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小學美術二年級上冊《流動的顏色》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本課主要是讓學生感受色彩的美,通過認識三原色,體會色彩融合產生的豐富變化,運用滴、吹、流等方法,組合出意想不到的畫面效果,再進一步通過對畫面的想象添畫,創作出充滿情趣的作品。二、教學目標:1、知道兩種顏色調和后會產生第三種顏色。2、根據吹畫后的效果,展開想像,并添畫成一幅完整的作品。3、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讓學生在觀察兩種顏色互相滲透過程中,感受色彩變化的美。2、根據吹畫的效果巧妙地添畫。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四、學情分析:小學二年級對美術基礎知識的掌握比較少,對美術的認識還很膚淺,但參與美術活動時的思維是非常活躍和自由的。在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流動的顏料創作,使學生在美術活動中體驗到美術創造的樂趣,身心得到愉悅。五、教法學法:新課標指出:美術教學要特別重視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教學中我采用談話法、情境法、啟發法 、 實驗法、演示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在學法上,我將指導學生運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創作等學習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具體運用在教學過程中詳細闡述)六、教學過程:板塊一、游戲導入1、請一位同學和老師一起做游戲:老師有紅、黃、藍三種顏色,兩人各滴一種顏色在畫紙上,再用吸管吹,讓顏料混合、互相滲透。讓全班同學觀察兩種顏色互相滲透的變化過程,并且把看到的變化分別在小組里說一說。2、請兩位同學上臺,再做一次游戲,把看到的變化經小組討論后,在班上說一說。3、教師小結:兩種流動的顏色在互相混合、滲透的過程中變幻無窮,今天,我們一起動手試試,看看這種美妙的變化。4、揭示課題:流動的顏色板塊二、教授新課活動一、教師出示三個玻璃皿中裝的紅、黃、藍三原色的墨水,為大家表演“變色魔術”——運用滴管將三原色在玻璃上混合,請學生通過實物投影儀觀察玻璃上的變化。請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自己看到的色彩的變化。活動二、引導學生運用工具材料以小組為單位,試著從以下幾個試驗中選以—到兩個進行實驗:1、將紅黃藍三色水粉顏料擠到調色盤里,分別用小棒充分的攪拌,看看一共能出現多少種變化。2將紅、黃、藍三色的墨水滴在玻璃上,晃動玻璃,讓玻璃上的顏色充分的混合,然后將生宣紙覆到玻璃上,小心的揭開,看看宣紙上會出現什么樣的畫面。3、在一片玻璃上涂紅色墨水、另兩塊涂黃色和藍色,晾干后將三片玻璃兩片兩片的覆蓋在一起,迎著光線看看有什么變化,再試著將三片玻璃摞在一起看看。各小組派代表起來說說自己組通過實驗有哪些發現?大家討論一下通過實驗可以得出什么樣的結論。即紅、黃、藍三色混在一起會有什么變化的規律。活動三、用嘴或者利用吸管等材料吹畫,然后根據自己的想象添畫成各種形象。鼓勵大膽創新,有些畫從正面看不出像什么,可以換個角度來看,激發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鼓勵合作,凝聚集體的力量來進行創造。板塊三、探究根據上節課的吹畫效果,展開想象,進行添畫。1、讓學生把上節課的作業拿出來和課本的作品比一比,自由討論:找找作業的繪畫方法及步驟要點,在討論交流中明確學習任務。2、出示教學范圖,用欣賞的方式復習構圖知識:①要有主題,有情節。②畫面要飽滿、豐富。3、除了吹畫的方法,你還能想出什么樣的方法,讓三個好朋友一起玩耍,拿出三個玻璃球,想一想,做一做。板塊四、小結與作業1、會調勻水粉顏料。2、用各種方法讓顏色互相流動,觀察顏色融合時美妙的變化,且把觀察到的在小組里進行交流。3、比一比,哪組的顏色流動方法多?說說觀察到色彩有什么變化?七、板書設計《流動的顏色》吹 —→ 想 —→ 添畫顏色+流動=抽象的美技巧+想法八、教學反思: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形象思維十分活躍,想象力豐富,但對自己的行為約束能力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通過一個完整有趣的小故事,貫穿在整個教學中,能及時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故事情境中參與實踐——交流探索——引導想象——快樂作畫——展示評價。輕松愉快地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這樣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課標中提出的美術教學要特別重視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學理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