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金鑰匙學校八年級上冊地理期中復習知識點1.我國處于東半球,北半球。東臨太平洋,背靠亞歐大陸,最北端是黑龍江的漠河,最南端是海南省的曾母暗沙,最東端是黑龍江與烏蘇里江的交匯處,最西端是新疆的帕米爾高原。2.中國大部分處于北溫帶,少部分是熱帶,沒有寒帶3.中國陸上領土是960萬平方千米,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陸上疆界22000多千米。4.渤海和瓊州海峽是我國的兩大內海,北回歸線穿過我國的省份有云南、廣西、廣東、臺灣5.我國東部自北向南頻臨渤海,黃海,東海,南海,主要島嶼有臺灣島、海南島、舟山群島、南海諸島。海岸線長約18000多千米,我國第一大島是臺灣島,第二大島是海南島。6.我國東部自北向南隔海相望的國家是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7.我國陸上的十四個鄰國按逆時針順序是朝鮮,俄羅斯,蒙古,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老撾,越南8.我國的行政區劃單位分為省,縣,鄉三級;共有三十四個,期中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9.我國最東的省份是黑龍江,最西的省份是新疆,最北的省份是黑龍江,最南的省份是海南省,面積最大的是新疆,面積最小的是澳門10.我國的人口現狀是:人口基數大,增長速度快11.計劃生育政策的基本內容是: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具體要求是:晚婚 晚育 少生 優生 12.我國人口分布不均衡,以黑龍江的黑河-云南的騰沖一線為界,以東人口稠密,以西人口稀疏13.我國有56個民族,其中漢族人數最多占91.59%,少數民族占8.41%,少數民族中壯族人數最多,珞巴人最少。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是云南,少數民族人數最多的省份是廣西.民族節日:那達慕大會——蒙古族;潑水節——傣族;維吾爾族;回族——開齋節;藏族——雪頓節;白族——三月三。14.我國各民族分布的特征是:大散居 小聚居,交錯雜居。15.我國漢族主要分布于東部和中部,少數民族集中分布于東北,西南,西北16.民族政策:各民族無論大小,一律平等。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17.我國地形特征是:地形復雜多樣 高原山地面積廣大。其中山地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區面積廣大,約占2/3.18.我國地勢的特征是:地勢西高東低 呈三級階梯分布。第一階梯地形以高原為主,第二階梯以高原和盆地為主,第三階梯以平原和丘陵為主19.第一、二階梯的分界線是:昆侖山脈 祁連山脈 橫斷山脈;第二、三階梯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 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20.掌握我國主要山脈的名稱、分布地和走向。掌握我國主要地形區的名稱,分布21.我國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面積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面積最大的平原是東北平原。柴達木盆地被稱為“集寶盆”海拔最高,四川盆地被稱為“紫色盆地”有“天府之國”之稱,長江中下游平原被稱為“魚米之鄉”。青藏高原特點是:雪山連綿冰川分布;內蒙古高原特點是:地面平坦 一望無際; 黃土高原特點是:支離破碎 千溝萬壑;云貴高原特點是:崎嶇不平 多山間小盆地山區在開發和保護方面應當注意的問題:山區地面較為崎嶇,交通不便,基礎設施建設的難度較大。在開發利用山區時,要特別注意生態環境建設,預防和避免山地災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發生。22.我國氣溫冬季特征是: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溫差很大。夏季特征是:全國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溫。我國降水的時分布規律是:夏秋多冬春少;降水的空間分布規律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23. 夏季氣溫最高的地方是吐魯番盆地,氣溫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冬季氣溫最高的地方是南海諸島,氣溫最低的地方是黑龍江的漠河。23.依據活動積溫的多少我們把我國分為熱帶、亞熱帶、暖溫帶、總溫帶、寒溫帶和青藏高原區六個個溫度帶。24.干濕地區的劃分依據:降水量與蒸發量的對比關系。名稱: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半干旱地區、干旱地區。25.秦嶺-淮河所代表的七大地理意義:①、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②、1月份0度等溫線經過地;③、年降水量800毫米所在地;④、濕潤地區和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⑤、亞熱帶和暖溫帶地區的分界線;⑥、水田和旱田的分界線;⑦、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26.我國氣候的基本特征是 :季風氣候顯著;; 氣候類型復雜多樣27.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 陰山 賀蘭山 巴顏客拉山 岡底斯山。對我國影響最大,面積最廣的自然災害是旱澇.夏季盛行來自太平洋的東南風和來自印度洋的西南風,冬季盛行來自西伯利亞和蒙古的西北風.夏季風的進退:推進遲緩,徘徊在南方——“南澇北旱”;推進迅速,在北方滯留時間長——“北澇南旱”28.我國大陸性氣候的特點是:冬季較冷,夏季較熱,氣溫年較差較大,降水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明顯。影響我國氣候類型復雜多樣的最主要原因是:南北相差緯度比較大29. 我國主要的氣候類型有;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高原山地氣候.30.外流河:長江、黃河、內流河:塔里木河是我國最大的內流河。湖泊:洞庭湖、鄱陽湖(最大淡水湖)、太湖、青海湖(最大咸水湖)洪澤湖巢湖等。31.長江的源頭是:青海省的唐古拉山; 注入海洋是:東海; 上中游的分界點是:湖北的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點是:江西的湖口; 長江流經的地形區是:青藏高原-橫斷山區-云貴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 流經的省份是:青海 四川 西藏 云南 重慶市 湖北 湖南 江西 安徽 江蘇 上海市;支流有:岷江 嘉陵江 烏江 湘江 漢江 贛江; 連接的水系:洞庭湖? 鄱陽湖 太湖;水利工程有:龔嘴二灘,三峽和葛洲壩;長江上面的港口城市:重慶 武漢 南京 上海;32.長江上游的特點是:落差大,急流眾多--治理方法是:造防護林; 中游的特點是:蜿蜒曲折--治理方法是:裁彎取直;下游的特點是:江闊水深,便于航運-- 治理方法是:加固堤壩,建蓄洪區?? 長江被稱為“黃金水道”的主要原因是:航運價值巨大33.長江洪災頻發原因有:①支流眾多,②流域內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 ③部分河道彎曲嚴重 , ④圍湖造田使天然湖泊面積減少 。對策: ①修建水庫,②裁彎取直,③退耕還湖。34.黃河的源頭是:青海省的巴顏克拉山;注入海洋是:渤海; 上游和中游的分界點是:內蒙古的河口,中游和下游的分界點是:河南的桃花峪 黃河流經的地形區是: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流經的省份是:青海 四川 甘肅 寧夏 內蒙古 山西 陜西 河南 山東35.黃河被尊稱為“母親河”,黃河治理的根本是:中游的水土保持;三峽水利工程的首要任務是:防洪;小浪底的首要任務是:排沙除淤泥36.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河流的原因: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黃土高原土質疏松,植被破壞嚴重,且夏季多暴雨,每逢暴雨,泥沙被河水沖入黃河,使得黃含沙量劇增,黃土高原嚴重的水土?流失,是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河流最主要的原因治理黃河含沙量大的根本措施:是植樹造林,加強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