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小學美術二年級上冊《染色游戲》教學設計小學美術課程教學以新課程理念指導課堂教學改革,明確各學校美術教育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內容。要認真總結新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形成的經驗,深入研究課程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充分認識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艱巨性,增強實施課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堅持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科教學新大綱、新教材為基礎,本課特制訂以下教學目標:【教學目標】1、學會折疊染紙,然后進行浸染練習。2、在染色游戲中,感受色彩的變化。3、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教學重點:掌握折疊染紙和浸染的方法。教學難點:用染好的紙做裝飾品。【學情分析】二年級的學生處于思維活躍,想象力和觀察力豐富,對所有的事情充滿好奇,但是理解能力和動手能力相對較弱,但參與美術活動時的思維是非?;钴S和自由的。他們接觸染色的機會不多,第一次接觸水墨畫,他們對這門藝術很陌生。【教學策略】美術教育是一種智力活動的教育,將美術視為一種認知活動。重視在經驗的層次中,訓練學生的感知能力,訓練學生在現象世界中發現異同現象的能力,并依次對現象世界進行分類,從而上升到一般化的概括。同時,通過美術教育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以助益一般智力發展。在教學中,不把基礎知識當成“緊箍咒”,而是采用引導啟發的現代化教學法,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創造、把隱藏的潛能發揮出來。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鮮亮的色彩、生動的畫面就能有力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從而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便于我們把知識和美的種子播撒到孩子們的心間。有助于培養兒童觀察事物的能力。【教學過程】板塊一、導入新課出示水墨畫作品:同學們,你們看這些,它們與我們平時用水彩筆、鉛筆等畫出來的畫有什么明顯不一樣的地方?”(學生觀察思考,然后回答。)我們先來做個游戲,首先把各種吸水的白紙折疊后放入顏料盤內浸染,通過顏色互相交融,白紙會產生美麗的花紋。這個游戲很有趣哦! 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課程內容《染色游戲》。設計意圖:欣賞扎染作品實物,激發學生好奇心和興趣。板塊二、講授新課1、教師出示用染好的紙做的裝飾品。這個裝飾品很漂亮,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它的具體做法。2、教師示范染色作品制作的基本流程:(1)首先調色(2)然后折紙(3)接著染色(4)最后打開(5)獲得染色作品3、教師邊講邊演示染紙的折疊方法:(1)“田”字折疊(2)“井”字折疊(3)“十”字斜角折疊(4)“米”字重疊折疊 4、教師邊講邊演示染紙的浸染方法:折紙成角→一角浸染→換角浸染5、創意制作:(1)了解窗花、花朵、剪紙蝴蝶的制作方法。(2)學生嘗試運用染色作品進行二次創作。6、教師挑出學生有創意的折紙,請學生介紹自己的折法(可讓學生上臺演示)對能力較高的班級,可以根據折法出示相應的染色作品,分析色彩搭配的規律。7、學生動手嘗試,并嘗試其他折疊方法。8、作品展示板塊三、老師巡視輔導,鼓勵學生創造出新的方法。板塊四、組織學生布置創作的主題,進行作品展示與評析板塊五、課堂總結。同學們主要記住兩項內容染紙的折疊方法和染紙的浸染方法。板塊六、布置作業。用染好的紙做裝飾品。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折疊。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浸染。【板書設計】《染色游戲》折疊染紙浸染創新能力色彩的變化【教學反思】美術是視覺的藝術,所以信息都是通過眼睛進入大腦。在傳遞新信息給學生時,不要過早地總結提示和規范,讓學生自己觀察思考,從而表達自己領會的知識。在本課的授課部份,學生通過觀察課件中的傳統藝術∶扎染,發現它的做法,進而提出自己的疑問。在學習扎染折疊環節,讓學生觀察折法痕跡,接下來的染色材料與方法時,他們也能不受教材約束,發現更多適合染色的材料,紙巾等,整堂課下來,我有意在多個環節讓學生自主學習,達到了預期目標。本次教學亦有不足之處:設計的內容過多,時間把握不到位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教學能力,彌補不足之處,呈現給學生更優質的課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