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5.3社會歷史的主體 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必備知識: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關鍵能力::利用人民群眾的知識分析“全面小康”與“共同富?!?。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了解“全面小康”與“共同富裕”,理解支持并積極參與共同富裕的建設。科學精神:利用人民群眾的知識分析“全面小康”與“共同富?!?。公共參與:向社會介紹“全面小康”與“共同富?!保斫獠⑿麄鲊艺?。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人民群眾的地位;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的內容教學難點:人民群眾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四、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播放視頻《感動中國人物朱彥夫(2022年3月澎湃新聞)》,展示材料: 今年的感動中國人物中,有一位參加過抗美援朝長津湖戰役的退伍軍人,他叫朱彥夫。在朝鮮的冰雪和敵人的槍炮下,他失去了四肢和一只左眼。面對重殘,他憑借著驚人的毅力頑強地站了起來,學會了自理。放下了槍桿子的他不甘于躺平的人生,重拾起了鋤桿子和筆桿子,力爭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后來,在村民們的支持下,當選為了村黨支部書記,在他的帶領下和鄉親們的共同努力下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造福鄉里。提出問題:朱彥夫創造了歷史?回答:不是,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從而引出本課內容:5.3社會歷史的主體。(二)新課講授:總議題::社會歷史的主體議題一: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探究一:展示圖片信息:展示人民群眾和少數敵人的圖片信息(詳見PPT)思考:判斷圖中的相關人物是否屬于人民群眾的范疇學生思考:思考并回答教師總結:一、人民群眾的含義: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起推動作用的人們,既包括普通個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如何正確認識人民群眾這一概念?第一,有量的規定性。第二,有質的規定性,是指對社會發展起推動作用的人們。第三、人民群眾是歷史范疇,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歷史時期具有不同的內涵。在我國現階段,人民群眾包括: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第四,主體部分是勞動群眾。探究二:展示材料:朱彥夫的家鄉沂源縣張家灣是個世代與貧窮打交道的地方,土地貧瘠、缺水缺電,是個出了名的窮山村。在一次黨支部改選中,朱彥夫全票通過,當選為了新一任的村黨支部書記。他帶領全村鄉親們經過多年的治理,原本光禿禿的山上開始種滿了果樹、木材,為當地架起了高壓線,張家灣有了水井,通了電,良田果樹環繞,打贏了脫貧致富的攻堅戰。情景探究:是誰創造了果樹、木材、高壓線、水井等這些物質財富 學生思考:思考并回答教師總結:三、人民群眾的作用:1.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的生產活動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探究三:展示材料:在朱彥夫六十歲那年,他又一次拿起了筆,遵照已故老指導員的囑托,七年時間,七易其稿,寫成了這本自傳體小說《極限人生》。小說《極限人生》以自己與戰友的戰爭故事和重殘后自強不息的經歷為故事背景,以自己與戰友為人物原型,其中真實再現了長津湖戰役的感人故事,是朱彥夫和戰友們共同親身經歷過的生活與實踐。情景探究:材料體現了人民群眾的哪一作用 學生思考:思考并回答教師總結:三、人民群眾的作用:2.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①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實踐是精神財富形成和發展的源泉。探究四:展示材料:魯迅說:“陶淵明如果沒有勞動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沒有酒喝,而且也沒有飯吃,只能餓死在東籬旁邊,哪里還能吟出什么‘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呢?”情景探究:朱彥夫如果沒有勞動群眾供他吃穿住用,能創作出小說《極限人生》嗎?學生思考:思考并回答教師總結:三、人民群眾的作用:2.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②人民群眾的實踐為精神財富的創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探究五:展示材料:一首首不斷改編的民謠“三慌慌”唱出了朱彥夫的家鄉張家泉村60年三代人生產、生活、生態的巨變:一唱“三慌慌”,春天鬧糧荒,夏天忙得慌,秋冬無衣愁得慌;二唱“三慌慌”,春天有糧不慌慌,集體生產喜得慌,秋冬不再鬧饑荒;三唱“三慌慌”,春天花草美得慌,夏天瓜果甜得慌,秋冬腰包鼓得慌。如今,張家泉村早已是“山頂松柏戴帽、山間果樹環繞”的“花果山”,是遠近聞名的富裕村。情景探究:材料體現了人民群眾的什么作用 學生思考:思考并回答教師總結:三、人民群眾的作用:2.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③人民群眾還直接創造了豐碩的社會精神財富。知識梳理:①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實踐是精神財富形成和發展的源泉。②人民群眾的實踐為精神財富的創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③人民群眾還直接創造了豐碩的社會精神財富。因此我們說: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探究六:展示材料:二十五年的風雨征程,朱彥夫矢志不改,從跑遍村里鄉間到去往山東、上海,為當地架起了高壓線,辦起了村辦工業。改革開放后,朱彥夫和村民的共同努力奮斗使張家灣有了水井,通了電,良田果樹環繞,打贏了脫貧致富的攻堅戰。情景探究:材料體現了人民群眾的什么作用 學生思考:思考并回答教師總結:三、人民群眾的作用:3.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①人民群眾在任何時期都是社會變革的主力軍。②表現:在階級社會中,生產關系的變革,社會制度的更迭,都是通過人民群眾的革命實現的。③表現:人民群眾通過推動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創造和改變社會關系,從而不斷推動社會歷史的進步和發展。知識總結:5.3.1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的含義2、人民群眾的地位:3、人民群眾的作用議題二: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探究一:展示視頻: 《各地精準防控》情景探究:結合視頻談談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在精準防控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新時代我們應怎樣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學生回答:略教師總結:一、什么是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群眾觀點(思想上):基本內容: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地位:群眾觀點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立場和根本觀點,是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出發點。群眾路線(行動上):基本內容: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為了誰,依靠誰,從哪來,到哪去)地位: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探究二:展示材料:展示不同歷史時期黨堅持群眾觀點和路線的圖文信息: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大慶石油人以“寧愿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精神,僅用三年時間實現了石油基本自給;深圳是改革開放后黨和人民一手締造的嶄新城市,人民群眾是深圳經濟特區建設和發展的主體力量。情景探究:結合歷史史實說明,為什么要堅持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展示交流:學生交流發言。教師總結:二、為什么要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1.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奪取民主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2.是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勝利并成功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證;3.是推動改革開放不斷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議題追問:那怎樣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學生回答:略教師總結:三、怎樣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1.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2.發揮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權益,更好地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知識總結: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哲理【原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歷史的主體。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方法論】要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群眾觀點: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關鍵詞:人民群眾、以人民為中心、老百姓、民生問題…課堂總結: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