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課 寄情山水教材分析:本課按照國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造型·表現”學習領域中設置的階段目標,通過山水畫學習中國畫筆墨表現技法,在學習活動中了解中國山水畫“暢神抒懷”的表現特點,體會傳統水墨的表現情趣,嘗試有意圖地運用中國畫的表現語言來傳遞自己的思想感情。學情分析:通過前期學習,學生對中國畫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但對“怎樣欣賞古代中國山水畫”是個空白,尤其是本課內容。開篇展示作品《富春山居圖》,其涉獵范圍較廣,是中國山水畫與中國古代哲學、文學、文人的情懷的結合。本課將《富春山居圖》作為主要賞析對象,欣賞中國傳統山水畫“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藝術特點,本課對畫中樹木與山石的學習,讓學生感受中國傳統山水畫的藝術魅力。教學目標:1、通過欣賞《富春山居圖》能夠大致說出山水畫作品的表現特點,運用山水畫技法知識臨摹和學習的感受分析山水畫作品。2、讓學生通過學習中國畫的樹和石的畫法,掌握山水畫的步驟方法,能理解“石分三面、樹分四枝”的繪畫方式。3、通過對中國山水畫作品的欣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中國畫繪畫表現能力,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教學重點:初步了解山水畫的內容、形式,并掌握山水畫中樹和石的繪畫方法。教學難點:能用筆墨表現山水小品,嘗試繪制一副山水小品。教學準備:教具:多媒體課件、示范作品、毛筆、墨汁、宣紙、國畫顏料。 學具:毛筆、墨汁、宣紙、國畫顏料。導入:上課!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相信大家對中國畫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中國畫是從哪幾個方面進行分類的呢?(題材、技法)很好!我們都知道中國畫可以從繪畫題材與繪畫技法兩方面進行劃分,可是我們欣賞了那么多中國畫作品,它們的內容與繪畫方法又各不相同,這些中國畫作品又是怎樣劃分的呢?老師準備了一個小游戲,哪位同學愿意挑戰一下?(請兩位同學互相挑戰加深對于中國畫分類的印象)好了,通過他們的分類,我們對中國畫有了更加明確的認識,那么這節課,老師將帶領同學們走進大自然,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走進山水畫的世界吧!(出示課題)授新:1、《富春山居圖》是由元代畫家黃公望所繪制的長卷作品,全長6.36米,高只有33厘米,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它的身世頗為傳奇,在它被繪制完成后,改朝換代幾經易手,不幸被燒毀為兩段,較長的一段被稱之為《無用師卷》現存于臺灣故宮博物院,較短的《剩山圖》現存于浙江省博物館,一幅傳世名作就這樣被迫隔海相望。2、得知它凄慘的遭遇后,請同學們帶著情感再來欣賞這幅作品,中國傳統山水畫強調“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原則,請同學們欣賞《富春山居圖》,據此選擇一段談談你的感受。3、山水畫追求詩的意境,是畫家的想象與大自然結合的產物,追求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生活理想,請同學們欣賞《富春山居圖》,說一說山水畫主要描繪的內容有哪些?(山水樹石房屋游船等)三、作業布置:4、通過欣賞,我們可以發現樹木是山水畫的重要組成,具有畫龍點睛之妙,接下來就請同學們跟上老師的腳步走進大自然,學習一下這千姿百態的樹木應該怎么畫吧!a微課展示樹的畫法:樹分四枝,而且要有姿態,注意樹干的穿插與葉片的疏密。b請同學們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練習。C展示優秀學生作品請其他同學欣賞學習一下。5、有了樹,我們還要給樹營造一個生存的空間,所以接下來我們來學習一下石頭的畫法。a微課展示石頭的畫法,注意石分三面,正面側面頂面來表現石頭的立體感,用皴擦加深石頭的肌理效果。b 請同學們按照要求,將石頭與剛才畫好的樹木結合起來,注意多用樹根將樹石進行銜接。c請同學們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展示評價:對課堂練習先做一番自我評價。2、給同組同學評價。 3、展示代表性的作業,教師進行點評。五、課后拓展:山水畫動人的意境離不開大自然的美麗景色,請同學們觀察家鄉的山山水水,把你認為最漂亮的那部分畫下來,并配以恰當的詩句,要求能以美術形象初步表達自己對詩的理解。六、課堂小結:通過這一節課,我們感受到了中國畫“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原則,學習了樹與石頭的繪畫方式,嘗試將其組合創作成一張山水小品,希望大家在課后也能多多練習,體會山水畫的魅力,本節課就到這里,下課!板書設計:寄情山水可行 可望 可游 可居樹分四枝 穿插 疏密石分三面 聚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