
33.【答案】B
【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圖1中的大學堂是戊戌變法中創立的,所以①是錯誤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使得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所以②是正確的,圖3反映的是新文化運動,是清末民初人們在社會習俗方面的變化,所以③④是正確的,因此B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中國近代化歷程的相關知識點。
34.【答案】B
【知識點】抗日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黃河大臺唱》的作者:詞作者光未然,曲作者冼星海;《春天的故事》是由蔣開儒、葉旭全作詞,王佑貴譜曲的歌曲;《我的中國心》是一首由黃霑作詞、王福齡作曲;《義勇軍進行曲》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所以這是聶耳的代表作。所以B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義勇軍進行曲》的作者這一知識點。
35.【答案】A
【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
【解析】【分析】《申報》是在上海創辦的,不是北京,所以A選項表述有誤,而設問剛好問的是表述有誤的選項,所以A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申報》的相關知識點
36.【答案】(1)戊戌變法(維新變法)、辛亥革命
戊戌變法學習西方的君主立憲制,辛亥革命則學習西方的民主共和制
(2)李大釗 南昌起義、秋收起義。
(3)在農村建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寫工農武裝割據也可得分)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設問中提出在制度上的兩次探索,按照時間順序先是由資產階級維新派開始了戊戌變法(維新變法),學習的是西方的君主立憲制,結果失敗,之后由資產階級革命派掀起了辛亥革命,這一次嘗試的是西方的民主共和制。
(2)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傳播是在新文化運動的后期,當時李大釗連續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新紀元》等文章和演講開始宣傳馬克思主義。學習俄國城市中心暴動的史實要明確斗爭的主陣地是在城市,所以可以寫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南昌起義是在南昌發動的,秋收起義是在長沙發動的,都是重要的城市。
(3)在轉向農村之前,中共的起義都是以城市為中心,隨著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的相繼失敗,中共開始轉向敵人力量較為薄弱的農村,以農村為中心,發展生產,進行武裝斗爭,走出了一條在農村建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寫工農武裝割據也可得分)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中國近代化歷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內容相關史實。
37.【答案】(1)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國不再享有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或南京臨時政府);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
(3)中國共產黨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現全民族抗戰;國民黨正面戰場的英勇作戰;獲得了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與正義的國家和人民的支持
(4)渡江戰役;標志著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結束
【知識點】鴉片戰爭;辛亥革命;抗日戰爭的勝利;三大戰役;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
【解析】【分析】(1)圖1中的《南京條約》是在鴉片戰爭戰敗之后簽訂的,涉及到了割地、賠款、關稅協定等內容,條約中的這些內容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國不再享有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因而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圖二中的人物孫中山與地點南京可以推斷出當時成立的政府是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或南京臨時政府);《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華民國的臨時憲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
(3)圖3的場景是日本向中國投降,這一場景的出現也就意味著中國抗日戰爭取得了勝利,那設問要求寫出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必然性就是在問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主要有中國共產黨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現全民族抗戰;國民黨正面戰場的英勇作戰;獲得了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與正義的國家和人民的支持這些原因。
(4)從圖4中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這一信息可以知道這是渡江戰役,這次戰役之后國民黨就退守臺灣,所以這一次戰役標志著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結束。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鴉片戰爭的影響、中華民國建立與《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抗日戰爭勝利原因、渡江戰役的相關知識點
38.【答案】(1)中共二大、古田會議
(2)八七會議,糾正了右傾錯誤,通過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總方針。
或者遵義會議,糾正黨內的左傾錯誤,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成立密不可分: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知識點】五四運動;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通過審題可以明確,所要填寫的會議都在年代尺中,通過將關鍵信息與所學知識相對應,便可以鎖定正確答案,中共二大中制定了民族革命綱領,古田會議上明確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
(2)通過概況題干中的信息可以明確要從年代尺中鎖定一個中共自我糾錯的會議,而年代尺中的八七會議上糾正了右傾錯誤,通過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總方針剛好符合這一信息要求。年代尺中的遵義會議,糾正黨內的左傾錯誤,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也符合上述要求,兩次會議二選一即可,關鍵是要把會議上的內容與意義闡述明確,才能體現論證的過程。
(3)毛澤東認為中共黨史從五四運動說起更好的原因是因為五四運動的重要意義,雖然五四運動發生的時間在中國一大召開之前,但是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成立密不可分: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中共二大和古田會議這兩次會議上制定的內容、八七會議的內容和五四運動的意義。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寧波市余姚市 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35小題,每小題2分,共7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正確,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
1.關于我國位置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大部分領土在溫帶,兼有熱帶
B.位于東半球,東臨大西洋
C.位于南半球,亞洲大陸東部
D.境內有赤道、北回歸線、北極圈穿過
【答案】A
【知識點】我國的疆域
【解析】【分析】我國大部分領導位于北溫帶,小部分位于熱帶,所以A是正確;
我國雖然位于東半球,但是東臨太平洋,不是大西洋,所以B是錯誤的;
我國位于北半球,亞東大陸東部,所以C也是錯誤的;
北極圈其緯度數值為北緯66°34',我國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北緯53度),所以北極圈沒有穿過中國,因此D也是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我國的地理位置的相關知識點,可以采用排除法。
2.中國的飲食文化折射出鮮明的地域特色,下列餐飲招牌與所屬省區的簡稱一致的(  )
A.①—滇 B.②—閩 C.③—皖 D.④—隴
【答案】B
【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
【解析】【分析】①中的重慶小面是重慶市的特色小吃,重慶的簡稱是渝,所以A錯誤;
②中的沙縣小吃是福建省的特色小吃,福建的簡稱是閩,所以B正確;
③中的蘭州拉面是甘肅省的特色小吃,甘肅的簡稱是甘,所以C是錯誤的;
④中的西安肉夾饃是陜西的特色小吃,陜西的簡稱是陜,所以D是錯誤的;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我國省級行政區的簡稱與其代表性飲食的相關知識點。
3.下列少數民族與其主要分布的省區連線正確的是(  )
A.壯族——廣東 B.回族——寧夏
C.藏族——新疆 D.維吾爾族——內蒙古
【答案】B
【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
【解析】【分析】壯族分布于廣西,不是廣東,所以A是錯誤的;
回族主要在寧夏,所以B是正確;
藏族主要分布于西藏,不是新疆,所以C是錯誤的;
維吾爾族主要分布于新疆,不是內蒙古,所以D也是錯誤的;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少數民族分布的相關知識點。
4.我國人口分布極不平衡,著名的人口分界線是(  )
A.黑河—騰沖一線
B.漠河—騰沖一線
C.秦嶺—淮河一線
D.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答案】A
【知識點】我國的人口特點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人口地理分界線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人口分布極不平衡,著名的人口分界線是黑河——騰沖一線。故選擇A。
【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人口地理分界線的識記。
5.(2017七下·杭州月考)下面是有關我國四大高原主要特征的“順口溜”,其中描述正確的是(  )
A.巍巍蒼蒼,冰峰千丈;百里懸河,山川相間——云貴高原
B.禿山荒丘,川梁相間;溝谷縱橫,地表破殘——青藏高原
C.洼地羅列,山川相間;巖溶地表,結構奇巧——黃土高原
D.地坦蕩蕩,平沙無際;風吹草低,黃羊成群——內蒙古高原
【答案】D
【知識點】地勢和地形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四大高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巍巍蒼蒼,冰峰千丈;百里懸河,山川相間.描述的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雪山連綿,冰川廣布,所以A錯誤;禿山荒丘,川梁相間;溝谷縱橫,地表破殘.描述的是黃土高原,地表千溝萬壑,支離破碎,所以B錯誤;洼地羅列,山川相間;巖溶地表,結構奇巧.描述的是云貴高原,石灰巖分布廣泛,所以C錯誤;地坦蕩蕩,平沙無際;風吹草低,黃羊成群.描述的是內蒙古高原,地勢平坦開闊,是我國重要的牧區之一,所以D正確。故選擇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四大高原概況的識記。
讀黃河干流圖和“地上河”示意圖,回答問題。
6.黃河“地上河”景觀,出現在黃河的(  )
A.a河段 B.b河段 C.c河段 D.d河段
7.治理黃河“地上河”的根本措施是(  )
A.上游修建水庫 B.中游水土保持
C.下游加固堤壩 D.上游防洪抗災
【答案】6.D
7.B
【知識點】母親河———長江黃河
【解析】【點評】本題考查的是黃河地上河和地上河的治理的相關知識點。
6.地上河是因為中游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泥沙堆積在下游,河床被抬高,然后就出現了地上河,所以地上河是出現在黃河的下游,桃花峪以下是黃河下游,所以d河段位于黃河下游,會出現地上河,因此D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D。
7.上游修建水庫不是治理地上河的措施,上游防洪抗災也和地上河無關,地上河出現在黃河下游,所以A和D都不能選。
下游加固堤壩只能緩解下游地上河的問題,因此C也不能選。
地上河出現的根本原因是中游水土流失過于嚴重,所以加強中游的水土保持治理地上河的根本措施,所以B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B。
8.我國海南島終年如夏,而黑龍江冬季漫長。形成這種氣候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因素 B.海陸因素 C.緯度因素 D.地勢因素
【答案】C
【知識點】我國的疆域
【解析】【分析】海南島終年如夏,是因為海南島緯度較低,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溫度都較高,黑龍江位于我國東北方向,緯度較高,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冬季氣溫較低,比較漫長。所以緯度是影響著兩個地方的氣候差異的主要原因。所以C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氣候的影響因素的知識點。
9.“鐵馬、四風、塞北”,“杏花、春雨、江南”分別是我國北方和南方地區的典型寫照,以下關于我國南北方的差別,說法錯誤的是(  )
A.北方房子窗戶小,注重防寒;南方房子窗戶大,注重通風
B.北方人們喜吃米飯,南方人們喜吃面食
C.北方河流比南方河流數量少,流量小
D.北方交通以陸地為主,南方交通水陸并舉
【答案】B
【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解析】【分析】本題解題的關鍵是要審題抓住關鍵詞,讓我們鎖定的是說法錯誤的選項,而非正確的選項,結合題干的信息和所學知識可以明確選項ACD是正確的,北方以種植小麥 等農作物為主,所以北方人喜歡吃面食,而南方主要種植水稻,因此南方人喜歡吃米飯,由此可知選項B是錯誤,所以B選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南北方在自然和生活上差異的相關知識點,要明確自然是影響人們生產和生活的關鍵因素。
10.關于寶島臺灣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地形以山地高原為主,氣候暖濕
②東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相望
③動植物資源豐富,有“天然植物園”美稱
④臺北是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C
【知識點】臺灣
【解析】【分析】臺灣的地勢特點是東高西低,東部主要是山地,西部主要是平原,所以①是錯誤的,臺灣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相望,所以②也是錯誤的,臺北是臺灣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臺灣省動植物資源豐富,有“天然植物園”美稱,因此 ③④是正確的,所以C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臺灣的地理環境與人文環境概況,可以采用排除法。
11.“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是清末愛國者林則徐的著名詩句,下列事件與林則徐有關的是(  )
A.三元里抗英 B.金田起義 C.收復新疆 D.虎門銷
【答案】D
【知識點】鴉片戰爭
【解析】【分析】根據簡化設問可以明確要從選項中選出與林則徐相關的歷史事件。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英國軍隊與非官方武裝力量間在廣州市郊外三元里發生的沖突事件,林則徐并沒有參與第一次鴉片戰爭,所以A不能選,金田起義是洪秀全領導的,所以B也不能選,收復新疆的是左宗棠,所以C也不能選,因此D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林則徐領導虎門銷煙的相關知識點。
12.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寫道:“圓明園為皇帝夏季離宮,首先被聯軍掠奪,次被下令焚毀。”這里的“聯軍”是(  )
A.英法聯軍 B.英法美聯軍
C.英法美俄聯軍 D.八國聯軍
【答案】A
【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
【解析】【分析】火燒圓明園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的暴行,所以設問中的聯軍指的是英法聯軍,所以A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發起國及其在中國的暴行的相關知識點。
13.第二次鴉片戰爭對中國造成深遠影響,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A.使中國喪失了更多的主權和領土
B.西方列強侵略勢力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
C.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D.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答案】C
【知識點】鴉片戰爭
【解析】【分析】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喪失了更多的主權和領土,西方列強侵略勢力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因此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所以C是錯誤的,設問就是要選擇錯誤的,所以C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的相關知識點。
14.1851年,中國爆發了以“廢棄偶像,崇拜上帝;誅滅妖朝,創建新朝”為目標的農民運動。這次運動(  )
A.徹底推翻了清朝反動統治 B.提出了“扶清滅洋”口號
C.沉重打擊了外國侵略勢力 D.成為了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答案】C
【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
【解析】【分析】通過題干中1851年、廢棄偶像,崇拜上帝;誅滅妖朝,創建新朝、農民運動的這些信息可以鎖定這次運動是太平天國運動,這次運動并沒有徹底推翻清朝的統治,所以A是錯誤的;
提出了“扶清滅洋”口號的是義和團運動,所以B也是錯誤的;
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是鴉片戰爭,所以D是錯誤的;
太平天國運動沉重打擊了外國侵略勢力,所以C是正確的。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太平天國運動的內容及其影響的內容。
15.《層次遞進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評論某一事件時說:“其最大的意義并不是產生‘自強’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義的‘體’上撕開一道口子,開動了近(現)代化的這輛列車。”“某一事件”指(  )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運動
【答案】A
【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解析】【分析】自強是洋務運動的其中一個口號,開啟近代化是洋務運動的重要影響,所以通過這兩個信息可以鎖定這個事件是洋務運動,所以A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洋務運動的相關知識點。
16.有人曾感慨道,“從前我國還只是被西方大國打敗過,現在竟被東方的小國打敗了,而且敗得那樣慘,條約又訂得那樣苛刻。”這個“苛刻的條約”指的是(  )
A.《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答案】C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通過被東方小國打敗這一信息可以明確這場戰爭是甲午中日戰爭,這場戰爭以清朝的慘敗而告終,最終簽訂了《馬關條約》。所以C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甲午戰爭戰敗之后簽訂條約的相關內容。
17.1895年,有人寫了一副對聯,“臺灣今已歸日本,頤和園又搭天棚(注:指舉辦慈禧太后萬壽慶典)”這副7聯從一個側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戰爭中國失敗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成為東洋朝廷 B.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C.日本政治制度先進 D.日本侵華準備充分
【答案】B
【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從題干的信息中臺灣今已歸日本,頤和園又搭天棚可以得出面對國土被迫割讓,統治階層不痛定思痛,還有時間、精力與財力去慶祝壽辰,足見封建統治階層的不思進取,體現了封建制度的腐朽落后,所以B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的原因的相關知識點。
18.歷史學習要明其因果與時序。下列歷史因果關系正確的是(  )
A.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義和團運動興起
B.甲午戰爭戰敗→百日維新出現
C.巴黎和會外交失敗→新文化運動開始
D.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紅軍長征
【答案】B
【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義和團運動興起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是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日益激烈化,所以A是錯誤的;
巴黎和會外交失敗導致了五四運動,所以C是錯誤的;
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導致了要戰略轉移,開始長征,所以D也是錯誤的;
甲午戰爭戰敗,中華民族面臨著嚴重的民族危機,所以開始了維新變法,因此B是正確的。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義和團運動、百日維新、新文化運動、紅軍長征的背景的相關知識點。
19.“這次革命并沒有達到它所預期的目標,西方列強在中國的支配地位沒有受到削弱,在農村沒有出現一場社會大變動,中國近代社會的基本矛盾一個也沒有得到解決。革命的果實又落到日勢力的代表袁世凱手里”。由此可見,這次革命(  )
①未能推動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
②沒有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目標
③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④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從題干中革命的果實又落到日勢力的代表袁世凱手里這一信心可以確定這場運動指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在思想上打開了思想進步的閘門,所以①是錯誤的,但是沒有完成反帝的任務,所以②和③是正確的,④是錯誤的。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影響的相關知識點。
20.圖片是某班同學排演歷史劇擬定的各幕題目。依此判斷劇本名稱應該是(  )
A.師夷長技 B.國家統一 C.軍閥割據 D.走向共和
【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武昌起義是辛亥革命的開始,推翻清朝統治,建立中華民國,頒布臨時約法是辛亥革命的成果,所以這個劇本在描述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確立了民主共和制,所以劇本名稱是走向共和。所以D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點。
21.下圖是新文化運動時期發表在某報紙上的漫畫《靠不住》。對此漫畫解讀正確的是(  )
①“三從四德”在世界進步潮流中搖搖欲墜
②抨擊舊道德是新文化運動的內容之一
③婦女在新文化運動中獲得了徹底解放
④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禮教的統治地位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A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從漫畫中雖然大風努力地想要吹倒三從四德,但是女子仍舊被三從四德所束縛,可以得出婦女在新文化運動中并沒有獲得完全解放,所以③是錯誤的,因此A①②④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新文化運動的影響的相關知識點。
22.有歷史學家稱贊五四運動為“中國現代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群眾運動”。以下關于五四運動的史實中,最能體現“群眾運動”這一特點的是(  )
A.提出了“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的口號
B.廣泛開展了學生罷課、工人罷工、商人罷市的斗爭
C.后期運動的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了上海
D.中國代表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
【答案】B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四個選項本身都是正確的史實,設問中要求體現群眾運動的特點,也就意味著要體現這次運動的參與面十分廣,學生罷課、工人罷工、商人罷市的斗爭體現了五四運動參與的階層面廣,人數多,所以最能體現群眾運動的特點你,因此B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五四運動的相關史實。
23.“1921年,一個新的革命火種在沉沉黑夜的中國大地上點燃。”這一“火種”指的是(  )
A.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B.黃埔軍校的創建
C.國民革命軍的北伐 D.南昌起義的發動
【答案】A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
【解析】【分析】題干中1921年的信息可以確認當時有中共一大召開、中國共產黨誕生的重大歷史事件,中共誕生標志著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可以體現一個新的革命火種在中國大地上點燃,所以這個火種指的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因此A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意義。
24.下面時間軸反映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進程,其中“★”處取得的成果是(  )
A.推翻了清政府的統治 B.中國共產黨誕生
C.臺灣回到祖國懷抱 D.取得北伐戰爭的勝利
【答案】D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處的時間節點是從1924年到1927年,清政府被推翻的時間是1911年,臺灣回到祖國懷抱是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中國共產黨誕生時間是1921年,符合1924到1927年這個時間段的只有北伐戰爭,所以D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北伐戰爭的時間這一知識點。
25.“在半殖民地的中國,農民占人口的90%以上,當我們估計革命力量時,我們必須強調農民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把這一認識付諸實踐的是(  )
①發動南昌起義 ②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 ③開展土地革命 ④進行辛亥革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從題干的信息中可以明確要從選項中選出充分發動農民階級的歷史事件,南昌起義和辛亥革命并沒有做到這一點,所以①和④不能選,因此C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在近代史中充分發動農民參與革命運動的相關知識點。
26.“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行軍,……是為避開蔣介石的魔爪而進行的一次生死攸關、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場險象環生、危在旦夕的戰斗。”這里的“行軍”指的是(  )
A.中國工農紅軍長征 B.井岡山會師
C.百團大戰 D.平型關大捷
【答案】A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隨著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所以背景是為了避開蔣介石的魔爪而進行的一次生死攸關、征途漫漫的撤退,在長征過程中紅軍遇到了各種各樣的挫折,所以這是一場險象環生、危在旦夕的戰斗。因此A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紅軍長征的背景和過程的相關知識點。
27.下列選項描述全國性抗日戰爭開始事件的是(  )
A.歌曲《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
B.詩句“宛平城外狼狗叫,盧溝橋上槍聲急”
C.詩句“長江嗚咽鐘山悲泣……三十萬冤魂在地獄中哭泣”
D.電影《甲午風云》
【答案】B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七七事變的爆發是全面抗戰開始的標志,A中的歌曲《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是九一八事變的相關內容,不符合題意;
B中的宛平城外狼狗叫,盧溝橋上槍聲急指的就是七七事變,符合題意;
C中的長江嗚咽鐘山悲泣……三十萬冤魂在地獄中哭泣指的是南京大屠殺,不符合題意;
D中的電影《甲午風云》指的是甲午中日戰爭,也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全面抗戰開始的標志的知識點。
28.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戰爭“教育了中國人民,把一盤散沙的中國人民打得團結起來了”。下列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A.抗日戰爭是一場民族解放戰爭
B.抗日戰爭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C.抗日戰爭促進了中華民族覺醒
D.中國在抗日戰爭中遭受巨大損失
【答案】C
【知識點】抗日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從題干中教育了中國人民,把一盤散沙的中國人民打得團結起來了這一信息可以概括出抗日戰爭使得中國人民團結起來,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所以C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抗日戰爭的作用。
29.1945年,文學家鄭振鐸寫道:“從毛澤東先生到了重慶,開始會談以后,我們哪一天不在探問著會談進行的情形,不在關心著會談進行得順利與否?”這反映出當時中國人民的迫切愿望是(  )
A.“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B.“打倒列強,鏟除軍閥”
C.“還我河山,守士抗戰” D.“要和平,爭民主”
【答案】D
【知識點】內戰的爆發
【解析】【分析】“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是辛亥革命時期的口號,排除A;
“打倒列強,鏟除軍閥”是北伐戰爭時期的口號,排除B;
“還我河山,守士抗戰”是抗日戰爭時期的口號,排除C;
“要和平,爭民主”是解放戰爭時期的口號。所以D選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中國共產黨參加重慶談判的原因。
30.1919—1949年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人民為推翻專制統治、爭取民族獨立,展開了一場又一場英勇戰斗,以下對其描述正確的是(  )
時間 指揮官和戰役戰斗 影響
A 1924年 葉挺連克汀泗橋、賀勝橋 孫傳芳主力被消滅
B 1934年 四渡赤水 跳出了敵人的重重包圍
C 1941年 第三次長沙會戰 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
D 1947年 林彪指揮平津戰役 解放東北全境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紅軍長征;三大戰役;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
【解析】【分析】葉挺連克汀泗橋、賀勝橋為消滅吳佩孚主力發揮重要作用;所以A是錯誤的,四渡赤水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所以B是錯誤的;第三次長沙會戰進一步堅定了全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心,對提高反法西斯戰爭的盟軍的士氣,支援英美軍隊在中國南方的作戰,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因此C是正確的;林彪指揮平津戰役解放了華北地區,所以D是錯誤的,因此C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人民展開英勇斗爭的史實的相關知識點。
31.把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是在哪次會議上(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義會議 D.中共七大
【答案】D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抗日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中共一大通過了黨綱,確定了黨的奮斗目標;中共二大的中心議題是進一步討論和確定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綱領問題。并且明確提出了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遵義會議全力糾正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左’傾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所以ABC都不符合題干的要求,把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應該是中共七大,所以D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中共共產黨重要會議上的重要內容。
32.“他一生孤獨,最大的精神支柱是內心崇高的社會理想,是一個狀元告別仕途后仍然念念不忘的興國之夢。”“他”及“興國之夢”分別是(  )
A.張謇 實業救國 B.康有為 變法圖強
C.孫中山 創立民國 D.曾國藩 自強求富
【答案】A
【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
【解析】【分析】通過設問中狀元告別仕途后仍然念念不忘的興國之夢可以確定這個人物是張謇,他放棄了仕途,投身于實業救國,所以A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張謇實業救國的事跡。
33.仔細觀察圖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圖1是洋務運動向西方學習的成果
②圖2反映出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③圖3反映的清末民初人們在社會習俗方面的變化
④圖1、圖2、圖3都反映了中國近代化進程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B
【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圖1中的大學堂是戊戌變法中創立的,所以①是錯誤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使得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所以②是正確的,圖3反映的是新文化運動,是清末民初人們在社會習俗方面的變化,所以③④是正確的,因此B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中國近代化歷程的相關知識點。
34.人民音樂家聶耳譜寫了許多振奮人心的優秀歌曲,下列屬于他的代表作是(  )
A.《黃河大合唱》 B.《義勇軍進行曲》
C.《春天的故事》 D.《我的中國心》
【答案】B
【知識點】抗日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黃河大臺唱》的作者:詞作者光未然,曲作者冼星海;《春天的故事》是由蔣開儒、葉旭全作詞,王佑貴譜曲的歌曲;《我的中國心》是一首由黃霑作詞、王福齡作曲;《義勇軍進行曲》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所以這是聶耳的代表作。所以B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義勇軍進行曲》的作者這一知識點。
35.報紙、雜志是人們獲取信息,了解社會,進行輿論宣傳的重要工具。下列表述有誤的是(  )
A.鴉片戰爭后,在北京創辦的《申報》是近代中國最著名的中文報刊
B.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綱領闡發為“三民主義”
C.陳獨秀等以《新青年》雜志為主要陣地,掀起新文化運動
D.梁啟超在《時務報》發表《變法通議》,主張變法圖強
【答案】A
【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
【解析】【分析】《申報》是在上海創辦的,不是北京,所以A選項表述有誤,而設問剛好問的是表述有誤的選項,所以A是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申報》的相關知識點
二、本大題共有三個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36.(2021八上·余姚期末)近代中國無數的仁人志士在失敗、鮮血中探索出一條條救亡圖存的道路,最終在中共的領導下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根據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向西方學習】“近五十年來,中國人漸漸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從機器上感覺不足;……第二期是從制度上感覺不足;……第三期便從文化根本上感覺不足。”
——梁啟超《五十年中國進化概論》
【以俄為師】“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毛澤東
【走自己的路】“干革命沒有根據地就立不穩腳跟。……現在,我們就是要上井岡山,去尋找一個立腳點,使隊伍不散,紅旗不倒。這樣,我們這塊小小的石頭,就總有一天會甩出去,打破蔣介石那口大水缸!”——毛澤東
(1)中國人針對“第二期是從制度上感覺不足”而做出了哪兩次探索?這兩次反應在制度上的探索又有何差異?
(2)在中國第一個舉起馬克思主義大旗的人是誰?列舉當時中國以俄為師,學習俄國城市中心暴動斗爭方式的史實兩例。
(3)轉向農村后,中共終于找到了一條使由國夫向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確道路。這條道路指的是?
【答案】(1)戊戌變法(維新變法)、辛亥革命
戊戌變法學習西方的君主立憲制,辛亥革命則學習西方的民主共和制
(2)李大釗 南昌起義、秋收起義。
(3)在農村建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寫工農武裝割據也可得分)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設問中提出在制度上的兩次探索,按照時間順序先是由資產階級維新派開始了戊戌變法(維新變法),學習的是西方的君主立憲制,結果失敗,之后由資產階級革命派掀起了辛亥革命,這一次嘗試的是西方的民主共和制。
(2)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傳播是在新文化運動的后期,當時李大釗連續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新紀元》等文章和演講開始宣傳馬克思主義。學習俄國城市中心暴動的史實要明確斗爭的主陣地是在城市,所以可以寫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南昌起義是在南昌發動的,秋收起義是在長沙發動的,都是重要的城市。
(3)在轉向農村之前,中共的起義都是以城市為中心,隨著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的相繼失敗,中共開始轉向敵人力量較為薄弱的農村,以農村為中心,發展生產,進行武裝斗爭,走出了一條在農村建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寫工農武裝割據也可得分)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中國近代化歷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內容相關史實。
37.(2021八上·余姚期末)南京見證了近代中國的滄桑歷史。請結合發生在南京的歷史事件,回答下列問題。
(1)圖1條約的簽訂給當時的中國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2)寫出圖2事件中成立的政府名稱,該政府頒布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何性質?
(3)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圖3這一場景得以出現的歷史必然性。
(4)圖4反映了人民解放戰爭的哪一戰役?占領南京有何標志性意義?
【答案】(1)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國不再享有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或南京臨時政府);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
(3)中國共產黨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現全民族抗戰;國民黨正面戰場的英勇作戰;獲得了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與正義的國家和人民的支持
(4)渡江戰役;標志著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結束
【知識點】鴉片戰爭;辛亥革命;抗日戰爭的勝利;三大戰役;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
【解析】【分析】(1)圖1中的《南京條約》是在鴉片戰爭戰敗之后簽訂的,涉及到了割地、賠款、關稅協定等內容,條約中的這些內容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國不再享有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因而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圖二中的人物孫中山與地點南京可以推斷出當時成立的政府是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或南京臨時政府);《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華民國的臨時憲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
(3)圖3的場景是日本向中國投降,這一場景的出現也就意味著中國抗日戰爭取得了勝利,那設問要求寫出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必然性就是在問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主要有中國共產黨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現全民族抗戰;國民黨正面戰場的英勇作戰;獲得了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與正義的國家和人民的支持這些原因。
(4)從圖4中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這一信息可以知道這是渡江戰役,這次戰役之后國民黨就退守臺灣,所以這一次戰役標志著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結束。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鴉片戰爭的影響、中華民國建立與《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抗日戰爭勝利原因、渡江戰役的相關知識點
38.(2021八上·余姚期末)回首百年黨史,堅定前行之路。下列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召開的其中幾次重要會議,為中國革命和建設指明了方向。請結合年代尺,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毛澤東同志在1942年關于《如何研究中共黨史》的講話中,曾經指出:“我們研究黨史,只從1921年起還不能完全說明問題,……從辛亥革命說起差不多,從五四運動說起可能更好。”
(1)依據材料一中的年代尺,指出與“制定民主革命綱領”、“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相對應的會議分別是哪兩次?
(2)“中國革命曾多次處于命運的十字路口,但是中共憑借超強的自我糾錯能力,最終走上了正確的道路”。請選擇年代尺中的一項史實加以論證。
(3)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說說毛澤東認為中共黨史“從五四運動說起可能更好”的理由。
【答案】(1)中共二大、古田會議
(2)八七會議,糾正了右傾錯誤,通過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總方針。
或者遵義會議,糾正黨內的左傾錯誤,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成立密不可分: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知識點】五四運動;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通過審題可以明確,所要填寫的會議都在年代尺中,通過將關鍵信息與所學知識相對應,便可以鎖定正確答案,中共二大中制定了民族革命綱領,古田會議上明確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
(2)通過概況題干中的信息可以明確要從年代尺中鎖定一個中共自我糾錯的會議,而年代尺中的八七會議上糾正了右傾錯誤,通過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總方針剛好符合這一信息要求。年代尺中的遵義會議,糾正黨內的左傾錯誤,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也符合上述要求,兩次會議二選一即可,關鍵是要把會議上的內容與意義闡述明確,才能體現論證的過程。
(3)毛澤東認為中共黨史從五四運動說起更好的原因是因為五四運動的重要意義,雖然五四運動發生的時間在中國一大召開之前,但是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成立密不可分: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中共二大和古田會議這兩次會議上制定的內容、八七會議的內容和五四運動的意義。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区。| 竹溪县| 佛教| 阜康市| 曲水县| 自贡市| 会东县| 土默特右旗| 敖汉旗| 淳安县| 盘锦市| 永兴县| 峨眉山市| 敦煌市| 津市市| 长垣县| 大庆市| 突泉县| 綦江县| 西宁市| 普兰店市| 昭通市| 东乡族自治县| 金塔县| 美姑县| 昌吉市| 高清| 呼伦贝尔市| 鹰潭市| 铁力市| 区。| 金溪县| 威宁| 灵璧县| 宜州市| 芒康县| 扎兰屯市| 靖江市| 远安县| 天等县| 凤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