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單選題1.下列關于城市功能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王府井是北京的商業區 B.中關村是北京的高新技術園區C.同一城市可能擁有多種功能 D.國家的首都都以經濟活動為主2.下列關于聚落的說法正確的是( )A.聚落就是人們休息的地方B.城市聚落是由鄉村聚落演變而來的C.一般說來,先有城市聚落,后有鄉村聚落D.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是聚落3.按功能分,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屬于( )A.商業區 B.工業區 C.生活區 D.科技區4.下列有關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描述,正確的是( )A.城市自然景觀改變小,建筑疏而低B.鄉村聚落人口集中,主要從事非農業生產活動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學校、醫院多D.在聚落的發展過程中,先有城市,后有鄉村5.下列屬于鄉村和城市聚落的描述,正確的是( )A.城市自然景觀改變小,建筑密而高B.鄉村道路縱橫交錯,網線密集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學校、醫院多D.鄉村人們的工作節奏快,文化生活豐富6.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景觀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A.氣候不同 B.地形不同C.勞動生產方式的不同 D.人口的多少7.造成下下圖中兩個不同聚落民居建筑較大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A.聚落所處地形不同 B.聚落所處的氣候差異C.人們的生活習慣不同 D.勞動生產方式差異8.下列關于聚落的敘述,正確的是( )A.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幾乎是同時出現的B.一般來說,是先有鄉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C.鄉村聚落的人們主要從事手工業和服務業D.城市聚落的人們主要從事工商業和畜牧業9.圖中A,B,C,D四個聚落中,最有可能發展成為城市的是( )A.A B.B C.C D.D10.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人們的集中居住地——鄉村和城市統稱為聚落B.原始的氏族形式的居住地被稱為聚落C.歐洲是世界上沒有鄉村、只有城市的地方D.一般來說,山區的村落要比平原的村落規模大11.不同的聚落呈現出較大地區差異的原因是( )A.聚落中居住的人口數量不同B.聚落所處的地形不同C.氣候的差異D.勞動生產方式的差異12.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故人莊”作為聚落具有的特點是( )①規模較小 ②規模較大 ③人口密集 ④人口稀疏⑤是從事農業活動的居民聚居地 ⑥是從事非農業活動的居民聚居地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13.“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一片冬麥,那個一片高粱;十里喲荷塘,十里果香;據此,完成下列小題。(1)文中表現的聚落類型及判斷理由是( )A.鄉村,這里有河流 B.鄉村,這里以農業生產為主C.城市,這里有田野 D.城市,這里以工業生產為主(2)該聚落地處( )A.地表崎嶇的山區 B.冰天雪地的高原C.干旱缺水的荒漠 D.灌溉便利的平原14.關于聚落的發展與保護的說法正確的是( )A.隨著社會的發展,聚落的不斷擴大,所有的舊聚落都全部拆除建新的聚落B.在城市和鄉村的發展中,所有的舊聚落都保存下來,新的聚落建筑另辟新的土地C.處理好聚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是各個國家自己的事情,與其他國家無關D.處理好聚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15.鄉村聚落與城市聚落的根本差別在于( )A.勞動生產方式 B.人口密度大小C.人口數量多少 D.居民收入高低二、問答題16.聚落形成與發展受到自然條件影響尤為突出,聚落發展的有利因素有哪些?三、材料分析題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海草房是極富地方特色的傳統民居,主要分布在膠東漁村,尤其常見于山東威海榮成的沿海一帶。海草房以石為墻,石是就近開采的山石和海石;在天然石塊或磚石塊混合壘起的屋墻上,有著高高隆起的屋脊,屋脊上面是質感蓬松、繃著漁網的屋頂,屋頂為海帶草,柔軟而有韌性,耐腐蝕,不易燃燒。海草房冬暖夏涼,常年不腐。這樣的建筑風格主要考慮冬天保暖避寒,夏天避雨防曬。(1)海草房反映了當地怎樣的氣候特點?(2)結合材料中的海草房實景圖片,說說當地傳統民居的“特色”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18.2019年元旦,潯溪中學小明同學跟隨父母去西山島(中國淡水湖泊中最大的島嶼)縹緲村外婆家喝喜酒。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從定向法來看,圖1采用 定向法,圖2采用 定向法。根據圖1,可以判定西山島位于潯溪中學的 (填方向)。(2)根據圖1,可推算出圖2的比例尺大約為( )A.1:2500 B.1:25000 C.1:250000 D.1:2500000(3)吃好中飯后,小明與表哥沿著登山步道攀登有太湖第一峰之稱的縹緲峰。從地形部位看,圖2中登山步道都位于 處,縹緲峰的海拔高度起碼在 米以上。從聚落的分類來看,包括小明外婆家縹緲村在內的西山島的聚落屬于 。(4)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得益于改革開放,小明外婆家和縹緲村的其他居民過上了非常富裕的生活。綜合上述材料,分析縹緲村居民當前主要從事哪些生產活動。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王府井是北京的商業區;中關村是北京的高新技術園區;同一城市可能有多種功能;我國的首都北京以政治活動為主,不是經濟活動。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 北京位于太行山、燕山和華北平原的結合部,是我國的首都,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科研、教育中心,也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國際交往中心 。2.【答案】B【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城市聚落考點的掌握。聚落是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地方。城市聚落是在鄉村聚落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先有鄉村聚落,再有城市聚落。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點評】知道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的含義。3.【答案】A【解析】【分析】 按功能分,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屬于商業區。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南京路是上海最繁華的商業街,是上海的城市標志之一,是中央商務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為促進中央商務區的完善,適應人民群眾消費水平和要求的提高,上海市人民政府對南京路現有的商業、旅游、文化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充分發揮其購物、旅游、商務、展示及文化等功能,把南京路建成集購物、餐飲、娛樂、旅游、休閑于一體的環境優雅,文化層次高,具有世界一流水準的步行商業街。4.【答案】C【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鄉村對自然景觀改變小,建筑疏而低。城市聚落人口集中,主要從事非農業生產活動。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學校、醫院多。在聚落的發展過程中,先有鄉村,后有城市。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聚落一般分兩大類,即鄉村和城市;一般來說,城市聚落是在鄉村聚落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居住在城市聚落的人們主要從事工業、商業和服務業等;居住在鄉村聚落的人們主要從事種植業、林業、漁業和畜牧業等。5.【答案】C【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城市景觀變化大,故A錯誤;B鄉村道路稀疏,故B錯誤;C說法正確;城市工作節奏快,文化生活豐富,故D錯誤。故答案為: C【點評】本題考查比較城市和鄉村聚落,屬于容易題。6.【答案】C【解析】【分析】鄉村聚落既成為人們居住、生活、休息和進行政治、文化活動的場所,也是從事生產勞動的場所,主要以從事農業活動為主;城市聚落即城市,指在原有鄉村聚落基礎上,達到了一定的人口數量、經濟水平、規模程度而建立的規模大于鄉村和集鎮的以非農業活動和非農業人口為主的更高級的聚落形式。 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景觀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勞動生產方式的不同。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聚落是人類聚居和生活的場所,分為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聚落環境是人類有意識開發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創造出來的生存環境。人類各種形式的聚居地的總稱。近代泛指一切居民點。7.【答案】B【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秦嶺-淮河線是我國南北方的分界線,我國南北方的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的生產生活習慣有顯著的差異。傣族的竹樓是適應當地炎熱多雨的氣候,新疆民居是適應當地干旱少雨的氣候。故選擇聚落所處的氣候差異不同是造成聚落景觀差異的主要原因。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不同地區自然環境差異明顯,在氣候、地形、河流等自然環境的影響下,不同地區呈現不同的自然景觀和民居特點。比如在牧區生活的牧民,為了適應游牧生活,形成便于安裝拆卸的蒙古包。在我國北方的黃土高原地區,因降水較少,氣候干旱,利用當地黃土特性,就地取材,修建窯洞。在我國南方地區,因降水較多,氣候濕熱,搭建高架竹屋。8.【答案】B【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聚落可以分為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一般來說,先有鄉村,后有城市。鄉村聚落的人們主要從事種植業和畜牧業,城市聚落的人們主要從事手工業和工商業。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聚落一般分兩大類,即鄉村和城市;一般來說,城市聚落是在鄉村聚落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居住在城市聚落的人們主要從事工業、商業和服務業等;居住在鄉村聚落的人們主要從事種植業、林業、漁業和畜牧業等.9.【答案】C【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聚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從圖中看出,A、B、C、D四處聚落中,C處位于兩條河流的交匯處,交通便利,便于人和物的集散,有可能優先發展為城市。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聚落發展的理解。10.【答案】A【解析】【分析】本題目考查對聚落的認識和分類,世界各地鄉村聚落的不同景觀特征。聚落是指人們的集中居住地,可分為兩大類——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綜上所述,答案B 應該是部落,答案C項,世界各地完全以鄉村聚落或城市聚落的大洲是沒有的,無論是廣闊的草原還是浩翰的林場,各大洲只要有人居村的地方都有從事農、林、牧、工、服務等的不同聚落。D項則是一般山區的村落比平原的村落規模小。故本題選A。【點評】要求學生掌握聚落的分類,知道到世界各地鄉村聚落的不同景觀特征,學會區別部落和聚落的不同。11.【答案】D【解析】【分析】此題考查聚落相關知識點。A“聚落中居住人口數量不同”是聚落差異的一個表現方面;B聚落地形的不同影響的是聚落的形態;C氣候的差異對聚落的影響體現在聚落建筑具體方面,如屋頂坡度、墻體厚度等;題干中“不同聚落的差異“指的是聚落在自然景觀、建筑物(高度、密集度等)、公共設施和人口等方面產生差異,這由于勞動生產方式的差異造成的,故此題選擇D。【點評】理解不同聚落之間差異形成的原因12.【答案】B【解析】【分析】由題目可知,“故人莊”的特征是鄉村聚落,這種聚落具有規模小、人口稀疏,從事的都是以農業生活活動為主的聚居地,規模大、人口密集、從事非農業活動的是城市聚落。故答案為:B。【點評】鄉村聚落一般規模比較小,居民主要從事耕作、放牧和捕魚等生產活動,而城市聚落一般規模很大,主要從事非農業生產活動,例如工業和服務業等。13.【答案】(1)B(2)D【解析】【分析】(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題干中描述該聚落表示鄉村聚落,田野、小河、炊煙、村莊、冬麥等等,居民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等工作。故答案為:B。(2)從題干中的描述來看(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一片冬麥,那個一片高粱;十里喲荷塘,十里果香),該地區應該是我國東部的種植業地區,故排除ABC選項,D灌溉便利的平原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聚落分為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從事制造業和服務業;鄉村聚落又分為農村、漁村、牧村,分別從事農業、漁業、牧業。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氣候適宜等;聚落形成有團塊狀、條帶狀,還有點狀分布。14.【答案】D【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聚落的發展和保護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鄉村和城市。鄉村是人口規模不大,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達到一定規模,主要從事非農業生產活動的居民聚居地。聚落反應了當時的歷史、文化,隨著社會的發展,應有選擇的保留,并進行維護。所以ABC處理方式錯誤,D處理方式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聚落的發展和保護的理解。15.【答案】A【解析】【分析】鄉村聚落與城市聚落的根本差別在于勞動生產方式不同.故選:A.【點評】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鄉村和城市.鄉村是人口規模不大,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達到一定規模,主要從事非農業生產活動的居民聚居地.16.【答案】地形平坦、交通方便、土壤肥沃、經濟發達、氣候適宜、水源充足等.【解析】【分析】鄉村民居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許多鄉村民居體現了當地的文化習俗和環境特點.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條件有:地形平坦、交通方便、土壤肥沃、經濟發達、氣候適宜、水源充足等.故答案為:地形平坦、交通方便、土壤肥沃、經濟發達、氣候適宜、水源充足等.【點評】人們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從規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萬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幾十個人的村莊.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它們具有不同的景觀特色.17.【答案】(1)夏季多雨湖濕,冬季多雪寒冷。(2)民居建筑材料有特色:海草取材方便,具有柔軟、有韌性、耐腐蝕.不易燃燒等特點;石頭就近取材,是天然的筑墻材料。民居建筑風格有特色:因當地多雨潮濕,房頂設計坡度陡,便于排水。【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中的信息可知,海草房反映了當地夏季多雨湖濕,冬季多雪寒冷。(2)、結合材料中的海草房實景圖片,說說當地傳統民居的“特色”主要體現了民居建筑材料有特色:海草取材方便,具有柔軟、有韌性、耐腐蝕.不易燃燒等特點;石頭就近取材,是天然的筑墻材料。民居建筑風格有特色:因當地多雨潮濕,房頂設計坡度陡,便于排水。【點評】許多傳統民居建筑風格往往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是相適應的,降水較少的地區,屋頂坡度較緩(或為平頂),而年降水量豐富的地區,空氣比較濕潤,屋頂的坡度較陡便于排水。18.【答案】(1)指向標;一般;西北(2)C(3)山谷;250米;鄉村聚落(4)旅游業、農業(或種植業)等。【解析】【分析】(1)、從定向法來看,圖1采用的是指向標定向法,圖2采用的是一般定向法。根據圖1,可以判定西山島位于潯溪中學的西北方向。(2)、根據圖1,可推算出圖2的比例尺大約為 1:250000 。(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從地形部位看,圖2中登山步道都位于山谷處,縹緲峰的海拔高度起碼在250米以上。從聚落的分類來看,包括小明外婆家縹緲村在內的西山島的聚落屬于鄉村聚落。(4)、根據材料可知, 縹緲村居民當前主要從事種植業或旅游業等。【點評】地圖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地圖中方向的判讀一般采用以下三種:一般定向法,指向標,經緯網。根據圖中給出的方向,即可判斷區某地需要朝那個方向走。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值比例尺、線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