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各具特色的區域生活 單元測試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共40分)1,下列圖片正確反映了湄公河平原生產特色的是( )2.下列地區中,明顯受季節交替影響.牧民們須“逐水草而居”的是( )A.澳大利亞大草原B.非洲熱帶草原畜牧區C.安第斯山區牧場D.美國東北部畜牧區3.根據日本的地理位置判斷,其較適宜發展的產業是( )A.種植業 B.林業 C.漁業 D.手工業4.下列關于班加羅爾與蔚山地理環境共同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都位于亞洲2都是沿海城市③交通都便利④地勢都低平①②①③②④③④5.某平原地區的房屋大多為坡頂,用木樁支撐,懸空架設,這說明該地區的氣候特點是( )A.高溫多雨 B.高溫干早C.四季分明 D.寒冷干燥6.巴西將首都從里約熱內盧遷到巴西利亞,是為了( )①加快沿海地區的開發②加快對內地的管理和開發③紀念民主革命的勝利④緩解東部城市的壓力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7.下列著名建筑能在莫斯科看到的有(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8.世界各地的自然條件不同,但人們都能用自已的勤勞和智慧營造出美好的生活圖景。下列描述符合上述觀點的是( )①湄公河流域的人們大面積種植小麥②阿爾卓斯山區的居民修建了“冰川列車”。③以色列人利用滴灌技術發展農業④日本北海道的人們因地制宜,“耕海牧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安第斯山區的印第安人因地制宜,在低海拔地區進行的生產是( )A.借助獨特的自然風光大力發展旅游業B.利用天然條件發展畜牧業C.開辟梯田,發展種植業D.借助沿海的優勢發展漁業10.下列有關威尼斯城的敘述,正確的是( )A.優越的臨海條件,使威尼斯成為一座商貿城市,旅游城市B.利用臨海條件,漁業成為威尼斯居民唯一的經濟來源C.利用灌溉條件發展農業.孕育了威尼斯城D.獨特的河湖風光孕育了成尼斯城11.波斯灣地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輸出地,由該地到中國、日本的輸油航線須經過的海峽是( )12.下列符合美國大平原農業生產特點的是( )①高度機械化②高度商品化③精耕細作④實行以家庭農場為主的經營方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下列有關中南半島水稻種植的說法,正確的是A.水稻主要集中在中南半島北部地區B.全年高溫多雨,有利于水稻生產C,水稻產地主要集中在河流中下游和河口三角洲D.經濟發達,有利于水稻生產14.南非東南部有德拉肯斯山脈,中部分布著南非高原和開普高原,東北部分布著若斯普林博克平原,西北部為沙漠。據此排斷,南非境內的主要河流大多數的流向應該是( )A.自東向西B.自東北向兩南C,自西向東D.自西南向東北15.東南亞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熱帶經濟作物產地的自然原因是( )A熱量,水分充足B.山地多,土壤肥沃C.種植歷史悠久、生產技術先進D.東南亞人民對熱帶經濟作物需求量大讀右圖,完成第16一17題。6.圖甲地所屬的氣候為型是( )A.熱帶的雨林氣候B.熱帶草原氣候C.熱帶沙漠氣候D.高原山地氣候17.乙地多山區地形.該地高海拔處經濟發展的特點是( )A.風光旖旎,滑雪勝地 B.開辟梯田,種植水稻C,草原廣闊,放牧羊駝 D.環境優美,發展科技18,南非現已探明儲量并開采的礦有70余種,黃金,錳,釩、鉻、硅鋁酸鹽的儲量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黃金儲量占全球60%:據此判斷,南非適合大力發展的優勢產業是( )A.種植業 B.畜牧業 C.采礦業 D.林業19.世界上不問地區的自然條件不同生產也各具待色。下列描述中符合日本自然條件和生產特色的是( )A.四面環海,魚類眾多,漁業發達B氣候干燥,草原遼闊,南牧業發達C地廣人稀,地勢平坦,農業發達D.降水稀少,沙漠連綿,綠洲農業發達20,下列各地區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組合中,正確的是( )A.安第斯山區 一 草場資源豐富,可四季放牧B.美國中部大平原 一 土壤肥沃,人們開辟梯田,種植小麥C阿爾卑斯山區一 風景優美,可發展旅游業D.湄公河平原 一雨熱同期,人們種植水稻,機械化水平高二、非選擇題(本題有5小題,共60分)21,讀《澳大利亞牧業分布圖》,回答問題。(14分)(1)澳大利亞年降水量的空間分布規律:降水量自北、東,南三面沿海地區向內陸地區逐漸 。(2分)(2)澳大利亞牧業的分布特點:畜牧帶的分布與降水量基本 ;北部養 南部養 。(6分)據圖分析澳大利亞養羊業發達的原因。(6分)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二 2 0世紀50年代初,印度剛剛獨立之際,經過反復比較,決定選擇海拔700多米,四季氣候宜人,干凈,整潔、美麗的班加羅爾作為發展高科技的基地城有,最終成就了“印度經谷”和“科技之都”。日前,班加羅爾所在的卡納塔克邦是印度平均受教育程度最高的邦之一。現在該邦共有工程學院125所,在數量上居印度各邦首位,約為美國工程學院總數的一半。美硅谷位于圣弗朗西斯科(37.8N,122.4W)附近,讀圖判斷它的半球位置是 、 ,它的氣候類型是 ,它的氣候特征是 。(6分)結合材料,分析美國硅谷和印度班加羅爾成為世界知名高新技術產業中心所具備的共同有利條件。(4分)上述材料共同說明了什么道理?(2分)2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歐洲西部地區略圖》。材料二《法國地形圖》與《巴黎的氣溫曲線與降水柱狀圖》材料三2019年4月,法國巴黎圣母院的大火震驚了全世界,數以萬計的巴黎民眾為之痛哭流涕。在法國人民的心日中,巴黎圣母院不僅是古老巴黎的象征,還是法國乃至整個歐洲近代史的見證者。它是歐洲歷史上第一座完全哥特式的教堂,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也是巴黎歷史悠久的最具代表性的古跡,像一位歷盡滄桑的長者,見證了法國近代史上的幾乎所有重大事件。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的科學家已著手研究這座大教堂的內部結構,這項研究可能會在巴黎圣母院的歷史上寫下新的一頁。(1)材料一圖中的①②③④分別代表了四座城市,其中代表法國巴黎的是 (填序號)(1分)(2)根據材料一,材料二,分析巴黎地理環境的優越性。(提示:從地理位置,地形,氣候等角度加以分析)(4分)材料三體現了巴黎人民對待文化藝術有怎樣的態度?(1分)結合材料,分析為什么巴黎能成為“世界文化藝術之都”.(4分)24.瑞士景色優美,經濟發達,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瑞士“名片”面積:約為4.13萬平方千米人口:約829萬人,近10年共增如的86萬人地形:以山地和高原為主,平均海拔約為1360米。資源:礦產資源匱乏,旅游資源豐富。交通:公路四通八達,鐵路密度大,航空業發達其他:16世紀中葉出現鐘表制速業,聞名世界,目前其出口額約占國際市場銷售額的40%。重視職業技能培養,不斷引進優秀鐘表匠。冬季是瑞士的滑雪旅游旺季,說出該國主要滑雪場的分布特點,并從地形角度分析瑞士冬季多降雪的原因(提示:降雪需具備“氣溫低于0℃,有充足水汽”的氣候條件)(4分)分布特點: 。降雪原時: 。依據材料,概述該國進一步發展鐘表制造業的有利條件,(6分)根據材料指出該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2分)25.讀《非洲某地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回答問題(12分)(1)描述該地的氣候特征(4分)(2)請你合理推測:該地所處的熱量帶是 (填“熱帶”、“溫帶”或“寒帶”),與該氣候相匹配的自然景觀最有可能是 。(4分)(3)請你大膽猜測:居住在這里的非洲土著人為適應當地的自然環境會采取怎樣的生產方式?其生話有何特色?{4分)答案1.A 2.B 3.C 4.B 5.A6.D 7.B 8.D 9.C 10.A11.B 12.B 13. C 14.A 15.A16.A 17.C 18.C 19.A 20.C21.(1)減少(2分)(2)一致 牛羊(每空2分,共6分)(3)氣候比較干熱,地勢低平,草原平坦遼闊,兇猛獸類較少等。(6分)22.(1)西半球 北半球(2分)地中海氣候(2分)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2分)(2)高校云集,科技實力強,科研基礎雄厚;氣候、環境宜人,適宜居住,吸引了眾多人才,也符合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要求。(結合材料回答,每點2分,共4分)(3)發展信息產業需要大量的高精尖人才,而眾多的高等院校既能滿足人才培養的需求,又營造了濃厚的科研文化氛圍,有利于信息產業的發展。(2分)23.(1)③(1分)(2)巴黎位于0°E-2°E,48°N-49°N,位于東半球、北半球,地處中緯度地區、北溫帶,地理位置優越。塞納河穿城而過,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地勢低平,適宜人類居住。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濕潤,氣候宜人。(每點2分,寫出兩點即可得4分)(3)重視、敬重、創新、熱愛等。(1分)(4)巴黎是座古都,歷史悠久,到處是歷史遺產和文化古跡,具有濃郁的文化氣息;巴黎人熱愛藝術,對于藝術抱有理解和寬容的態度,這種態度造就了巴黎這一世界著名的文化藝術之都;塞納河沿岸景色秀美,孕育了眾多名勝古跡,構成一幅美麗的歷史畫卷。(每點2分,寫出其中兩點即可得4分)24.(1)特點:集中分布在中南部(或南部),西北部地區有少量分布 原因:多山區地形,海拔高,氣溫低;山區阻擋、抬升冬季盛行西風帶來的水汽,多降雪(4分)(2)歷史悠久,基礎好;市場廣闊;人力資源豐富,勞動力素質高;交通運輸體系完善且發達。(答滿三點即得6分)(3)面積狹小、礦產資源匱乏與人口不斷增長之間的矛盾。(2分)25.(1)氣溫:終年(全年)高溫。(2分)降水:一年中5月至10月降水較多,其他月份降水少(或一年中有明顯的干季和濕季)。(2分)(2)熱帶 熱帶草原(每空2分,共4分)(3)生產方式:游牧(畜牧業)。(2分)生活特色:逐水草而居(或圍繞衣食住行等方面寫,如喜食牛羊肉、奶制品等。言之有理均可給分)。(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